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鏡聯合藥物治療多囊卵巢綜合征50例療效觀察

時間:2022-03-18 08:08:00

導語:腹腔鏡聯合藥物治療多囊卵巢綜合征50例療效觀察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腹腔鏡聯合藥物治療多囊卵巢綜合征50例療效觀察

【關鍵詞】腹腔鏡聯合藥物

摘要:目的:觀察腹腔鏡聯合藥物二甲雙胍及氯米酚與二甲雙胍及氯米酚治療多囊卵巢綜合征(PCOS)療效比較。方法:對確診為PCOS患者隨機分成兩組:研究組(n=50例)采用腹腔鏡聯合藥物治療;對照組(n=45例)采用藥物治療。療程半年,治療前后抽血查黃體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睪酮(T)、雌二醇(E2)及空腹血糖(FG)、空腹胰島素(Fins),觀察月經、排卵、妊娠情況。結果:在以上6種指標中,LH、T、Fins治療前后差異有顯著(P<0.01),FSH、E2、FG差異無顯著(P>0.05),兩組比較月經恢復及排卵情況差異無顯著(P>0.05),但妊娠率差異有顯著(P<0.01)。結論:兩組比較在改善月經、排卵等方面作用相似,但腹腔鏡聯合藥物組妊娠率高些。

關鍵詞:腹腔鏡聯合藥物;多囊卵巢綜合征;療效

多囊卵巢綜合征(PCOS)是以長期無排卵及高雄激素為特征的內分泌綜合征,也是生育期婦女月經紊亂最常見原因。研究發現,40%~60%患者存在胰島素抵抗及高胰島素血癥,這對PCOS發生與發展起重要作用。近年來,我院采用腹腔鏡結合胰島素增效劑二甲雙胍及氯米酚治療PCOS取得一定療效,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2000年1月~2004年5月,我院婦產科門診確診為PCOS已婚患者95例,所有對象經氯米酚治療三個周期,至少1次氯米酚用量達150mg,臨床表現為無排卵型月經。將其隨機分成兩組:腹腔鏡聯合二甲雙胍及氯米酚治療為研究組(n=50例),單純行二甲雙胍及氯米酚治療為對照組(n=45例)。所有病例均符合《婦產科學》診所標準[1]。年齡22~38歲,平均30.2歲。研究組中月經稀發者34例(占68%),閉經者10例(占20%);對照組中月經稀發者30例(占67%),閉經者6例(占13%)。所有對象近三個月未用激素藥物,配偶精液檢查正常,兩側輸卵管造影均通暢。均行糖耐量試驗排除糖尿病。

1.2方法

1.2.1內分泌測定

治療前后月經干凈后3~7天,閉經者抽血時間不受限制,清晨空腹抽靜脈血,用放射免疫法測定FSH、LH、E2、T、FG、Fins,觀察兩組以上指標在治療前后變化,及月經、排卵、妊娠情況,并進行比較。

1.2.2治療方法

研究組在月經干凈或撤退性出血干凈后3~7天,行腹腔鏡單極電凝鉤在每側卵巢透亮卵泡突起處各打孔5~8個,深2~4mm,每次電凝時間2~4s。受術者第1次月經來潮,第1~3天開始服用二甲雙胍1次/d,每次500mg,2周后增至500mg/次,3次/d,服藥半年,第2次月經來潮第5天加服氯米酚,50mg/d×5天。對照組服藥同上法。采用陰道超聲監測卵泡發育,當卵泡直徑達20mm以上時,囑其有性生活,一旦證實妊娠,即停止使用二甲雙胍。所有受術者隨訪一年,包括月經恢復情況、排卵情況及妊娠結果。

1.3統計學處理

計量資料以ˉx±s表示,進行方差分析,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

2結果

兩組治療前后,自身比較LH、T、Fins差異有顯著(P<0.01),兩組之間比較差異無顯著(P>0.05),FSH、E2、FG無論治療前后,還是兩組之間比較均無顯著差異(P>0.05),見表1。表1研究組與對照組用藥前后激素水平比較表2。表2兩組治療前后排卵率及妊娠率比較研究組34例月經稀發者中,29例術后月經恢復正常周期,5例明顯改善;10例閉經者中,5例恢復正常月經周期,3例明顯改善,2例月經稀發。對照組30例月經稀發患者中22例月經恢復正常周期,8例有明顯改善;6例閉經患者中,3例恢復正常月經周期,1例月經稀發,2例仍閉經。兩組月經恢復情況比較差異無顯著(P>0.05)。

