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析馬克思通貨膨脹理論的核心內涵
時間:2022-01-10 03:48:00
導語:論析馬克思通貨膨脹理論的核心內涵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馬克思的貨幣理論和價格理論表明,商品和貨幣中所包含的價值量共同決定商品的內在價格并且共同決定商品的價格總水平。依此推論,通貨膨脹可能產生于貨幣的實際貶值或相對貶值:相對貶值根源于生產商品的勞動生產率下降,不是貨幣問題;實際貶值根源于的貨幣量供給量過多,是貨幣問題。通貨膨脹通過對各經濟主體利益關系的影響對宏觀經濟活動產生重要影響。在政策選擇上,需要通過緊縮貨幣應對實際貶值,通過減稅和補貼應對相對貶值。
一、馬克思的價格理論
以勞動價值論為基礎,馬克思建立了他的貨幣理論。馬克思指出,貨幣是從商品交換過程中產生的,在交換過程中。“充當一般等價物就成為被分離出來的商品的特殊職能。這種商品就成為貨幣。”“隨著勞動產品轉化為商品,商品就在同一程度上轉化為貨幣。”“一切商品只是貨幣的特殊等價物,而貨幣是它們的一般等價物。”所以。貨幣本質上是充當一般等價物的商品。貨幣和商品相交換,本質上與商品交換一樣,遵循等價交換原則,不同的是,貨幣作為等價物,專門充當商品交換的媒介。以貨幣理論為基礎,馬克思建立了他的價格理論。
(一)商品和貨幣中所包含的價值量共同決定商品的內在價格
1交換價值。交換價值本質上是一種使用價值所含價值量和另一種使用價值所含價值量的關系或比例,而在表現形式上則“表現為一種使用價值同另一種使用價值相交換的量的關系或比例”,即:交換價值(麻布的)=被表現價值量的商品(麻布)的價值量/等價物(上衣)的價值量=(10小時勞動/20碼麻布)÷(10小時勞動/1件上衣)=1件上衣/20碼麻布(1)
這就是說,20碼麻布的交換價值是一件上衣,或者20碼麻布值一件上衣。公式(1)表明,交換價值在表現形式上是20碼麻布交換1件上衣,本質上是20碼麻布和1件上衣花費了等量的勞動,包含著等量的價值。
如果生產麻布和上衣的勞動生產力發生變化,它們當中所包含的價值量會隨之發生變化,交換價值因此發生變化,其中被表現價值的商品(麻布)的價值量變動引起交換價值同方向變化,比如生產麻布的生產率水平提高,5小時生產20碼麻布,則20碼麻布的交換價值是2件上衣,或者,20碼麻布值2件上衣,商品麻布的交換價值提高。等價物(上衣)價值量變動則引起交換價值反方向變動。
2商品的內在價格。“一種商品(如麻布)在已經執行貨幣商品職能的商品(如金)上的簡單的相對的價值表現,就是價格形式。”在價格形式上,貨幣的職能首先是價值尺度,即用貨幣的數量(貨幣的使用價值量)來尺度商品的價值量。這樣,商品內在的由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的價值量,就被表現為商品的使用價值量同貨幣使用價值量的交換比例關系。在這個關系中,只是用貨幣替換上衣作為等價物,因而公式(1)基本關系也適用。具體內容修改為:某商品的價格=商品的價值量/貨幣的價值量=2盎斯金/20碼麻布(2)
