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體育產業發展研究論文

時間:2022-08-31 04:43:00

導語:地方體育產業發展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地方體育產業發展研究論文

[摘要]就江西省體育產業的現狀、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針對江西省體育產業目前的情況,提出了江西省體育產業的發展對策。

[關鍵詞]江西省體育產業現狀對策

一、江西省體育產業現狀

江西省體育產業起步較晚,但發展較快,產業領域不斷拓展,發展規模不斷壯大,產業質量有所改善,產業效益明顯增高。目前,已初步形成了以體育彩票為支柱、以體育場館經營、體育電子設備生產為先導的產業基本框架;基本具備了建立體育競賽表演、體育健身娛樂、體育培訓等多層次、細分布市場體系的條件。據統計,1990年~1997年江西省體委系統體育產業收入從17.14萬元增加到167.85萬元。到2003年全省體育產業經營廠家和商家已達2000余家,全省體育產業收入為4222.7萬元,占財政投入經費的96%。其中,體育競賽表演市場結合無形資產的開發已顯示出了巨大的潛力。企業以冠名、冠杯的形式參與體育競賽表演,已成為宣傳企業形象和產品的有效舞臺。江西省的體育場館經營,近幾年主動與市場接軌,開拓創新,呈現出多種經營的模式,保持了經營創收穩步增長的形式。以南昌、宜春、景德鎮等地的場館已成為體育產業經營的重要陣地。另有資料顯示,江西省體育電子設備研究所2003年共實現銷售產值360萬元,科技人員人均產值達到1.5萬元。誠然站在全國角度看,特別是與先進的兄弟省市比較還是不容樂觀的。

二、江西省體育產業發展存在的問題

1.經濟發展水平的差距制約著體育產業的發展

體育產業和一個地方的經濟水平具有較強關聯性。一個地方的經濟實力、居民收入水平直接影響著這一地區體育產業的健康發展。改革開放以來,江西省經濟發展水平和人們生活質量雖然有較大的改善,2004年,江西省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560元,低于全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422元;農民人均收入達2953元;高于全國農村人均純收入2936)元。但江西省居民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與全國城鎮軍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相差較大,而江西省農村人均純收入與全國農村人均純收入相差較小。這無疑要影響到江西省體育產業的發展。

2.體育場地數量少,分布不合理,社會化程度低

據江西省2004年第五次體育場地普查數據,全省共有體育場地22743個,人均場地面積為0.53平方米,遠低于同期全國平均值1.03平方米,且省內人均場地面積分布極不合理(南昌;景德鎮;萍鄉;九江;新余;鷹潭;贛州;吉安;宜春;撫洲;上饒人均場地面積分別為;1.1平方米;0.35平方米;0.37平方米;0.48平方米;0.76平方米;0.48平方米;0.29平方米;0.76平方米;0.55平方米;0.38平方米;0.39平方米)。同時,場地數量的地域分布也極不合理(校園;老年活動場所;鄉鎮村;居民小區街道;廠礦;機關企事業單位樓院;賓館、飯店;公園;其它場地數量分布百分比分別為:64.80平方米;4.98平方米;4.95平方米;3.34平方米;4.33平方米;13.60平方米;0.70平方米;2.80平方米;0.50平方米),鄉(鎮)村的場地數量相當少,這與江西鄉村人口占總人口67.8%的比例極不相稱。另外,體育場地向社會化程度相當低,教育系統場地面積占63.2%,體育系統占23.3%,其他系統占13.5%,但教育系統98%的場地不對外開放,其他系統90%不對外開放,體育系統雖100%對外開放,但其場地個數相當有限,其個數分布比例為3.4%,且存在管理不到位,使用效率低的狀況。正是由于體育場地數量少,分布不合理,社會化程度低,使江西體育人口比例低(約為31%),而中部地區的山西省太原市在2000年體育人口比例就高達40%。體育人口比例低必然約束江西體育旅游業的發展。

3.體育用品制造薄弱,科技含量低,市場占有率低

江西省體育用品生產單位目前只有:江西省體育電子設備研究所、萍鄉鐵路俱樂部門球器材廠、南昌市體育用品廠、南昌西湖亞光體育健身器材廠、南昌曹氏研究所。據調查,在江西省大中型商場銷售的體育產品中,除江西省體育電子設備研究所的產品專業性強,技術水平和科技含量高而有較大市場占有率外,其他產品絕大數來自廣東、福建、江蘇等省及國外,江西省體育產品競爭力較低,所占份額微乎其微。另外,江西省用品技術含量和附加值都非常低,企業為了生存,只好模仿國內外品牌匆匆上馬,企業沒有屬于自己的拳頭產品,產品沒有可比性,現省內體育用品定位在低價上的企業占大多數,與外省及國內品牌的價格差距很大。4.體育俱樂部發展遲緩,體育旅游項目單一

