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腹逐瘀湯治療慢性盆腔炎論文
時間:2022-07-18 08:09:00
導語:少腹逐瘀湯治療慢性盆腔炎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關鍵詞】盆腔炎
我院自2003年9月至2006年10月以來,采用少腹逐瘀湯加減治療慢性盆腔炎,取得了滿意療效。現介紹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本組151例均為門診患者,年齡最大48歲,最小22歲,以26~40歲發病率最高。病程最短30天,最長達5年。其中包括慢性輸卵管炎、輸卵管積水、輸卵管卵巢炎及慢性盆腔結締組織炎,均具有典型慢性盆腔炎的臨床癥狀及體征。在151例患者中有20例病程較長者為盆腔結締組織炎,除34例因急性發作而發熱外,其余均無體溫升高、血壓改變、白細胞數量顯著增多等現象。
1.2治療方法慢性盆腔炎以活血化瘀法治療為主,采用少腹逐瘀湯加減。基本方:小茴香15g,炮姜15g,元胡25g,靈脂20g,沒藥10g,川芎15g,當歸20g,蒲黃15g,肉桂15g,赤芍15g,桃仁15g,紅花15g,三棱15g,莪術15g。濕熱重,伴隨急性炎癥者,減炮姜、小茴香,加金銀花30g,蒲公英30g,白花蛇舌草30g;脾虛加白術15g,黃芪20g;腎虛痛及腰骶,加川斷20g,杜仲20g;閉經加益母草20g,紅花20g,牛膝20g;盆腔積液及輸卵管積水加白茅根30g,益母草30g;盆腔結締組織炎加穿山甲20g,水蛭3g(研末吞服)。水煎服,日1劑。10天1個療程,月經前10天治療效果更佳。
①有急性盆腔炎病史并有炎癥反復發作病史。②下腹部墜脹及腰骶部酸痛,常在性交及月經前后加劇。③穹窿部有觸痛及宮頸舉痛,子宮一側或兩側有片狀增厚、壓痛。④B超提示炎性浸潤、水腫、粘連、包裹性積液、壞死積膿等。⑤伴隨急性發作時,白細胞總數升高。
2結果
2.1療效標準治愈:臨床癥狀消失,婦科檢查無異常,B超示正常聲像圖,隨訪3個月不復發;顯效:臨床癥狀消失,婦科檢查有壓痛;有效:臨床癥狀消失,婦科檢查有輕壓痛;無效:臨床癥狀、體征均無明顯變化。
2.2治療結果經過2~3個療程的治療,治愈105例,顯效18例,好轉17例,無效10例,治愈率70%,總有效率93.3%。
3討論
少腹逐瘀湯出自清代名醫王清任《醫林改錯》,歷經數代醫家驗用,具有活血祛瘀,溫經止痛的作用,被譽為“調經種子第一方"。現代藥理研究證明:川芎、桃仁、紅花、三棱、莪術等活血化瘀藥等具有以下作用:①改善血液動力學,尤其穿山甲、水蛭、桃仁、莪術、益母草具有擴張股動脈的作用。②抑制組織異常增生,活血化瘀藥能抑制膠原合成,促進分解,使增生變性的結締組織轉化,吸收。③抑制炎癥,活血化瘀藥能擴張血管,加速血流,降低毛細血管通透性,改善局部組織的血液循環,減少炎性滲出和促進炎性滲出的吸收。④調節免疫抗感染,桃仁、三棱、莪術等具有加強細胞免疫,促進淋巴母細胞轉化,增加網狀內皮系統功能及吞噬細胞的活力,具有類似免疫增強劑的作用。因此,對于西藥治療效果不理想的慢性盆腔炎,應用以活血化瘀藥為主的少腹逐瘀湯治療可迅速見效。慢性盆腔炎是婦科常見病之一,常為急性盆腔炎未能徹底治療或患者體質較差,病程拖延所致。由于多為混合感染,加之炎性滲出,粘連及結締組織異常增生,應用抗生素往往效果不佳,且量大,副作用多。祖國醫學認為此病因外感濕熱邪毒,邪毒客于胞宮或阻于胞脈,影響沖任氣血運行,氣血瘀滯而致。應用少腹逐瘀湯加減治療本病既符合現代藥理學理論,又符合中醫治病求本的原則。治療中我們體會到病程較短者較易治愈,病程長者治愈速度較慢。對于已形成慢性盆腔結締組織炎,甚至冰凍骨盆患者,該治療方法更具療效。
- 上一篇:中藥內服外敷治療痛風性關節炎論文
- 下一篇:對恙蟲病認識分析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