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結構升級京津冀協同發展研究

時間:2022-02-15 08:38:17

導語:產業結構升級京津冀協同發展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產業結構升級京津冀協同發展研究

摘要:協同發展是現階段京津冀區域發展的國家級戰略,在京津冀區域協同發展中,產業結構升級占據著核心地位。因此,通過對區域協同及產業結構升級進行相關論述,將京津冀區域系統分為經濟、社會與資源環境三個子系統,構建區域復合系統模型,并給出了相應的政策建議。

關鍵詞:京津冀協同;產業結構升級;復合系統模型;灰色關聯分析

自作為國家戰略提出以來,京津冀協同發展順利推進、成效顯著,逐漸形成了互利共贏的發展模式,協同發展的大格局也基本形成。本文從產業結構升級的角度出發對京津冀區域協同發展進行研究,從而探索出產業結構升級在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過程中所發揮的作用,并針對研究結果提出相應的政策建議。

一、區域協同的內涵

區域協同是在協同效應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是由于區域之間存在的初始稟賦與比較優勢的差異,區域系統內的各個子系統之間在效應最大化的驅使下逐漸形成有序的分工與合作,達到利益共享、發展同步的狀態。各個子系統之間通過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產生協同效應,形成高效的有序性整合,從而使整體系統效應遠遠大于各個子系統效應的簡單疊加,產生“1+1+1>3”的效果。區域協同在發展過程中一般會經歷低級協同向高級協同、高級協同向可持續發展過渡的階段,最終會實現區域經濟結構的升級。有序結構的區域系統一般是由社會系統、經濟系統、資源環境系統三個子系統構成,子系統之間相互作用、互為投入與產出。區域協同發展要求區域系統中三個子系統之間發展目標趨于一致,系統整體達到實現高度的協調性與整合度。區域中三個子系統之間如果能實現協同發展,社會、經濟、資源環境之間就會實現和諧發展。三個子系統之間協同發展能夠實現區域整體及個體的經濟效益最大化,同樣,如果區域系統內三個子系統之間不能相互協調則會有損系統內的各協同主體的利益。

二、產業結構升級的內涵

本文所定義的產業結構升級是指,在社會效益、經濟效益、資源環境效益最大化的前提下,產業結構朝著演變規律的方向發展,協調產業比例關系,加強產業間的聯系,最終實現高效穩定的發展。產業結構升級包括產業結構高級化與產業結構合理化兩個方面。產業結構的高級化一般是指產業結構從“一二三”向著“二三一”最終實現“三二一”的模式的動態發展過程,產業間的發展日益協調,產業關聯度日益提升,產業結構的發展水平不斷提升,產業結構的效率不斷提高。產業結構的合理化更注重產業結構升級的內在表現,是指產業之間形成有機聯系相互作用,加強協商能力,實現資源的合理配置,提高關聯水平,形成與各產業能力總和不同的作用,是一個動態發展的過程。產業結構的合理化核心是實現產業之間的協調發展、各產業之間資源的有效配置。國民經濟中的主導產業相繼更替,產業附加值不斷提高,社會分工不斷細化與深化,產業的整體素質得到提升。產業結構合理化的主要目的是為了促進需求結構與供給結構的相互適應,產業內部各個部門之間的協調發展,充分發揮產業結構效應。各個部門之間相互協作,促進產業結構與產品質量的優化革新,不同的產業之間通過相互協作形成綜合能力,產生遠遠大于產業簡單疊加所形成的效應。

三、產業結構升級對京津冀協同發展的作用

(一)產業結構升級對經濟子系統協同發展的作用。一般用產業結構水平來衡量一個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當產業結構呈現出“三二一”的發展模式,即進入后工業化時期時,表明該地區的經濟發展上升到一個新的高度,可見產業結構升級對經濟子系統的促進作用是顯而易見的。在產業結構升級的過程中能夠充分發揮區域資源的優勢,提高資源的利用率,促進產業分工與合作。產業結構升級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充分挖掘經濟發展的潛力,提高經濟的產出水平。在產業結構升級的過程中,隨著各個經濟體的追求利益最大化與成本的減少,生產成本會逐漸降低,資源的邊際效益逐步增加,潛在的生產能力得到提高,整個社會的實際生產能力得到提高。產業結構升級促進經濟結構的不斷優化調整,經濟結構趨于平衡,經濟總量增長,經濟增速維持在合理的范圍內,經濟子系統在朝著協同的方向發展。(二)產業結構升級對資源環境子系統協同發展的作用。京津冀協同發展需要充分發揮資源的最大優勢,能夠在最大程度上實現資源共享。產業結構升級推進產業結構由勞動密集型向資源密集型最終實現技術密集型的方向發展,在這一發展過程中充分發揮各個區域的資源優勢,與技術結構相適應,通過技術活動與創新不斷提高資源的利用效率,日益減少經濟活動對資源的依賴,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經濟活動對環境的影響,逐步達到經濟活動與環境容量相匹配的狀態,實現兩者之間的動態平衡。(三)產業結構升級對社會子系統協同發展的作用。產業結構升級對社會子系統協同發展的影響主要是通過經濟子系統來呈現的。三個子系統之間是開放的,彼此相互、作用相互影響,因此經濟子系統的發展為社會子系統提供重要保障。產業結構升級與社會子系統之間是相互促進的關系,產業結構升級需要社會子系統提供基礎保障,產業結構升級也可以帶動社會子系統的發展。產業結構升級在對醫療、教育、公共基礎設施的完善提供堅實后盾的同時也對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產業結構升級帶動經濟發展,經濟實力的增強為各個地區的醫療、教育提供更多的支持與保障。與此同時,產業結構升級會對教育提出更高的要求。創新驅動下的經濟需要更多專業化、綜合素質更高的人才,從而促進教育體系的完善。教育體系的完善對人才培養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高素質、高水平的人才會對社會系統的協同發展做出更大貢獻。

