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奧運對經濟發展作用研究論文

時間:2022-12-01 04:52:00

導語:北京奧運對經濟發展作用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北京奧運對經濟發展作用研究論文

[摘要]從申奧成功的那一刻起,我國已經向世人展示了比較強大的綜合實力。北京舉辦2008年奧運會是我國的一件大事,是世界矚目的重大商機。如今的奧運會已經不僅是體育的盛事,而且也是經濟的盛事。當前,北京正以“新北京、新奧運”為目標,著力打造“綠色奧運、科技奧運、人文奧運”。奧運選擇北京,世界看好北京,我國在積極籌辦奧運會的同時,也緊緊抓住這一歷史發展機遇,大力發展體育產業,全面實施奧運經濟戰略。隨著奧運會逐步走向商業化,它的無限商機必將給中國、給北京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

[關鍵詞]奧運;經濟;商機;發展

從美國商人尤伯羅斯在第二十三屆洛杉磯奧運會賺得第一桶金開始,奧運會的商業化迅速發展,并且越來越成功,舉辦奧運會也成為各個國家爭搶的一個香餑餑。在此之后的各屆奧運會中,舉辦國在成功舉辦奧運會的同時,經過逐漸成熟的商業運作也直接從中獲得了較大的經濟利潤。1984年的洛杉磯奧運會盈利2.15億美元,1988年的漢城奧運會盈利4.97億美元,2000年的悉尼奧運會更成為歷屆奧運會盈利之首,達8.65億美元。這只僅僅是舉辦國所獲得的收益,還有大量的收益鏈如體育產業、旅游、旅游商品、商貿、新增就業崗位等等也會給舉辦國帶來較豐厚的經濟效益,奧運經濟一詞由此誕生。

作為2008年奧運會的主辦城市——北京,也想借助成功舉辦奧運會,獲得經濟、社會效益的雙豐收。2007年國家《十一五規劃》中將奧運經濟定義為:“奧運會舉辦前后一定時期內所發生的與奧運會舉辦有聯系的,具有經濟效果或經濟價值指向的各種活動。”

一、現代奧運會盈利紀實

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以來的各屆奧運會盈利情況及北京奧運會盈利預測情況見下表。

從以上總收入的逐屆遞增的趨勢可以得出,舉辦奧運會是一件賺錢的事情已是一個不爭的事實。

二、奧運會投資與收入

(一)奧運會的主要支出

1.主辦城市的主要支出

①主辦城市市政基礎設施擴充費。這一項開支是價格最昂貴的開支項目,主要包括:機場擴建費,道路、停車場新建及擴充費,供變電系統增容費,供水網絡改造費,電訊、傳真、電視上下行電路等增容費,旅店、飯館等服務設施建筑費等等。

②建立完善比賽物質技術條件費用。這一項開支是主辦奧運會最主要的開支項目,包括:各比賽項目體育場館的新建、擴建、改造費和配套設備費,大會新聞中心建筑及現代化的網絡擴容、安排來自所有參賽國的領隊、教練、運動員食宿的后勤保障、面對新形勢下的安全保衛和安檢投入以及新奧運村建筑費等等。

③比賽直接業務費。這項開支主要包括:工作人員的工資補助費、宣傳費、國際信息聯絡費,比賽期間接待各代表團、國際奧委會及其他國際體育組織來賓、比賽期間組織的大型開幕式、閉幕式及多種與奧運緊密相關的會議以及其他活動的開支等等。

2.國際奧委會的主要支出

①功能性開支。雇員傭金、出版物、公共關系、外部的服務(包括法律、審計和咨詢費用)、差旅費、召開全會和各專門委員會會議費用、貨幣貶值及金融業務開支以及其他功能性開支。

②預算外撥款。包括奧林匹克博物館、研究中心、國際體育仲裁理事會、世界奧林匹克選手協會和收藏者協會,撥往奧林匹克基金的資金。

③專項開支。與奧運會有關的費用,評估申辦城市、選定舉辦城市、協調委員會,專家組(財政、交通、安全、技術、體育等),國際奧委會的工作費用;每年援助體育組織,包括殘疾人體育和大眾體育;各種資助,如人道主義援助、世博會的國際奧委會展廳、網址、文化活動、保護環境、電視資料、審計工作等。