3討論

氯米酚是PCOS患者誘導排卵首選藥物,其排卵率可達80%,但妊娠率不足20%。其原因可能因氯米芬有抗雌激素作用,可競爭雌激素受體,阻斷雌激素負反饋,增加FSH分泌,促進卵泡發育;氯米酚競爭宮頸與子宮內膜雌激素受體,導致宮頸粘液粘稠,子宮內膜容受性下降,以及黃素化卵泡未破裂綜合組(LUFS)有關[2]。二甲雙胍為胍類藥物,是常用抗高血糖藥物,可以增加胰島素受體數量而不增加其分泌,因此,對于血糖正常患者不會引起低血糖。對于PCOS患者,二甲雙胍引起胰島素水平降低,減輕了胰島素對LH刺激作用,使LH水平下降,LH/FSH比值降低,促進卵泡發育與排卵[3]。同時二甲雙胍通過增加外圍組織對葡萄糖利用,加速無氧酵解,減少肝糖原異生,增強腺苷酸激酶(AMPK)的活性;提高外用組織對胰島素的敏感性,進而降低高胰島素血癥引起的卵巢和腎上腺細胞色素P450c17a活性,使雄激素合成減少,并增加肝性激素球蛋白合成,減少游離雄激素活性[4,5],同時二甲雙胍可直接抑制細胞膜卵泡內的甾體生成敏銳調節蛋白(STAR)的表達,并抑制腺苷酸環化酶激活劑17a羥化酶(CYP17)mRNA的表達,進而抑制卵泡膜細胞的雄激素合成[6]。在本研究中,用藥后LH、T、Fins均有明顯下降,這表明二甲雙胍在改善PCOS-IR同時,可降低雄激素水平,恢復卵巢生育功能。但通過兩組對比,其排卵率相似,妊娠率確有差異。這可能與卵巢本身情況有關。腹腔鏡卵巢電凝術至今有許多學者進行了研究,但其機理仍不明了。腹腔鏡卵巢電凝治療后,LH及T均較術前有明顯下降,LH/FSH趨于正常,可能與以下機理有關:①多個成熟卵泡被電凝刺破后會有高濃度雄激素卵泡液流失,卵巢損傷可減少雄激素局部合成,從而減弱高雄激素對卵泡成熟的刺激。②卵巢電凝術后血清雄激素以及周圍血中由雄液素轉化的雌激素水平下降使卵巢垂體間異常反饋得到糾正,從而使卵巢內卵泡發育機制趨于正常[7]。盡管如此,單純行腹腔鏡治療妊娠率仍不高,僅為62.5%。這可能還是與PCOS-IR有關。本研究采用腹腔鏡聯合藥物治療,妊娠率為86%,這表明將兩者聯合治療是有前景的。本研究表明,無論是研究組還是對照組,治療前后LH、T、Fins均有顯著差異(P<0.01),但兩組間比較差異無顯著。對排卵及月經恢復情況比較兩者差異無顯著,但腹腔鏡聯合用藥妊娠率較高,兩者比較差異有顯著(P<0.01),這可能與腹腔鏡能窺視盆腔全貌,對于輸卵管輕度粘連,扭曲者進行松解,恢復正常解剖結構,以利拾卵及輸送受精卵,且電凝卵巢后,使其張力減小,改善卵巢血液循環,使血供更豐富,更有利于自然排卵有關。因此,對于有生育要求者,筆者建議可采用腹腔鏡聯合藥物治療以提高療效。行腹腔鏡時,應掌握好電凝技術,打孔不宜太多,電凝時間不易過長,以免破壞卵巢正常結構。對于僅要求改善月經者,則只需服藥治療。

參考文獻

1豐有吉,主編.婦產科學.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2,338~339.

2范燕宏,陳貴安.多囊卵巢綜合征與不孕.實用婦產科雜志,2005,21(8):455.

3李國華.二甲雙胍在多囊卵巢綜合征的應用.實用婦產科雜志,2005,21(9):535.

4鄭建淮,曹纘孫.二甲雙胍對多囊卵巢綜合征伴胰島素抵抗患者的作用.西安醫科大學學報,2003,24:160~163.

5LaurelA,BenjaminC,OehninyerWS.ShouldpatientswithpolycysticovarysyndromebetreatedwithmetforminBenefitsofinsusinsensitizingdragsinpolycysticovarysyndrome-beyondovulationbindue.HumanReproduction,2002,17:3016~3025.

6AttiaCR,RaineyWE,CarrBR.Metformindirectlyinhibitsandrogenproductioninhumanthecalcells,FertilityandSterility,2001,76:517~522.

7任慕蘭,趙維英,蔡云朗,等.腹腔鏡卵巢電凝術治療難治性多囊卵巢綜合征的臨床研究.中國微創外科雜志,2003,3(2):114~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