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路”人才培養研究與實踐
時間:2022-02-22 10:26:49
導語:“一帶一路”人才培養研究與實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國際化人才的內涵界定
只有知識儲備、眼界以及個人能力都滿足國際化要求,并能主動接受挑戰、抓住機遇的高端人才才可以稱之為國際化人才。國際化人才應具備的七種素質如下所示:①積極進取的創新精神和廣闊的國際化眼界;②深刻理解本專業的國際通用知識;③熟悉并掌握國際上的一貫做法和常規規定;④跨國際的人際交流能力;⑤組織國際活動的能力;⑥收集、處理和運用信息的能力;⑦對多元文化具有較高的接受能力,心理健康,政治思想覺悟高,能不忘初心,堅守中華民族的國際風范。
2國際化人才培養的基本路徑
2.1以人為本,推行素質教育。國際化人才的培養主要是通過高等教育來完成,并要求在這個過程中要堅持基礎知識與素質能力兩把抓的基本原則,堅持以人為本的人才培養觀念,轉變傳統的應試教育模式成為素質教育模式,被動式教育轉變為主動學習式教育,專用人才教育轉變為通用人才教育。2.2注重創新,培養擁有國際競爭意識的高層次人才。當前國際局勢瞬息萬變,為了適應國家之間日趨激烈的競爭,各個國家都在積極地尋求符合本國國情的發展道路,為此樹立開放和創新的人才培養理念顯得尤為重要。這就要求在人才培養的過程中注重創新能力的培養,要堅持基礎知識和素質能力全面發展的教育模式,從而培養出創新能力強、眼界開闊、學習能力強、思想活躍以及實踐能力強的高層次人才,為國家的長久發展提供新鮮血液。2.3轉變觀念,培養具有國際化意識的高層次人才。教育國際化不斷地向更深的程度發展,使得具有國際化意識的高層次人才成為稀缺的人力資源,促使高等教育機構開始轉變人才培養觀念。需要樹立的觀念如下所示:①高層次人才培養的全球化觀念,即要用全球化的角度來看待人才培養的過程,提高人才適應國際化需求的能力;②高層次人才資源流動性觀念,全球化發展促使人力資源的流動性不斷加大,高層次人才的流失問題日益凸顯,因此在國際高層次人才交流中要做到“走出去,回得來,引進來,留得住”;③市場化觀念,在人才培養的過程中要樹立市場化的觀念,實時關注國際人才市場動向,培養國際人才市場急需的高層次人才;④全球化競爭觀念,高層次人才應該關注國際發展趨勢,不斷提高自身能力以滿足全球化發展的需求,來適應日益激烈的國際化競爭。2.4加強師資團隊建設,增強師資力量和學科建設的國際競爭力。在人才培養的過程中老師的能力同樣重要,只有具有國際化師資力量的教育團隊才能培養出適應國際化的高層次人才。這就需要老師可以把握住全球發展的動向,同時具備全球前沿的知識儲備和科研成果。因此在加強師資團隊建設的過程中要注意以下幾點:①注重培養本國教師的國際化教學能力,如派遣國內教師出國留學進修、參加國際活動、進行國際學術交流等來提升其教學水平,樹立其培養人才的國際化觀念;②在國內利用各種有效的方式來增強教師團隊的教學水平,如舉辦老師培訓課程,聘請國際知名的教授、專家,積極與國際高層次人才培養機構進行交流合作,舉辦高水平的國際會議,吸引國際高層次人才來到國內進行學習、工作等。2.5深化改革,增強國際間的交流與合作。人才的交流是國際間的交流與合作的基礎,這就要求本國高層次人才培養模式要符合國際化人才的要求,深化教育體系改革,優化教學內容和方法,使培養出的開放型與綜合型人才可以適應激烈的國際競爭。綜合型人才應該具有扎實的基礎知識、專業全面、適應能力強、自主學習能力突出,可以很好地將所學知識與技能應用于實際工作中。在傳統人才培養的過程中教學專業的設置過于煩瑣,淡化了對基礎學科的重視程度。為了改善這種情況,需要改革基礎課程,注重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優化學科建設,增加符合國際人才培養標準的課程,提升人才在國際交流中的綜合競爭力。對開放型人才的培養,需要從教育機構的內部性、外部性以及世界性三個方面進行要求。首先,教育的內部性是指在教育機構的內部要實現開放教育資源,將不同專業間的隔閡進行消除打破,不同學科的專業教師加強交流,不同專業的課程教學重組,共享學校教學的一切資源;對外部的市場需求進行滿足,設置國際化、跨行業化的新興專業;將學校的學分教學制度的改革落到實處,強制性的必修學分要進行調整降低,設置選修積分的自由選擇制度,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潛力發展。其次,教育的外部性是指教育機構向社會共享教學資源,與社會緊密聯系,不僅向學生提供知識文化,也需要對學生的實踐工作能力進行有效的培養,重視知行合一,提高學生的綜合競爭實力。最后,教育的世界性是指教育機構要有開放的胸襟,做到國際化發展,在教學資源上要積極地與國際院校進行合作,學習國外院校的先進的管理模式,對優秀的教學資源進行引進,加強自身院校與國際院校的交流合作,在學生層面上要積極地進行學生交換學習,讓學生自身體會到國際交流的優勢,讓學生參與國際化的實地教學培訓,增強國際化的交流學習。
3結論
隨著全球化的不斷推進,國際化人才的需求不斷增大,只有培養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高層次人才,才能提升我國在國際交流中的競爭實力,讓我國在全球化的競爭中占據有利地位。高層次人才培養機構對國際人才市場的貢獻作用不斷突顯,這就要求我們在搞好本國人才培養的同時,主動加入國際化人才培養的隊伍中,并能結合本國國情探索出具有中國特色的人才培養模式,為我國的經濟、文化建設貢獻力量。
參考文獻
[1]陳海燕.“一帶一路”戰略實施與新型國際化人才培養[J].中國高教研究,2017(6):52-58.
[2]劉永峰,高振莉.高等院校雙語教學的誤區與對策[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6(2):126-128.
[3]馬玉鳳.以勝任能力標準為基礎的國際化人才管理體系[J].石油化工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4,16(2):6-9.
[4]李媚,朱志良,于瑞云.國際化人才標準及高等教育國際化發展要求分析[J].計算機教育,2013,22(1):23-27.
[5]段勝峰,彭麗芳.“一帶一路”背景下國際化人才培養路徑[J].長沙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31(1):103-107.
[6]尤樂嫣.“一帶一路”背景下國際化人才培養路徑研究[J].科技資訊,2017,35(1):6-10.
作者:劉永峰 趙世梁 陳 娟 楊建偉 單位:北京建筑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