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傳統音樂分析論文

時間:2022-08-10 02:10:00

導語:民族傳統音樂分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民族傳統音樂分析論文

摘要:朝鮮民族傳統音樂與西洋音樂有著根本上的差異,它具有鮮明的個性。大部分朝鮮傳統音樂色彩較暗,音調上是以中國傳統音樂音階為基礎的平調和界面調的調式體系。朝鮮民族傳統音樂依賴于弄弦法、轉聲法、退聲法及獨特的長短節奏型,這些特點具有朝鮮民族傳統風格的特征,在本質上區別于其他民族的音樂。文章旨在為開拓民族音樂教學體系,研究民族音樂的固有特點,傳播和弘揚民族優秀音樂做出貢獻。

關鍵詞:朝鮮民族傳統音樂特點

音樂風格決定著作品的內特質與民族個性。在民族音樂教育中,辨別音樂風格的問題對教學起著直接的影響作用。從音樂角度分析,音樂風格主要取決于旋律的創作與演奏,了解一個民族音樂的繼承和發展,首先要對傳統音樂有透徹的了解。

一、朝鮮民族傳統音樂的最主要特點——弄弦法、轉聲法及退聲法

朝鮮民族音樂在調式的形式原理和調式體系及旋律特點上都具有自己鮮明的個性。從調式骨干音來看,朝鮮民族傳統音樂的調式支柱音和中國、日本的傳統調式的支柱音有所不同。由于主音之外的調式骨干音的位置不同,它所產生的調式內各音級的傾向性與其他民族的音樂也有顯著差異。朝鮮族傳統音樂的調式特點是五聲音階為基礎的平調和界面調的調式體系,其旋律也是平調旋法和界面調旋律的進行特點,但到了朝鮮王朝末期,平調雖然還是保留了五聲音節,但界面調從五聲音階變為三聲或四聲音階,歌曲中看到的平調曲是羽調(平調)《靈山再會》《別羽調打令》等,界面調是《定大業》《三弦靈山會相》等。雖然朝鮮民族傳統音樂主要由三音或四音音階構成,但卻具有鮮明的特征,如三音或四音音階這些單純音階構成音樂依賴于弄弦法、轉聲法及退聲法來獲得其本身獨有的風格特征,這是朝鮮族傳統音樂最主要的特點之一,這些演奏法和其他民族音樂演奏法具有本質上的區別。

二、朝鮮民族傳統音樂在節奏方面的特點——“長短”

朝鮮族傳統音樂形成了特殊、豐富多彩的節拍節奏組織形態,而且擁有了完整的體系,這種體系主要由“長短”構成。

“長短”包括節拍的規律、節奏的組織形態、速度、情緒等,每個“長短”都有自己相對情緒性格上的特征。構成朝鮮民族音樂的“長短”的基本特征是一個3拍子為節拍單位的節奏型。所以,所有8分復合拍子來構成的“長短”,實際上是幾個3拍合并的“長短”。這幾個3拍子往往是不同的強弱規律和不同的節奏性的組合。因此,3拍子是朝鮮民族傳統音樂的主要節奏型。

朝鮮族傳統音樂節奏型的產生原因和生活語言音節的節奏組合有直接而密切的聯系。總之,朝鮮族傳統音樂中長短的三分拍法、退聲法、搖聲法、轉聲法是朝鮮民族音樂的最重要的特征。這些傳統技術發在西洋音樂理論中被認為是不正統的,但在朝鮮族傳統音樂中,如果去掉這些因素的話,便失去它獨特的韻味及風格。

總之,朝鮮族傳統音樂及其他民族音樂的不同點可以歸納為以下幾個方面:1.朝鮮族傳統音樂不論是聲樂曲或器樂曲,大部分都在“合長短”即強拍開始。2.大部分的終止采用四度下行或音節是下行終止的終止法。3.在平調和界面調中搖聲和轉聲是上行時常用,退聲是下行時多用,而且一般是在有規律的位置上使用。4.在裝飾音的用法上,朝鮮族傳統音樂是以上行裝飾音為主,日本民族傳統音樂以下行裝飾音為主。在搖聲的用法上,日本傳統音樂也是常用下行,而朝鮮族傳統音樂是常用上行。5.朝鮮族傳統音樂“長短”法和西洋音樂的節奏有本質上的區別。6.朝鮮族傳統音樂中的唱法和其他民族音樂的唱法不同。西洋唱法以亮為點,朝鮮族傳統音樂唱法是在明暗交叉中帶柔斷性的顫音。以上的特點是朝鮮族傳統音樂固有的特點,它和西洋音樂、中國及日本傳統音樂都有完全不同的特征。

三、朝鮮族傳統音樂特點的衍生與發展

高麗時期,朝鮮的宮廷樂接受中國音樂,中國文化對朝鮮傳統文化的影響很深,涉及的面也很廣。單就音樂方面來看,這種影響涉及到音調的進行、樂器的制作、樂譜的記譜法乃至樂隊的編制。由此可看到,朝鮮族傳統音樂的本身特點和固有性以及和中國傳統音樂之間的相互聯系。朝鮮族的音樂教育當然是離不開西洋調式體系為基礎的旋律學、和聲學、復調學、曲式學、配器法等體系,但就音樂的民族文化和社會功能以及培養民族音樂后繼人而言,我們的音樂教育內容和體系很有必要進行特別的修改和補充。有了對朝鮮族傳統音樂本質上的理解,就有基礎和可能建立民族音樂所倡導的一系列理論體系。

從多年來的民族音樂教學中,筆者總結出利用傳統的民族調式為基礎,結合中國民族音樂調式體系創作的旋律,在縱向上,朝鮮族傳統音樂中的3拍為基本形態的節奏型與2等分原則的節奏型的結合,是有完全的理性與時間意義上的存在價值,這些得到了教學實踐的證明。可見,結合傳統音樂特點來研究民族音樂教學是行之有效的途徑。要開拓民族音樂為主的教學體系的道路是曲折而艱難的,但目標是明確的,只要我們不斷地努力研究民族音樂的固有特點,用科學的方法加以正確引導,就有可能開拓出一片新天地。我們要高度重視民族音樂教育,努力培養學生對民族音樂的熱情和愛心,鞏固和發展學生對民族音樂方面的知識,增強學生將來從事民族音樂的能力。

總之,提高民族音樂教育應立足于民族傳統文化,放眼未來,才能擔負起傳播和弘揚民族優秀音樂文化的重任。

參考文獻:

[1]中國朝鮮族音樂研究會.20世紀中國朝鮮族音樂文化[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

[2]樸宇英.朝鮮音樂史[M].民族出版社,1985.

[3]崔順德.音樂史[M].北京大學朝鮮文化研究所編,1994.

[4]金德均.中國朝鮮民族藝術教育史[M].東北朝鮮民族教育出版社,1992.

[5]李蕙丘.韓國音樂研究[M].國民音樂研究會,1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