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云經濟發展思想思索
時間:2022-06-01 11:20:00
導語:陳云經濟發展思想思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陳云的經濟發展思想,在建國后許多時期都對國內的經濟發展起到過重要的指導作用,至今仍然對當代中國的經濟發展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所謂經濟發展思想,“指涉及國民經濟增長(growth)和發展(development)問題的原理、學說以及由此而作出的政策推論”①。經濟發展思想與經濟思想是不同的概念范疇,“經濟思想是一個包括經濟發展思想在內的、內涵更為寬泛的范疇,而經濟發展思想則僅僅是經濟思想的一個組成部分或一個層面。”②現就陳云經濟發展思想的研究狀況綜述如下。
一、研究概況
關于陳云經濟發展思想的研究,就目前的材料來看,成果可以分為兩大類:一類專門研究陳云的經濟發展思想,研究對象包括陳云的經濟發展思想、發展觀等;另一類則包涵在陳云經濟思想的研究之中。第一類,專門研究成果。這一類成果出現時間較晚,大部分都在2000年以后,且數量不多。已有的研究成果主要是學術論文,還沒有相關專著出版。截止2011年10月,CNKI檢索主題“陳云”并含“經濟發展思想”的學術論文只有4篇;“陳云”并含“發展思想”的22篇;“陳云”并含“發展觀”的95篇。另外,武漢大學王元璋教授的專著《馬克思主義經濟發展思想史》中,有專門一章研究劉少奇、、陳云的經濟發展思想,陳云部分有將近8000字的論述。這一類研究成果主要集中于陳云經濟發展思想的形成過程、主要內容和特點、意義和啟示以及比較研究等方面。如,張鳳翱《陳云對新中國發展問題的四次重大思考》③,劉明松《陳云經濟發展思想與科學發展觀》④,房維中《20世紀80年代中國經濟的發展歷程和陳云的經濟指導思想》⑤,蔣永青《、陳云“一五”末期若干發展思路比較》⑥等。第二類,包涵于陳云經濟思想研究之中的成果。由于經濟發展思想本身內涵于經濟思想之中,所以很多學者,尤其是較早期的學者,沒有明確區分陳云的經濟思想和發展思想。但是,從研究對象和結論來看,很多學者在研究陳云經濟思想的同時,已經研究了陳云的發展思想并取得了豐富的成果,只是在研究過程中并用或者混用了陳云經濟思想和發展思想的概念。這一類研究實際開展時間較早,起步時間可上溯到上世紀80年代初,且成果頗豐。大約有超過一半的關于陳云經濟思想的專著和學術論文,都涉及到了陳云的經濟發展思想。在已出版的近50部關于陳云研究的論著中,包括論文集和傳記,涉及陳云經濟發展思想的有30多部。截止2011年10月,CNKI檢索主題“陳云”并含“經濟”的學術論文有1650多篇,繼續“在結果中檢索”并含“發展”的學術論文,結果有710多篇。這一類研究成果主要集中于陳云經濟發展思想的具體方面,大致包括陳云關于經濟發展的國情論思想研究、國力論思想研究、經濟體制改革思想研究、對外經濟關系思想研究、戰略思想研究等。具有代表性的成果有,專著和傳記:鄧力群《向陳云同志學習做經濟工作》①;金沖及、陳群《陳云傳》②;李成瑞、朱佳木《陳云經濟思想發展史》③等;優秀的學術論文:多收集在紀念陳云誕辰周年的論文集中,主要有《陳云與新中國經濟建設》④;《陳云和他的事業———陳云生平與思想研討會論文集》⑤;《緬懷陳云》⑥;《陳云百周年紀念———全國陳云生平和思想研討會論文集》⑦;《陳云與當代中國(第一輯)》⑧;《上海陳云研究》⑨兩部等。此外,在一些黨史和經濟史方面的論著中,也有涉及陳云經濟發展思想方面的論述,如薄一波《若干重大決策與事件的回顧》瑏瑠;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中國共產黨歷史(1949-1978)》第二卷瑏瑡;武力《中華人民共和國經濟史》瑏瑢;汪海波《新中國工業經濟史》瑏瑣等。