(二)奧運會的主要收入

①出售電視轉播權。從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開始,轉讓奧運會比賽的電視轉播權是主辦城市奧運組委會賺錢的最主要渠道,電視轉播權的轉讓以及分割可以讓世界上更多的人看到、看好奧運會比賽。隨著進入對收看奧運比賽熱情的不斷升溫,奧運賽事深入人心,當人們坐在電視機前欣賞精彩比賽的同時,各國的新聞單位、新聞工作者為如何在第一時間、高清晰、高效率地轉播賽事積極工作,并為此也付出了昂貴的電視轉播費。

②出售門票。奧運會門票一般由組委會的銷售公司負責,多以預售為主。門票往往提前一二年進行,門票外銷一般通過各國奧組委、相關網站及國際旅行社進行。

③贊助及廣告費。據分析,在一般情況下,投入1億美元,品牌知名度提高1%,而贊助奧運會,投入1億美元,知名度可提高3%。因而,在跨國公司之間開展的奧運贊助大戰往往很激烈,不僅企業間明爭暗斗,企業與國際奧委會之間也存在為價格而博弈的問題。不僅是在奧運比賽期間,而且在與奧運相關的各項活動中也會大顯身手。如在贊助各國運動隊、提供運動服裝以及火炬接力等方面,麥當勞和可口可樂、IBM、VISA都各出奇招,力爭勝利。

④向民眾集資。向民眾集資的主要形式是:發行彩票、發售紀念幣及捐資郵票、發售紀念幣、發售郵票等。

⑤吸收個人捐款激起愛國熱情。以廣泛的宣傳,把人們的愛國熱情、社會責任感和體育激情轉化為支援比賽的具體行為,收入相當可觀。

三、奧運會對主辦國經濟的影響

奧運會對主辦地區的經濟影響是巨大的,主要表現在投資的巨大和資金回收的現金流量的巨大,而且,對于國民經濟,尤其是舉辦奧運會的地區經濟的影響是很深刻的,比如:1964年,東京成功地主辦了第18屆奧運會,國民生產總值由奧運會前的每年增長10.1%猛增到26.1%。1984年9月,美國經濟研究協會調查了洛杉磯奧運會對南加利福尼亞的影響:奧運會對這一地區的經濟促進作用高達32.9億美元。1988年漢城奧運的目標之一就是帶動“經濟起飛”,1981——1988年間,奧運工程帶來了相當于70億美元的生產誘發效果和27億美元的國民收入誘發效果。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會給美國帶來的經濟效益在6年間(1991—1997)約為51億美元。悉尼奧運會所誘發的經濟增加有65億澳元之巨。

此外,奧林匹克還在許多社會領域造成長遠的影響:創造大量的就業機會,提高主辦城市國際知名度,各種交流帶來的商業契機,引起大量的人口流動,帶動主辦國旅游經濟的發展等等。

據國家統計局國民經濟核算司測算,舉辦2008年奧運會,將在7年間(2001-2008)平均每年拉動我國國民經濟增長0.3個~0.4個百分點。從這點可以看出,奧運會對于主辦國的經濟影響是多么的巨大。

四、奧運會對北京的影響

1.增進北京地區的工業化進程,促進基礎設施的直接投資。新世紀的前十年,我國經濟仍將處于工業化加速發展時期,奧運會作為工業化時代最有效的營銷媒介,它會加速北京地區的工業化進程,促進北京經濟向后工業化時代轉變。主要表現在能促進新能源產業、環保產業、通訊業、建筑行業等基礎產業發展。

2.增進北京地區的旅游經濟快速發展,并促進中國旅游市場整體水平的提升。北京奧運會將吸引大量游客到北京觀看比賽,游覽名勝古跡,洽談業務。同時,還有部分游客將分流到全國各地旅游,帶動相關產業——酒店業和商業零售業的發展。可以預見,伴隨奧運而來的熱潮,中國的旅游業會持續進入黃金時期。

3.有利于提升北京的城市魅力。首先,城市基礎設施的新建和改建工程將使北京“天更藍、水更清、行更暢、居更宜”,古都風貌將更具神韻,完全可以與世界發達國家的主要城市相媲美,北京城市魅力中原有的特色會更具影響力。其次,參與北京奧運會志愿者工作的人,也會給北京城市環境帶來巨大的影響,給外國人一個更好的印象。再次,北京奧運會期間,各個強勢媒體集中追蹤報道,會使北京在一時之間成為全世界關注的焦點,更能提升北京的城市魅力。