四、結論與政策建議

上述研究結果表明,產業結構升級對京津冀區域協同發展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其中,第三產業產值比重、第三產業從業人員比重與霍夫曼系數作用更為明顯,第一產業產值與從業人員比重對其影響相對較小。針對以上結論提出下列政策建議。(一)加快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步伐,大力發展第三產業。第三產業產值比重在產業結構升級促進京津冀區域協同發展的過程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因此應加快第三產業發展的步伐。北京市的第三產業起步早、發展快,到目前為止幾乎涵蓋了最新、最全的服務行業,應當在保持現有發展優勢的基礎上,加強技術創新,積極探索新的經濟發展模式,促進產業體系的完善,并為津冀兩地第三產業的發展提供相應的指導與幫助。近幾年來,天津市的第三產業呈現出良好的發展趨勢,但產業層次較為單一、產業內容不夠豐富,主要集中在與高端制造業相關性較強的生產性服務業,其中航運服務業與對外經貿合作服務業占據了相當大的比重,發展潛力不足。天津市應當進一步完善第三產業的行業內容,借鑒北京市的發展經驗,依靠自身的產業優勢,為第三產業創造更好的發展條件。河北省的第三產業發展水平較低,在產業結構中所占比重不容樂觀,產業內容多為傳統服務業,發展優勢較低。河北省應當充分把握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機遇,把自身的優勢產業作為導向,將其與傳統服務業相結合,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新型服務業。(二)明確第二產業的發展目標,調整第二產業的內部結構。第二產業作為天津市的主導產業,無論是產業規模還是技術密集程度都處于領先地位,在制造業方面對北京市起到支撐作用的同時還可以完成由科研向生產轉化的工作。為了加強京津冀地區制造業的協同性,天津市應當適度地對同為制造業重地的河北省進行技術溢出和產業關聯建設,幫助河北省完善部分產業鏈條,降低產業梯度差,促進河北省第二產業的升級。河北省第二產業現代化進程較為落后,技術水平較低,無法與京津兩地形成良好的產業對接,應當重視區域內部協作,積極推進產業結構升級,為融入區域產業鏈打下堅實的基礎。(三)促進就業結構的完善,加大第三產業從業人員的比重。就目前來看,第三產業的發展速度相對較慢導致對勞動力的吸納能力不足,與此同時,第一產業吸納了過多的勞動力造成勞動力的閑置,這對于產業結構的進一步優化升級產生了不利影響。勞動力從第一產業向第二產業轉移,最終向第三產業轉移的進程較為緩慢,因此應當完善就業結構,制定相應的政策,提高勞動力素質,加快勞動力的轉移步伐,增加第三產業從業人員的比重,促進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進一步實現京津冀區域的協同發展。

參考文獻:

[1]尼科利斯•普利高津.非平衡系統的自組織.徐錫申譯[M].北京:科學出版社,1986.

[2]H•哈肯.協同學—大自然構成的奧秘[M].凌復華,譯.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05.

[3]BeesonM.AsymmetricalRegionalism:China,SoutheastAsiaandUnevenDevelopment[J].EastAsia,2010,27(4):329-343.

[4]MichaelS,KenichM.SynergeticInteractionswithinthePair-wiseHierarchyofEconomicLinkagesSub-Systems[J].HitotsubashiJournalofEconomics,2011,38(2):183-199.

[5]HeshanGuan,ShuliangZou,XiaodongZhouinAppliedInformaticsandCommunication(2011).

作者:張煒熙 杜元元 沈浩鵬 單位:天津工業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