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英語學習心理障礙排遣策略
時間:2022-02-13 11:07:00
導語:論英語學習心理障礙排遣策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九年級學生心理特征表現;如何幫助學生克服心理障礙
關鍵詞:英語教學;克服心理障礙
九年級,一個特別容易“叛逆”的階段。這一時期的孩子處在從少年到青年的過渡期,是身體發育的高峰,也是自我意識和智慧的增長期,他們的心理狀態處于不穩定時期,極易出現心理上的困惑和矛盾。學生的學習負擔加重,面對社會的挑戰、家長的壓力、老師的要求,他們極易出現心理偏差,表現出自卑、憂郁、焦慮等癥狀。這些生理心理特點就要求教育者必須及時洞察學生的內心世界,準確把握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進行因勢利導,有的放矢地教育,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正如古人所說:“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
那么,九年級的英語教師在這個關鍵的時候如何幫助學生克服這種心理障礙呢?
一、了解學生,親近學生只有深入到學生的內心世界,為學生擺脫煩惱、化解困惑出謀劃策,才能收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
“察其言,而知其行;觀其色,而辨其心。”現在的學生城府較深,一兩句話的交談你是不能夠真正深入的了解他的,這是一個長期的細致的工作。教師要有一雙善于發現問題的眼睛,一顆細致入微的心,留心觀察,從細枝末節中發現問題,進而解決問題。
教師要與學生真心交談,選擇突破口。與學生的談話應該是真誠的,朋友式的,這樣你才能知道他需要什么,只有讓學生感覺到你的真心,才會向你傾吐心聲。因此談話的場合也就不必那么正規,如課堂、辦公室、課間、操場、勞動場地,或在放學回家的路上等。只要選準交談的突破口,從學生最熟悉、最興趣的話題入手,使他們解除顧慮,才能打開心扉。
二、欣賞學生,善待學生社會心理學中“阿倫森效應’告訴我們:人們總是喜歡褒獎不斷增加,批評不斷減少。
所以,我們不要吝惜對任何一個學生的贊揚和肯定,要善于發現學生的優點,要多使用表揚這件法寶。以往我們所提倡的謙虛地美德隨著時代的發展已經逐漸被自信所取代,學生需要的是教師對他的肯定和認同,給他提供展示自己的平臺。如果我們總是用挑剔的眼光看待學生,只盯著學生的缺點不放,就會使學生產生這樣的認知:我在老師的眼中一錢不值,老師根本不懂欣賞自己。久而久之,學生的積極性就會大打折扣,以至消失殆盡。所以教師應該用欣賞的眼光去看待你的學生。
三、理解學生,構建愉悅和諧課堂在日常教學中要堅持理解的原則,進行理解性教學。堅持以教促學、教學相長,形成基于理解的師生發展觀。
一方面,要消解“中心”,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共同發展;另一方面,要明確教學目的的多維性,把發展學生與發展教師結合起來。所謂消解中心,意指教師不能在觀念或教學實踐中,不合理地以自我為中心或以某個人或部分人為中心,只注意發展中心,而不注意發展周邊,只發展部分而不發展全體,只發展個性而不發展共性等。例如,絕大多數教師喜歡成績好、行為規范的學生,并在思想上或多或少以他們為“中心”;在教學實踐中,他們也會自覺不自覺地把更多的教學資源如時間、器材;熱情、關心等分配給了這些學生,從而形成了事實上的中心。這個中心的形成使作為教學主體的教師客觀上疏遠、冷漠了其他學生,特別是被師生視為邊緣人的后進生。因此,這里的消解中心,實際上是提醒教師要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共同發展。
在日常生活中要堅持理解的原則,建立理解型師生關系。理解型師生關系的建立有賴于教師的人格魅力、工作態度與移情能力。只有那些有道德、有情操、有學養、工作認真負責的教師容易走進學生的生活和心靈。使學生產生好感。教師還需要善解人意,將心比心,體驗學生的情感體驗,體諒學生的困難與困惑,并把自己的良好精神狀態帶到學校、課堂和學生之中,發揮自己的主導性,擴大學生主體性發揮的時間和空間,從而達到師生間情感和言行上的通融性和一致性,形成一種和諧的理解型師生關系。
四、注意改進教學方法
4.1改進教法,使課堂增加趣味性。單一陳舊的教法會使學生學習情緒低下,感到學習無動力。而中學生具有好動、好玩、好奇、好勝的特點,他們情緒、情感和學習積極性很大程度上依賴于興趣,這就需要教師結合教材內容不斷改變教法,不斷使學生感到學習的樂趣。如利用實物、簡筆畫進行對話教學,這樣直觀、形象;創設情景使學生圍繞話題交流,這樣具有實用性;教學形式可采用討論式、自學式、表演式、對話式、演講式,讓他們人人參與、人人受教育。
4.2改進教法,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要想教學質量穩步發展,就得利用現代化手段不斷增加課堂教學的科技含量,因地制宜地動用投影儀、電視等設備增加課堂教學的科技含量,這種聲、光、影視的效果同時出現,既生動又形象,把枯燥無味的英語變成鮮活、有趣的語言文化,從而提高了課堂效益。
五、加強學法指導,培養自主學習能力美國布魯納認為教學不僅是讓學生學習。
還要讓他們學會如何學習。“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獲取知識的方法,有時比知識內容本身更重要。向時間要質量是以力取勝,向方法要質量是以智取勝。在日常教學實踐中,我們常發現許多學生在作業和考試中出現的錯誤會在以后的作業或考試中原封不動地出現。對于這些令人生厭的現象。即使教師花費大量的心血也未必能見到明顯的收效。其主要原因是學生學習不得法。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更主要是教師在教學中只重視知識的傳授而忽略對學生學法的指導和自學能力的培養。新課程凸顯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我們必須把指導學生科學的學習方法納入課堂教學。特別要把幫助學習有障礙的學生迅速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當成重要任務,因為我們的教育方法不僅包括教師為完成教學任務所采取的工作方式和方法,還包括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學習的方法。
一方面,我們指導學生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一切資源,幫助他們制定切實可行的學習計劃。指導學生課前預習。教材是最核心的英語課程資源。教師應根據教材的不同難度、不同教學目的和學生的不同基礎與接受能力等具體情況。提出具體的思考內容與要求。讓他們有的放矢地預習,提高聽課效率。另一方面。我們還應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不斷進行正確的學習行為的指導與訓練,充分發展觀察、記憶、思維、想象等智力因素。記憶單詞是學困生普遍存在的一個困難。教師要指導學生運用各種感覺器官。從讀其音、觀其形、釋其義、明其類幾方面培養自己的觀察與記憶力。而不是機械地死記硬背單詞。但學習方法也有其獨特性。教師得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幫助他們尋找合適他們自己的學習方法科學的學習方法能產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彌補智力上的不足。也能在學習過程中有效地改善學困生的心理品質。減少焦躁、急躁的心理因素。形成正確的學習心理。
總之,教學必須以人為本,以學生為本,培育學生健康的心理素質也是當代教師的一個重要職責。我們若消除了學生英語學習中的心理障礙,優化英語教學的途徑和方法,就可以花較少的時間和精力去取得最佳的教學效果,提高教學質量,我們的學生就會對英語學習有信心,就會產生濃厚的興趣,并能學有所樂、學有所得、學有進步,從而全面提高我們的初中英語教學質量。
- 上一篇:加快落實食品安全方案
- 下一篇:農村文明戶評選方案
精品范文
1論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