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經濟繁榮分析論文

時間:2022-08-09 03:51:00

導語:我國經濟繁榮分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我國經濟繁榮分析論文

為了對經濟后果做出具體的分析,我們首先假設中國需要3~6個月完全控制非典。我們的主要擔心在于未來華北以及其他內陸省份的疫情走勢和潛在風險。這可能是中國經濟在今后幾個月要面臨的最大的不確定因素。我們認為,非典可能通過如下五個渠道影響中國經濟。

第一,由于消費者擔心受到感染而避免人員密集的場所與活動,對服務行業的需求明顯下降。首當其沖的是航空、酒店、餐飲、其他文化、娛樂和消費場所。我們假設第二季度的零售總額比我們原先的預測減少10%,第三季度減少5%。

第二,基于世界衛生組織對國際旅行的建議,不少外國投資者取消了近期內到中國的旅行計劃。這至少會造成許多外國投資項目的延遲。我們預計FDI在第二季度比原來預測減少30%,而在第三季度則減少15%。

第三,旅行的減少,也可能減少出口定單,從而影響未來的出口。比如香港公司連續被拒參加瑞土手表展和拉斯維加斯珠寶展,今年春季廣交會上所簽合同的總額與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約77%。我們假設出口在第二季度比原預測降低5%,第三季度降低10%。

第四,還有一種可能是,如果非典失控也可能導致生產下降。在1918年的西班牙流感發病期間,大約有4000萬人喪生,同時大量公司倒閉,造成了短期的經濟萎縮。從現在看來,我們認為這種情形不太可能出現。

最后,非典也將提高政府開支和財政赤字。這一方面是因為隔離、治療病人需要大量的花費,尤其是大概70%-80%的居民沒有任何醫療保險。另一方面,政府也可能需要增加一些開支來幫助一些企業度過難關以及刺激經濟。我們預計增加的財政赤字大概占GDP的0.5%。

我們把上述假設輸入到牛津經濟預測模型中,得到的結論是:中國經濟增長的速度可能會降低0.9%。因此,我們把今年的GDP預測由原來的7.6%調減到6.7%。在我們看來,這還是一個比較樂觀的估計。當然,關鍵要看假設條件是否發生變化。

非典對經濟最重大的影響,可能在于提高了投資者心目中的投資風險。當然,一旦非典得到控制,資本很快會隨著國外企業家一起重返中國。因為非典病毒并沒有改變中國經濟吸引外資的兩個重要因素:一是龐大的國內市場,二是低廉的生產成本。中國作為世界經濟增長中心這一地位并未動搖。

但同時也不能否定,非典事件的發展再次向許多海外投資者提醒了本來已經存在的兩個問題:數字的可靠性和政策的透明度。因此,我們認為非典過后,外國投資會很快恢復,但很可能步驟會放慢。在這方面,我們可能需要花大力氣改善政策機制,來重新贏得國內、國外投資者的信心。

中國政府已經宣布了一些政策措施——包括稅收政策,來幫助受到影響比較大的企業度過目前的難關,這一點非常重要。當然,對于具體企業的幫助最好由地方政府來做,中央政府可以對一些財力薄弱的地區提供財政支持。同時我們也應該改變對GDP增長率的迷信。我們對今年的增長預測略低于7%,可能有人會感到緊張。但即使這樣,中國仍然會是亞洲甚至世界上經濟增長最快的地區之一。如果政府繼續以大量的直接投資來保證GDP增長率不低于7%,不但效益不太好,而且也很難實現創造有效就業的目的。

另外,政府應該關注勞動力市場和金融市場的可能變化。非典可能會使很多中小型企業因利潤驟減而陷入困難,這一點在服務行業會表現得尤為明顯。目前中國城市勞動力的總數接近2.5億人,其中約1.1億從事服務業。如果非典導致服務業部門就業人數減少,城市實際失業率就會上升。

非典也可能對本已脆弱的銀行部門帶來潛在的沖擊。不過由于大多數銀行仍是國家所有并且他們的銀行存款都是由國家擔保的,發生銀行危機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但銀行也可能會面臨一段困難時期。銀行部門最近出現的貸款增加、資產質量改善的趨勢是否能保持下去值得注意。而預計中的財政赤字的增加和外部賬戶包括經常賬戶和資本賬戶的惡化,將會增加人民幣匯率下調的壓力或降低升值的壓力。

最后,這次非典的蔓延也揭示了我們過去薄弱的公共衛生系統的弊端,政府應該在今后大幅度增加對公共衛生的投資,這不但包括醫療條件的改善,更主要的是流行疾病的預防。這對于保證中國持續、高速的經濟增長十分關鍵,因為非典也許會很快過去,但其他病毒會再次襲擊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