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轉移方式選擇管理論文

時間:2022-06-05 05:17:00

導語:技術轉移方式選擇管理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技術轉移方式選擇管理論文

摘要用資源的觀點審視了技術轉移方式的區別,并從企業戰略的角度分析了技術轉移方式的選擇

關鍵詞技術轉移方式核心競爭力

1引言

技術轉移有兩種含義:一種是指技術從研究單位向企業的轉移,即從知識形態向實物形態的轉移;另一種是指技術作為一種商品在企業與企業之間的轉移。本文所指的技術轉移為后者,即技術作為一種商品在企業之間的轉移。眾所周知,技術轉移有多種方式,但這些方式有哪些區別,企業應依據什么來選擇自己的技術轉移方式,并且,隨著時間的變化,應如何動態地改變這些方式,這些都是本文所論述的內容。

2技術轉移方式及其對資源的要求與控制

2.1以資源的觀點分析技術轉移

資源的觀點認為,企業是由各種資源組合而成的集合體,企業的特種資源構成了它特有的競爭優勢和能力,其中,技術是諸資源中最重要的資源之一。

從資源的角度看,技術轉移的實質是技術資源在企業之間的轉移。這樣,要促成這一資源的成功轉移,就需要技術供求雙方投入相應的資金、物力、人力、組織等資源。那么,不同的技術轉移方式就會對雙方的資源提出不同的要求,并且會影響雙方對資源的控制程度。資源要求是指企業發生的沉淀成本,這些成本為自己制造了一定的退出壁壘,并限制了自己的戰略靈活性;資源控制是指企業可以依照自己的意志,進行資源的創造、配置,以及技術轉移活動。

2.2技術轉移方式

2.2.1加工裝配

加工裝配是指原材料、零部件等主要設備由技術供給方提供,生產的產品歸供給方所有,由其負責銷售,加工方只負責生產、管理及辦理出口手續,收取工繳費,并保證產品質量和交貨期限。由此定義可見,對于技術供給方,該技術轉移方式要求有較高的物質資源投入,但在人力資源、組織資源上沒有什么要求,且技術的意會性不強,對資源的控制度為中等。對于加工方(技術需求方),該方式實質上是一種勞務貿易,在人力資源和組織資源上有一定的要求,也即對技術接受方的接受能力要求不高,且對物質資源要求較低,同時也改善了設備和技術狀況,這就是為什么我國在外匯資金不足的情況下,依賴沿海區位優勢及廉價勞動力優勢,大力開展加工裝配業務的主要原因。

2.2.2補償貿易

補償貿易是指交易的一方在對方提供信用的基礎上,進口機器、設備、原材料、技術,不支付現匯,而用產品向對方回銷,用以進口物資所生產的產品或勞務所得價款分期攤還。由此定義可見,補償貿易在對技術供求雙方的資源要求,以及技術控制方面同對外加工裝配非常相似。但也有所不同,對外加工裝配所使用的原材料、零部件等主要設備均是由技術供方所提供,所有權在供方;加工方只是為供方生產產品或提供服務,只收取勞務費。然而,補償貿易中的機器設備均是由供方賒銷給需求方,由需求方生產出部分產品后,以低價返銷給供方。因此,機器設備的所有權在需求方。這樣,供方對技術的控制力較之加工裝配的供方而言,相對較弱。

2.2.3租賃

租賃是將物品長期地租給特定用戶的業務活動。在租賃中,技術供方只提供租賃設備,因此在物質資源上有較高的要求;但在人力資源、組織資源上沒有什么要求,并且其中的技術意會性不強。技術需求方所租賃的設備只是其生產過程中的一部分,不像前面兩種轉移方式,其主要生產設備都是由技術供方所提供的。所以,技術需求方必須要有匹配的生產設備、資金、人員。這樣,技術需求方在物資資源、人力資源、組織資源上都有較高的要求。由于租賃設備的所有權歸租賃方,承租人一般不得改變租賃物的外觀性能及品質等。所以,租賃方對技術的控制力較強。

2.2.4許可證貿易

許可證貿易就是許可方允許被許可方在一定時期,一定地域使用其技術、專利、商標等的權利,根據對許可權利的限定,可分為普通許可、獨家許可、獨占許可、分許可、交叉許可等;根據許可的對象,可分為專有技術許可、專利許可、商標許可等。

