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金融在公共文化服務業的應用
時間:2022-06-04 10:21:42
導語:互聯網金融在公共文化服務業的應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去年以來,在文化領域推行PPP受到了國家重視。同時,伴隨著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將互聯網金融和PPP結合起來,對解決政府項目的融資難的問題,促進政府項目和民間資本的有機結合,為民間資本提供穩定的投資回報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通過對目前文化領域PPP發展現狀及與互聯網金融結合形式的分析,對完善互聯網金融與PPP結合在公共文化服務業提出政策建議。
關鍵詞:PPP;公共文化服務;互聯網金融
一、引言
繼《關于在旅游領域推廣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的指導意見》后,2018年12月6日,文化和旅游部、財政部聯合下發《關于在文化領域推廣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的指導意見》,社會資本以PPP的形式投資文化旅游項目受到國家的重視更加得到了體現。在指導意見中,兩部門明確提出鼓勵社會需求穩定、具有可經營性、能夠實現按效付費、公共屬性較強的文化項目采用PPP模式。財政部PPP中心主任焦小平提出,作為公共服務領域的體制機制創新,PPP模式具有其他模式不可比擬的優勢。采用PPP模式政府可以少花錢、多辦事、辦好事,助力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同時,PPP模式文化領域的供給結構可以得到進一步優化,也可以提高公共文化產業的運營水平,推動解決文化資源保護與開發之間的矛盾。公益性質是公共文化類項目區別于其他項目的特點,在采用PPP模式的同時需要創新運營方式,根據各個公共文化項目的特點制定出合理的項目回報機制。將“文化+產業”類資源整合模式融合到PPP項目操作中是此類項目可以采用的發展模式。為改善當地投資環境,激發市場活力,在傳承發展文化的同時,通過文化與產業深度融合的發展模式,可以吸引優秀投資,促進當地經濟發展。與此同時,傳統金融行業隨著互聯網金融的快速發展發生了深刻的變革,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已經逐步改變了傳統金融生態體系。將互聯網金融和PPP結合起來,對解決政府項目的融資難的問題,促進政府項目和民間資本的有機結合,為民間資本提供穩定的投資回報具有重要作用。在2018年11月舉行的“2018第四屆中國PPP融資論壇”上,焦小平提出,PPP改革進入了高質量發展的新時代、好時代和大時代,PPP金融創新是發展的重要一環,這為互聯網金融與PPP相結合提供了政策導向。政策鼓勵引導互聯網金融機構參與到PPP項目,為公共文化PPP項目提供更為便捷完善的金融服務,政府通過加大對文化PPP項目的全方位支持,有利于擴寬公共文化項目的融資渠道,創新融資方式,堅持改革創新、傳承發展,推動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給廣大人民群眾提供高質量的文化供給,最終實現增強人民群眾的文化獲得感和幸福感的目標。
二、PPP公共文化服務發展現狀
我國PPP起步雖然較晚,但發展速度和成果都是值得肯定的,4年來取得了積極成效,項目數量和規模增長都比較快。截止到2018年10月31日,我國PPP項目共有8441個入庫,入庫項目總金額達到23.7萬億。這其中,文化領域PPP模式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2018年2月評選的第四批PPP示范項目中,文化類PPP項目占35個,數量占到總量的近百分之九。財政部通過“以獎代補”的方式對66個文化類PPP示范項目針對性實施財政支持,支持總金額達到3.64億元。然而,由于公益性是文化項目最特殊的地方,同時又具有資產結構輕型化,項目規模較小,不集中,很多項目沒有先例,因此文化PPP項目占比非常低,獲得支持金額也相對很低。上圖顯示的是全國PPP綜合信息平臺項目管理庫2018年三季度報餅狀圖,從上圖可以看出,文化PPP項目數僅占管理庫落地項目總數的2.0%,總投資額為766億,占1.2%。