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臨床護理糾紛防范應對策略
時間:2022-02-21 09:32:00
導語:探究臨床護理糾紛防范應對策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通過對醫患雙方進行分析,查找臨床護理糾紛發生的原因,從增強醫務人員法律意識,提高護理人員專業技術水平,強化管理,加強責任感,認真落實核心制度,構建和諧醫患關系等方面探討防范護理糾紛發生的有效措施。
【關鍵詞】護理工作;護理糾紛;防范措施
隨著醫學知識和法制觀念的普及,病人用法律維權的意識不斷增強,對護理質量、醫療護理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護理工作具有高風險性,醫療糾紛逐年遞增,下面淺析護理糾紛的原因及防范措施。
一、發生糾紛的原因
1.1病人方面
1.1.1病人的法律意識增強,自我保護意識提高隨著法律建設的不斷健全,廣大病人的法制意識不斷強化,加上現今社會上普遍開展保護消費者權益的活動,使病人樹立了來醫院看病就醫本身就是一種消費的觀念。如果在就醫過程中出現了問題或一些病人及家屬不理解的行為,都希望有個說法,現在學會運用法律武器保護自己的正當權益已經逐漸成為人們的共識,病人普遍性法律意識增強,自我保護意識提高。
1.1.2病人的價值觀念改變隨著改革者開放的不斷深入,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人們在看待醫患關系時把醫療服務活動看成了單純的經濟交往,即商品交往,使得醫療糾紛與病人的健康權益、經濟利益密切相關,病人在醫療糾紛處理過程中向院方提出的經濟補償,已成為其重要目的。如:目前一些非醫療事故的醫療糾紛案例中,不少病人為達到個人目的,向醫院提出無理要求,常常漫天要價;或者抓住一點不放,糾纏不休,企圖達到自己能夠減免醫藥費,甚至得到額外補償的目的。
1.2醫務人員方面
1.2.1法制觀念淡漠,缺乏自我保護意識護理人員平時多注重業務知識學習,但對有關法律法規知識卻很少進行學習,以致法律意識淡薄,自我保護意識不強。尤其是對護理病歷重要性認識不夠,護理病歷是護理人員從事醫療護理活動時對每一位服務對象在接受服務時的詳細資料,重要記載,也是發生醫療事故的重要法律依據,因此要上升到法律、法制的高度來認識。但有部分護理人員沒有認識到護理病歷的重要性,對《醫療事故處理條例》及《病歷書寫規范》學習不夠,理解不透,進行護理記錄時涂改較多,出現記錄不及時、不認真,甚至醫囑時間與護理執行時間存在差異、未到時間提前記錄的情況,如果病人一旦出現意外,病人或家屬就會以此為由,對各種治療護理產生懷疑,從而引起護理糾紛。另外,還有一種情況就是遇到急診、危重病人搶救,有時來不及書寫,過后又沒有及時補記,一旦病人死亡,病人家屬就有可能先把病歷搶到手,雖然醫護人員盡力搶救了,但是家屬可能會借著沒有搶救記錄,說沒有進行搶救,繼而糾纏不休,向醫院提出賠償,從而引起一場不必要的糾紛。
1.2.2責任心不強,執行制度不嚴護理人員責任心不強,違反操作規程,是發生護理糾紛的主要原因之一。護理人員對本職工作沒有強烈的責任心,缺乏熱情,不能很好的的履行崗位職責,不嚴格執行各項規章制度,如未認真執行查對制度、交接班制度,未嚴格遵守操作規程,未認真落實分級護理、??谱o理,觀察病情不及時,這些都易造成差錯事故從而引起糾紛。
1.2.3工作缺乏積極主動性,態度不熱情,語言不嚴謹部分護理人員的服務觀念未轉變,主動服務意識不夠,在日常護理工作中缺乏主動性、積極性,巡視病房不及時,解答病人問題態度生硬,這些都易引起病人的反感。如果在言行上不謹慎、說話不注意技巧,工作不講究方法,都可能導致護理糾紛發生。
二、防范措施