許可證貿易只是要求許可方允許被許可方在一定時期、一定區域使用其所擁有的技術、專利、商標等。因此,基本上沒有任何物質資源和組織資源的投入,但對于人力資源的要求則應分開討論。對于專有技術的許可,需要許可方派專人培訓被許可方人員,有一定的人力資源要求;但對于專利、商標等,則基本不需人力資源的投入。通過許可證貿易轉移的技術的意會性很強,容易被被許可方學習到,因此,供方對資源的控制較低。在許可證貿易中,被許可方只是得到了許可的權力,其他一切資源均需自己投入,并且還要盡力掌握被許可的技術,因此,在物資資源、人力資源、組織資源上有很高的要求。

2.2.5直接投資

直接投資指的是,以直接參加被投資企業的經營為目的,將資本、經營能力、技術、商標等生產因素復合性地向海外轉移的企業活動。直接投資分為獨資與合資。

在直接投資中,技術供方不僅要投入機器設備,還要投入人力進行管理,特別是對于采取獨資方式的技術供方,不僅要有充足的人力、物力、財力,還必須有豐富的營銷經驗、投資經驗、當地的社會文化知識以及與政府的良好關系等。因此,直接投資對技術供方的資源要求是相當高的。但與此同時,采取此種方式的技術意會性很高,所以,供方對資源的控制力很強。

直接投資對技術需求方的人力、物力、財力以及組織方面的要求也是很高的,因為技術需求方不僅要為技術供方提供配套設備、操作人員、合作資金,同時,還要提供本地區的銷售網絡,與政府的關系紐帶等。

從資源的角度審視,技術轉移方式的差異可由附表反映出來。

3技術轉移方式的選擇

3.1技術供給方對技術轉移方式的選擇

在技術轉移活動中,技術供給方轉移技術的主要目的有:建立技術標準,以奪取其他替代技術的市場;盡快發揮技術的經濟效益,為企業提供可觀的經濟收入。

技術供給方在轉移技術時,一方面要考慮技術轉移目的的實現;另一方面,又要防止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喪失,所以,必須考慮到技術的特性,以及技術需求方的狀況,對技術轉移方式進行選擇。

首先,要考慮技術的特性。這里考慮的主要是技術的生命周期和技術含量(見附圖)。

對于技術含量低、處于成熟期的技術比較適合加工裝配、補償貿易,因為加工裝配和補償貿易都是勞務貿易型,技術供給方主要是想借助需求方的勞動力優勢,對需求方的能力要求不是太高。對于剛開發出的新技術,特別是技術含量高的技術,一般采取許可證和合資的方式,因為,一方面技術供給方欲迅速建立技術標準,以確保行業壟斷地位;另一方面,由于新開發的技術的風險大,采取合資的方式,可以分散風險。對于技術含量高已處于成熟期的技術,一般會采取許可證和獨資的方式。

其次,要考慮技術需求方的情況。也要考慮兩個方面,一個是需求方的能力,一個是需求方是否會成為惡性競爭對手。波特(1985)曾將競爭對手分為良性競爭對手和惡性競爭對手,企業應該分清這兩種競爭對手,防止技術流入惡性競爭對手的手中。所以,技術供給方應對惡性競爭對手進行技術封鎖;對良性競爭對手視其能力,采取合適的轉移方式,例如,對于能力弱的,可采取加工裝配和補償貿易,對于能力強的,可采取許可證和合資的方式。

3.2技術需求方對技術轉移方式的選擇

技術需求方引進技術的主要目的有:縮短研發時間,節省研發費用,縮短技術差距,降低開發風險。

技術需求方在對技術轉移方式進行選擇時,一方面要考慮自己的技術能力,另一方面要有策略地培養自己的吸收、消化和創新能力。

技術需求方在考慮技術轉移方式時,理所當然地應將目前的技術水平放在首位,引進適合自己的、且具有一定先進性和競爭力的技術。但應注意的是,在引進技術時,反對片面強調技術引進的適用性,防止“引進———落后———再引進———再落后”這樣的惡性循環,應加強吸收、消化和創新的能力,走“引進———消化———改進———二次創新”的道路。例如,韓國的電子企業起初從事加工裝配業務,在技術水平上升到一定程度后采取許可證貿易,后來逐步上升至自主創新和合作創新的高度。

參考文獻

1張鋼.基于技術轉移的企業能力演化過程研究[J].科學學研究,2001(9)

2樸勝贊.中韓兩國技術轉移途徑的實證研究[J].中國軟科學,2003(7)

3范小虎,王方華.基于資源觀點的國際技術轉移方式選擇理論[J].研究與發展管理,2001(10)

4吳建德.淺談對外加工裝配的作用、機遇和發展對策[J].福建對外經貿,1996(7)

5吳貴生.技術創新管理[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0

6許慶瑞.研究、發展與技術創新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7邁克爾著,陳小悅譯.競爭優勢[M].北京:華夏出版社,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