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內服外敷治療痛風性關節炎論文
時間:2022-07-18 08:09:00
導語:中藥內服外敷治療痛風性關節炎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關鍵詞】關節炎
我院自1996~2007年運用內服中藥加味白虎加桂枝湯,外敷慈附膏治療痛風性關節炎35例,療效滿意,報告如下。
1臨床資料
1.1一般資料本組35例均為本院門診病人,男32例,女4例。年齡35~66歲,平均49.1歲。病程(發病到就診時間)2天~22個月,平均30.2天。病變部位第一跖趾關節25例,占71.4%,足背2例,踝關節4例,踝及第一跖趾關節同時發病1例,腕關節2例,肩關節1例。病情:首次發病者22例,反復發病(發作在2次以上)者13例。
1.2診斷標準①非對稱性關節疼痛,常在夜間發作,紅腫、壓痛、功能障礙。②以往可有發作史,無癥狀間歇期,發作可自行停止。③血尿酸濃度增高。④排除其它疾病引起的手足關節腫痛。血尿酸檢查:35例血尿酸濃度均高于正常值,其中查1次確診者30例,2次者3例,3次者2例。
2治療方法
①內服加味白虎加桂枝湯:石膏先煎30g,知母15g,桂枝10g,黃柏10g,粉萆15g,生牡蠣先煎30g,車前子包10g,地龍15g,青皮10g,陳皮10g。風濕痹阻者加木瓜10g,威靈仙10g,秦艽10g,以祛風除濕;寒濕阻滯者加制川烏6g,細辛3g以散寒燥濕。血虛體疲者加熟地15g,阿膠烊沖12g以滋補陰血;偏胖痰濕凝聚者加半夏10g,瓜蔞10g以祛痰化濕;氣虛懶言者加黃芪30g,黨參10g以補益中氣;病在上肢加桑枝15g,羌活10g;病在下肢加防風10g,獨活10g水煎內服,每日1劑。②外敷慈附膏:藥物組成及制作:山慈菇、赤芍各200g,生大黃150g,香附100g。將上述藥物研成極細粉末,過60目篩,將飴糖600g與蒸餾水400ml混均,取凡士林1000g,加熱至70℃,共攪拌融化,待溫度降到40℃左右時,加入藥粉。冷卻后加入藥罐,密封備用。用法:將藥膏均勻地涂在患處,紗布棉墊敷蓋,膠布固定,3天換藥1次。3次為1療程。
3結果
3.1療效標準痊愈:疼痛、紅腫、壓痛完全消失,血中尿酸含量正常,腎功能正常,隨訪2年以上無復發。顯效:疼痛、紅腫、壓痛明顯好轉,血中尿酸含量接近正常,腎功能好轉,近2年內有復發但癥狀較輕。有效:疼痛、紅腫、壓痛有改善,功能恢復有進步,血中尿酸含量較治療前降低。無效:疼痛、紅腫、壓痛無改善,功能沒有恢復,改用其他治療方法。
3.2治療結果本組35例患者,痊愈12例,顯效18例,有效3例,無效2例。所有病例均經2年以上隨訪,平均隨訪3年8個月。
4討論
痛風是由于長期嘌呤代謝紊亂所致的疾病,臨床以高尿酸血癥,急性關節炎反復發作,痛風石沉積,慢性關節炎和關節畸形,腎實質病變和尿酸石形成為特點。而尿酸沉積于關節組織內,尿酸鹽被白細胞吞噬引起細胞死亡而釋放溶酶體酶類,導致急性關節炎。血液尿酸的濃度取決于尿酸的生成與排泄之間的平衡。如尿酸的生成增多、增速或排泄減少、減慢,或雖已排出較正常人為多的量,但尿酸生成量超出排泄的速度,均可使血液中尿酸的濃度增高,成為痛風發病的主要環節[1]。原發性痛風以往在我國認為比較少見,但近年由于生活條件的改善,平均壽命延長,以及對本病注意等因素,有了較多的發現。其發病多為中年以上肥胖男性。本組男與女之比為10:0.94。