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現代服務業發展問題探析
時間:2022-06-25 10:36:20
導語:德州現代服務業發展問題探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現代服務業作為新舊動能轉換、加速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的重要支撐,對建設幸福德州、打造協同發展示范區至關重要。本文通過剖析德州現代服務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相關對策建議。
關鍵詞:新舊動能;現代服務業;產業結構
現代服務業興起于20世紀80年代前后,根據我國科技部對現代服務業的界定:現代服務業是指以現代科學技術(尤其是信息網絡技術)為主要支撐,建立在新的商業模式、服務方式和管理方式基礎上的服務產業。現代服務業發展源自社會生產力進步和社會分工的深化,具有高知識密集性、高附加值、低資源消耗等特點,與傳統服務業有著本質上的區別。
一、新舊動能轉換背景下德州市現代服務業發展現狀
德州作為魯西北歷史名城,近年來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呈現出了良好態勢。(1)發展增速連續多年高于第一、第二產業。自2008年起,德州就將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作為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方面,現代服務業進入了高速發展期。2017年全市第三產業增加值為1330.38億元,增長8.6%,占GDP比重42.7%,分別高于第一、第二產業5.0、1.7個百分點。隨著第三產業占GDP比重不斷提高,經濟增長貢獻率也在逐年上升,三次產業結構由2012年的10.9:54.2:34.9優化為2017年的9.9:47.7:42.4。(2)發展環境日益優化,軟、硬件設施日益完善。現代服務業發展離不開良好環境的支撐,德州區位交通優越,文旅資源豐富,商貿環境良好。隨著近幾年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深入實施,全市基礎設施投資快速增長,年均增速超過20%,高于全市固定資產投資增速近10個百分點。隨著德州高鐵號開通,與京津冀區域間城市互動更加密切,加上德上高速通車,使德州交通體系日益完善,六縱六橫高速公路和鐵路網絡更加完善,為物流、信息流、人流和資金流的往來創造了便利條件。(3)產業承載平臺日益成熟,現代服務業門類日益齊全。隨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不斷深入,現代服務業發展載體不斷夯實。作為農業大市,全市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企業超過840家,休閑農業經營主體699個,其中農家樂566個,休閑觀光園區109個,民俗村24個,5個特色小鎮入選省級特色小鎮創建名單。工業穩中有進,“10+6”產業體系日益完整,新一代信息技術、現代醫藥、新能源等產業集群為發展現代服務業提供了良好支撐。全市規模以上現代服務業企業將近600家,各類金融機構超過220家,4A級旅游景區達到8家。文化消費異軍突起,全市共有文化產業單位1808家,其中規模以上214家,現代服務業門類日益齊全。(4)新興服務業日益活躍,新動能茁壯成長。隨著消費結構日益升級,產業跨界融合深度發展,一大批現代服務業新業態、新模式不斷出現,如文化創意、健康養生、電子商務等,不斷創造新供給,滿足新需求。以信息產業為例,隨著互聯網加速向傳統產業進行滲透,使得全市產業結構不斷升級,新動能快速成長,舊動能不斷淘汰。2017年全市規模以上互聯網和相關服務業、信息技術服務業、軟件服務業等增長分別超過了30%。
二、德州市現代服務業發展的制約因素及障礙
