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產業影響管理論文
時間:2022-06-05 03:49:00
導語:信息產業影響管理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為深入分析中國信息產業發展的現狀與存在的問題,探討WTO對中國信息產業的影響及我們的應對策略,在中國企業家調查系統和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信息網的協助下,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情報中心組織實施了這次專題問卷調查。
本次調查采用了傳真問卷和網上問卷兩種方式。調查於1999年11月25日開始,12月5日截止,共回收有效問卷302份,其中網上問卷50份,傳真問卷52份。
調查對象包括:信息設備制造廠商(27家,占0.5%)、業界新聞媒體(20家,占19.6%)、網絡及軟件公司(17家,占16.7%)、電信管理部門(12家,占11.8%)、研究機構(11家,占10.8%)和業外單位(15家,占14.7%)。填寫問卷者的職務為:局長、處長、總編、副總編、研究員、教授、董事長、總裁、總經理、副總經理等,占90%以上。
被調查者普遍認為,隨著WTO的臨近,外資將以各種方式加快進入中國信息產業。為迎接這一挑戰,中國政府應加強相關法制建設,發展和完善資本市場,建立網上支付的安全保障體系;中國的企業應在服務、管理、價格等方面與國際接軌,有效提高企業的國際競爭能力。
一、中國加入WTO后,外資進入信息產業的勢頭將相當迅猛
48%的被調查者認為,中國加入WTO后,外資進入中國信息產業的勢頭將會「非常迅猛」,52%認為這一勢頭將會「有所加快」。其中網絡及軟件公司中超過七成的被調查者認為這一勢頭將「非常迅猛」。這意味著網絡和軟件開發領域可能成為外資進入的重點;業外及研究機構的被調查者則相對冷靜,認為「非常迅猛」的比重分別為26.7%和36.4%。
二、外資進入對中國信息產業的長遠和近期發展均為有利
77.4%的被調查者認為外資進入對我國信息產業的長期發展利大於弊,只有9.8%的被調查者認為弊大於利。從短期來看,也有49.4%的被調查者認為外資進入對中國信息產業的近期發展利大於弊,22.8%認為影響不大,只有14.9%認為弊大於利。具體來看,網絡及軟件公司、業界新聞媒體對外資進入持更樂觀的態度,管理部門對外資進入的顧慮相對顯得多一些,研究機構則在長期和短期效果的判斷上表現出明顯差異。但從總體來看,無論是短期效果還是長期效果,被調查者對外資進入中國信息產業都持積極和樂觀的態度。
三、外國風險投資被認為是最有利的外資進入形式
有38.4%的被調查者認為外國風險投資的進入對我國信息產業發展最為有利。另外分別有27.9%、20.9%和10.5%的被調查者認為外商在華直接進行投資、中國企業在海外上市和中國企業在海外債券融資對我國信息產業發展最為有利。
從不同類型的被調查者來看,研究機構、業界新聞媒體和網絡及軟件公司相對注重外國風險投資的進入,電信管理部門更加看重外商在華直接投資,設備制造廠商則比較看中在海外上市。
四、發展國內資本市場對中國信息產業十分重要
70%的被調查者認為,國內資本市場的成熟與否對信息產業的發展「非常重要」,24%認為「比較重要」,只有6%認為「一般」和「不太重要」。
五、面對外資加快進入中國信息產業,政府應采取積極措施
分別有高達78.4%和74.5%的被調查者希望政府致力於加強相關法制建設和發展、完善風險資本市場,以迎接外資進入對我國信息產業的挑戰。此外,也有半數左右的被調查者認為政府應加大對技術人才的培養力度(54.9%),增加R&D投入(48%),只有23.5%的被調查者認為應加大政府直接投資的力度。
從不同類型的被調查者來看,電信管理部門尤其注重加強相關法制建設,而且重視政府的直接投資。網絡及軟件公司對政府加大技術人才的培養力度及增加R&D投入的選擇比例明顯偏低,似乎說明這類企業對自我開發技術和培訓人才更為自信。
六、加入WTO后,中國的信息產業企業應采取的對策
面對外資加快進入,分別有76.5%和66.7%的被調查者認為我國信息產業企業應特別重視提高企業經營管理水平和提高企業的國際化經營程度,也有半數左右的被調查者將增加企業技術創新投入和加強與外資聯合放在重要位置。只有14.7%的被調查者認為降低企業產品和服務價格是迎接外來挑戰的主要應對措施。特別是設備制造廠商和電信管理部門,對此更持否定態度。
對新千年的到來,中國經濟增長會怎樣呢?
