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管理論文-重慶:資源狀況與產業優勢

時間:2022-02-15 04:06:00

導語:經濟管理論文-重慶:資源狀況與產業優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經濟管理論文-重慶:資源狀況與產業優勢

資源是工業化的基礎,工業化是經濟發展的必然要求,是城市化的先導,只有工業化才能有效轉換農村剩余勞動力,才能促進第三產業的發展。查請資源家底,選擇優勢資源,發展優勢產業,是實施西部大開發的重要途徑。

我市擁有較豐富的自然資源,西部大開發很大程度上是對資源的開發利用。從區域經濟發展的方向來看,我國經濟發展重心逐漸西移,西部將成為我國二十一世紀能源和原材料的接替區,這將極大地帶動我市資源的開發利用,轉化資源優勢為產業優勢和經濟優勢,促進我市經濟發展。如何在搞好生態環境建設的同時,發揮比較優勢,科學合理地加快資源開發利用的步伐,事關西部大開發的成敗,是實現我市經濟快速、健康和可持續發展的關鍵所在。

一、資源狀況

(一)礦產資源

經過40余年的地質勘查,重慶市已發現礦產81種,已探明儲量的38種,其中在全國排前10位的有14種,依次為石英砂巖、毒重石(第一位)、巖鹽(第二位)、汞(第三位)、鍶(第五位)、錳(第五位)、鋁土礦(第六位)、滑石、耐火粘土(第八位)、水泥配料泥巖(第十位)。此外,重慶的天然氣、煤(煤層氣)、石膏、粉石英等高效益非金屬礦產資源也十分豐富。根據目前礦產品市場的供求關系、價格以及探明礦種的開發利用現狀,其中天然氣、煤(煤層氣)、錳、汞、鍶、鋇、白云巖、石灰巖等具有現實資源優勢;鉑族金屬、硫鐵礦、粘土礦、石膏、粉石英、巖鹽及滑石等具有潛在經濟優勢。

截止1998年底,重慶市礦產保有儲量潛在價值達2915.57億元,加工增值可達萬億元以上。保有儲量潛在價值在l00億元以上的有:煤1031.01億元;巖鹽706.55億元;石膏441.97億元;水泥灰巖301億元;天然氣160.02億元,5種礦產保有儲量潛在價值合計達2640.53億元,占全市保有儲量潛在價值總值的90%。

(二)旅游資源

我市山川秀美,歷史文化厚重,自然景觀奇特,旅游資源十分豐富。其旅游資源分布廣泛,種類齊全,個性鮮明,地方特色濃郁,是我國旅游資源最豐富的省、市之一。在整個西部地區,比較優勢十分突出。據調查統計,全市現有各類旅游景點300余處,旅游景區45處。既有聞名遐跡的山水畫廊--長江三峽,又有蜚聲中外的大足石刻,享譽全國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巴渝文化、大后方抗戰文化、三峽文化、三國文化、山城都市文化薈萃一爐,異彩紛呈,賦予了重慶旅游資源精深的文化內涵和較高的知名度。目前,長江三峽、江津四面山、縉云山、南川金佛山已列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巫山龍骨坡古猿人遺址、大足石刻、涪陵白鶴梁水文碑林、八路軍駐重慶辦事處、歌樂山烈士陵園、合川釣魚城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以上兩大類型旅游資源構成了重慶市旅游資源的主體,它們的區域分布及空間組合構成了重慶市一個中心、一條主線、八大旅游特色區的旅游資源分布格局。

(三)水能資源

我市水資源較豐富。據統計,地表水資源總量達536.4億立方米,地下水資源總量達149億立方米。過境水資源總量4005億立方米。豐富的水資源,為重慶的水電業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據分析表明,除三峽電站外,重慶市水能資源理論蘊藏量1388萬千瓦,其中可開發的水能資源760萬千瓦,總裝機容量可達650萬千瓦,占可開采水能資源總量的85.5%。全市已建大小水電站1000余座,裝機容量61.9萬千瓦,占全市可開發利用水能資源總量的8.14%,開發利用潛力較大。我市水能資源主要分布在長壽、合川、江律、英江、鋼梁等縣(市),水能資源為278.69萬千瓦。其次為彭水、武隆、酉陽、秀山、豐都、萬州、奉節、巫溪水能資源411.6萬千瓦。可開發利用的有289.35萬千瓦。重慶水能資源的分布和礦產資源的分布具有高度的吻合性,加強資源綜合開發利用,走電礦結合的產業化道路,對重慶的經濟振興將會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四)生物資源