4.有助于北京體育產業、信息產業的發展。北京承辦2008年奧運會,會給體育、信息產業帶來前所未有的大發展。就體育產業而言,主要體現在擴大體育消費需求,提升國民體育意識,引導和激發大眾的體育消費行為等方面。就信息產業而言,為實現科技奧運目標,北京將投資300億元,建設國際水平的信息網絡基礎設施,有力地促進北京信息產業的發展。

5.有助于北京體育人力資源的發展。北京舉辦2008年奧運會需要大量的體育人才如運動員、教練員、體育官員、體育管理人員、體育科研人員、體育經紀人、體育師資和為奧運服務的志愿者。僅在奧運會舉辦期間,北京就需要大批從事奧運會和特奧會組織管理、經營和服務等方面工作的各類人才20余萬人,這必將大力促進北京體育人才的大發展。

6.北京奧運會將給房地產業帶來巨大商機。楊帆2001年指出,舉辦奧運會將大量增加住宅建設,未來7年(2001-2008)如每年增加新建住宅100萬平方米,每平方米按4000元計,再帶動相關需求1000元,總計為50億元人民幣,占國民生產總值的0.061%。奧運賽場周邊區域的高檔公寓項目炙手可熱,因為良好的綠化、便利的交通以及體育場館對于追求生活品位的白領階層的吸引力是顯而易見的。

7.北京奧運會還為我國的金融保險業、商業服務業、交通運輸業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北京奧運會成為一個發散點,擴散、輻射到各行各業,北京奧運會將為我國在國際上打造“國家品牌”,提升國際影響力起到重要作用,也能使我國各類產品的無形資產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

歷屆奧運會證明,奧運會將對主辦國及主辦城市的各項事業尤其經濟建設會帶來歷史性的發展機遇,其所引發的巨大商機必然會推動國民經濟的快速增長,也成為牽引我國經濟發展的助推器,北京奧運也將成為中國經濟騰飛的發動機。

五、建議

1.大力開展奧林匹克宣傳教育,合理配置人力資源,促進奧林匹克事業健康、有序發展。開展地區與地區、國與國之間的體育運動、學術等方面的交流與合作,學習和引進國外先進營銷理念,大力挖掘奧運商機;遵循“科教興國”戰略提出的宏偉目標,統籌規劃“科技興體”的實施辦法,貫徹“科技奧運”的理念,重視體育領域的科學研究和技術開發,滿足2008年奧運會的需要,使我國體育事業的發展與世界發展趨勢保持一致。

2.積極培育體育健身娛樂市場。要圍繞全民健身計劃的實施,堅持國家辦與社會辦相結合的原則,積極引導和鼓勵社會各界投資舉辦經濟實體,從事體育健身娛樂方面的各類經營性活動。

3.制定和完善體育事業經濟政策,為體育經濟發展提供必要的政策支持。

4.培育和發展體育的人才、技術、信息等要素市場。打破體育人才的地區所有制,搞活體育人才市場,合理開發和利用體育人才資源。

5.扶持體育用品的生產和經營,發展體育相關產品,重點扶持一批體育事業單位和經濟實體開展體育用品的生產和經營,打造中國的體育品牌,推向國際市場。

參考文獻:

[1]盧泰宏,等.行銷體育·奧運篇·世界杯篇[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

[2]李靜華,段亞雷,杜建軍.從2008奧運看我國奧運經濟的發展[J].商業現代化,2007,(21).

[3]鮑明曉.2008年奧運會對中國及首都經濟的深刻影響[J].前線,2001,(8).

[4]陳劍.奧運經濟:北京的創新與發展[J].北京社會科學,2008,(1).

[5]董鋒,譚清美.東京、漢城奧運的經濟意義及對中國的啟示[J].現代經濟探討,2008,(2).

[6]楊家坤.淺析奧運經濟助推我國體育產業的發展[J].商業現代化,2007,(27).

[7]趙尚卿.淺議2008北京奧運經濟[J].考試周刊,2008,(3).

[8]曹可強.體育產業概論[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5.

[9]楊帆.中國直面大國挑戰[M].北京:石油工業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