2.1提高認識,增強護理人員法律意識護理工作中常見的潛在性法律問題是近年來護理糾紛發生率不斷上升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要通過各種途徑和方法加強法律知識教育,增強法律意識,學會積極主動運用法律手段去維護護患雙方的合法權益。醫院可定期組織全院醫務人員進行醫療相關條例學習,聘請專業人士進行“醫療法律法規知識”專題講座,籍此提高醫務人員的認識,增強法律意識,做到在醫療護理過程中,嚴格履行法律程序,避免糾紛。
2.2努力提高護理專業知識及護理技術操作水平對護理人員要進行經常性不同方式的學習、培訓,拓寬知識面,提高護士的專業理論知識和技術操作水平。同時護士不斷要具備解決日常工作的能力,還要具備一定的應變能力,特別是遇到突發事件能夠鎮定自如,從容應對。嫻熟的護理操作技術,扎實的專業知識是護理人員為患者提供優質服務的保證,只有保證高質量的護理、高水平的服務,滿足病人的需求,糾紛才會減少。
2.3加強責任心,嚴格執行各項規章制度和操作規程加強責任心是防范差錯、事故及糾紛的關鍵,只有具備強烈的責任心,才會盡職盡責認真細致的做好各項工作。臨床工作中要樹立“病人第一”的服務意識,認真落實查對、交接班等核心制度,養成嚴謹求實工作作風和慎獨的職業素質,可以從根源上減少護理糾紛的發生。
2.4提高護理病歷書寫質量病歷書寫規范要求病歷書寫應當客觀、真實、準確、及時、完整,文字工整,字跡清晰,表述準確,語名通順,標點正確,且不得采用刮、粘、涂的方法掩蓋或去除原來的字跡。所有護理人員都要充分認識護理病歷的重要性,把它上升到法律的高度,要認真學習病歷書寫規范,吃透規范精神,認識到僅把工作做好了還不算到位,還要及時把該進行記錄的及時做好記錄才行。平時工作中要做到日事日畢,本班的記錄本班完成,堅決不拖延到下一班,遇急診、搶救病人的記錄如來不及書寫,一定要在搶救結束6小時內及時補記,保證病歷書寫客觀、真實、及時、完整、準確。
2.5認真履行病人告知義務隨著社會的發展,醫學的進步,醫學界逐漸強調尊重病人的自主權,醫患之間也從傳統的主動-被動型關系模式發展成共同參與型關系模式,共同參與醫療決定和實施。病人對自己的病情、診療方案、預后潛在危害等有知情同意的權利,護士有充分告知的義務。告知內容主要包括各項護理活動實施的目的和方法,可通過入院宣教、護理評估、健康教育等形式進行,使病人能更好的配合治療護理,早日康復。但在告知過程中應注意處理好病人知情權與醫療保護的關系以及醫護告知內容的一致性,以增加病人對醫生護士的信任。
2.6改善服務態度,建立良好護患關系護理工作不同其他工作,面對的是“人”這一特殊對象,是有生命、有思維的,特別是在患病的情況下,更需要人們的理解、關心、尊重,同時,患病時又是非常敏感的,醫護人員的一個眼神、一句話都可能對其產生影響。因此,在接診每一位病人時都要做到熱情、細致、周到,給病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平時,要加強與病人及家屬的溝通、交流,想在病人開口之前,及時解決病人的問題,滿足病人需求,這樣才能達到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相互尊重,護患關系才會融洽,避免不必要的糾紛發生。
2.7強化管理,防患未然臨床上,一些糾紛往往是由于不良事件引起的,因此,杜絕不良事件的發生可有效減少糾紛。護理工作中,要嚴格執行護理缺陷管理,建立不良事件報告追蹤制度,對發生的不良事件要及時上報、登記,認真進行分析,查找原因,制定防范措施并實施,事后進行追蹤,看制定的措施是否有效,是否達到防范不良事件的效果。只有加強護理缺陷管理,才能把不安全因素消滅在萌芽狀態,做到防患于未然。
參考文獻:
[1]席淑華,周立.15起急診護理糾紛原因分析[J].中華護理雜志,2002,37(1):42
[2]冷曉紅,王紅紅.護理工作中潛在的法律問題探討與對策[J].中國醫院管理,2002,22(8):34
[3]廖國瓊,蒲繼紅.病人的“知情同意權”與護士的義務[J].當代護士,2003,7:23
- 上一篇:黨委書記在依法治區工作會上講話
- 下一篇:安監局整頓食品衛生工作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