目前一種意見認為,2000年中國經濟增長將好於1999年。其原因主要是:
四大因素看好今年
(1)國際環境趨好。根據世界各主要預測機構預測,2000年世界經濟增長總的來說將好於1999年,歐盟處於經濟回升期,日本經濟也將有所好轉,亞洲受金融危機影響較大的國家、地區的經濟恢復明顯,美國經濟仍處在一個較高的經濟增長期內。盡管近年來許多人士對美國經濟增長的時間一直存有疑慮,近期著名經濟學家克魯格曼又發出了美國經濟行將衰退的警告,但一些專家認為,美國經濟增長主要是創新推動的,因此可持續性較強。同時美國股市繁榮,許多人士警告其泡沫成分太大,但實際上股市上的大多數資金是其國內的,因此受外部沖擊不會太大。另外從目前情況看,美國的宏觀調控馀地還比較大,因此從短期看來,美國是不大可能出現衰退的,這對世界經濟增長將產生實質的利好影響。世界經濟的回升,將為我國出口創造條件,并為我國經濟增長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
(2)1999年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當的貨幣政策將對2000年的經濟發展產生較大的影響,比如1999年增發的600億元建設國債,特別是其中的150億元技改貼息資金,由於時間關系,建設項目1999年不可能全部開工,很大一部分將結轉到2000年,從而對2000年的固定資產投資增長產生直接的影響。居民收入政策、利息稅的徵收也將在一定程度上改變居民的收入預期和消費行為,為消費的增長增添動力。
(3)國債發行馀地還比較大,從目前我國發債規模及相關指標看,與西方發達國家相比還有一定差距,表明我國發行國債仍有一定的空間,2000年仍可以采用發行建設國債的辦法支持經濟增長。
(4)宏觀調控經驗更加豐富。面對幾年通貨緊縮的局面,宏觀調控已積累了一定的經驗,這將有利於宏觀調控政策的發揮和協調。
超過去年困難較大
另一種意見認為:2000年我國經濟增長若能達到平穩增長就已不錯,經濟增幅超過1999年的困難比較大。理由主要有如下幾條:
(1)國際環境盡管變好,但國際環境的變好并不一定意味著對我國經濟就有實質的利好,對我國的出口增長究竟能產生多大影響也需仔細分析。比如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后,世界經濟增長放慢,但我國的出口仍保持了較高的增幅,主要原因就是受亞洲金融危機影響較重的國家地區生產能力沒有得到恢復,
客觀上搶占了市場,但1999年他們已有所恢復,在幣值貶值效應充分發揮后,2000年對我們的挑戰仍很大。同時,歐盟區域一體化特別是歐元問世之后,其內部市場發展較快,對外部需求相對減少,對我國的出口影響也不會太大。因此,國際市場的好轉并不能就認為一定會帶動我國的出口增長。
(2)從國內消費方面看,目前我國城鄉居民消費結構正處於升級換代期,有錢的人缺乏消費目標,有消費需求的居民又能力不夠,盡管本次收入分配政策對公務員和低收入者有了大幅度的改善,但由於居民支出預期仍然沒有改觀,這些措施對遠期的影響比對近期影響要大一些,2000年消費需求大幅反彈的可能性不大。
(3)宏觀經濟環境的變好并不一定意味著經濟增長就會同步提高,因為從目前情況看,經濟增長不是取決於生產能力,而是取決於市場狀況,就市場狀況而言,2000年供過於求的市場格局不會發生逆轉。在這種情況下,政府投資的增長就很難帶動民間投資,從而也使2000年固定資產投資增幅提高面臨一定的困難。
(4)對目前的經濟形勢不可盲目樂觀,盡管從工業統計快報上看,產銷率不斷上升,產成品資金占用增幅下降,表明工業企業庫存有所下降,這一方面表明企業行為更加市場化,另一方面從經濟理論上講也為未來的經濟增長創造了條件。但是我們也應注意到,目前的商業企業(流通業)中有70%-80%是代銷或是賒銷的,從1-8月份商業企業庫存情況看,增長了5.2%,也就是說工業企業庫存一定程度上部分轉移到了商業企業,因此對工業企業庫存下降的情況尚不可盲目樂觀。同時,目前國家投資的大幅增加,解決的主要還是中間需求問題,而對最終需求不足的問題解決不力,作用也不會太大。
(5)對舊的體制改革是必須進行的,但在短期內會產生一定的緊縮效應,比如對銀行壞帳的處理,對金融風險的重視,在一定程度上就會產生緊縮效果。
平穩增長約7.5%
我們認為,目前:
(1)經濟發展階段發生了明顯的變化。進入90年代中期以后,我國經濟增長總量的簡單數量型擴張已在量上達到了相當的程度,即出現了大家所說的低水平層次上的過剩現象,買方市場取代賣方市場成為市場主流,市場供求關系發生了根本性的轉換,經濟發展階段進入了一個更高的層次,即經濟增長不僅要求「量」,而且更要求「質」,因此在整個經濟增長階段發生重大變化,結構、總量矛盾相互交織的情況下,以往那種從總量突破的方式就難以奏效,經濟增長速度也就不可能一放就快。
(2)體制改革效應弱化。
(3)市場化程度提高。
(4)供給與需求錯位,居民消費率不高。即供給的由於價格因素是需求的又沒有有效供給。因此可以說造成目前我國經濟波動的原因比較復雜,決不僅是簡單的短期需求問題。1998年下半年國家采取了擴大內需的宏觀調控政策,增發1000億元建設國債,經濟增幅迅速攀高,但一但這一效應減弱,經濟增幅又現回落態勢。這表明目前影響我國經濟增長的因素中長期性因素起了主導性的作用。從長期因素看,目前顯然還不具備馬上進入經濟增長高漲期的條件,經濟增長究竟如何,還取決於短期需求因素的變化,估計在政府擴大內需政策的影響下,2000年我國經濟有望保持平穩增長,大致在7.5%左右。
- 上一篇:遠程教育工作實施意見
- 下一篇:市經委抓好季度經濟運行工作方案
精品范文
3信息簡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