中醫學認為,本病的發生,皆由風、寒、濕、熱之氣侵襲人體,痹阻經絡而成,其內因為正氣不足,從其中年以上肥胖者易發病,可知其與痰濕之邪凝聚有關。[2]“四肢腫痛,手掌足跗尤甚,此必熱傷營血,血液涸而不流,名為痛風是也。“加味白虎加桂枝湯以石膏、知母、車前子為主藥清熱除濕,佐以桂枝、青陳皮、地龍通絡活血。以黃柏、澤瀉、萆、生牡蠣為使,使本方具有清熱祛濕活血利水之功。而現代藥理研究表明,中藥車前子不僅增加了水分的排泄,而且使尿素氯化物及尿酸的排泄量也同時增加[3]。黃柏、澤瀉、生牡蠣、萆、地龍、青陳皮均有促進尿酸排出,保肝及降低血尿酸作用[4],從而控制癥狀,減少復發或延長間歇期。外敷慈附膏中大黃能消腫止痛,香附理氣止痛,山慈菇含秋水仙堿,秋水仙堿是治療痛風之特效藥,其奏效快但毒性較大,有嚴重的胃腸道反應,如惡心、嘔吐、腹瀉等迫使患者不得不停止服用,使治療不徹底。但通過外敷治療,患處紅腫的皮膚毛細血管擴張,有利于藥物有效滲透,使患者能夠堅持治療,同時也是治療能夠取得速效的關鍵。本病由于以往認為比較少見,臨床醫師對其認識的不足,常可導致誤診。本組病例有誤診史者10例,其誤診率高達28.6%,分析其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①對其發病特點認識不足。痛風性關節炎多發于中年以上肥胖男性,以夜間或凌晨驟發劇痛、紅腫、壓痛和功能障礙為其特征,以大趾為多發部位,其血尿酸濃度增高可明確診斷。②對其誘發因素認識不足。腳扭傷、穿緊鞋走多路、過度疲勞、飲酒、受濕、受冷等均可為其誘發因素。本組有3例因腳扭傷后夜間趾劇痛,X片顯示無異常而誤診為急性滑囊炎。③血尿酸濃度增高是診斷本病的依據,但完全依靠血尿酸檢查有時也會誤診。沈氏報道痛風性關節炎在急性發作時,由于應激反應,內源性激素使尿酸從尿排出增多,可使血尿酸在正常范圍[5]。所以對于有典型癥狀和體征者,應復查血尿酸,避免誤診。即使血尿酸正常也可用秋水仙堿試驗治療,如有效可明確診斷。④沒有掌握易與痛風性關節炎相混淆疾病的鑒別診斷。類風濕性關節炎其血尿酸不高,類風濕因子呈陽性,X線顯示關節面粗糙,關節間隙狹窄。創傷性關節炎多有較重外傷史,化膿性關節炎滑囊液內含大量白細胞,培養可得致病菌,且兩者血尿酸都不高。蜂窩組織炎其關節疼痛不明顯,且全身癥狀突出。
中藥內服外敷治療痛風性關節炎通過表里同治使濕祛、熱退、血活、絡通,一般2~3天癥狀就明顯減輕,其結果顯示中藥治療本病效果顯著,其作用值得深入探討。
【參考文獻】
[1]陳灝珠.實用內科學.第十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7:2041
[2]婁玉鈐.中國痹病大全.北京: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1993:102
[3]上海中醫學院方劑教研組主編.中藥臨床手冊.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156
[4]孟昭亭,王燕玲,朱慶臨.痛風性關節炎(附60例分析).北京醫學,1986,8:74
[5]沈月峨,沈定國.內科學講座(第15卷).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83:19
- 上一篇:糧食局科學發展觀活動整改方案
- 下一篇:少腹逐瘀湯治療慢性盆腔炎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