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肺炎患者臨床特點與防控

時間:2022-05-06 04:55:00

導語:病毒肺炎患者臨床特點與防控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病毒肺炎患者臨床特點與防控

摘要:目的分析宿遷地區病毒肺炎患者的特點,為宿遷市的疫情防控提供經驗。方法收集在本院住院的所有確診病毒肺炎患者的臨床資料,對這些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歸納、總結。結果宿遷市地區共確診病毒肺炎患者13例,其中11例為外省市輸入,臨床分型屬于普通型或者輕型。宿遷地區的患者大部分為年輕人,首發癥狀大部分為發熱,經應用網絡進行遠程多學科會診,中西醫并用,治療效果佳,預后良好,實現了零死亡,百分之百治愈。結論宿遷市地區病毒患者以輸入型為主,疫情防控中對外來人員進行醫學觀察隔離及核酸檢測是非常必要的。治療方面網絡遠程多學科會診及中西醫結合值得推廣應用。

關鍵詞:病毒肺炎;疫情防控;中西醫結合

2019年12月以來,湖北省武漢市部分醫院陸續發現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對病例呼吸道標本病毒全基因組序列分析結果為一種病毒,并根據臨床特點、實驗室檢查、肺部影像學特點判定為病毒感染引起的肺炎,WHO命名為COVID-19[1]。宿遷市傳染病防治中心作為宿遷市突發公共衛生處理中心負責收治宿遷地區的病毒肺炎確診患者。宿遷市地區共確診13例病毒肺炎患者均收治在本院。本院自2020年01月24日開始收治第一例病毒肺炎確診患者,到2020年03月03日,最后一名患者出院,共收治病毒肺炎確診患者13例。現將2020年1月以來宿遷市傳染病防治中心收治的病毒肺炎患者的流行病學特點、臨床治療及住院經過、出院14天進行回訪,對臨床資料梳理總結,為今后病毒肺炎疫情防控策略提供理論依據。

1資料與方法

1.1病毒肺炎診斷及分型標準。所有病毒肺炎患者的診斷及臨床分型均參照國家衛健委頒布的《病毒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七版)》[2-3],為主要標準,并參考不同階段不同時期的各個版本。根據病毒肺炎防控指南標準,我市患者臨床分型12例屬于病毒肺炎普通型,1例患者屬于病毒肺炎輕型。在12例普通型患者中僅有1例患者有重癥傾向,屬于重癥病例前期,但是經積極采取高流量吸氧、俯臥位呼吸、甲潑尼龍琥珀酸應用等措施后患者癥狀迅速改善,患者氧合指數迅速好轉,經專家組討論后仍定義為普通型患者。1.2病例資料。全部病例資料均取自宿遷市傳染病防治中心自2020年01月25日-2020年03月03日收治的13例確診的COVID-19住院患者。我市確診的13名病毒肺炎患者中有9例患者有湖北旅居史(其中武漢5例、黃岡4例),2例在淮安工作返鄉,另有2例有疫區(睢寧縣中醫院)接觸史。其中家庭聚集發病6人,分別屬于武漢和黃岡兩個不同家庭。人口學特點:性別方面:男性6例,女性7例;年齡方面:最大年齡48歲,最小年齡12歲,平均年齡32.3歲;職業:3名學生,2名公司職員,6名個體經營人員,1名急救車司機;1名家庭主婦,受教育程度:中學12人,大學1人。從發病到確診時間:最短時間10小時,最長時間10天。首發癥狀:8例以發熱為首發癥狀,3例無癥狀,2例咳嗽、咳痰為主訴,其中發熱患者以中低度發熱(體溫在37.4~38.5℃之間)為主。1.3實驗室及器械檢查。所有入院患者均按照國家衛健委頒布的COVID-19診療指南的不同版本,進行血常規、肝腎功能、感染指標、血氣分析等檢查[1,4]。住院期間至少進行4次咽拭子檢查,部分患者進行了肛拭子檢查。患者入院時、住院期間、出院前、出院14天均進行了胸部CT檢查。1.4統計學方法。本研究樣本總數較少,應用了excel表格進行數字的統計分析。

