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民族高校區域經濟學的教學

時間:2022-11-07 02:52:21

導語:淺析民族高校區域經濟學的教學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淺析民族高校區域經濟學的教學

1區域經濟學的學科特點

由于區域經濟學的發展問題逐漸受到各地區政府和人民的關注,在解決本區域的經濟發展問題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區域經濟學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1.1區域性

區域經濟學具有明顯的區域性,區域經濟學的研究離不開國家的經濟體制改革,比如,市場的培育、所有制結構的調整、組織結構的變革以及政府職能的轉變都影響區域經濟的發展,我們在研究區域經濟學的時候要綜合考慮市場等問題。

1.2實踐性

在我國,區域經濟學的研究和應用主要是為了加快地方的經濟發展,每個地區的地方政府在考慮經濟增長的問題時,大部分會以行政區為單位,對區域特征進行整體探究,具有很強的地方性色彩,尤其在選擇適合本民族地區的特定規律和做法時會更加注意,而在運用過程中有會創造出新鮮的實踐經驗,使一些經驗能夠上升到理論的層面,豐富了學科的內容。

1.3綜合性

我國的區域經濟學會涉及到一些企業的、微觀的問題,但是著重關注的是政府的政策、規劃、建設等內容,因此區域理論經濟學具有綜合性,需要結合理論與研究方法來教學。

2民族高校區域經濟學教學中的問題

2.1課程與教材不能體現民族高校的特點

我國民族地區高校的區域經濟學學科所使用的教材與課程的設置,和全國其他高等院校大致相同,并沒有體現民族的地方特色。而民族高校的學生與發達地區的學生相比,知識儲備相對欠缺,尤其是一些涉及到區域經濟學的學習方法,例如數學分析方法、空間分析法等相關的課程都沒有開設,教師在教學時只選擇部分章節授課,學生聽課也只是一知半解,一些教學活動很難展開。大部分民族高校使用的都是全國統編教材,很少涉及到民族地區在經濟發展中的難點、熱點的問題與案例,因此,需要當地的學校組織教師來編寫本地區的經濟發展特點。

2.2區域經濟學教師的師資力量較弱

由于教師的教學水平會直接影響到教學的質量和人才的培養,因此決定教學環節的關鍵因素就是提高師資力量。而民族高校的師資力量很薄弱:教師數量少,分配結構不合理,教師能力有限。尤其是區域經濟學這類的專業教師數量更少,出現很嚴重的代課現象,許多新增的專業很少有青年教師,并且教師的教學能力欠缺,很難完成教學任務。同時,民族高校對于教師的培訓經費太少,教師很少能有機會去參加國內外的學術交流,導致教師的教學水平和科研水平都很難提高,難以滿足對人才培養的需求。

2.3區域經濟學缺乏教學實踐

由于區域經濟學具有很強的理論性和實踐性,特別是在實踐經驗的總結上很重要,具有很強的應用性,可是民族高校受著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往往只是注重理論知識的傳授,卻忽視了實踐。并且民族地區的條件有限,很難有條件能夠建立校外實踐基地,而有些企業為了正常的生產,又拒絕學生實習,雖然有些學校有安排,也大都是進行分散實習,沒有專門的教師指導,很難讓學生把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3如何改進區域經濟學教學

3.1課程設置從實際出發,添加實踐案例

區域經濟學發展時間并不長,是伴隨著現代經濟發展而產生的,主要致力于發展良好的區域經濟體系。民族地區高校要從實際出發,摸清學生的具體情況,為學生打好經濟學基礎,科學有序地組織教學。民族地區高校除了使用基本的全國統編教材外,還要考慮到當地經濟發展的實際情況和人才需求情況,堅持以“科學適用”為原則,注重理論培訓與實踐相結合,以實際案例講解民族地區區域經濟發展的重難點。教學中積極引出民族地區經濟發展熱點事件引導學生自行自主討論,自主學習,激發學生們的學習熱情,完成培養目標。

3.2打造良好的教師隊伍

民族地區的高校發展歷史較短,大多是由中專和大專院校合并升級而來,在面對本科階段的學生時,原本的師資力量不能滿足教學發展,存在著明顯的結構不合理之處。所以,現階段來說,我們必須要打造更加良好的區域經濟學教學隊伍,增強整個高校的師資力量。首先,增加骨干教師,提供優惠待遇集中引進高素質人才,共同搭建科研平臺。其次,將年輕教師送到國內外優秀的經濟學院校進行學習深造,將學習到的先進區域經濟學內容應用到日常教學中。邀請知名專家學者來校進行專題學術講座報告,與本校師生分享相應的區域經濟發展研究課題。

3.3更新教學硬件設施和考試方法

民族地區高校硬件設施較為缺乏且落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普遍反應一些區域經濟學知識點通過現有的硬件設施并不能很好的展現,學生學習起來困難較大。高校應適當撥出相應的款項來購買合適教學的電腦及投影儀設施。這樣一來,文字、圖像、影音資料能夠生動地展現在學生面前,既方便了教師教學又提高了學生們的學習效率。

4結語

民族地區高校的區域經濟學教學盡管目前困難重重,但只要使用正確的教學方法,民族地區高校終歸有一天能夠趕上區域經濟學教學發展的潮流,為國家、為企業提供優秀的經濟學人才。

本文作者:吳迪工作單位:西北民族大學經濟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