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媒介入醫患糾紛原因分析論文
時間:2022-07-18 08:14:00
導語:傳媒介入醫患糾紛原因分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本文主要探討了傳媒介入醫患糾紛的原因及作用。經過分析發現,競爭的需要、經濟的需要和受眾的需要是傳媒介入醫患糾紛的主要動機和原因。總體而言,對傳媒介入醫患糾紛應持肯定態度。它在將醫患矛盾進行公開化,喚起公眾對醫患糾紛的重視,提升公眾參與意識,以及促進解決結果的公平性與公正性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
【關鍵詞】傳媒;醫患糾紛;動機與原因;作用;社會角色
ExplorationonCausesandEffectsaboutMediaInvolvinginPhysician-patientDisputes
YiWulin,LuAiyong
SchoolofHumanities,AnqingTeacherCollege,Anqing,Anhui,246011,China
【Abstract】Thispapermainlyexplorescausesandeffectsaboutmediainvolvinginphysician-patientdisputes.Ithasbeenfoundthattheneedsofcompetition,economyandaudiencearethemaincausesandmotivesthroughanalysis.Inthewhole,it''''stheaffirmationformediainvolvinginphysician-patientdisputesinattitudes.Mediatakesactiveeffectinsomecountermeasures,suchasdevotingtodisclosuretophysician-patientdisputes,arousingthepublicstofocusonit,enhancingtheparticipationofthepublicsandpromotingtosolveitfairly,etc.
【Keywords】Media;Physician-patientdisputes;Motivesandcauses;Effect;Socialroles
近年來,醫患糾紛已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針對這一現象,研究者都試圖從各自不同的學科視角發掘醫患糾紛產生的相關要素,主要涉及其現狀和特點、產生的社會根源、解決對策及未來發展趨勢等層面。這些研究為我們清醒地認識醫患矛盾,透視醫患糾紛的真相,切實維護醫患雙方利益,從而徹底解決這一社會問題發揮了一定的作用。然而,對傳媒介入醫患糾紛的動機、原因與策略,對解決醫患糾紛產生了何種影響以及傳媒在醫患糾紛中應承擔何種社會角色與責任,還很少有專門的論述。本文將以此為重點進行深度剖析。
1傳媒介入醫患糾紛的動機、原因和策略
總體而言,傳媒介入醫患糾紛的動機主要有三個:首先是競爭的需要;其次是經濟上的需要;最后是受眾的需要。其實,這三個動機與傳媒介入醫患糾紛的原因和策略選擇上又是緊密相連、相互交織在一起的。這是因為:隨著以互聯網和衛星為代表的科技日新月異,以及我國市場經濟的建立,政府對傳媒的控制力相對削弱,傳媒的主體性與自主性得到一定程度的體現,傳媒產業化和集團化的趨勢卻愈益明顯,相互之間的競爭也異常艱巨與殘酷。媒體要想在競爭上取得先機,雄厚的經濟支持是必不可少的重要要素。于是,獲取商業利潤也就成為傳媒考慮的核心要素。然而,對大多數媒體而言,利潤主要來自兩個方面,一是刊物的發行量或節目的收視率,二是商業廣告。這兩者能否達到利益最大化取決于傳媒必須迅速抓住讀者的興趣,盡可能地擴大受眾數量。如果根本不能打動讀者,或者由于對意外消息報道得不充分或敘述得很拙劣而開罪了讀者或觀眾,傳媒就會陷入經濟危機。因為傳媒的競爭往往就發生在彈指之間。[1]基于此,傳媒在介入醫患糾紛時,其策略選擇就具有一定的傾向性。迎合受眾與激發興趣,就是其常見的策略。為了迎合受眾,傳媒就必須給予受眾所“想要的”,而不是傳媒從業人員所認為所“需要”的。[2]相對于政府和經濟的事件而言,人們更關心醫療衛生方面的話題。這不僅是因為醫療衛生改革與公眾的切身利益密切相關,也因為急劇攀升的醫療成本已成為城鎮居民頭上的“新三座大山”之一。為了激發人們的興趣,傳媒就必須善于發掘具有新聞價值的事件。這種事件具有兩個特點:其一是具有不可預測性;其二是能夠以戲劇化的方式展示自己。站在這個角度來說,醫患糾紛就非常具有戲劇性。由于醫患糾紛真相只有一個,對其解釋卻可以有很多種,對其爭論也可以無休無止,因此,在傳媒的具體運作中,醫患糾紛很容易成為“小題大做和大題小做”。[3]通過不斷“炒作”,公眾也會陷入到無休止的爭論之中,并在不知不覺中建立了對特定媒體的忠誠感。
2傳媒介入對解決醫患糾紛產生的影響
2.1積極影響
2.1.1探照燈傳媒就像一道躁動不安的探照燈光束,把一個事件從暗處擺到了明處再去照亮另一個。[4]因為傳媒不是裁判,更不是法官,它不擁有裁決權,擁有的只是話語權和質疑權。正是由于傳媒對醫患糾紛進行不斷深入的追蹤報道,使得醫療衛生體制中的弊端不斷地暴露在公眾面前,引起了社會各界的深入反思,為今后的醫療改革提供了前車之鑒。