眾所周知,舉辦體育賽事能為舉辦城市帶來無限的商機,不但是體育行業,相關的行業都能同時帶動。特別是現在舉行的各種聯賽,成千上萬的球迷前來觀戰,球市一片火爆。遺憾的是江西體育事業發展相對落后,體育俱樂部的數量極少,尤其是缺市場前景良好的球類俱樂部,這必然使江西的體育市場大打折扣。另外,江西現有的體育旅游項目中可供游客參與和觀賞的項目缺乏、內容單調,即沒有產品創新,也不能體現地方特色。江西既是革命老區,又是客家人聚居地,有許多獨特的傳統體育項目,而且內容也比較豐富、有趣,具有一定的競技性、參與性與觀賞價值。如霸城、打石子、龍舟等等。這些項目如果通過很好的組織、整理,就能夠作為體育旅游產品進行開發。如今在江西各地,特別是農村,有些傳統的體育項目由于很久沒有組織開展活動,已經開始銷聲匿跡了,這不能不說是江西體育產業的一個損失。

三、江西省體育產業的發展對策

1.進一步完善體育產業法規體系

由于體育產業在我國是新興產業,國家對發展體育產業的政策還出于探索階段,而目前江西省出臺的體育產業法規又大多是綜合性管理辦法,對管理的每個環節和各運動項目的相關規定不細致,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尚缺乏可操作性,因此需要進一步完善體育產業法規體系,特別注意完善體育市場管理信息反饋系統、分析系統、決策系統在內的管理機制,充分發揮體育行政管理部門對市場的培育和宏觀調控職能,這是當前江西省有關行政部門的一項緊迫任務。

2.多渠道加大資金投入,改善體育設施

向社會大力宣傳,廣泛籌資,吸引民間資本參與體育設施建設。堅持誰投資,誰受益的原則,廣開財路,進一步擴大對現有的各類體育設施向社會開放。鼓勵學校、企事業單位的體育場地創造條件可采取分級、分片、分時、分段逐步向社會開放,提高使用率。做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體育主管部門應抓緊申請承辦一些重要的體育賽事及活動,同時組建更多的高水平俱樂部,為江西體育產業提供更多的硬件基礎,另外要以2008年奧運會的舉辦和全民健身活動的開展為契機,使體育產業成為江西經濟的一個重要支柱。各級政府要給體育產業以政策支持,促進江西體育產業的平衡發展。

3.積極開發紅色體育旅游品牌

以“紅色體育旅游”最具震撼力的品牌,使其成為江西紅色旅游市場中最具核心競爭力的品牌。主要可由幾個紅色旅游區構成:一是井岡山紅色體育旅游區———突出“革命搖籃”這一主題;二是南昌紅色體育旅游區———突出“軍旗升起的地方”這一主題;三是瑞金紅色旅游區———突出“共和國搖籃”這一主題;四是萍鄉紅色體育旅游區———突出“工農運動策源地”這一主題。要抓住2000年12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聯合印發《2004年~2010年全國紅色旅游發展規劃綱要》這個機會,使江西省體育產業不斷向前發展。

4.提升體育用品的競爭力,加快發展健身娛樂業

體育用品需針對江西省體育用品技術含量低的缺點,著力抓好高科技新產品的開發,努力提高體育用品的科技含量,不斷應用新科技、新材料研制開發新產品,努力提高體育用品的工藝質量,使體育用品的設計和制造更符合人體運動和體育運動發展的需要,使江西省體育用品在國內及國外市場的競爭力逐步提高。隨著江西省城鎮居民家庭收入的不斷提高,居民的文化、體育消費大幅度增長。雙休日、國慶節、春節等節假日長休假制度的實施,使人們有了更多的時間去參加各種體育休閑活動。體育健身娛樂業的社會需求逐步增大,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因此,要加快發展、健身娛樂業,活躍健身娛樂業市場,豐富人民群眾對體育的需求,促進體育產業發展

5.培養產業人才,造就專業隊伍,搭建發展平臺

體育產業要發展,關鍵是人才。在體育產業發達的國家,大多數高等院校的體育院系都開設了體育經營管理專業,我國近幾年也是少數高等院校開設了體育經營管理專業。江西省也只有江西財大2003年開設了體育經濟專業,十分缺乏體育產業的專門人才,體育經營人材的缺乏已經嚴重制約了江西省體育產業的發展。當務之急就是鼓勵有關體育院校設立體育經營管理專業,或財經類大學合作來培養,還可以通過引進,將那些懂經營管理且熱愛體育事業的經濟人才充實到體育產業部門,為體育產業的發展獻計獻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