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角度預測工作倦怠論文

時間:2022-06-14 02:48:00

導語:多元角度預測工作倦怠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多元角度預測工作倦怠論文

摘要:針對中國醫生群體的實際情況,修訂Maslach倦怠量表,并且討論它的應用價值。方法:采用修訂后的Maslach倦怠量表對來自5所醫院的108位醫生進行施測并對量表進行信、效度分析。新增維度與情感耗竭、人格解體呈正相關,與個人成就感呈負相關;總量表的Cronbach’s系數為0.683,情緒耗竭、個人成就感、人格解體以及社會支持訴求3個分量表的Cronbach’s的系數分別為0.839,0.710,0.694,0.610,均大于0.6,達到了可以接受的標準。結論:修訂后的量表可以從更加多元角度預測和評價醫生的工作倦怠情況。

關鍵詞:精神衛生;工作倦怠;心理測量學研究;醫生

1對象與方法

1.1對象

在5所醫院進行調查,共發放150份問卷,收回有效問卷108份,獲得人口統計學變量:性別、年齡、學歷、婚姻以及所在科室,其中男性60,占55.6%,女性48,占44.4%;大專8人,占7.4%,大本75人,占69.4%,碩士20人,占18.5%,博士4人,占3.7%;未婚42人,占38.9%,已婚61人,占56.5%,缺失值5人。

1.2方法

(1)前期訪談:以開放式問題對醫生進行訪談,了解影響醫生工作倦怠的因素以及醫生對“工作倦怠”這—概念的理解程度。

(2)初測問卷:Maslach工作倦怠量表-服務行業版(MBI-Hu-manServiceSurvey,MBI-HSS)共有22個項目,3個維度:情緒衰竭9個項目,人格解體5個項目,個人成就感喪失8個項目。在情緒衰竭、人性化維度得分越高,并在個人成就感維度得分越低,表示個體體驗到的倦怠程度越高。

(3)預測試與量表修訂。由從事醫務工作半年以上的醫生50人組成預測試小組,集體施測,作答后討論對題目的理解。按照主觀專家判斷法,由3名研究生共同討論,根據中國內地的語言習慣和接受力,對個別題目做了進一步的文字修改,組成新編量表。新編量表內容包括:①香港理工大學醫療科學系彭美慈對MBI原文的譯文,22道題;②增加一個新的維度——社會支持訴求,共有6道題,其中涉及到家人(項目4,14)、朋友(項目10,25)、同事(項目18,23)。然后將這28道題隨機排序,形成適用中國臨床醫生的工作倦怠量表。

(4)量表的計分與施測。量表的計分仍然采用MBI-HSS的七級評定法。0=從來沒有;1=約一年有幾次;2=約每月有1次;3=約每月有幾次;4=約一星期有1次;5=約一星期有幾次;6=每天都有,集體施測與個體施測相結合。

(5)對結果的預測。社會支持訴求這一因素與情緒耗竭、人格解體呈正相關,與個人成就感里負相關。

2結果

2.1因素間的相關分析

從表1以得出,情緒耗竭與人格解體呈正相關,與個人成就感呈負相關;新增加的因素“社會支持訴求”也與情緒耗竭、人格解體呈正相關。與個人成就感呈負相關,但是,新增因素只和情感耗竭有相對較高的相關系數,與其他兩個因素的相關都很低。

2.2因素內部各項目的相關性

2.2.1情感耗竭因素內部各項目的相關性

從表2中可以看到。項目1、2、3彼此間有較高的相關,項目7、9、20彼此間有較高的相關,項目16、17、20彼此間有較高相關。項目7是“經常要和不同的人打交道,令我困倦”,項目20是“與其他人一起工作直接增加我的壓力感”,這兩項都是與人際交往有關,它們和其他某些項目成較高的正相關,說明情緒耗竭在一定程度上會表現在人際交往中,可能會出現一些人際交往障礙。而項目26與其他項目相關性均不高,且與項目1、2、3呈負相關。項目26是“我覺得自己在放棄的邊緣”。筆者推測之所以產生這一結果,可能是因為文字表述得比較抽象以及翻譯的問題。

2.2.2個人成就感因素內部各項目的相關性

從表3中可以看到,項目5(“我能夠輕易的明白病人的感受”)和8(“我能夠有效地處理病人的問題”)有相對較高的正相關;而項目22(“在工作中與病人密切地接觸,使我感到高興和滿足”)與8、11、24、27呈負相關。

2.2.3人格解體因素內部各項目的相關性

從表4中可以看到,項目6(“我把某些病人當作無生命的工作對象來看待,而不是獨特的人”)與其他項目的相關都比較低。筆者認為,這個項目的敏感性比較高,醫生可能會有些顧慮,所以決定刪去此項目。

2.2.4社會支持訴求因素內部各項目的相關性

從表5中可以看到,項目10(“工作一天后,我會和朋友聚會、談心”)與項目18(“和同事一起工作會帶給我很大的歸屬感”)呈負相關,項目18和項目25(“我會和要好的朋友通電話聊聊近況”)也成負相關。另外,我們可以看到,項目4與14(反映向家人有支持訴求)的相關最大,項目10與25(反映向朋友有支持訴求)的相關最大。