從縱向角度來看,對陳云經濟發展思想的研究大致可以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20世紀80年代初到90年代初。1980年11月、1982年4月,由中共中央書記處研究室編輯的《陳云同志文稿選編》(1956-1962年)卷和(1949-1956年)卷,經中央書記處批準,在黨內發行。“陳云研究的帷幕即從全黨學習和宣傳這兩卷文稿開始。”瑏瑤陳云經濟發展思想的研究也是從這時開始的。代表性的學術著作有,關夢覺《陳云同志的經濟思想初探———學習〈陳云同志文稿選編〉札記》瑏瑥;王琢、黃菊波《國力論》瑏瑦等。1984年1月、7月和1986年6月,《陳云文選(1926-1949)》、《陳云文選(1949-1956)》、《陳云文選(1956-1985)》相繼出版,陳云研究的材料得到大大豐富。
陳云經濟發展思想的研究也得到大大推進。代表性著作有,周太和《建國初期財經戰線上的三次決策和實施》瑏瑧;王夢奎《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嚆矢———讀〈陳云文選〉(1949-1956)》瑏瑨;陳光林、劉鳳歧同名著作《陳云經濟思想研究》瑏瑩等。這一階段研究的特點是,由專題研究逐漸向總體研究過渡,由單純經濟理論層面研究向史論結合深入研究過渡。第二階段,20世紀90年代中期到本世紀頭兩年。1995年4月,陳云同志逝世,6月,《陳云文選》第二版1~3卷出版。2000年,朱佳木主編《陳云年譜(1905-1995)》上、中、下三卷出版。這部《年譜》除公布了許多新史料以外,還使研究者能夠全面連續地把握陳云一生理論和實踐活動的脈絡,而之前研究者只能通過《文選》掌握陳云的主要思想觀點。因此《年譜》的出版把陳云研究,包括陳云經濟發展思想的研究,推向了一個高潮。代表性研究成果有,楊波《新中國經濟戰線的奠基人———緬懷陳云同志對我國經濟建設的巨大貢獻》①;朱佳木:《陳云與新中國工業化的起步》②;汪海波《對陳云關于穩定發展中國經濟思想的歷史考察》③;李沛賢《學習陳云“國力論”的發展思想》④;孫業禮、熊亮華《共和國經濟風云中的陳云》⑤等。這一階段研究的特點是,在資料越來越豐富的基礎上,研究越來越全面深入,在專題研究和總體研究方面都有高質量的成果,并且更注重研究陳云經濟發展思想中的一般規律及其現實意義。第三階段,2003年以來至今。2003年10月,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提出科學發展觀,在理論界和社會上掀起了一個持續至今的研究發展觀和發展思想的熱潮,對陳云經濟發展思想更多的關注和更加深入的研究也始自這個契機。有學者開始把陳云的經濟發展思想從他的經濟思想中剝離出來,進行專門研究,如舒毅彪《陳云經濟發展思想新論》⑥;劉明松《陳云經濟發展思想與科學發展觀》⑦等。但是,更多的學者還是習慣于在陳云經濟思想原有的體系中研究陳云的發展思想與科學發展觀的關系,如程恩富、程言君《蘊含豐富科學發展觀的陳云經濟思想研究》⑧;王玉福、孟軻《試論陳云經濟理論中的科學發展觀》⑨等。2005年適逢陳云百周年誕辰紀念,《陳云文集》1~3卷和《陳云傳》上、下卷同時出版。《陳云文集》收錄的是《陳云文選》以外的重要文稿,多數是沒有公開發表過的。《陳云傳》是經中共中央批準,由中央文獻研究室根據豐富而可靠的第一手資料編寫出的翔實的信史。乘這幾股東風,陳云經濟發展思想研究又出現了一個高潮。僅2005年一年出版的論著就有近20部,公開發表的學術論文1000多篇,其中涉及陳云經濟發展思想的論著近10部,論文100多篇,如曹應旺《開國財頭陳云》瑏瑠;熊亮華《紅色掌柜陳云》瑏瑡;周太和《陳云與新中國基本建設》瑏瑢;有林《陳云對馬克思社會資本再生產理論的運用和發展》瑏瑣;吳易風《陳云的綜合平衡理論及其現實意義》瑏瑤等。