我市生物(包括微生物)資源十分豐富,名、優、特品種多,優勢較突出,開發利用潛力大,在國內外市場頗具競爭力。除種植植物4000多種和養殖動物40多種外,野生動植物種類繁多,分布面廣,在不到全國國土面積1%的區域內,陸生野生動物達500種左右,水生動物達100多種,占陸生脊推動物種類的17%。在野生動物中有國家一、二級保護的珍稀瀕危動物約50種。另外,還有毛皮草羽用動物、藥用動物和其他有益動物以及具有重要科研價值、經濟價值的動物。野生植物繁多,有6000多種,其中列為國家級保護和珍稀瀕危植物63種、特有和模式標本植物達47種,食用、藥用、工業用等植物達2200多種。縉云山、四面山等國家、市級自然保護區從生物多樣性看,堪稱物種基因庫,建設“天保工程”勢在必行。

二、資源開發利用方向建議

(一)優勢礦產資源的開發利用

當前,應選擇天然氣、鉀鹽、錳、鋁、鋇、石灰巖、煤(煤層氣)、硫、鍶、石膏等優勢礦產,建立集約化礦業集團,加強礦產品深加工,緊緊把握國內、外市場對這些礦產品的需求,依靠高科技,加大資源開發利用力度,使礦產資源優勢加速轉化為經濟優勢。建議建設以下3大國家、7大市場級礦物原料基地及礦產品供應加工基地:

1.渝東天然氣工業基地

渝東天然氣產于長壽、墊江、豐都、忠縣、萬州、開縣及云陽等地,是我國陸上天然氣的主要產區之一,資源總量2.38萬億m3,遠景儲量12000億m3,已探明儲量3200億m3,列全國陸上及西部10省(區市)第三位。目前探明儲量中剩余儲量2000億m3。隨著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實施和“西氣東送”工程的啟動,我市天然氣除已北上四川,正東送湖北外,建議向西南大區貴州、湖南等省輸送。同時,加強渝東地區天然氣的滾動勘查開發。新增探明可采儲量2000--3000億m3,力爭到2010年生產能力達80--100m3,使之成為國家級的天然氣生產基地。建議成立以川維天然氣電化工產業為龍頭的產業集團,對天然氣系列產品進行深度的規模性開發利用。

2.渝西鍶鹽工業基地公務員之家,全國公務員共同天地

鍶礦是我市優勢礦種,集中分布于銅梁、大足、合川一帶,探明儲量385.26萬噸,在全國排第5位,保有儲量285萬噸,遠景資源量達1406.3萬噸,因礦石品位高、質量好、市場前景好,礦業開發利用已上規模,現已成為我國鍶鹽工業的重要礦物原料基地。開發利用前景十分廣闊。建議以重慶天青鍶化集團公司為骨干企業,大力開發鍶鹽化工系列產品,嚴禁低附加值的原礦外銷。

3.城口、秀山錳工業基地

錳礦是我市優勢礦種之一,主要分布在城口、秀山縣,探明儲量3631.8萬噸,在全國排第五位,預測遠景資源總量達20177.35萬噸。目前,我市年采錳礦石約26萬噸,工業產值5011.08萬元,利潤156.22萬元,稅金500余萬元,是我市礦業開發中效益較好的礦種之一。其資源豐富,開發潛力大,但目前開發產品還較單一,科技合量低,產品附加值低,應加大開發利用力度,走電、礦結合的產業化道路。目前經過新一輪地質大調查,有望在城口縣找到優質富錳礦,開發錳礦系列產品,力爭2010年生產能力達到80―100噸,構筑我市錳電礦業工業基地。建議以烏江電業集團、城口縣燕山錳礦廠為錳電骨干企業,規模性開發錳礦系列產品。

