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經濟管理模式創新研究

時間:2022-07-16 10:23:06

導語:農業經濟管理模式創新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業經濟管理模式創新研究

西方國家的農業經濟在國家政策支持、科技推動等多重因素的作用下,形成了相對成熟的農業經濟管理模式。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經營主體必須尋求更為科學的經濟管理模式,中國農業經濟發展至今,雖然國家政策能夠一定程度上推動農業經濟發展,但探究新穎的經濟管理模式仍然非常必要。由王培志主編的《農業經濟管理》(山東人民出版社,2016年9月版)一書,探究了農業經濟管理模式的創新問題,為在原有管理模式上加強農業經濟管理創新做了必要準備。總覽全書,呈現出以下幾個特點。

一、基本知識闡述詳細,奠定管理模式創新基礎

當前,在城市工商業發展空間相對不大的情況下,各級政府的注意力轉向農業發展,期望能發揮農村特有的優勢,推動國民經濟持續發展。但農村經濟發展一直存在諸如農業企業管理方式不能適應農村經濟發展狀況、農業生產缺乏相關指導人才、農業生產的信息化程度不高等問題。因而,為順利解決這些問題,掃清農業進一步發展的障礙,創新農業經濟管理模式刻不容緩。而要解決農村經濟管理中的問題,創新農業經濟管理模式,就要對農業經濟管理知識有所了解,構建能夠進一步實施創新的知識系統,獲取創新靈感。本書在普及農業再生產具有自然屬性和社會屬性的雙重屬性基礎上,闡明農業經濟宏觀管理、微觀管理、農業生產力、農業生產關系四個方面的內容,明確農業經濟管理在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保障糧食和其他產品供給、優化產業結構、提升產業層次、轉變發展方式、增加農民就業機會等目標中發揮的作用。同時編者也強調要掌握法律方法、行政方法、經濟方法、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技術方法等多種農業經濟管理方法,讓相關管理者對農業經濟管理形成具體而直觀的了解,消除因不了解而產生的陌生感,農業經濟管理模式才有創新的可能。

二、農業經濟管理現狀把握到位,激發管理意識創新

農業經濟管理涉及產業結構布局、多種經濟組織形式、經營方式和經營決策等各個方面內容。農業生產結構中種植業比重大無法滿足社會對農產品多樣化需求,區域配置單一無法實現專業化生產,是當前農業產業布局面臨的問題。本書通過具體探究農業布局問題,分析這些問題造成的不利影響。找到諸如促進各產業協調分布、提升農業生產地域化和專業化程度、發展以糧食為主的多種經營、發展應對市場的生產項目、強化科技對農業生產發展的支撐等方法來解決問題,激發農業生產管理的創新意識。再者,編者認識到在農業生產資料方面,土地資源耕地資源少、土地質量不高、開發難度大、分布不均衡等現狀;在氣候資源方面,種植業資源利用率低、農業生產未遵循氣候規律、不重視對氣候資源的維護和改善等現狀;在水資源方面,開發過度、浪費嚴重、水污染治理不夠、管理不完善的現狀。作者通過對這些現狀的分析,得出當前自然資源整體出現利用和開發不夠,浪費和污染嚴重的結論,因此,加強農業自然資源管理非常有必要,這些嚴峻的現實一定程度上能激發農業經濟管理創新意識,最終促進經濟管理模式的創新。

三、提供多種管理優化方式,啟發多元管理模式

探究新的農業經濟管理模式,靈活應用于現實生產,要完成提高農業生產效率、保證糧食供給、增加農民就業機會的既定目標,就要在現實中探究管理的新途徑。本書針對農業資金投資立項科學規范不夠、投資管理缺乏合理的調節機制、資金使用不按計劃進行、資金投入總體不足等現狀,提出了多種農業資金獲取渠道,如國家投撥資金、農業自身積累等。除此之外,編者在每一個章節舉出一個現實實例作為參考,如充分利用時間進行農業生產的“女支書帶頭種錯時蔬菜”、利用網絡平臺進行農業交換的“山東云農場”等,具體而不抽象,提供了一個清晰的發展模式,一個移動的榜樣,讓農業生產者明白原來還有這樣的新穎模式,拓寬了現實實施路徑,啟發了農業經營管理者構建多元的管理模式。

綜上,本書基本知識闡述詳細,奠定了管理模式創新基礎;農業經濟管理現狀把握到位,利于激發管理意識創新;提供了多種管理優化方式,能夠啟發多元管理模式。這些優點,能夠啟發農業經濟管理者探究管理新模式,加強農業經濟管理,進而促進農業產業結構轉型升級。

作者:常瑞淇 單位:河南交通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