這就是說,在商品價格只反映商品價值的條件下,作為貨幣的金,用它的使用價值量2盎斯金來衡量使用價值量為20碼麻布的商品的價值量,即20碼麻布的價值量為2盎斯金,本質上是,2盎斯金的生產花費了與20碼麻布相同的勞動時間,含有相同的價值量。所以,在馬克思的價格理論中,商品的價格不僅由商品自身的價值量,而且由貨幣的價值量來共同規定。其中商品或貨幣任何一方的價值量發生變化,都會影響價格(交換的比例)。例如:黃金非常容易得到,比如5小時可以生產2盎斯黃金,20碼麻布值4盎斯黃金,貨幣貶值,商品麻布的價格上升。而麻布的勞動生產率提高,則使貨幣相對升值,商品麻布的價格下降。
(二)商品和貨幣中所包含的價值量共同決定商品的價格總水平
考慮商品市場供求波動因素,馬克思討論了市場價格問題。由于各種商品價格因市場供求影響而產生的波動會在總體商品市場中互相抵消,市場價格趨近于內在價格(即馬克思所說的市場價值或平均價格),所以,在討論商品的價格總水平決定問題時,所涉及的是商品的內在價格。因此,可以把公式(2)推廣到對商品的價格總水平決定問題的討論,基本關系仍然適用,具體內容修改為:商品的價格總水平=總體商品的價值量/總貨幣的價值(3)
由公式(3)可見,在總體商品市場中,只要在商品和貨幣生產上各自投入的總勞動不變或者呈現同向同比例變動、生產商品和貨幣的勞動生產率水平不變或者呈現同向同比例變動,價格總水平不會發生波動。只有當上述變動不呈現同向同比例變動時,才會引起價格總水平的變動。
總之,無論是從個量還是從總量關系看,貨幣(金屬貨幣)所以能夠作為價值尺度,用其使用價值量來表現商品的內在價格,是因為它中間包含著和商品相等的價值量,而“價格是物化在商品內的勞動的貨幣名稱”。因此,商品的內在價格由商品和貨幣中所包含的價值量共同決定。商品的內在價格變動根源于商品價值或貨幣價值變動。“商品價格,只有在貨幣價值不變,商品價值提高時,或在商品價值不變,貨幣價值降低時,才會普遍提高。”
二、馬克思的通貨膨脹理論
以上述價格理論為基礎,有馬克思的通貨膨脹理論。從馬克思的貨幣理論、價格理論和相關論述中可以推論,通貨膨脹是一種價格總水平不斷上升的現象。所以,從馬克思的理論視角討論通貨膨脹,實際上是在討論價格總水平變動的原因。
(一)生產商品和貨幣的勞動生產率水平的變化引起商品的價格總水平的變動
假設:貨幣與商品間供求平衡;各自投入的勞動總量不變;單位商品和貨幣的價值量都為1;1單位貨幣媒介一單位商品。
根據公式(1)、(2)、(3),商品價格總水平變動根源于商品價值量或貨幣價值量變動。關于這一點,運用馬克思的勞動生產率和單位商品價值量成反比規律,可以推論:當生產商品的勞動生產率提高1倍時,同量勞動生產出更多的商品,單位商品價值量從1下降到0.5,這使貨幣相對升值,1單位貨幣能夠媒介2單位商品,價格總水平下降。反之,當生產商品的勞動生產率下降1倍時,同量勞動生產出更少的商品,單位商品價值量從1上升到2,則使貨幣相對貶值,2單位貨幣媒介1單位商品,價格總水平上升;當生產貨幣的勞動生產率提高1倍時,同量勞動生產出更多的貨幣,這使單位貨幣價值量從1下降到0.5,貨幣實際貶值,2單位貨幣能夠媒介1單位商品,價格總水平上升。反之則發生貨幣實際升值;如果生產商品的勞動生產率提高或下降而價格總水平保持不變,意味著生產貨幣的勞動生產率也在同比例提高或下降。
由此可見,依照馬克思的理論推論,貨幣幣值存在實際變動和相對變動兩種情況,幣值的相對變動根源于生產商品的勞動生產率的變動,而幣值的實際變動根源于生產貨幣的勞動生產率的變動。區分貨幣幣值變動的原因對于研究通貨膨脹理論很重要。如果貨幣發生相對貶值,說明價格水平上升的原因來自于生產商品的勞動生產率下降,這不是貨幣問題,如果此時試圖運用緊縮貨幣量的方式保持價格水平不變,結果會導致經濟衰退,解決問題的途徑只能是通過激勵發展生產力來提高生產商品的勞動生產率。如果貨幣發生實際貶值,說明價格水平上升的原因來自于生產貨幣的勞動生產率的提高,運用緊縮貨幣量的方式保持價格水平不變,可以消除通貨膨脹。