2輔助檢查

2.1血液學檢查。整個病程中白細胞總數下降患者8例,白細胞總數在正常范圍內5例,淋巴細胞下降10例,淋巴細胞在參考值范圍內3例。治療過程中出現感染指標CRP升高者7例,CRP正常范圍患者6例,降鈣素原升高患者3例。有5例出現ALT升高,其中3例為住院期間ALT升高,2例為出院后14天復查發現轉氨酶升高。其中LDH升高3例,LDH不高的患者10例,CK升高患者1例,CK正常患者12例。2.2影像學檢查。病毒肺炎患者典型的影像學表現為:從肺外帶開始的毛玻璃影,合并高密度影,及肺間質改變[5-7]。本市確診的這13例患者均存在典型的肺部表現,但是輕重不同。其中1例肺部無明顯異常,3例單肺受累,9例雙肺受累。影像描述來看13例患者中除1例肺部CT完全正常外,12例患者均有典型的分布在肺外帶的磨玻璃影,10例患者同時合并有高密度影,5例患者合并有肺間質改變。經治療出院時復查胸部CT有8例完全吸收,5例明顯吸收單仍有部分高密度影及肺間質的改變。

3臨床治療

3.1治療原則。所有患者確診后均立即收入負壓病區隔離病房[8]。治療上每個人的治療方案都需要經專家討論,實行在嚴格遵照指南的基礎上根據患者病情每人一方、個體化治療。實行病區內醫生和院外多學科遠程網絡會診,共同為每個患者制定最優化的方案,實行中西醫結合共同為患者保駕護航[9]。3.2診治方案。治療上均按照國家病毒肺炎指南第三版至第七版指南應用阿比多爾、奧司他韋、洛匹那韋/利托那韋、干擾素霧化聯合抗病毒治療[2,10]。所有患者均請中醫師參與,根據患者病情辯證論治,予連花清瘟膠囊清瘟解毒、宣肺泄熱。其中9例患者在疾病治療過程中應用中藥方劑,大部分患者耐受良好。治療過程中我們發現這種聯合治療存在明顯的副作用:其中腹瀉4例,惡心、嘔吐2例,過敏性皮疹1例,頭暈1例。經專家討論,結合患者臨床癥狀及用藥,可能是洛匹那韋/利托那韋引起的腹瀉、惡心、嘔吐及過敏性病變,停用洛匹那韋/利托那韋后副作用均緩解。治療過程中應用糖皮質激素2人,應用丙種球蛋白4人,應用胸腺法新5人。治療過程中應用口服莫西沙星抗感染治療7例,在這7例患者中有3人病程中出現感染指標的升高,有明顯的細菌感染證據,予聯合靜脈應用其他抗生素,經抗感染治療后感染均得到了控制。6例患者整個治療過程中僅用抗病毒及中成藥未用抗生素類。治療過程中需要吸氧的患者3例,其中1人應用的高流量吸氧,大部分患者不需要氧療。病程中有9例患者發熱,病程中始終無發熱的患者4例,其中發熱患者中發熱天數最短1天,最長13天,發熱天數中位數為5天,平均發熱時間7.1天。經治療后咽拭子病毒核酸轉陰時間最短5天,最長24天,病毒轉陰中位時間15天,平均轉陰時間13.5天。患者住院治療時間最短12天,最長27天,平均住院時間19.5天,住院時間中位數20天。

4出院回訪情況

患者完成治療辦理出院后均由政府安排至所屬區縣的隔離點進行了為期14天的醫學隔離觀察。在醫學觀察期間有5名患者繼續口服中藥方劑1周,8例患者未服任何藥物。在整個社區醫學觀察隔離期間12名患者無特殊不適,其中1名患者因過度焦慮自我感覺有間斷的畏寒,但是體溫正常,復查感染指標及咽拭子均無異常。出院14天后均予進咽拭子病毒核酸監測,均陰性,無核酸復陽患者。出院后復查感染指標所有患者白細胞、淋巴細胞、CRP、PCT均在正常范圍。復查肝功能有2人有ALT升高,11人ALT完全正常。出院時仍有5例患者肺部病灶未完全吸收,出院后14天予這5例患者復查胸部CT其中2例患者完全吸收,仍有3例患者存在高密度影及部分肺纖維化,但是肺功能均未受到影響。出院后1月再次回訪所有患者肝功能均恢復正常,影像學仍有3人有異常。在以后半年內會繼續隨訪,觀察。

