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徑

時間:2022-02-22 10:24:32

導語:“一帶一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徑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帶一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徑

【摘要】“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推動了國與國之間的文化交融,也對新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不斷發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和嶄新路徑?;凇耙粠б宦贰背h來審視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實現全面發展的育人目標?;凇耙粠б宦贰背h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優化路徑要堅持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引導、培育具有國際視野的社會主義建設者、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國好聲音、不斷提升新時代大學生的創新精神。

【關鍵詞】一帶一路;新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優化路徑

一、“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與基本內涵

“一帶一路”倡議是指:“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絲綢之路經濟帶”是于2013年9月7日在哈薩克斯坦所提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是于2013年10月3日于印度尼西亞所提出。此后“一帶一路”倡議以新型的經濟增長模式步入世界歷史舞臺。為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和促進全球共同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同時開創了我國參與全球開放合作的新局面,必將為各國發展提供一個嶄新思路?!耙粠б宦贰背h的提出順應時展潮流和歷史發展規律,符合眾多國家人民利益,在提出后得到了眾多沿線國家的高度關注與支持,發展前景廣闊。它的基本內涵是和平之路、繁榮之路、開放之路、創新之路和文明之路。一是和平之路。它的建設是以和平安寧的環境為基礎的,同時是在彼此互不侵犯及干涉領土主權、發展道路、社會制度、核心利益的前提下所實施的,樹立的是合作共贏、共建共享、可持續的新安全觀。二是繁榮之路。發展作為繁榮的動力源泉,在“一帶一路”建設過程中,應被高度重視,使各國經濟潛力得到最大化的開發和使用,以及抓住新的發展機遇,始終努力保持經濟穩步增長活力,最終實現經濟繁榮發展,發展成果共享的雙贏局面。三是開放之路。開放是一個國家取得發展的重要路徑,在剛開始實施的過程中充滿坎坷,但最終將換來發展的大繁榮,此倡議雖源于中國,但機會和成果屬于世界,通過積極發展開放型經濟,解決經濟增長的平衡問題,最終建設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的經濟全球化。四是創新之路。創新作為發展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一帶一路”建設中要重點把握創新動力,堅持創新拉動發展,加強在技術發展的前沿領域合作,不斷推動我國智慧城市等的建設,最終努力建成具備綠色發展新理念的生態文明,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五是文明之路。“一帶一路”建設以文明友好交流和文明共存為前提,在推動各國相互理解尊重信任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以及建立多層面人文合作機制和搭建更多合作平臺,促進多方面的包容發展方面做出了重大貢獻。[1]