從落地項目來看,PPP模式更多適用于政策性較強的公共文化基礎設施建設,比如大型體育場館、文化中心建設。這類公共文化基礎設施是為了服務廣大人民群眾,提供公共文化服務,滿足人民群眾的公共文化需求,公益屬性及其明顯,處于首要位置,盈利不能成為公共文化服務項目的主要目的。因此通常這些文化項目雖然也有一定的現金流入,但實現收支平衡較為困難。1976年,加拿大蒙特利爾承辦了第21屆奧運會,這項全球矚目的公共文化項目,榮耀一時,卻給當地政府帶來了巨大的財政負擔,甚至持續了二十多年無法從巨額債務中抽身,這就是著名的“蒙特利爾陷阱”。無獨有偶,設施建設費及高額維護費使得世界各地文體場館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虧損現象,甚至拖累了當地經濟,舉步維艱。將PPP模式應用于公共文化服務業對解決政府財政負擔,擴寬融資渠道意義不言而喻。但是,社會資本的逐利性使得投資人的投資本質是獲得收益,在提供公共文化服務時,社會資本參與的項目營利化傾向較為明顯,而作為公共文化服務項目的公益性特征卻往往被忽視。同時,在現有體制的約束下,傳統公共文體事業單位缺乏活力,公共基礎設施重建設輕管理,而隨著經濟發展,人民群眾精神文體需求日益增長,落后的公共文化服務不能滿足人民群眾的需求,形成強烈反差,創新和改革勢在必行。因此,引入社會資本參與公共文化項目亟待解決的問題是創新合作經營方式,在保證項目公益性的基礎上使得項目具有穩定的盈利水平,在公益和盈利之間尋求平衡。從國內經驗來看,僅僅依靠場館的租賃費用難以保證文體場館的日常維護費用,必須發掘人民群眾對公共文化項目新的需求,拓展經營項目,尋求新的利潤增長點,以彌補虧損,調蓄資金。
三、PPP公共文化服務與互聯網金融結合的主要形式
互聯網大數據時代,信息的開放透明是現代金融相對于傳統金融的重要優勢,互聯網金融利用強大的數據處理能力、更加廣泛的融資渠道、更快的信息傳播速度,受到了投資人的青睞。在眾多的互聯網金融融資模式中,眾籌模式和P2P模式是較為常見的融資模式,也是PPP模式和互聯網金融結合的主要兩種方式。針對目前公共文化項目融資渠道較窄,難度較大的困難,將互聯網金融引入此類項目,同時與PPP模式結合,必然能夠起到拓寬融資渠道,增加融資方式,降低融資成本的作用。政府通過互聯網金融與大數據技術,可以快速獲得項目運行過程中的各項信息,為進一步完善相關項目,提供更符合人民群眾需求的文化項目,改革和創新公共文化服務。(一)P2P模式。P2P模式是近年來在我國發展迅速的一種網絡融資模式,基于P2P平臺,幫助借貸雙方確立借貸關系,完成相關交易手續。P2P+PPP模式可以通過網絡借貸資源,吸引社會資本參與政府項目,解決項目融資困難。其借款的主體是政府授權的項目或國家融資的項目,對比社會其他項目,更加透明,加之以政府信用為擔保,不會出現虛假騙錢和跑路的可能,更加安全,因此能夠吸引到有閑散資金的投資者。PPP公共文化項目的社會投資人通過P2P進行融資可以達到較低的籌資成本。PPP模式運作具有其他項目所不具備的政府主導、管理規范、信息透明、風控嚴格等優勢,將P2P和PPP模式結合到一起,引入P2P融資方式,設計金融衍生產品,對吸引更多的社會資本,解決項目資金問題具有重要意義。P2P模式應用于公共文化服務PPP有傳統融資模式所不具備的眾多優勢:第一,P2P和PPP項目的結合的債務融資模式有著低成本、效率高的特點,有效解決了政府債務融資難和高資產負債的問題;第二,兩者結合可以降低P2P互聯網金融風險。去年以來爆發的P2P跑路事件把P2P推向了風口浪尖,P2P的風險浮出水面,風控問題亟待解決。而PPP公共文化服務項目是以政府作擔保,相比現在暴露出諸多問題的P2P融資項目更可靠,具有相對較低的風險和較高的信用等級。第三,促進P2P合規合法性。去年由于各種風險問題,P2P網貸成交量大幅下跌,沉重的打擊了投資人的信心,將P2P和PPP相結合,利用政府的高信用等級,對提高市場信心,促進P2P合規化,營造健康的P2P網貸環境,規范P2P行業的發展有著重要意義。(二)眾籌模式。眾籌模式即大眾籌資或群眾籌資,是另一種可以可以引入PPP公共文化項目的融資方式。通過眾籌平臺,PPP公共文化項目采用眾籌的方式引入社會資本。具體運行步驟如圖所示:眾籌模式和PPP項目相結合的優點在于:一是拓寬公共文化項目融資渠道。眾籌融資借助互聯網平臺,信息透明公開對稱,融資效率相比傳統模式有較大優勢,能夠使得項目迅速獲得資金,投入建設運營,降低融資成本,增加民間資本參與渠道。二是降低融資風險,提高合規性。PPP公共文化服務項目以政府作擔保,具有相對較低的風險和較高的信用等級。作為社會資本的“合伙人”,投資可信度提高,有利于降低風險,吸引社會投資者。三是項目運營受到投資者監督。融資結束后,眾籌平臺需要定期向投資者公布項目進展情況,對投資人而言,項目運營過程信息更加透明,公眾可以進行有效的監督。
