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產權激勵與約束機制淺議論文

時間:2022-01-04 02:26:00

導語:企業產權激勵與約束機制淺議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企業產權激勵與約束機制淺議論文

論文摘要:隨著現代企業制度的建立,企業所有者與經營者之間的矛盾將會加大。如何將企業所有者與經營者的利益緊密結合起來、調動經營者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關鍵在于建立一個完善的企業經營者激勵與約束機制。

論文關鍵詞:現代企業制度;產權;激勵約束機制

我國國有企業改革,現已進人轉換企業機制和建立現代企業制度階段。而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核心是企業產權制度的改革。在現代企業制度下,企業所有權和經營權的分離,不可避免地產生了所有者與經營者之間的權力沖突,出現企業“成本”問題。企業經營者和所有者是不同的利益主體,企業所有者追求的是利潤最大化,而企業經營者追求的是自身效用最大化,如何將二者的利益緊密起來,調動經營者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關鍵是建立一個完善的企業經營者激勵約束機制。

一、現代企業產權激勵約束機制的前提與條件

(一)現代企業產權激勵約束機制的理論前提

1、科斯的產權理論。科斯的研究結果表明,一種產權結構是否有效率,主要視其能否為在它支配下的人們提供外部性較大的激勵,共有產權和國有產權都不能解決這個問題,而私有產權卻能產生更為有效的利用資源的激勵。

2、魏茨曼的共享經濟理論。1984年,美國經濟學教授馬丁·魏茨曼提出了共享經濟理論。他認為共享經濟制度,使工人的勞動收人由固定的基本T資和利潤共享部分組成,能使工人收人與公司的經營效益結合在一起,有利于調動勞動者的積極性。

科斯的產權理論和魏茨曼的共享經濟理論為企業產權激勵約束機制奠定了理論基礎。

(二)現代企業產權激勵約束機制的制度條件

1、非公有制經濟市場主體的確立。1997年中共十五大報告中,非公有制經濟被正式提升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部分”,并在1999年的憲法修正案中得到了確認。2004年新的憲法修正案明確了保護私有財產權利,個人產權受到了法律的保護。

2、混合經濟格局基本形成?;旌辖洕钱a權多元化和資本社會化的產物。產權多元化是發展市場經濟的制度前提,它從根本上確立了人民創造并享有財富的主體權利,成為推動社會經濟持續快速發展的動力源泉。資本社會化是社會化大生產和市場經濟發展的客觀規律和必然要求,它是建立在個人產權清晰,產權多元化基礎上的新型“社會資本”,使資本的所有者可以同時也是控制者(經營者)。非公有制經濟市場主體的確立和混合經濟格局的形成,從法律和制度上保護了個人產權,也使產權激勵約束機制有了制度保證。

二、產權激勵機制

企業產權的確立,意味著產權主體利益和責任區間的界限明確化,使經濟行為的外部性內在化.由此產生強有力的激勵作用。一般企業對經營者的激勵機制主要有以下幾種:

(一)年薪制

年薪制在西方國家實行了幾十年,效果非常明顯。由于企業經營者需要具備豐富的專業技術知識、較高的文化素養、較強的經營管理能力,而且企業經營者還需要承擔企業經營風險。所以西方國家都實行了高額年薪。如美國大公司中的高層經營管理人員,平均年薪為65萬美元。年薪制一般將經營者的年收人分為基本收人和風險收人兩部分。基本收人(含崗位津貼)以反映經營者人力資本靜態價值為原則;風險收人(含風險抵押金和效益工資)由企業當年資產經營目標及經營效益指標確定。

(二)經營者持股與“期股期權”制度

經營者持股與“期股期權”制度是國外非常重要的股權激勵形式。我國越來越多的企業也運用經營者持股和“期股期權”來協調經營者和股東的利益,使經營者收人與對企業的貢獻結合起來,為企業創造更多的經濟效益。企業經營者可通過以下形式享有企業股權:

1、企業崗位股和績效股。企業可通過為連續任職多年的有突出貢獻的經營者設立“崗位股”和獎勵“績效股”的形式,讓經營者持有企業部分股份,有利于形成長遠激勵作用。

2、將企業經營者的人力資本折價人股。企業經營者的經營才能、管理能力屬于人力資本,對企業經營效益具有直接的、重要的作用,其經營管理才能可折價人股。

3、股票期權。期股是經營者在一定期限內,按照與企業原先約定的價格購買一定數量的本企業增值了的股票。期權是投資者賦予企業經營者在今后一定時期內以目前的市場價格購買公司股票,而在將來有利可圖的時候出售的權力。股票期權的最大作用是按企業發展成果對經營者進行激勵,使經營者個人利益與企業長期發展更緊密地結合在一起,促使經營者的經營行為長期化,較好地解決了長期激勵的問題。

4,管理者收購(MBO)。MBO在西方國家的發展已有近20年的歷史,它是在傳統并購理論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管理者收購是企業管理人員通過外部融資機構幫助收購其所服務的企業股權,從而完成由單純的企業管理者到控股股東的轉變,由單一的經營者變為所有者與經營者合一的雙重身份,使企業所有權和經營權二合一。管理者收購可以使國有企業解決產權不明晰和產權主體缺位的問題。

三、產權約束作用

企業產權約束機制的建立,可有效約束企業經營者行為,促使他們竭盡全力維護企業和股東利益,為企業創造更大經濟效益。企業對經營者的約束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一)制度約束

現代企業的法人治理結構和特征是投資者、經營者等不同要素所有者之間通過公司和企業的權力機構(股東會)、決策機構(董事會)和管理執行機構(經理)、監督機構(監事會),形成各自獨立、權責分明又相互制約的關系,不僅保證各責任主體權力的享有,又提供了不同所有者權益實現的制度保障。在這種三權分立的體制下,經營者的行為將受到來自決策方、監督方及最高權力方的制約,投資者對經營者日常的約束通過股東大會、董事會、監事會的職能得到體現。

(二)法律約束

市場經濟是法制經濟,完善的法律體系可以從外部強制規范經營者的行為,相關的法律規定了經營者所擁有的權利和應承擔的責任,約束經營者不得濫用職權,不得損害企業和股東利益,規定經營者違法時應受到的懲罰。

(三)市場約束

1、經營者人才市場約束。完善的經營者人才市場,可隨時根據經營者的經營業績來判斷其人力資本價值。業績不良的經營者不僅會失去現有工作,而且很難再被其他企業聘用。經營者人才市場的約束迫使其注重企業效益,努力為企業工作。

2、產品市場和資本市場約束。企業在產品市場上的占有率、利潤率,在資本市場上的融資能力,都可以反映出經營者的管理能力,從而影響經營者的人才資本價值。如果經營者管理不善,造成企業產品市場占有率下降,利潤減少,企業股票價格下跌,經營者就會受到懲罰,甚至被企業解聘。

隨著國有企業改革的進一步深入,企業產權激勵約束機制將越來越受到企業的重視。適合于現代企業制度規范的產權激勵約束機制,必將會協調好企業所有者與經營者之間的矛盾,規范企業經營者的行為,提高經營者的管理能力,增強企業的市場競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