這一階段的代表性成果還有,學術論文:張卓元《陳云綜合平衡思想的重大意義》瑏瑥;靳輝明《陳云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瑏瑦;智效和《陳云計劃與市場關系思想研究》瑏瑧;景天魁、何健《論陳云的社會發展觀》瑏瑨等;專著:金邦秋《陳云經濟哲學思想研究》瑏瑩;王杰《欠發達板塊的經濟學大綱———陳云經濟思想縱論》①;姜輝《陳云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②等。這一階段研究的特點是,一方面對包涵發展思想的陳云經濟思想的研究質量越來越高;另一方面,開始出現專門研究陳云經濟發展思想的成果,但是數量不多,質量不高,沒有在實質上從經濟思想中提煉出陳云的發展思想。
二、研究主要問題綜述
關于陳云經濟發展思想的研究,從筆者搜集到的材料來看,大致集中在以下五個方面:
(一)關于陳云經濟發展思想主要內容的研究
什么是陳云的經濟發展思想?它的主要內容是什么?有哪些特點和怎樣的現實意義?這些是研究陳云經濟發展思想首先應該解決的問題。目前還沒有關于專門研究陳云經濟發展思想的專著出版,學術論文只有兩篇③,其中也都沒有直接定義陳云的經濟發展思想。關于陳云經濟發展思想的主要內容,學者較多的論及以下幾個方面:第一,經濟發展必須與國力相適應④;第二,經濟發展必須和資源環境相協調⑤;第三,經濟發展要以效益為中心,搞好綜合平衡,注意內部協調發展⑥;第四,改革舊的計劃經濟體制,推進經濟發展⑦。此外,還有學者論及:經濟建設要從國情出發⑧;為人民謀利益是陳云經濟發展思想的根本出發點⑨;經濟發展的速度要適度瑏瑠;利用外資和外國的先進技術,促進經濟發展瑏瑡等。趙士剛在論及“陳云經濟思想的主題是建設一個有利于人民的社會主義經濟”,“有利于人民是社會主義經濟的本質所在”時,特別提出,為了很好地實現這個本質,在經濟發展方面,陳云提出了建設規模要和國力相適應的思想,力求從經濟發展的動態著眼,處理好人民生活和經濟建設的關系;財政、信貸、物資、外匯綜合平衡的思想,以此作為實現國民經濟各部門按比例協調發展的手段。瑏瑢科學發展觀提出后,很多學者從與科學發展觀的關系角度,闡述了陳云經濟發展思想的特點和現實意義。有學者認為,陳云的經濟發展思想體現了科學發展觀的基本內涵瑏瑣,是科學發展觀的思想淵源①。程恩福、程言君認為,陳云經濟思想蘊含著豐富的科學發展理念,陳云“把發展作為黨執政興國第一要務”思想的萌芽蘊含著科學發展觀的第一要義;陳云一切“有利于人民”的思想蘊含著科學發展觀的核心;陳云有計劃按比例發展的思想蘊含著科學發展觀的基本要求;陳云的統籌兼顧思想蘊含著科學發展觀的根本方法。②有學者把陳云經濟發展觀的特征概括為:持續穩步、綜合平衡、快速高效。③關于陳云經濟發展思想的現實意義,有學者認為主要在于:有助于我們樹立科學的發展觀;有助于正確處理改革、發展與穩定的相互關系;有助于推動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實現經濟的可持續發展。④王家云從辯證法的角度,分析了陳云發展觀中的十大關系,即強國與富民、先富與共富、計劃與市場、國營與私營、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全面與重點、中央與地方、對外開放與自力更生、速度與效益及改革發展與穩定,提出學習領會陳云發展觀中的辯證思維方法,對于提高執政能力,落實科學發展觀,正確處理發展中的若干重大關系,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指導意義。
(二)關于陳云經濟發展國情論思想的研究
高度重視國情,一切從國情出發,是陳云經濟發展思想的一個重要方面。有學者指出,陳云之所以能在我國經濟困難之時多次力挽狂瀾,其中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他深諳我國國情。陳云“一直認為,我們搞四個現代化,建設社會主義強國,必須明白是在什么情況下進行的,即首先要了解我們的國情,否則什么事情也搞不好”。⑥有學者提出,陳云在探索中國社會主義發展道路時,堅持從國情出發,創造性提出了一系列符合中國實際的發展思想。⑦有學者認為,一切從國情出發,以事實為依據,從中找尋規律性,是陳云整個經濟思想的基點。
