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技術在醫學中的運用論文

時間:2022-07-19 08:35:00

導語:微波技術在醫學中的運用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微波技術在醫學中的運用論文

摘要:現代醫學中,內窺鏡技術已經被廣泛普及。通過內窺鏡技術對活組織進行取材做病理檢查,成為廣大醫生做出正確診斷的重要參照,而病理內窺鏡標本制片技術正是診斷的重要基礎。

關鍵詞:微波技術

病理內窺鏡標本一般包括胃鏡、腸鏡標本,喉鏡、氣管鏡標本及膀胱鏡標本。這類活檢組織標本較小,使用常規石蠟制片技術,需要3~4天完成制片,在病人急需手術或治療時,常因等待病理報告時間過長而耽誤臨床診治工作。為此,我們將微波技術應用于內窺鏡標本的制片中,只需1~2小時就完成制片,極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且制片質量近似于常規石蠟制片技術,完全符合病理診斷的要求。

1材料與方法

1.1材料選取內窺鏡活檢標本100例,其中胃鏡標本40例,腸鏡標本40例,喉鏡標本20例。要求組織塊小米粒大小,便于固定脫水。

1.2儀器設備三星STG88型微波爐一臺。輸出功率800W,分六級調節(800W、600W、450W、300W、180W、100W)。

1.3所用藥液①固定液:95%乙醇,無水乙醇。②透明液:按質量比3:1配制的硬脂酸-石蠟液態混合物。③Harris蘇木精染液。

1.4微波制片①將組織放入盛有5ml95%乙醇的青霉素小瓶內,用兩層紗布及布繩將瓶口封好,用450W功率微波輻射30秒,至乙醇沸騰。②取出小瓶,將剩余液體倒掉,換成5ml無水乙醇,用450W功率微波輻射30秒。③倒去無水乙醇剩余液體,用硬脂酸-石蠟液態混合物透明,用450W功率微波輻射4~5分鐘。④用熔點為56~58℃的液態純石蠟浸蠟,450W微波輻射5分鐘。⑤組織包埋、切片:包埋時盡量用最小的模具,把所有組織包在一個平面上,切片時待多個組織充分暴露時再切,爭取選擇多個切面,切片厚4~5μm。⑥用微波烤片:450W微波輻射3分鐘。

1.5微波HE染色①切片常規方法脫蠟、脫苯、水洗,經微波烤片后,脫蠟時間減少至5分鐘,脫苯時間也相應減少,水洗時間正常。②吸Harris蘇木精染液3~4滴滴于切片上,完全覆蓋組織,用600W微波輻射30秒,水洗。③1%鹽酸酒精分化1~3秒,碳酸鋰飽和溶液藍化至切片泛藍后水洗1分鐘。④伊紅染色,梯度酒精脫色,中性樹膠封片,鏡下觀察。

2討論

微波,通常稱為“超高頻電磁波”,是一種具有能量的電磁波,它具有波長短、頻率高的特點,可使物體內部的極性分子以每秒24億次的速度運動,而在該運動中產生的瞬間熱,卻能使組織的抗原性保持不變。將微波輻射技術應用于病理內窺鏡標本的快速制片中,其基本原理是組織與固定液、切片與染色液,在高頻電磁場中,各種分子劇烈振動、相互摩擦、碰撞,極大地加速了固定、脫水和染色的速度,而組織結構及細胞形態保持完整。其用于透明的硬脂酸-石蠟混合液是一種比較溫和的透明劑,能有效緩解因快速加溫而造成的標本變硬皺縮的副作用。

在制片過程中使用微波,試劑與組織塊中的液體交換加快,而染色液更快的進入了組織細胞間隙內,從而縮短了制片時間。光鏡下觀察,組織層次結構清楚,細胞形態完整,組織細胞染色艷麗醒目,紅藍適度,透明潔凈,胞漿胞核對比清晰,完全符合閱片的需要。

在操作中應注意以下幾點:①加溫時用燒杯盛250ml清水放于微波轉盤上,用于調節爐內溫度,以免高溫破壞組織或發生危險。②使用微波時,必須將盛放固定液的小瓶封好,以免固定液沸騰時將組織濺出。③石蠟可在60℃恒溫箱中事先備好待用,以縮短操作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