5討論

綜合上述臨床資料我們可以看出,我市病毒肺炎患者以青壯年為主,考慮可能是因為青年人活動軌跡比較廣,接觸人群復雜,被感染風險增加。而老年人外出機會相對較小,被感染機會小一些。這提醒我們在防控病毒肺炎疫情過程中,青年人需要更嚴格的防控,外出要戴口罩,盡量減少外出[11]。從確診人員的流行病學資料來看宿遷市病毒肺炎患者以輸入型為主,11例來自外省市,1例雖為本地人但是因去睢寧縣中醫院護理患者而患病,另外1例也是曾經到過睢寧中醫院送患者。故我市防控病毒肺炎疫情過程中非常重要的是防止外源輸入,目前隨著國外疫情日趨嚴重,外防輸入尤為重要。我市所有患者臨床診斷屬于病毒肺炎普通型或者輕型,有一例患者在發展至重型之前積極治療,成功阻止了患者發展為重癥病例的可能,患者最終治愈。這說明對患者的病情準確把握,積極的采取措施,把救治關口前移,可以最大程度的挽救患者,治愈患者。在整個治療過程中我們始終應用中西醫結合的診療方案,中藥在其中體現了獨特的優勢,但是也有少部分患者出現肝損害。洛匹那韋/利托那韋副作用比較多,以腹瀉、惡心、嘔吐等胃腸道反應為主。在治療過程中我市采取了多學科的遠程網絡會診,集中全市優質醫療資源,最大程度的為患者的治愈提供有利條件,實現了整個地區病毒肺炎患者零死亡,百分之百治愈的成績。這為以后疫情的防控策略提供了有力的科學依據。雖然目前國內及我市的防控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是隨著國外疫情的爆發,目前病毒肺炎疫情的防控形勢仍然嚴峻,疫情防控阻擊戰還要繼續[12]。

參考文獻

[1]趙天明,玄坤,劉海霞,等.病毒肺炎概述[J].安徽預防醫學雜志,2020,01:38-41,62.

[2]蔣榮猛.病毒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七版)解讀.[J/OL].北醫學:1-3[2020-03-30].

[3]國家衛健委辦公廳。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七版)[EB/OL].(2020-03-04).

[4]吳安華,黃勛,李春輝,等.醫療機構病毒肺炎防控中的若干問題[J].中國感染控制雜志,2020,02:99-104.

[5]王巍巍,董景輝,安維民,等.44例病毒核酸陽性患者DR胸片特點及與血清鐵蛋白水平升高的關系[J].傳染病信息,2020,01:36-40.

[6]病毒感染的肺炎影像學診斷指南(2020第一版)[J].醫學新知,2020,01:22-34.

[7]謝婷婷,王俊卿,王哲,等.病毒(2019-nCoV)肺炎臨床及CT診斷[J].中國CT和MRI雜志,2020,03:147-150.

[8]趙晨浩,向大偉,宋彩萍,等.病毒肺炎疫情下武漢火神山醫院感染防控體系的構建與應用[J/OL].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1-3[2020-03-30].

[9]高樹明,馬英,楊豐文,等.張伯禮:中醫藥在防治病毒肺炎全過程發揮作用[J].天津中醫藥,2020,02:121-124.

[10]閆佳琳,龐文淵,王喬宇,等.洛匹那韋/利托那韋抗病毒治療的可行性及臨床評價[J].中國藥業,2020,06:16-20.

[11]郭晶.軍隊醫療專家解析病毒病[N].解放軍報,2020-02-02(003).

[12]張景陽.慎終如始打好輸入性疫情防控戰[N].科技日報,2020-03-20(004).

作者:牛玉蘭 王家猛 李光亮 湯振 單位:1.宿遷市傳染病防治中心感染科 2.宿遷市鐘吾醫院感染科 3.宿遷市傳染病防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