運用馬克思理論討論通貨膨脹可以看到,通貨膨脹可能產生于貨幣的實際貶值,也可能產生于貨幣的相對貶值。經濟中也有可能出現貨幣實際貶值和貨幣相對升值同時存在的現象,如果二者變動率相同,不會出現通貨膨脹。所以,貨幣實際貶值,并不一定發生通貨膨脹,而貨幣相對貶值,發生通貨膨脹的原因不是貨幣問題。可見,不能簡單地認為,通貨膨脹就是貨幣問題。
(二)貨幣供給量變動對商品的價格總水平的影響
1生產貨幣的總勞動量變動
馬克思的貨幣理論指出,總體商品和貨幣量之間存在著互為供求的關系,并且遵循等價交換原則。假定生產總體商品的勞動投入量和勞動生產率不變,如果貨幣供給大于需求,意味著總體商品對貨幣的需求小于貨幣的供給,根源是投入生產貨幣的總勞動相對于投入生產商品的總勞動過多,這時,情況類似于商品市場中互為供求的商品供求失衡狀況,不同的是,現在總體商品與貨幣量之間互為供求。此時,由于貨幣量相對于總體商品量過多,總體商品能實現大于其所含價值量的價值,貨幣只能實現小于其所含價值量的價值,因此,總體商品價格上升。所以,當貨幣供給量相對于它所媒介的商品總量所需要的貨幣量過多時,貨幣發生實際貶值,總體商品的價格水平上升(實現的價值上升),可以用公式(4)描述這個關系:
價格總水平=總體商品實現的價值/貨幣實現的價值(4)
可見。依照馬克思的理論推論,在金屬貨幣條件下,貨幣實際貶值,還可能是由于金屬貨幣這個作為一般等價物的商品的供給量相于它所媒介的商品總量所需要的貨幣量過多,金屬貨幣實現的價值下降。所以,控制由貨幣實際貶值引起的通貨膨脹,需要關注貨幣供給量。
2貨幣流通速度的變動
貨幣流通速度影響著貨幣供給量。
某商品價格總額=某商品的單位價格×流通中某商品總量
在加總社會待實現商品的價格總額時,先不考慮價格水平的變動,即設價格總水平為1,因此,有下面關系:社會待實現商品的價格總額=∑各種商品價格總額=價格總水平×實際GDP
以貨幣在一定時間內的平均流通次數衡量速度,有公式(5)所示的貨幣流通量規律:貨幣流通量=待實現的商品價格總額/貨幣的平均流通次數(5)
由公式(5)可以得出公式(6),這是馬克思的商品貨幣交易方程:價格總水平×實際GDP=貨幣流通量×貨幣的平均流通次數(6)
從形式上看,馬克思的商品貨幣交易方程與貨幣數量論的交易方程沒有區別,但是,它們在本質上不同。以勞動價值論為基礎的馬克思的貨幣流通規律說明:由于商品的價格由商品的價值量和貨幣的價值量共同決定,所以,當貨幣流通速度、待實現的商品價格總額既定時,流通中的貨幣量由商品的價值總量和貨幣的價值總量共同決定。馬克思說:“流通手段是決定于流通商品的價格總額和貨幣流通的平均速度這一規律,還可以表述如下:已知商品價值總額和商品形態變化的平均速度,流通的貨幣或貨幣材料的量決定于貨幣本身的價值。”貨幣數量論則認為,“在進人流通過程時,商品沒有價格,貨幣也沒有價值,然后在這個過程內,商品堆的一定部分同金屬堆的相應部分相交換。”缺少價值理論基礎的貨幣數量論無法說明,當待交易的商品總量和貨幣流通速度也即馬克思所說的“商品形態變化的平均速度”確定不變時,貨幣量是如何決定的。