4.南川鋁工業基地

鋁土礦主要分布于我市南川、武隆、黔江等地,已發現礦產地26處,探明礦石儲量6571.28萬噸,在全國排第6位,預測資源總量31290萬噸,資源潛力巨大。目前,為我市私營業主開發利用,生產熟鋁釩土和棕剛玉,遠銷國外,經濟效益良好。我市鋁資源潛在價值巨大,應加大開發利用力度。開發鋁土礦系列產品,尤其是近年來氧化鋁國內緊缺,市場前景較好,可建年產30萬噸的氧化鋁廠緩解我國內需。同時充分利用彭水電站、江口電站的電力資源,大力發展鋁電聯合,形成我市鋁業基地。以西南鋁加工廠、重慶鋁廠、南川礦產品集團公司為龍頭企業,加強鋁土礦系列產品的開發利用。

5.萬州鹽化工基地

萬州區、忠縣及云陽縣等地有豐富的巖鹽和鹽鹵資源,已探明儲量20億噸,在全國排第2位,預計遠景資源6000億噸。鉀鹽為我國的急缺礦產,是國家近期開發利用的導向礦種,應加大開發利用力度。以索特集團公司為骨干企業,擬建我市年產鹵鹽110萬噸、燒堿60萬噸的鹽化工基地。

6.城口鋇鹽化工基地

產于城口縣的巴山鋇礦,礦床規模為特大型,探明儲量329.9萬噸,占全國保有儲量的71.9%,排第一位,遠景資源量3887萬噸。以川渝鋇鹽化公司為龍頭企業,可建年產30萬噸礦山,開發鋇鹽化工系列產品,形成我市鋇鹽化工基地。

7.重慶水泥原料基地

水泥用石灰巖資源豐富,廣泛分布于重慶市主城區、涪陵、豐都、江津、合川以及渝東南的二十余區縣,探明儲量181274萬噸,遠景資源達100億噸以上。目前,應加大水泥用石灰巖及粘土巖等配料的開發利用力度,抓住西部大開發中三峽工程、庫區移民遷建中基礎設施建設對水泥市場需求的機遇,以重慶水泥廠、江津水泥廠等骨干企業為依托,擴大生產能力和市場占有率,形成年產400萬噸的大型水泥原料基地,并逐漸擴展為向大西南乃于長江經濟帶等市場輻射的礦產品供應基地。

8、北碚輕型建材基地

重慶市石膏、滑石等非金屬資源豐富。石膏主要分布在北碚區,探明儲量7.8億噸。滑石分布在秀山、南川一帶,為黑滑石、探明儲量2497萬噸。目前我市已形成以北碚石膏礦為開發龍頭的骨干企業,隨西部大開發中市場對非金屬原料的需求越來越大,要求越來越高,采用超細、合成、提純、改性和增白等新技術手段,生產滿足社會需要的新產品,構筑以北碚石膏礦開發為龍頭的非金屬礦物原料基地。

9、渝南煤、煤層氣、硫化工原料基地

重慶南部的南川、綦江、萬盛等縣有著十分豐富的煤、煤層氣和硫鐵礦資源,探明煤礦儲量58.36億噸,預測煤層氣2904.4億立方米,賦存于煤系地層中的硫鐵礦控明儲量53575萬噸。我市煤以高硫煤為主,屬目前國家限量開采的礦種,但煤層氣屬清潔能源,應加大煤層氣的開發利用,同時加大對煤系地層硫鐵礦的綜合開發利用力度,擬建我市的硫化工基地。

10、主城區溫泉文化度假村群

重慶市地熱資源十分豐富,主要分布于主城區及外圍,已得到初步開發利用。應加大地熱資源的開發利用力度,把地熱和礦泉水的開發與我市旅游業的發展相結合,形成溫泉文化娛樂度假村群,并與礦泉食品加工業相結合,為旅游業的發展提供新的增長點。

(二)旅游資源的開發利用

緊緊圍繞我市旅游總體布局,以突出整體、突出重點、做好業品為原則,以資源為基礎、把整體發展和重點景區深度開發相結合,突出區域旅游特色。對我市擬定的一個中心、一條主線、八大特色旅游區分層次,有重點的開發。

1、打好“三峽牌”,重點開發三峽國際黃金旅游線。聞名于世的長江三峽和燦爛的三國文化、三峽文化以入精湛的名勝古跡構成了三峽黃金旅游干線。沿線有著名的豐都名山、白鶴梁水文碑林、石寶寨自然風光、張飛廟、白帝城、瞿塘峽、巫峽、西陵峽等景區景點,其旅游綜合功能優勢明顯,開發應在現有景點和景區建設的基礎上,進行深度開發,拓展景區和景點的旅游文化蘊涵和可游覽性。同時,加強庫區交通網絡和旅游設施的建設,形成三峽旅游線水陸空的旅游交通網絡。

