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議非國有的建筑經濟理性開發

時間:2022-02-28 05:28:00

導語:小議非國有的建筑經濟理性開發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小議非國有的建筑經濟理性開發

近十年來,建筑業本著國有資本逐漸從競爭性領域退出的總體思路和抓大放小的原則推行改革和發展。國有建筑企業在企業數量、從業人數和產值方面都呈下降趨勢,也就是說非國有建筑經濟在建筑經濟的發展中起著巨大的推進作用。因此,發展非國有建筑經濟是我國做大做強建筑業,作為發展地方經濟的重要舉措。

1、現階段我國發展非國有建筑經濟的存在問題

1.1招投標方式不合理使用

招投標有公開招標、邀請招標、協商議標等多種方式,但一些人錯誤的認為,只有公開招標才是最科學合理的,議標就有問題。公開招標雖好,卻周期長,成本高,如果不論項目性質、項目大小,一律強調公開招標,就會明顯加大無謂的開支,使招標投標的社會成本增大。因此,應區分項目性質和規模大小,采取靈活的招標方式,決不能盲目的強求一致。

1.2缺乏合理“門檻”價

招投標門檻價是指必須達到有形建筑市場交易的最低造價限額,門檻價太高和太低,都不經濟。太高不利于充分競爭,太低則可能延長交易周期,增大交易費用。門檻價多少才比較合適,要根據具體情況而確定,但標準制定的不應太粗、太簡單。

1.3盲目選擇最低價中標

招標方通過競爭性招標,有時選擇報價最低者中標,以達到降低投資的目的。但標價不是越低越好,如果價格低于成本,破壞了市場均衡,就可能影響工程質量,不但損害承包商利益,最終還會損害業主利益。招標的根本目的是擇優,而不是壓價。如果通過招標節省的投資大于業主招標的費用開支,就可以認為是有效的、合理的。片面壓價,違背了價值規律,偏離了社會福利最優的均衡價格,是不科學的、不可取的。

1.4部分投標存在競爭過度現象

在一些地區,一個小小的工程就有幾十家公司去投標。每個投標人都要支付投標費用,這包括正常投標費用和隱形開支,但中標的卻只有一家。如果幾十家承包商的開支之和大于投資節省效益,則提高了社會總成本,造成社會資源的浪費,此種制度設計就不夠合理;有的企業甚至每年要參與上百個項目投標,卻中不了幾個標,這樣的企業就沒有什么效益可言。

1.5暗箱操作

借用公開招標名義,多方串通,實施暗箱操作。甚至有些項目沒有開標,中標單位就內定了。還有的地方,公共工程的承接單位在幾個關系好的企業中輪流排,商量好后再考慮怎么招標。

1.6企業資金運作和融資能力較低

在我國建筑企業拿到項目以后往往需要首先墊付巨大的流動資金,這種情況下,非國有建筑企業資金實力和融資能力的不足己經成為制約其發展壯大的一個重要瓶頸。可以講,如果沒有很強的資金實力和融資能力,企業將很難拿到一些競爭相對不是很激烈但對資金和融資能力要求很高、收益比較大的“技術型、融資型”項目,這樣非國有建筑企業只能為了那些低盈利項目與大量的競爭對手拼個你死我活,如果僅僅如此,非國有建筑企業就很難談得上發展壯大。

2、發展非國有建筑經濟的理性思考

2.1規范建筑市場秩序

加強市場監管體系建設,創造公開、公平、公正的競爭環境。

1)所有從事工程勘察、設計、監理、招標的企業,都必須依法取得相應等級的資質證書,并在其資質等級許可的范圍內從事相應的工程建設活動。此外,國家建設部要會同其他相關部門對工程建設領域的企業資質和有關專業技術人員執業資格進行嚴格管理,對無相應資質的企業和無執業資格的人員禁止進入工程建設市場,同時要加大力度對資質申報中弄虛作假行為進行查處。

2)其次,國家有關部門要嚴格執行許可制度、批準開工和工程竣工驗收及備案制度,切實把好工程的開工和交付使用兩道關。對于不符合法定開工條件的,不頒發許可證或者批準開工;對己完工項目有違反合同約定拖欠工程款的,對其新建工程項目不頒發許可證或者批準開工:對于未取得許可證或批準開工報告而擅自的,要依法做出處罰。同時,要認真執行工程竣工驗收及備案制度,凡發現有違法行為的,建筑工程必須經整改、重新組織竣工驗收后方可投入使用。

2.2完善招投標制度體系

為促進非國有建筑經濟的發展,國家有關部門應逐步完善招投標體制及其相應約束機制的建設,為非國有建筑企業在招投標過程中提供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此外,在當前合同履行過程中,轉包、違法分包和掛靠現象也較為嚴重,直接擾亂了建筑市場秩序,威脅到工程質量和安全。為遏制此類情況,國家已經頒布的《建設工程質量管理條例》和《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礎設程分包管理辦法》都對轉包、掛靠和違法分包做出了界定,并明確了總包和分包的責任。在這種情況下,各地相關管理部門要在現有規定基礎上,進一步制定操作細則,嚴格監督建筑市場的各方主體法定義務和合同義務的履行情況,下大力度解決工程轉包、掛靠和違法分包現象。

2.3轉變職能,改善和加強對非國有建筑經濟的宏觀管理

非國有建筑經濟要得到順利健康的發展,政府除對其進行鼓勵扶持之外,還應在宏觀上加強管理與監督。政府應加強非國有建筑經濟發展的理論研究,改革其管理體制、管理方式和管理手段,要認清宏觀管理與微觀干預的區別,處理好扶植、監督與保護非國有建筑企業合法權益與維護正常秩序的關系,在扶植的同時加強引導,鼓勵的同時加強監督,逐步探索出一條利用經濟杠桿、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對非國有建筑企業進行宏觀管理,引導其健康發展的新路子。

3、結語

總之,我國非國有建筑經濟已經成為建筑業多元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存在和發展也是長期的,是符合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規律的。國家有關部門在保持非國有國有建筑經濟的控制力的同時,應積極規范市場秩序,完善相關政策、法規,鼓勵、引導非國有建筑經濟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