中學英語學案教學法的實踐分析論文
時間:2022-11-03 11:14:00
導語:中學英語學案教學法的實踐分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如何在英語教學中全面體現課改精神,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筆者結合英語教學實際,確定以“用學案教學提高課堂效率”為研究課題,作為課改的突破口,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本文從四個方面探討了如何利用“學案”來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提高課堂效率。
關鍵詞:新課改;英語;“學案”教學
素質教育的基本特征之一是以學生為本,即以學生為主體,教育的最終成效不是教師教了什么,而是學生學了什么,對學生的素質產生了什么影響來衡量,所以課堂教學理所當然地要轉向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教學模式。
多年來,教師習慣了“我講你聽”的教學方法,課堂教學中的信息傳遞大多是單向的,學生并沒有真正參與到課堂教學中,在課堂上學生只是機械地聽、記,是消極的,被動的適應者,沒能激發學生強烈求知欲。
幾年來,筆者一直努力探索和研究,發現利用“學案教學法”能夠很好地解決這個難題。筆者認為學案教學法充分體現了“研究性學習”課程改革的靈魂——探索性,也體現了現今世界外語教學的潮流——創新學習。
學案教學法是一種以學案為依托,極力倡導主體(學生)先行,并體現教師的主導性,運用各種教學手段開發學生智能,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探究學習能力以及創新能力的教學模式。學案是“學案教學法”得以實施的基礎,它的功能是:通過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究,確保學生學習中主體地位的落實,實現學生學習的最大效益,最大限度地為師生“互動——探究”提供課堂時空。
因此,我們應該結合實際情況,以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為目的,將學案教學導入在數學教學中。
在具體操作中,筆者認為應從以下幾方面認識學案教學法:
一、設計學案,落實新課程目標
學案教學的關鍵是設計科學實用的學案。
學案不同于教案。學案的著眼點和側重點在于開啟學生智慧,調動學生積極性,發展學生知識和能力。學案把教師的教學目標轉化為學生的學習目標,把學習目標設計成學習方案,它能讓學生知道老師的授課目標、意圖,讓學生明確了學習目標。它改變了過去老師單純的講,學生被動的聽的“滿堂灌”的教學模式,充分體現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
二、英語教學中“學案”的設計
英語教學中如何設計學案,從而達到從根本上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這就要求教師明確課標要求,根據學生現有的認知水平和知識經驗,從促進主動建構這一角度來設計學習方案,體現新課標的要求。學案設計遵循的基本原則:
1.主導性原則
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立足于“主導”地位思考設計學案。學案是教師教、學生學的行之有效的可行性方案。教師課前精心準備,綜合考慮多方面因素,把基本思路、基本內容、基本問題都反映到學案上;課上積極施教,設疑啟發,組織討論,精講點撥,練習鞏固,及時反饋,講評到位。
2.主體性原則
著名教育家布魯納說,“知識獲得是一個主動的過程。”教育的對象是學生,學案設計必須充分尊重學生,注重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激發他們的主體精神;必須充分信任學生,敢于把足夠的時間和空間留給學生,讓學生自主學習和發展,確立他們的主體地位;必須充分依靠學生,注重讓學生直接參與并完成一系列學習活動,發揮他們的主體作用;必須一切為了學生,千方百計營造學生主動發展的氛圍和條件,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通過學案有所提高,有所發展,有所收獲。?
3.活動性原則
學案設計要提出有思考價值的問題,創設豐富的、有內涵的背景,開展多樣有創意的活動,引導、鼓勵學生勇于探索,勤于動腦、動手,也可由學生自主提出問題、討論問題、解答問題。通過積極有效的活動,活躍課堂氣氛、開闊同學視野、撞擊創新火花、提高學生能力。
4.創新性原則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學案設計要體現創新精神,要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創新能力,鼓勵學生勇敢求知,求新求異。
5.問題性原則
巴爾扎克說:“打開一切科學的鑰匙,毫無疑問是問號。”學案教學與問題設計的科學、新穎、靈活、恰當,富于啟發性、針對性、趣味性、時代性是學案設計追求的重要目標。
6.民主性原則
推行學案教學法,教師不再是課堂教學的主宰,而是學習活動的經紀人,學生自主探究活動的引路人,討論問題的平等參與者,學生疑難問題的解答者,教學相長過程的直接受益人。
7.層次性原則
一個年級、一個班級的同學,基礎和水平會參差不齊。學案設計要從學生、班級實際出發,針對不同層次的教育對象,確立不同的教學目標,設置不同的教學內容,采取不同的教學策略,這是分層教學的客觀要求。教學實踐中,要設計出既保證絕大多數學生完成任務,又盡可能滿足有余力同學的需要,要有較強的針對性和激勵性。
三、實施“學案”教學取得的初步效果
實施英語“學案”教學一年多,可以說初見成效,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1.學生的變化大。通過使用學案,學生不再是被動地學習,而是主動地參與,積極性很高。在知識體系的構建上,學科能力的培養上,知識的落實上,學案發揮了一定作用。
2.教師素質的提高
以“實施學案教學為抓手,深化新課改”這一探索,教師的觀念和教學方式發生了很大變化,課堂不再沉悶,師生互動、生生互動,隨時可見。真正地將課堂交給了學生。在提高學生學習能力的同時,教師的專業能力也得到了提升,可謂是教學相長。
3.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
在實施“學案”教學中,由于增加了知識容量和學生思維量,講練結合,正確處理了學生“減負”與增效的矛盾,提高了學生運用英語語言的能力和學習能力,使英語教學有條不紊,提高了整個課堂教學效率,很好地體現了課改的精神。
四、實施“學案”教學需注意和進一步探索的問題
1.“學案”的設計一定要有可操作性,講求課堂的時效性,切莫流于形式。
2.“學案”的運用要與教學管理掛鉤
3.對教師和學生提出明確的要求
我們對學生的要求有三:用好、填好、留好。“學案”作為課上的學習材料,學習的依據和指導,要高效完成,做到“人人動腦,人人動手,全員行動”。學生要認真填寫,并且要保存好,作為復習材料。
對教師的要求:要恰到好處地用好,不做無用功,再忙再累也要及時檢查,并記錄在案。每節下課時收回,有時內容沒完成,下次完成時收回,這樣不給“懶”學生留有偷懶的空間。
從教案到學案的改革,還處于起步階段。教師要組編整套學案工作量大,困難多。學生要借助學案自學也可能不適應。但學案教學法導入了各種有效的方法,容易調動學生內在的積極因素,激發求知欲。教師要努力讓學生在學案教學模式中體會學習的基本程序,知識的把握技巧,由“觀察模仿階段”進入“自我控制階段”,減少學習盲目性,學會高度概括技巧,簡化學習內容,優化知識能力結構,為學生順利地接受新知識創造有利的條件。
所以,只要我們放開思想,在實踐中不斷探索,進一步優化學案教學的質量,學案教學法就能在教學實踐中散發出閃亮的光芒。
參考文獻:
[1]梁再宏.對于外語聽說教學法中幾個問題的探討[J].河北大學學報,1980(4).
[2]韓良.英語教學法綜合運用藝術[A].外語語言教學研究——黑龍江省外國語學會第十一次學術年會論文集[C],1997.
[3]高天明.二十世紀我國教學方法變革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1.
- 上一篇:物業管理員工述職總結
- 下一篇:物業公司開展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