二、“一帶一路”倡議與新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在聯系

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的以及具有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優秀大學生,正確的三觀教育與培養對新時代大學生未來的更好發展有著重要的奠基作用,是其他形式的教育所不能取代的。在此基礎上融入“一帶一路”倡議的新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更能發揮新時代下對大學生的教育作用,會使教育成效更加顯著。同時有利于新時代人才的培養,為“一帶一路”倡議的實施儲備和輸送所需人才。(一)融入“一帶一路”倡議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幫助新時代大學生充分了解認識我國發展的特點,做到與時俱進融入“一帶一路”倡議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幫助新時代大學生了解認識我國發展的特點,不斷增強對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識和學習;新時代大學生要不斷關注國家的時政要聞及其發展動態,做到與時俱進,而不應是只關注自我成長,重視自己的事情,對國家的發展認知永遠停留在某時某刻的一個認知水平,對國家的時政要聞采取漠然不知甚至冷漠的態度。在“一帶一路”的大環境下,新時代大學生通過對“一帶一路”倡議的認真學習及認識,能使他們對相關沿線國家的各項內容,如政治、經濟、文化等多方面了解,進而把握國際社會發展的多樣化特點,在多方面的對比中更加清楚地認識我國發展的特點,并由此增強對社會主義的認識,努力成長為對國家有所貢獻的新時代社會主義的建設者和接班人。(二)融入“一帶一路”倡議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充實豐富思想政治教育內容,使其內涵深刻時代是思想之母,實踐是理論之源。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的各門學科之間在理論教學與實踐環節方面應該是要形成教育合力的,尤其是具有時代性理論教育代表的形勢政策課更應多加入“一帶一路”倡議的內容,而不是理論課與實踐教學環節相脫節,在新時代的大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課教學過程中理論與實踐的有效結合是思想政治教育課教學取得實效性的關鍵環節,“一帶一路”倡議不但是作為馬克思主義理論最新理論以及理念的教育,而且也是指導我國當前和未來經濟實踐發展的重要指導思想,把“一帶一路”倡議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課還可以培養新時代大學生的國際化視野,為學生提供“一帶一路”倡議的實踐基地,能使其真正的做到學以致用。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環節的相結合有利于強化思想政治教育時效性的效果。讓新時代大學生充分認識到現實世界復雜的多維環境,充分認識和把握和平與發展的時代主題,從而能在新時代的大環境下不斷發展自我,提升自我。(三)“一帶一路”倡議與新時代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相互聯系?!耙粠б宦贰背h的順利實施需要大量優秀人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進一步發展為“一帶一路”倡議的實施提供所需的人才。高校一直以來被認為是人才培養的主陣地,肩負著為國家培養優秀人才的使命與責任擔當,在為國家的發展輸送人才的過程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此過程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顯得非常關鍵,肩負著培養優秀人才的正確思想和方向引領作用?!耙粠б宦贰背h的實施需要大量的人才,同時“一帶一路”倡議的實施又能為新時代高校大學生提供一定的就業機會,緩解就業壓力,兩者之間是緊密相連的。指出,創新的事業呼喚創新的人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人才越多越好,本事越大越好。知識就是力量,人才就是未來。大學是立德樹人、培養人的地方,是青年人學習知識、增長才干、放飛夢想的地方。[2]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課的目的是培養大學生正確的三觀,促進高校大學生的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三、“一帶一路”倡議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優化路徑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對新時代的大環境、新的歷史機遇,應勇于抓住機遇,促進思想政治教育的不斷發展,為促使思想政治教育全面育人目標的充分實現,將“一帶一路”倡議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之中,要堅持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培育具有國際視野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堅持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國好聲音,堅持不斷提升新時代大學生的創新精神。(一)堅持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當前,世界正處于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時期,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社會信息化、文化多樣化深入發展。[1]面對錯綜復雜的信息以及來自媒體網頁的多重碎片化信息以及負能量信息,大學生辨別信息真偽的能力不足,極易被這種網頁上的不良信息所帶偏方向,走錯路,這對于新時代大學生自身未來的發展,祖國社會的發展都是不利的。高校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陣地,在新時代大學生正確的意識形態培養方面必須肩負起責任,必須始終堅定不移地堅持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導地位永不動搖,擔負起為新時代培養社會所需的優秀人才的使命擔當。