由公式(6)可見,貨幣流通速度對貨幣流通量進而對商品的價格總水平產生影響,其影響機理是:貨幣流通速度加快(流通次數減少),使貨幣的供給量大于待實現的商品價值總額對貨幣的需求量,貨幣的市場價格背離其內在價格,表現為貨幣的市場價格低于其內在價格,貨幣發生實際貶值,商品的價格總水平上升。貨幣流通速度加快是導致通貨膨脹的一個原因。所以,保持價格總水平不變,需要關注影響貨幣流通速度的因素,比如,利率上升、金融創新、放松金融管制,都會使貨幣的流通速度加快。
根據公式(6)馬克思的商品貨幣交易方程,從增長率的角度看,可以有公式(7):通貨膨脹率=貨幣增長率-經濟增長率+貨幣流通速度變動率(7)
由公式(7)可見,控制由貨幣實際貶值引起的通貨膨脹,不僅要關注貨幣增長率,還要關注貨幣流通速度變動率。馬克思的理論揭示了通貨膨脹可能發生的原因和機理,在金屬貨幣條件下,由于金是商品,有儲藏價值,作為儲藏手段,無論貨幣發生實際貶值還是相對貶值,貨幣都會自動退出流通(甚至可以金銀器皿和首飾形式儲藏),“貨幣貯藏的蓄水池,對于流通中的貨幣來說,既是排水渠,又是引水渠;因此,貨幣永遠不會溢出它的流通的渠道。”所以,在金屬貨幣條件下,市場機制能夠有效地調節貨幣流通量。通貨膨脹不會發生。
三、紙幣條件下的通貨膨脹
在馬克思的貨幣理論中,紙幣本身有流通規律:“紙幣的發行限于它象征地代表的金(或銀)的實際流通的數量。”所以,馬克思在金屬貨幣條件下所揭示出的價格總水平的決定和影響其變動的因素、貨幣流通量規律等基本關系,都不會因為紙幣象征地代表金屬貨幣而改變。但是,由于紙幣沒有了與金屬貨幣同等的貨幣貯藏的蓄水池功能,市場機制對貨幣流通量的調節出現失靈,如果紙幣發行量超過市場對其所代表的金屬貨幣需要量,就會發生紙幣實際貶值,產生通貨膨脹。如果由于生產商品的勞動生產率下降,發生貨幣的相對貶值,則會產生通貨膨脹和失業并存現象。
馬克思沒有討論非金本位制下的紙幣發行量的決定、變動和通貨膨脹問題,這是馬克思的貨幣理論、通貨膨脹理論需要發展的地方。從紙幣量的決定看,在現代非金本位制下,事實上,需要有一個類似于金或銀這樣的商品作為決定紙幣發行量的錯,當紙幣發生較大規模貶值時,人們購買商品和黃金來盡量避免通貨膨脹的損失就是最好的說明。所以,歸根結底,商品和貨幣要等價交換,流通中的貨幣量由商品的價值量和金屬貨幣的價值量共同決定。從紙幣量的變動看,依據馬克思的貨幣理論和商品貨幣交易方程推論,如果一國有一個明確的通貨膨脹率控制目標,就意味著,當年的紙幣增長率由經濟增長率和貨幣流通速度增長率規定。如果紙幣增長率超過經濟增長率和貨幣流通速度增長率之和時,就會使紙幣發生實際貶值,價格總水平上升,產生通貨膨脹。公務員之家
總之,通貨膨脹不僅僅是貨幣問題。依據馬克思的思想,可以把貨幣幣值的變動區分為實際變動和相對變動兩種情況:幣值的相對變動根源于生產商品的勞動生產率的變動,與貨幣數量變動無關;幣值的實際變動根源于貨幣供給量的變動,是貨幣問題。在紙幣流通條件下,市場機制對貨幣流通量的調節出現失靈,如果紙幣發行量超過市場對其所代表的金屬貨幣需要量,就會發生紙幣實際貶值,產生通貨膨脹。
區分貨幣幣值變動的原因對于研究通貨膨脹理論很重要。如果貨幣發生相對貶值,說明價格水平上升的原因來自于生產商品的勞動生產率下降,解決問題的途徑只能是通過激勵發展生產力來提高生產商品的勞動生產率。如果貨幣發生實際貶值,說明價格水平上升的原因來自于貨幣供給量過多,運用緊縮貨幣量的方式保持價格水平不變,可以消除通貨膨脹。
- 上一篇:跨國制造業在我國并購中的新挑戰論析
- 下一篇:剖析后金融危機時代國際經濟發展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