四、完善互聯網金融與PPP結合在公共文化服務業的對策分析
互聯網金融的飛速發展,取得巨大的成效同時也顯現了很多問題,PPP模式在飛速發展過程中也面臨改革和創新,互聯網金融與PPP的融合在摸索的過程中不斷發展和完善,PPP模式運行的復雜性也成為互聯網金融助力PPP模式過程中的一大挑戰。(一)完善相關法律法規。我們國家的互聯網金融和PPP模式都處于發展初級階段,缺乏完善的法律法規支撐。任何經濟模式的健康穩定發展,有效完善的法律法規是必不可少的。為了規范相關行業,國家已經出臺了一些相關的法律法規和政策,但不管是在互聯網金融方面還是在PPP方面,近年來都出現了很多問題,充分說明現行的法律法規存在很多漏洞,和現實需求并不匹配,各種新的衍生模式的出現對完善法律法規提出了新的要求。比如說,P2P和眾籌模式都對融資額度有限制,并且額度較低,而PPP公共文化服務項目往往融資金額相對來說非常大,融資的有限度限制了模式的發展。在2016年銀監會的《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活動管理暫行辦法》中,P2P被禁止進行債權轉讓,同時,《辦法》中提出的融資上限遠遠不能滿足PPP公共文化項目的融資需求。P2P與PPP結合在一起屬于比較特殊的項目,針對這種項目模式的相關法律法規尚未出臺,P2P和眾籌的相關法律法規不完全適用于PPP公共文化項目,而PPP的相關法律法規也限制了互聯網金融參與其中。為了適應互聯網金融和PPP文化項目的特點,使得項目能夠融得充足的資金,相關部門應該對PPP項目的網絡融資上限融資模式進行特殊規定,以區別于一般項目。同時,也可以特殊情況特殊對待,不如對融資額巨大的項目進行項目分拆,實現分不分層融資。目前,《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領域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條例》也就是PPP條例正在制定中,條例的出臺會對PPP文化項目提供合規性政策,為PPP項目提高法制保障,進行風險防控引導PPP項目進一步向著規范化方向健康有序發展。PPP條例將在適用范圍問題上有所突破,加強各級交叉復核力度。此外,為保障社會資本長期穩定的回報,將出臺相關政策,對項目提高運營效率,規范投資回報機制提供政策支持。(二)建設互聯網金融+PPP融資平臺。根據不同的PPP公共服務項目,選擇合適的互聯網金融服務模式,對金融產品進行創新,設置適合PPP公共服務項目的投資期限和回報率。采用互聯網金融模式進行籌資時,企業通過網絡平臺PPP項目信息,為了保障出資者的利益,相關平臺應該對PPP項目進行全面調查研究,定期有關項目的資金使用情況和項目進展情況的信息。通過網絡平臺,出資者了解項目實施情況,項目存在的風險,進行全程監控和監督,實現項目全程公開透明,。P2P和眾籌平臺也應通過引進相關專業人才,建立專業團隊。同時注重互聯網金融平臺的服務,利用政府提供的優惠政策,提高項目回報率,吸引出資者投資。(三)培養專業化復合型人才。在公共服務行業實施PPP需要既懂公共服務又懂PPP的專業人才,而利用互聯網金融融資又需要懂互聯網金融的相關人才,因此,互聯網金融和PPP項目的融合對復合型專業相關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行業交叉發展的現代經濟模式下,單一專業人才總會受到各種專業限制,而專業化復合型人才及其搶手,培養復合型專業人才勢在必行。通過開展國際交流合作,為專業人才提供學習國外經驗的機會,為互聯網金融+PPP公共服務項目的實施提供不竭的智力支持。同時也可以采用政府主導,高校和科研機構輔助的形式,整合公共服務,PPP和互聯網金融方面的專家合作開展研究,共同培養復合型專業管理人才,使得項目有專業團隊貢獻智慧,提高專業水平。
五、結語
任何經濟模式的創新和改革都要經歷摸索和發展的過程,PPP公共服務和互聯網金融的結合模式需要在各方共同努力下逐步實現健康規范有序的發展。
作者:肖曉慧 單位:山東管理學院
- 上一篇:職業院校復合型教師隊伍培養研究
- 下一篇:科技服務業發展重點及存在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