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發展與資源環境約束的平衡詮釋
時間:2022-04-10 09:52:00
導語:經濟發展與資源環境約束的平衡詮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論文摘要:緩解資源環境壓力,主要著力點要放到提高資源利用效率上來,以此平衡保持平穩較快發展與資源環境約束壓力加大之間的關系。我國目前仍處在工業化和城市化加快推進階段。短期階段,我國以工業為主、重工業占較大比重的產業結構格局不會有大的改變,對能源和其他重要資源高需求的格局仍將持續。
我國目前仍處在工業化和城市化加快推進階段。在這一階段,以工業為主、重工業占較大比重的產業結構格局不會有大的改變,對能源和其他重要資源高需求的格局仍將持續。人為改變消費結構和產業結構、壓低工業比重,既不合理,空間也不大。緩解資源環境壓力,主要著力點要放到提高資源利用效率,顯著改進技術結構、產品結構、企業組織結構、生產布局結構等上來,以此平衡保持平穩較快發展與資源環境約束壓力加大之間的關系。
從國際經驗看,一個國家連續40年保持兩位數增長尚無先例。我國已經連續30年保持9%以上的高增長,這種勢頭不可能長期持續。在這次金融危機沖擊下,我國的經濟增長率曾一度下降到6%左右,伴隨的狀況是企業利潤急劇減少,財政收入大幅下滑,失業問題突出。由于資源價格上升,加上勞動力等其他要素的成本上升,我國經濟將長期面對要素成本上升的壓力。如果說現有經濟發展方式在高速增長期尚能維持,一旦轉入中低增長期,其實質性轉變勢在必行。
一、以破解資源環境難題為重點,加快發展方式轉變
當前以破解資源環境難題為重點,加快發展方式轉變,有利條件明顯多于以往。經過30年的改革開放和經濟發展,我國總體上已經到了可以爭取資源環境與經濟增長相平衡、相協調的發展階段。一方面,資源環境壓力依然很大,另一方面,解決資源環境領域的突出問題,已成為社會公眾的內在要求,例如,青山綠水、優美環境、節約型環保型的生活方式等,正在成為居民生活質量提高的重要內容。同樣重要的是,新體制的確立和逐步完善、技術進步、經濟實力和綜合國力的顯著提高,能夠為解決資源環境問題提供體制機制、物質技術和財力上的必要支持。
新形勢下破解資源環境難題,加快發展方式轉變,應當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以推動技術進步、產業結構調整優化升級為主線,以深化改革開放、創新體制機制為動力,統籌謀劃、重點突破,盡快形成責任明確、價格有效、法律支撐、政策引導的有利于綠色發展的長效機制;促進傳統產業改造升級和新興產業發展,促進理順內需和外需、儲蓄和消費等重要經濟關系,促進經濟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取得突破性進展;為提高我國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促進經濟在更長一個時期內平穩較快可持續發展奠定重要基礎。
二、深化改革,正確處理好一系列重要關系
實現上述目標,需要有正確的戰略,需要調整和完善相關政策,尤其是需要深化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的改革,形成有利于資源環境可持續發展的體制機制。而要在這些方面取得大的進展,則需要正確理解和處理好一系列重要關系。
挑戰與機遇的關系。以破解資源環境難題為重點,加快發展方式轉變,要求因扭曲而偏低的資源價格回到合理水平,要求部分由社會承擔的環境損害成本內部化為企業成本,要求在節約資源、提高效率、環境保護上有更多投入,這都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企業成本,某些以往由于資源環境價格扭曲和體制漏洞而“占便宜”過多的企業可能出現經營困難,甚至被淘汰。同時應認識到,這些挑戰中包含的機遇更多。首先,資源環境成本的完全化和較大程度的市場化,將會形成一種倒逼機制,迫使所有企業按照新的尺度調整投入產出結構,實現綠色轉型。歷史經驗表明,無論是一個國家,還是一個企業,轉向可持續發展模式,都是在遇到某種重大挑戰或危機時被“逼”出來的。
資源價格改革與放寬準入、鼓勵競爭的關系。有效發揮市場機制的基礎性作用要求理順價格關系,但僅有價格改革并不必然保障市場的有效性。如果市場進入受到人為限制、競爭不足,即使放開價格,也難以形成正確的價格信號,還可能出現另一種形式的價格扭曲,如某些行政性壟斷問題突出的行業,放開價格就可能導致壟斷性漲價。因此,價格改革應當與必要的放寬準入改革相配合。能源和其他重要資源領域傳統上大多有行業集中度較高的特點,但隨著技術進步、全球化、競爭機制和政策的改進,可競爭的范圍和程度都有所增加。
結構調整中鼓勵先進、淘汰落后與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的關系。結構調整意味著優勝劣汰,要求“鼓勵先進,淘汰落后”。但在界定先進和落后時,一種相當普遍的尺度是規模大小和技術高低,經常還將高消耗、高污染與小企業掛鉤。于是結構調整的基本手段就成了“壓小上大”。這種做法在實踐中很容易與發展中小企業的政策導向相沖突。事實上,如果以市場經濟中的企業競爭力高低作為判斷“先進”和“落后”的尺度,則規模大小、技術高低與企業競爭力并無必然聯系。規模較小、技術偏低,但適應市場需求的企業可以有很強的競爭力;相反,規模大、技術檔次高的企業也可能陷入經營困境。過度消耗和污染既可能出現在小企業,也可能出現在中型和大型企業。
價格改革與社會承受力的關系。由于以往的資源環境價格扭曲主要表現為價格被人為壓低,理順價格關系在不少情況下會出現某種形式的漲價。社會的承受能力,特別低收入階層居民的承受能力,價格調整后對社會收入分配結構的影響,就成為價格改革時必須考慮的重要因素。推進價格改革,一方面要與宏觀經濟形勢和政策相適應,避免或減少不利影響;另一方面,設計新價格機制時,對促進節能減排、緩解收入分配矛盾應更具針對性。
- 上一篇:小議臺灣對外直接投資的特點
- 下一篇:民營經濟發展理論和特征芻議
精品范文
10經濟效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