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語課教學策略

時間:2022-06-10 10:18:00

導語:初中英語課教學策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初中英語課教學策略

在目前實施新課程的條件下,農村初中英語課堂教學效率較低現象依然存在。在有限的課堂教學內,教師采取何種措施,才能全面提高英語課堂教學質量,已經成為廣大農村英語教師高度關注的重要課題。筆者在農村初中長期從事英語教學,為提高英語課堂教學效果進行了有效教學探索,取得了明顯效果。下面針對英語課堂如何實現有效教學進行探討,以期對農村初中提高英語課堂效率提供幫助。

一、科學理解有效教學,自覺遵循教學規律

教師要提高英語課堂教學效益,必須科學認識并自覺遵循課堂教學規律,這是全面提高英語課堂教學效率的重要前提。有效教學力求揭示教學活動的內在規律性,是一種新興的教育理論。這種理論在教學實踐中已經產生了良好的效果,值得廣大英語教師認真借鑒。這種理論主張,教學的核心是教學的效益,衡量教師的教學有沒有效益,并不是看這位教師的教學是否認真,是否完成了教學任務,而是看學生有沒有學到什么或學得好不好。可見,學生在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內有無進步或發展,是衡量一位教師的教學有沒有效益的惟一評判指標。這樣,教師就應該樹立這樣一種觀念:教師的“教”只是實現“學”的途徑和手段,而學生的“學”才是“教”的目的。換句話說,教師的“教”,不是為了展示教師,只是為了促進學生更好地“學”。因此,英語教學的課堂,不能是教師表演的舞臺,而應該成為學生展示的舞臺,教師的優秀之處就在于如何引導、如何盡情地表演。如果我們的英語教師都能意識到這一點,那么鞏固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盡可能把課堂的時間與空間讓給學生,引導激勵學生自主探究,便會成為教師的自覺行動。

二、尊重學生特點,創建和諧師生關系

初中階段青少年學生的年齡特點是愛說愛動,自我約束、自我控制能力不強。農村初中學生的“親師性”較強,學生如果對老師產生了好感,便會對老師的課感興趣,學生上課時就容易集中注意力,課堂上就能主動與教師配合,訓練時也就愿意不厭其煩,教學效果自然會好;如果學生不喜歡那一位老師,就會對這位教師產生逆反心理,上課時學生就不愿與教師配合,學生不主動參與教學,課堂教學效果就自然是低效的。初中英語教師高度尊重學生,采取有效方法,主動創建和諧的教學氛圍,是教師能否實現英語課堂有效教學的關鍵所在。首先,教師應深入了解學生,尊重學生,主動創造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教學是一項雙邊活動,沒有學生參與,教學就會徒勞無功。尤其是英語,由于初中學生對這一學科比較生疏,學起來難度也大。教師只有深入了解學生的個性特點、興趣、愛好甚至喜怒哀樂情緒的變化,把學生當作自己的孩子來看待,時時處處關心學生,讓學生切切實實地感受老師的愛,才能得到學生的尊重和理解。在學生眼中,你是一位可親可敬的師長,學生才會與教師和諧相處。其次,教師還應該高度尊重學生人格,真心關愛學生。

學生是未成年人,又處在生理和心理發育期,受各種客觀因素制約,有不少學生的健康生活習慣和學習習慣還沒有養成,有的留守兒童、單親家庭的學生缺失正常的關愛甚至存在一些心理障礙,心理健康的總體水平不高。當教師發現部分學生有不良生活和學習習慣時,一定要保持冷靜心態,恰當處理,絕對不能用簡單、粗暴的方式對待學生,更不能傷害學生的自尊心。遇到這種情況,筆者經常以談心的方式與學生進行溝通,耐心地幫助學生,抓住學生的閃光點進行表揚和贊美,對學生正確的方面采用肯定和鼓勵的方法進行激勵,同時對學生的不足進行糾正,讓學生真正感受到了老師的寬容和關愛。這樣做的結果是,學生既沒有產生逆反心理,又激發了學習興趣,促進了課堂英語教學質量的提高。師生之間關系和諧了,感情融洽了,學生“親其師,信其道”,學習起來也就興趣盎然了。

三、關注學生主體,創設愉快學習環境

課堂教學的情境,對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影響至關重要,教師要實現有效教學,就必須創建有利于學生輕松、愉快的學習環境。首先,教師在英語課堂教學中,除了運用收錄機、多媒體等現代教學設施為學生營造和諧的教學氣氛之外,教師用自己的言行舉止來感染學生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方面。其次,教師還可以根據教學內容,采用易于學生接受的教學方式,精心設計一些學生感興趣的活動,激發學生主動參與進來,讓學生在動中享受參與的快樂,并從參與中獲得知識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