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首先要起模范帶頭作用,從自身做起,堅定自己的立場,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積極學習黨的思想理論基礎,并響應黨和國家做出的決策。其次,對學生的思想狀況、意識形態進行科學引導,積極關注學生的思想動態,要向學生講清楚每個國家、每個民族由于不同的國情而選擇了不同的發展理念,以及我國作為社會主義國家所面臨的歷史命運選擇、發展道路等問題。另外,處于思想政治教育一線的教師和輔導員更要加強自身的學習,高校輔導員作為與學生接觸較多,聯系較緊密的一個重要群體,必須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積極科學引導學生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永不動搖,成為又紅又專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二)堅持培育具有國際視野的社會主義建設者。當今社會是一個信息化高速發展的時代,對于人才的需求高標準化,新時代的人才要與時俱進,緊跟時展的步伐。因此,我們需要培育新一代有理想、有信念、有學識、有責任心、有創新能力,有眼界的優秀社會主義接班人,在這些優秀品質中國際化視野成為各高校培養優秀人才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要使新時代大學生具有國際化視野。第一,新時代大學生要善于學習不同的語言,語言是與國外友人進行交流的工具。因此要在學好本國語言的基礎上,努力掌握外語等其他語言,把外語等語言的學習重視起來,在交流過程中,我們可以相互了解別國文化,不斷擴充知識,開闊眼界。第二,可以通過大量閱讀國外書籍,觀看國外對于文化宣傳方面的影視,紀錄片等形式來接觸和學習國外文化,在對國外文化的認識和學習過程中可以更深層次的把握本國文化,中西結合,為培養自身國際化視野奠定基礎。第三,要積極發揚優秀傳統文化,彰顯國際化風范。在校園文化建設的過程中,可以通過開展主題講座、演講比賽、辯論賽等方式來發揚優秀傳統文化,同時,也要通過開展國際文化日活動,大學生的國際交流等活動來營造濃厚的國際文化氛圍,培養新時代大學生的國際化視野,增強民族自信心,使我國新時代大學生能在國際舞臺上自信地彰顯新時代大學生的風范。(三)堅持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國好聲音?!爸v好中國故事傳播中國好聲音”是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對新時期宣傳工作的重要指示,其重要意義在于引導人們更加全面客觀地認識當代中國、看待外部世界。[3]在“一帶一路”倡議的新機遇下,作為新時代大學生有責任肩負起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的使命。第一,要認真學習理解我國發展的歷史脈絡,及我國所取得的歷史成就,從中感受我國在世界上的地位不斷提升及其對世界的影響越來越大,不斷增強我們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在參加國際生社團交流活動時,能自信地對我國發展所取得的成就進行簡單清晰概括,讓更多人了解我國的發展。第二,要積極組織和參加國際文化交流活動,從校園內部做起,在與各國留學生參加活動的過程中,可以以優秀傳統文化為主題,開展主題演講或者以辯論賽的形式對我國的優秀傳統文化進行傳播和發揚光大,讓各國留學生不斷的了解和吸收我國的優秀傳統文化。第三,在“一帶一路”的倡議下,各國的留學生呈現逐年增加的趨勢,我國在校大學生的出國留學人數比重也在逐年增加,出國留學對于我國新時代大學生的未來發展是一種深造和全新的機遇,可以拓展國際化視野,培養大學生獨立思考、不斷創新、努力進取的學習勁頭,同時,我國的留學生可以把我國的優秀傳統文化通過自身的榜樣模范作用或者通過講故事的方式在國外發揚光大,我國的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比如孔子學院在世界眾多國家已建立,很多人借鑒和學習我國的文化。通過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國好聲音,不但可以激發了各國人民的感情共鳴,而且可以縮短彼此心靈的距離,讓我國在國際舞臺上發聲,從而不斷走上世界舞臺。(四)堅持不斷提升新時代大學生的創新精神。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一個擁有創新能力和高素質人才的國家,未來必將是輝煌的。多次強調,青年是社會上最富活力、最具創造性的群體,理所當然應該走在創新創造的前列,做銳意進取、開拓創新的時代先鋒。[4]在“一帶一路”倡議下,新時代大學生要發揮勇于創新、敢于創新、不斷創新的精神,做新時代的弄潮兒。第一,要抓住時展所帶來的機遇,樹立不斷創新的思維,在平時的生活和學習過程中要積極探索自己的興趣點,激發好奇心,勇于從好奇心和興趣點出發,激發自己的創新潛能。第二,要有問題意識,要積極思考,善于提出問題,積極改變一成不變的思維方式。第三,要有敢于去實踐,要勇于去嘗試,要有不怕失敗的精神,勇于去探索去實踐新事物,敢于做時代先鋒,做新時代的劇中人,不做新時代的旁觀者,最終做名副其實的富有想象力和創造力的新時代大學生。在“一帶一路”倡議的新環境下,我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被賦予新的使命和責任擔當,必將以更加穩健的步伐、更加堅定的信念、更加包容的心態、更加寬廣的視野來謀劃和推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健康發展,努力推進中國高校積極服務國家“一帶一路”建設。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宣傳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三十講[M].學習出版社,2018.

[2]發表重要講話強調堅定不移創新再創新加快創新型國家建設步伐[J].中國軍轉民,2014,(7).

[3]盧麗君.“大國方略”:引導青年學生真切理解中國[J].中國高等教育,2015,(1).

[4]張文靜.新形勢下思想政治理論課講好中國故事初探[J].職教通訊,2016,(29).

作者:劉娟 單位:蘭州理工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