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場經濟管理策略探究
時間:2022-12-06 03:02:29
導語:農場經濟管理策略探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機投入僅2012年就投資7930萬元更新農機具,投資2100萬元建設占地面積46665平方米現代農機裝備管理服務中心,實現大型農機統一停放、統一管理。現農機總動力6.8萬千瓦,擁有大馬力拖拉機54臺,進口47臺,GPS導航系統58套。畜牧業以綠色生態養殖為主,2012年,農場實現肉牛存欄6447頭,生豬存欄2.9萬頭,羊存欄2.5萬只,重點打造了萬豐牧業和龍慶乳肉兼用牛養殖場兩個省級標準化養殖場。林業憑借豐富的林業資源,建立林業經濟復合生產體系,大力發展林下種植、養殖、采集和加工產業,建成墾區最大的林下參種植基地,種植平歐雜交大榛子2450畝、特色種植9000畝、生態養殖6.5萬只、食用菌20萬袋。農場科學合理確定“三橫五縱配兩環、三區三場帶三園”的城鎮建設格局。2012年以民生工程建設為重點,投資4500萬元建設了職工醫院、藝術中心和小學教學樓,投資1500萬元建設保障性住房9972平方米,人均居住面積達到25平方米;投資1000萬元新建北環路3.02公里,投資500萬元改造308省道兩側人行道4000米;投資340萬元改造凈水設施,投資660萬元建設排水工程,全力打造現代生態宜居精品城。
打造了“大美北興體育之鄉”文化品牌,這主要是依托了北興深厚的體育運動傳統,因為這里先后走出了袁大任、劉鳳巖等國家乒乓球界的名人及國際馬拉松運動健將黎葉梅,2013年農場職工子弟劉先慧也成功入選中國乒乓球二隊,這些元素都為打造“體育之鄉”文化品牌奠定了深厚的基礎。群眾文體事業欣欣向榮,創建了“一街一品”大眾文化,每年舉辦近30場廣場演出,觀看群眾達4萬多人次,與周邊市縣開展場縣、場礦共建體育交流賽事30余場次,推動場縣共建活動向縱深發展。博園、興龍潭公園、運動廣場、體育館、圖書館為群眾提供了廣闊的空間,休閑運動廣場設施齊全,早晚熱鬧非凡,展示著快樂、健康、和諧的幸福生活場景。
一、農場在全國推進現代農業改革中發揮的作用
墾區在現代農業建設和城鄉一體化發展上一直走在全省的前列并起著示范帶動作用,是全省順利開展現代農業綜合配套改革試驗的關鍵因素。就北興農場而言,地處七臺河、勃利、寶清、宏偉、密山、樺南、雙鴨山的交匯處,周邊農村密集,僅2012年就出動機車160臺套,完成“六代”(即“代耕、代育、代種、代灌、代收、代管”)作業45.5萬畝,利用“博園”科技園區培訓周邊農民300余人發展棚式經濟,向地方銷售良種200余噸,建立區域數字天氣雷達預警系統,為周邊農民提供高科技氣象服務。黑龍江省七臺河市主管農業副市長和勃利縣主管農業副縣長先后帶隊來北興農場科技示范基地召開現場會,兩次與會人數達300多人,促進了城鄉一體化的發展。
二、農場規模未來的發展發方向
“中國農業必須走規模化、科技化和專業化協作的集約化生產的發展道路”這是農業專家張炎夏所說的,而黑龍江墾區憑借豐富的土地資源,先進的基礎設施,優秀的管理理念,專業的技術隊伍,良好的政策、市場環境,在現代化大農業之路上,突顯了農場強勁的發展態勢,它必然會引領中國現代化大農業的發展,但它也必須要與時俱進實現經濟結構、產業結構、社會形態的戰略升級,才不會辜負歷史賦予墾區的光榮使命。農業集約化發展的建議。一是堅持現代化方向。農場在建場時,農業發展的定位就是建設現代化農業,通過幾十年三代墾荒人的艱苦奮斗,已經基本實現了規模化、科學化、標準化的生產方式,生產力水平有了質的飛躍。早在2006年中央一號文件就提出國有農場要在現代農業建設中發揮示范作用,2013年國務院又確定了黑龍江省先行開展現代農業綜合配套改革試驗的決策部署,這些都在告訴我們走現代化之路才是農業的出路。二是要有專業性的管理人才,為現代化大農業提供堅強保障。有了專業性的人才隊伍才會制定出科學的發展規劃,才能合理調整農業結構,才會有“高效農業”、“觀光農業”、“農副產品深加工業”等農業發展新思路。
作者:張貴民趙衛春單位:黑龍江省北興農場
- 上一篇:簡述中學歷史討論與實踐
- 下一篇:淺析客運交通經濟管理計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