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語法教學原則與模式思索

時間:2022-05-06 09:40:00

導語:英語語法教學原則與模式思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英語語法教學原則與模式思索

英語語法教學是一個敏感的話題。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中國的英語教學由于受到語法翻譯教學法以及自身教學環境的影響,過分強調了語法的教學,忽視了語言技能的培養,這一問題已經引起了我國外語界的高度重視,并開始逐步糾正這一問題。但是,在糾正這一問題的過程中,也很容易走向另一個極端:輕視語法教學,單純強調通過自然習得獲得語言能力。

1英語語法教學的意義

掌握和運用語法知識對于提高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具有重要的意義。但是,關于語法在英語教學中的作用或地位,在英語教學中一直是一個爭論的焦點。

1.1語法是句子產生的機制在語言學習的過程中人們需要記憶單個的項目,例如詞匯、短語、句子等,這稱為項目學習。但是,一個人能夠記憶的單個項目的數量是有限的,他還需要學習一些模式或者規則,使他能夠利用已經記憶的項目產生新的句子。這些模式或者規則就是語法。語法為學習者提供了一種能夠利用已經掌握的詞匯和自身的創造力產生無數句子的機制。因此,語法教學為學習者提供了潛在的無限的語言創造力。

1.2語法知識具有調整的功能詞匯必需根據語法規則才能組成被大家接受的句子。對于學習者來說,通過大量的接觸語言材料,通過對這些材料的模仿,他們可以產生許多的句子,但是由于他們語言能力的局限性,有許多句子意義表達不清楚,這些句子可以利用語法知識進行調整,使它們的意義表達清楚、明確。

1.3語法教學有利于學習者分項地掌握語言的組成成分任何語言都是一個龐大的體系,而語法是有固定數量的明確的規則所構成的,因此語法教學有助于減輕語言教學的工作量。通過語法,我們可以把語言分解、組織成明確的范疇,這使得語言教學的目標更加明確。

2英語法教學的原則

我們認為語法教學是非常有必要的,但是并不是說一定要專門的給學生開設語法課程,而是把語法教學融入整個的英語教學之中。結合上述的語法教學理論,我們認為英語語法理論應該遵循以下原則。

2.1對語法教學采取正確的態度對待語法教學應該注意避免兩種走極端的不良傾向,一種是過分強調語法的作用,把語法教學和英語教學等同起來,認為學習英語就是學習語法,學好了語法就等于學好英語。另一種錯誤的傾向是忽視語法對語言運用的指導作用。單純以語言習得的理論為依據,片面強調自然語言習得的能力。英語教學的理論和實踐證明,上述兩種傾向都具有片面性,都會對英語教學帶來一定的負面影響。問題的關鍵不在于是否應該進行語法教學,而是如何教,如何使學生把學到的語法知識運用于交際活動之中。

2.2重視學習與習得的結合學習的目的在于提高學生英語的準確性,而習得的目的在于提高學生使用英語的流利性。兩者之間相輔相成,構成一個有機的、統一的整體。在進行語法講解的同時,要為學生盡可能多地創造語言習得的自然環境,改變語法規則的講解與實際語境相脫離的狀況,將語法規則運用到具體的語言環境中去,達到形式與功能的結合。

2.3語法教學要實現形式、意義和語用的統一把語法知識教學和語言運用有機結合起來。語言教學主要關注語言的形式,但是語法教學的目的不但要學生掌握語言形式和使用規則的語言能力,而且要培養學生恰當地、有效地、靈活地在交際中運用那些語言知識和規則的能力,即語用能力。在形式、意義和語用三者之中,形式是基礎,意義是關鍵,語用是目的。在教授語法結構意義時,必須強調各種語言形式的意義及其語用功能,并注意語言形式、意義和語用功能之間的多重關系。

3語法教學的模式

3.1以任務為基礎的教學方式任務型教學是目前英語教學界廣為流行的一種教學方法,它也已經被運用于語法教學之中。其目的在于提高學習者對形式的意識程度。同時,這些任務又是交際性的,因為學習者必須參與以意義為主的交流。有三種類型的任務:以結構為基礎的產出型任務、理解任務和增強意識的任務。產出型任務需要使用目的語的形式來完成交際活動,任務的材料從性質上來講不僅僅局限于語法結構,但是學習者必須借助語法結構來完成這些任務。理解型任務是為了讓學習者注意和理解經過精心設計的輸入材料中的語法結構。一般情況下,這些輸入材料含有一定的刺激信號,而且要求學習者做出適當的反應。上述兩種任務類型都是以暗示的方法在交際活動中介紹語法結構,而增強學習者語法意識的任務則完全采用明示的方式,要求學習者用目的語的結構完成任務。語法結構就是任務的內容。這類任務一般首先向學習者提供語法結構的實例,然后要求學習者把握這些結構,并從中推斷出一定的語法規則。

3.2互動性反饋語法教學互動性反饋的語法教學模式是利用協商和修改策略,具體指重復、請求解釋、檢查確認等形式,使學習者以明示或者暗示的方式注目的語中的語法結構。協商包括形式協商和意義協商兩種,意義協商是指在口頭交際中用來暗示或修補問題時的交際策略,而這些策略是日常會話或者教師與學生的對話中所經常采用的。形式協商是指主要用來回應使用不當的形式所采用的策略。互動性反饋可以使學習者有意識地注意到語言形式和語用的問題,促使他們有目的地矯正語言輸出,以準確地說出可理解的語言。

3.3增強文本的顯性度增強文本的顯性度就是通過用粗體、斜體、下劃線、大寫等方式使文本中正常情況下學習者不會留意的語言形式變得醒目,即通過有意識的控制來增強目的語結構的知覺顯性度,吸引學習者注意語法結構的效果,從而提高學習者注意它們的機會。大量的研究表明,通過加強文本的視覺顯性度可能會促使學習者注意目的語的語法形式,但不足以提高學習者的習得水平。由此我們不難看出,注意是獲得語法能力的必要條件,但不是惟一條件。該教學模式只是抓住了語法能力獲得過程中的注意環節,并沒有考慮語法規則推理與假設、語法知識的建構與重構以及語法能力的自動化等問題。

4過程性教學

過程性教學是一種把交際法與語法教學相結合的方法。以交際為目的進行語法教學,可以實現語言形式與功能的統一。其具體的操作過程為:首先,讓學習者接觸語言形式,對這些形式以明示的方式處理,讓學習者知道其功能。然后設計一系列的語言輸入處理活動,這些活動主要是鼓勵學習者理解這些結構,而不是使用它們。但是這些活動有助于學習者在語言輸入中產生形式—功能連接,使他們明白這些形式的功能。過程性教學對于學生語言水平的提高很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