雖然近幾年全市現代服務業發展良好,但是與周邊先進地市相比,仍然存在著諸多不足和障礙,制約著現代服務業發展壯大。(1)發展動力不足,規模偏小。在新舊動能加速轉換的背景下,德州市現代服務業發展動力不足、規模偏小的現狀仍然是制約德州經濟向高質量邁進的關鍵一環。與全省相比,以2017年為例,全市第三產業增加值增速較慢,僅高于全市GDP增速2個百分點,同時也低于全省發展增速0.1個百分點。從第三產業占GDP的比重來看,2017年全市第三產業占GDP比重為42.4%,低于全省6個百分點,且差距在不斷加大,全省排名靠后。(2)質量不高,輻射帶動效應偏低。從當前產業結構類型看,與全省相比,德州仍屬于二三一產業結構類型,產業結構層次不高,落后于全省及其他先進地市。從現代服務業內部結構來看,傳統服務業所占比重較高,新興行業雖然增速快,但是由于比重小,尚不足以改變整個產業格局。在全市規模以上服務業10個行業門類中,規上企業主要集中于交通運輸、批發零售、餐飲服務等,占比將近四分之三,而以金融、IT服務、科技等為主要代表的現代服務業不僅占比較低,而且處于初級發展階段,輻射帶動效應仍然偏低。(3)要素保障能力不強。現代服務業發展離不開科技、金融、人才等先進要素的支撐。由于德州緊鄰濟南省會及京津冀等發達地區,受虹吸效應影響,難以吸引到高端專業型現代服務業人才以及精通國外法律、市場的國際型和開放型人才,導致人才配置結構不合理,現代服務業發展緩慢。從科技投入來看,受財政壓力影響,德州研發經費投入占GDP比重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多數企業投入較少、研發能力不強。受企業發展規模和階段限制,融資手段有限,資本市場不活躍,現代金融業發展緩慢,制約著全市現代服務業發展壯大。
三、德州市現代服務業發展的對策建議
德州作為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城市之一,應堅持主攻方向,久久為功,把發展現代服務業作為建設協同發展示范區的重要內容,爭取利用兩到三年時間使德州的現代服務業總體水平躍居魯西北、冀東南先進行列之一。(1)加強政府引導,制定落實相關政策。加快德州現代服務業發展,首先應立足德州實際,制定符合產業發展規律的產業政策,對符合產業政策的相關企業、園區和項目,在用水用電、專項資金安排、項目規劃、技術開發、建設用地審批等方面給予相應的政策優惠和傾斜。其次,在營造良好發展氛圍方面,一是要注重營造良好、寬松的發展環境,尤其是對減少對物流車輛通行的限行、行政性收費、罰款等,切實為企業減輕負擔。二是要加強政府間部門聯動,現代服務業涉及眾多行業、眾多領域、眾多部門,應提高政府網上辦公效率,消除政府間信息溝通障礙。(2)突出優勢,明確主攻方向。現代服務業作為一項系統性工程,需要多區域、全產業、分領域共同參與來提高發展效能。德州市現代服務業布局分散,各縣市區特色產業明顯,在發展現代服務業過程當中,應立足各區域產業特色,明確主攻方向,發揮好比較優勢,重點發展現代物流、金融商務、科技教育等生產性服務業,同時還應做強做精文化旅游、社區服務、商貿流通等生活性服務業,集聚優勢資源創新發展信息外包、生命健康、低碳環保等新興高端服務業,培育壯大農業農村服務業健康發展,打造全市產業協同發展的現代服務業產業體系。(3)不斷完善人才引進與培養體系。打造現代服務業人才洼地,首先應該緊緊圍繞德州市現代服務業發展規劃,制定人才引進目錄,充分發揮全市人才政策“黃金30”政策紅利,為德州引進一大批高端專業人才。二是面向周邊經濟發達地區各高校及科研院所,加大招才引智力度。三是搭建人才創新創業平臺,加大人才共享力度。四是面向重點企業、重點產業出臺人才引進與培育專項政策,鼓勵各高校畢業生到德州創新創業。(4)完善城鎮基礎設施配套環境。完善城鎮基礎設施配套環境,提升城市發展品質。一是應該不斷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在供水、供電、供氣、通訊、交通等涉及產業發展和關乎民生福祉的領域,提高供給保障水平和質量。二是應科學規劃城市空間布局,對農貿市場、污水處理廠、垃圾中轉站、特色步行街等街道場所,應及時完善標準,提高規范化程度。三是完善政府公共服務配套,對城市綠化、環衛一體、公共交通等公共服務,提供更加更加人性化、便利化服務,為現代服務業發展提供軟性支持。
參考文獻:
[1]陳偉達.現代服務業區域協調發展研究[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3.
[2]畢德志.中國現代服務業發展戰略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13.
作者:郭明亮 單位:中共德州市委黨校
- 上一篇:高職旅游管理服務區域經濟發展研究
- 下一篇:服務業標準化對服務質量提升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