一切從國情出發是陳云經濟思想的靈魂。實事求是,一切從中國的國情出發,貫穿在陳云經濟思想的所有方面。⑨陳云經濟發展國情論思想的研究,主要涉及四部分內容:一是陳云對國情的認識有哪些;二是農業發展問題;三是工業布局問題;四是人口、資源、環境問題等。關于對國情的認識,一部分學者認為,陳云特別強調“中國是‘大國小生產’,技術落后,生產力水平低而且不平衡,百分之八十以上的人口是農民”,這就是我國的基本國情。要從這個基本國情出發,組織和安排社會主義建設。瑏瑠另一部分學者認為,分析和認識國情,要從政治、經濟、人口、文化、技術、生活、資源等方面考察它的歷史和現狀瑏瑡,要摸清摸準國情的各方面情況,研究的范圍要廣,瑏瑢以此作為制定國策的依據。概括起來,陳云對國情的認識主要有四點:我們原來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經濟,需要從根本上加以改造;我國是個人口眾多的農業大國,農民占有很大比重;我們底子薄,起點低,安排人民生活的擔子重;我們各地情況復雜,生產力分布不平衡。
三、研究中存在的問題和應該進一步努力的方向
改革開放以來,陳云經濟發展思想的研究伴隨他的經濟思想的研究已經取得了豐碩的成果,但是,相對于陳云在黨和國家的重要地位以及陳云長期領導全國經濟發展實踐的豐富經歷和思想而言,這方面的研究還是很不夠的,這里就現有研究中存在的問題談幾點看法。第一,概念界定不清。由于很多學者沒有把陳云的經濟發展思想從他的經濟思想中剝離出來單獨研究,所以目前學界對陳云經濟發展思想的概念范疇和體系架構等都沒有明確界定。因此,對陳云經濟發展思想與他的經濟思想、發展觀等方面的研究界限不清,這直接阻礙了研究的深入發展。針對這一問題,研究者們進一步研究首先應該解決的就是要明確陳云經濟發展思想的基本含義,包括它的內涵和外延。這里最重要的問題是要把陳云的經濟發展思想和他的經濟思想區分開,形成獨立的研究體系。第二,體系建構不足。正是由于概念界定不清,所以關于陳云經濟發展思想體系的研究,目前還基本是空白。現有的研究,如陳云經濟發展國情論思想、國力論思想、經濟發展與經濟體制關系思想、經濟發展與對外經濟關系思想等,總體上都只是對陳云經濟發展思想內容的研究。至于陳云經濟發展思想的邏輯架構,研究者基本還沒有涉獵。實際上,陳云經濟發展思想中的基本觀點彼此間都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聯系、緊密結合在一起的,必須通過必要的綜合概括和抽象論證,才能體現其完整性和理論性。因此,進一步的研究應該在明確概念的基礎上,建構陳云經濟發展思想的完整體系,提升研究的理論價值。第三,聯系歷史和現實不夠。從歷史角度來看,實現落后社會主義大國的現代化是新中國發展經濟的大背景和主題,陳云經濟發展思想的形成和發展正是在這個大背景之下。但是,研究者們多是從具體歷史事件的背景出發,研究陳云經濟發展思想的某一方面,而沒有把它放在一個大的歷史背景之下,深入探討其形成和發展的原因及其目的和作用。這樣,就會造成對陳云經濟發展思想的大局性、深刻性的理解和把握不足。從現實角度來看,研究者對陳云經濟發展思想的現實意義研究不足。發展仍然是今日中國的主題。陳云的經濟發展思想是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從領導中國經濟發展的實踐中產生的,因此,對今日中國的發展實踐理應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因此,進一步的研究要注意從大歷史的角度出發,探討陳云經濟發展思想與新中國現代化的關系。
- 上一篇:市長在少年先鋒隊代表會講話
- 下一篇:農業科技創新高校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