2、構建山城都市旅游中心和山水園林都市。重慶主城區以典型的都市風光、著名革命紀念地、豐富的抗戰文化史跡和都市園林景觀,以及息然風景和溫泉度假為特色,主要旅游功能是山城風貌攬勝、革命傳統教育,抗戰文化遺址憑吊、觀光、游樂、會展、溫泉療養、度假旅游等。并以此作為重慶乃至西南大區的旅游中心輻射地和國內外旅游者的主要目的地。都市旅游資源開發應與主城區地熱資源的優勢開發相結合,為旅游業的發展增添新的內容。同時,建一流設施、提供一流股務、發揮龍頭效應,充分分展示重慶的旅游形象,全面提高旅游業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3、加強八大旅游景區特色旅游資源的開發利用力度。尤其是大足石刻藝術旅游區、四面山--金佛山生態旅游區、萬州科考旅游區和芙蓉洞獵奇旅游區等旅游資源極富特色,有的堪稱世界奇觀,國內外罕見,如大足石刻藝術、芙蓉洞、奉節的天坑地縫、龍缸、黔江小南海等,探險獵奇科學考察價值很大。應加大旅游資源的分區規劃和科學合理開發利用力度,促進我市旅游資源的開發再上一個臺階,變旅游資源優勢為經濟優勢。

三、處理好資源開發與生態環境建設的關系

首先,資源開發利用總的原則是,在保護中開發,在開發中保護。資源開發和節約并舉,把節約放在首位,努力提高資源的利用效率,要積極推進資源利用方式從粗放向集約轉變,走出一條適合我國國情的資源節約型的經濟發展新路子,積極推進資源管理方式的轉變,建立適應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要求的集中統一、精干高效、依法行政、具有權威的資源管理新體制,以加強對全國資源的規劃、管理、保護和合理利用。

其次,發揮資源調查在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中的先行作用、基礎作用和導向作用。重點調要成礦區、重要經濟區的重要和急缺礦產資源潛力評價;資源與環境評價;開發利用的重大關鍵技術和方法。

第三,在調查基礎上,制定資源勘查開發和環境保護規劃。

第四,在實施規劃中,嚴格依法力礦、科學開采、綜合利用、有序發展。

第五,對大型礦產基地、大型水能基地等建設工程和基礎設施建設,提前做好地質環境綜合評價工作。

第六,加強對我市礦產資源富集區和優勢礦產基地勘查開發利用的嚴格管理和監督。

四、加強對礦產資源勘查開發的領導

由于過去受體制等因素的影響,我市鉑礦、有色多金屬礦等基礎地質調查工作程度不夠,鋁土礦、鍶礦、毒重石、天然氣等部門優勢礦產的工作程度還不能完全滿足開發利用的需要。要將我市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和經濟優勢,實現經濟快速、健康和可持續發展,還需做很多的前期工作。要做好這些工作,關鍵是加強對礦產資源勘查開發的領導。

建立適應西部大開發和市場經濟要求的集中統一、精干高效、依法行政、具有權威的礦產資源開發領導小組,內入市場西部大開發領導管理體系,以便加強對全市礦產資源的規劃、管理、保護和合理開發利用以及綜合組織協調工作。建議領導小組由一位市領導任組長,有關部門負責人、專家為成員,市國土資源和房屋管理局牽頭組建,在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決策中,代表市政府履行以下職責:

1、組織協調我市礦產資源富集區主要礦產和急缺礦產資源的潛力評價,其投入來源,一是引進資金,二是礦產資源神償費國家和市的留成部分,按項目管理,實行專款專用;

2、組織研究我市特有的鉑礦、錳礦、鋁土礦、鍶礦、毒重石等礦產開發利用的重大關鍵技術攻關和方法研究,努力提高資源利用率,走出一條適合我市特公務員之家,全國公務員共同天地點、科技含量高的資源節約型的經濟發展新路子;

3、組織編制符合西部大開發要求的全市礦產資源勘查開發與保護的“十五”計劃和2010年規劃,做到布局合理、科學開采、綜合利用、有序發展;

4、組織開展礦產資源勘查開發重大項目的前期工作和綜合評價工作并提出建議;

5、研究制定實施開發利用的政策,積極推進資源開發管理方式的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