2.1.2催化劑在現實生活中,人們常常不切實際地希望傳媒解決醫患糾紛。然而,這種想法不僅是不明智的,也是不可取的。這是因為醫患糾紛深藏于傳媒之外,解決辦法亦然。雖然傳媒不能發揮“妙手回春”的功效,但卻可以為解決醫患糾紛提供了契機,起到催化劑的作用。傳媒之所以具有這種功效,原因在于,在公眾對“真相”的不斷索求下,傳媒將會進行連篇累牘的解讀,使得相關當事人都必須要站出來為自己辯護。這種辯護本身就為當事人之間達成和解或妥協提供了空間,同時,也大大加快了解決糾紛的進程。
2.1.3監督作用不可否認,在醫患糾紛中患者屬于弱勢群體。這就使得傳媒的監督作用就必不可少。在醫患糾紛解決的過程中,這種監督關鍵環節有2個,一是監督糾紛處理的程序和結果是否透明、公正和公平;二是監督解決的措施是否被嚴格執行,患者的利益是否得到維護。
2.1.4提升公眾社會參與意識在目前的醫療衛生體制中,公眾利益表達的制度渠道極其缺乏。但傳媒卻可以通過高強度、大規模的報道,把“市民心聲”[5]表達出來,爭取對社會各界產生最大程度的影響,鼓勵公眾參與醫療衛生改革的大討論,從而為從制度層面上解決醫患糾紛提供民意基礎和社會支持。
2.2消極影響
2.2.1激化矛盾近年來,有關醫患糾紛的報道大多數較為客觀,但也有部分媒體出于經濟利益,過于追求“轟動效應”,夸大虛構時有發生。在這種情緒性的輿論引導下,加上其他媒體的積極跟進,使得醫患矛盾反而被激化,問題解決起來更加棘手。
2.2.2惡化了醫患關系在傳媒情緒化的報道下,醫務人員已被“污名化”。出于自衛,很多醫生會對患者進行過度檢查,對重病患者也不敢進行積極治療,轉而采用保守療法。這不僅未能彌合雙方關系的裂痕,反而加劇了醫患之間的緊張關系,招致患者及家屬的強烈不滿。如此惡性循環,使得厘清醫患各自的權利和義務,明確各自的責任范圍難度大增。
3傳媒介入醫患糾紛時應承擔的社會角色與責任
3.1輿論導向者作為輿論的載體,傳媒的價值取向對輿論導向具有深遠影響。這是因為醫患糾紛的相關報道并不是事件的“簡單再現”,而是一種復雜的建構。這種建構有規律地影響著它正在報道的東西。[6]公正的傳媒對醫患糾紛中相關當事人的觀點和建議應該給予平衡的或成比例的報道。[7]公眾要做出負責任的選擇,這種信息必不可少。但在實際過程中,一些新聞工作者更多地是扮演了“仲裁者”的角色。這就要求傳媒工作者應加強自身素養,提高社會責任意識,在相關報道中盡可能的客觀和公正,塑造良好的社會輿論環境。
3.2輿論監督者傳媒可以通過對醫患關系議題授予地位,把醫患糾紛問題變成社會關注的焦點。傳媒通過這種方式吸引公眾的注意力,讓公眾參與這個問題的討論,并自由發表自己的觀點和看法。作為一種公眾態度,公眾輿論對醫療衛生領域產生了巨大壓力,對醫患糾紛及其解決過程的透明性、公正性與公平性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3.3溝通平臺為了擺脫工具性的轄制,避免啟蒙的悲劇,哈貝馬斯提出了“溝通理性”的概念,并希望借助于溝通理性來達成社會共識。[8]雖然在現實中并不可能存在這樣一個完全不受外界干預,可以自由平等協商的公共領域,但進行公眾認可的平等溝通卻是可能的。作為公眾意見表達的主要渠道,傳媒可以充當這一平臺。這是因為傳媒可以將醫患糾紛中的當事人的觀點都可以反映在臺面上,為自己進行辯護,這其實就是“理性溝通”,只是它還未能達到哈貝馬斯的要求而已。
4結束語
綜觀全文,競爭的需要、經濟的需要和受眾的需要是傳媒介入醫患糾紛的主要動機,前兩者又受到后者的制約。基于此,傳媒在介入策略的選擇就不能不考慮受眾的“興趣”與“所想要的”。總體而言,對傳媒介入醫患糾紛應持肯定態度。它將醫患矛盾進行公開化,某種程度上對解決醫患糾紛有一定的消極影響,但在喚起公眾對醫患糾紛的重視,加快問題的解決提供了契機;并在糾紛解決過程和措施的執行中的監督,為保證結果的公平與公正發揮了巨大作用。傳媒在介入醫患糾紛時,輿論導向與監督、充當溝通的媒介是其應承擔的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社會角色與責任。當然,在競爭和經濟的雙重壓力下,如何保持傳媒的客觀性與公正性卻是一個值得商榷的問題。
【參考文獻】
[1][3][4][6]【美】沃爾特·李普曼.公眾輿論.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257-288
[2][7]【美】塞倫·麥克萊著,曾靜平譯.新聞的商品化.傳媒社會學(M).北京: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05,53-60
[5]曾偉.“公共新聞”:一種公共領域的新闡釋[J].新聞知識,2006,1:22
[8]阮新邦等主編.解讀《溝通行動論》[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188
[9]朱作鑫,湯宗輝.淺析醫患糾紛問題及其對策[J].社科縱橫,2005,(4):111-113
- 上一篇:旅游局學習科學發展觀分析檢查報告
- 下一篇:電力公司科學發展觀分析檢查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