2.3信度分析

對該量表進行內部一致性信度檢驗,該量表的Cronbaeh’s系數為0.683,情緒耗竭、個人成就感、人格解體以及社會支持訴求3個分量表的Cronbaeh''''s的系數分別為0.839,0.710,0.694,0.610。

2.4修訂后量表的應用

根據李永鑫、李藝敏在《工作倦怠評價標準的初步探討》中提出的評價工作倦怠的方法,對某一范圍的醫生進行施測,統計每個受測者在4個因素上的得分,分別進行排序,計算出各因素排序上1/3處的數值作為工作倦怠程度的臨界值。根據《臨床心理護理指導》中的附表3,醫護工作者在情緒耗竭、個人成就感以及人格解體三因素的臨界值見表6。

利用該表,可以:

(1)預測某一范圍醫生的總體工作倦怠情況。通過比較不同范圍醫生測試的臨界值來估計他們在各因素的相對嚴重程度,并且可以了解在哪個因素上,問題比較嚴重;

(2)預測個體的工作倦怠情況。在同一范圍內,可以通過對個體的得分與該范圍的臨界值進行比較,來估計他在該范圍內各因素的相對位置。

(3)計算檢出率,預測某范圍內醫生在各因素上高分臨界值以上的比例,見表7。

(4)綜合評定。我們將在工作倦怠的4個因素中任何一個因素上得分高于高分臨界值的被試界定為輕度倦怠者;將在其中兩個因素上得分都高于高分臨界值的被試界定為中度倦怠者;將在3個因素上得分都高于高分臨界值的被試界定為重度倦怠者;將在4個因素上得分都高于高分臨界值的被試界定為非常嚴重的倦怠者。

3討論

工作倦怠的跨文化比較研究目前還處于起步階段。從研究內容與方法上,還基本上是繼承美國學者所建立的概念體系及研究方法,測量上亦多采用MBI的各國翻譯版本,因此,從學術上對于倦怠的探討還不夠寬泛,適合各國國情的倦怠的替代性測量工具還很少開發出來。研究中樣本的選擇還往往缺乏代表性,所得到的國家間的差異性的結論以及相應原因的推斷尚需要進一步得到加強。

基于研究,對以下問題進行討論:

3.1工作倦怠與情緒衰竭、人格解體、個人成就感喪失的關系

在以往的研究中,經常看到討論工作倦怠與三因素的相互關系。一般觀點是它們之間是互為因果的。從某種意義上,這種說法未嘗不可。但是對于研究和緩解工作倦怠,卻毫無實際意義。Maslach等人從個人——工作匹配的角度認為工作倦怠是由于個體與工作不匹配所導致,工作倦怠是個體與工作不匹配這一原因變量與結果性變量(如身心健康、工作滿意度、工作績效等)之間的中介變量。從這一觀點中我們可以推論,情緒衰竭、人格解體、個人成就感喪失這3個因素既不是工作倦怠的原因,也不是結果,而是它的操作定義。我們若從這個角度看待二者間的關系,那么問題就明朗化了,若要緩解工作倦怠,首先要先界定“工作倦怠”的操作定義。不同的操作定義,決定了緩解倦怠的方法和手段的不同。而不同的職業因其有不同的特點,也就產生了不同的操作定義。因此,我們要根據不同職業特點來對“工作倦怠”作有針對性的操作定義,從而有的放矢的緩解工作倦怠。

3.2針對中國醫生,增加了“社會支持訴求”這一維度

從多元文化角度看,中國是一個十分注重“關系”的民族,社會支持極大地影響著中國人的正常生活。面對嚴峻的醫療環境和醫護工作本身的高危險性和不確定性,中國醫生普遍缺乏社會支持感,對社會支持的訴求動機也就更加強烈。所謂“社會支持訴求”是指個體對來自社會成員的支持和理解的需要程度。增加這一維度,不僅可以更全面地了解中國醫生的倦怠問題,同時也提供了一個很重要的社會支持資源,使人們意識到社會支持的重要性。

從表1中我們知道,社會支持訴求與情緒耗竭、人格解體呈正相關,與個人成就感呈負相關,符合假設。但是,它只和情感耗竭有相對較高的相關系數,與其他兩個因素的相關都很低。其中的原因有很多。最主要的可能是編制的題目還不是很成熟。需要進一步的推敲。通過分析比較,項目20與屬于情感耗竭因素的幾個因子有較高的正相關,說明工作倦怠與人的因素確實有一定的聯系,所以增加這一維度是很有必要的。

3.3該量表的作用

最后要說明的是,該量表并不是診斷量表,分數高只可說明醫生有倦怠情形或倦怠的可能性。它的主要作用還是預測和進行理論研究。我們從前文中的一些統計分析也可以看出,他們的相關性以及信度都不是特別的理想,有很多題目都有待商榷。但筆者認為,工作倦怠量表的作用不是排查,而是預警,追求的不是固定“工作倦怠”界限,而是使人們遠離“工作倦怠”帶來的不適感與緊張感。

事實上,工作倦怠是社會發展到一定程度后產生的正常現象,只要我們針對不同的人群給予適當的關注和干預,工作倦怠的現象就會有所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