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經濟與現代農業建設研究

時間:2022-11-07 02:49:13

導語:農村經濟與現代農業建設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村經濟與現代農業建設研究

1建寧縣農機購置補貼及農機化發展現狀

農機購置補貼近10年來建寧縣農機化的發展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對農村經濟現代農業建設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從2003年起,建寧縣每年撥30萬元作為購置農機配套補助資金,如今農機補貼資金總額每年發放近1000萬元;農業機械化總動力從2004年的8.5萬千瓦增加到2012年的14萬千瓦,農機綜合化水平達50%以上,增幅居全省前列。建寧縣是典型的山區縣、農業縣。以前,受傳統觀念的影響,許多農民認為建寧縣丘陵地貌,田塊普遍不大,不適應開展農業機械化作業,農機常常是“推而不廣”,農機部門往往為了推廣新的農機項目而大傷腦筋,花費了許多人力財力。在農機購置補貼政策推動下,農機中心陸續舉辦了多場農機推廣現場會和農機產品展銷會,極大地激發了農民購買農機的熱情和積極性。截止2012年底建寧縣全縣擁有各種農機具近萬臺(套),成立了19個農機專業合作社,建寧縣被農業部列入全國農業機械示范區縣。

2農機購置補貼的能效表現

農機購置補貼的實行給農民帶來了實惠,各類先進農業機械進入農業生產市場,推動了農業機械化進程。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先進農業機械的大量使用,大大減輕了農民的勞動強度,改變了傳統的“臉朝黃土背朝天”的耕作方式,農業機械化的運用極大地提高了農業勞動生產力,提高了作業效率,促進了農業的增產增收。2)農機購置補貼政策直補農民,減少了農民的購機負擔,減少了開支成本,更多的農民有能力、有機會來購買農業機械用于生產,發展生產,增加收入,從而推動農機產業的發展。3)使用畜力耕作,飼料喂養、人工放養不僅費工費時,而且成本高,而使用農業機械作業既減輕了農民勞動強度也降低了農業生產成本;在農忙時雇請勞力搶收搶種,人工費每畝至少要150~180元,而機械作業每畝只需70—75元,僅此一項就可節約開支60%以上,并且加快了搶收搶種的時間,不誤農時。4)運用機械作業,提高了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據資料顯示使用機械作業糧食可增收10%以上,尤其是種糧大戶節支增收成效顯著。5)農機購置補貼政策的實施,新型農機具的推廣應用,促進了農村剩余勞動力的轉移。隨著農業機械化的不斷發展,農機新機具和新技術廣泛的推廣和應用,農業生產成本逐年降低,土地產出率和勞動生產率逐年提高,農業綜合能力不斷提升,傳統的農業生產增長方式實現了根本轉變,種地不再是農民唯一的謀生手段。農業機械現代化的應用解放了農村勞動力,部分農民可以長期或在農閑期進入第二、三產業,實現了勞動力就業的轉變,農村勞動力結構呈現多元化、多領域、多層次的發展。6)農機購置補貼政策推動了農機跨區作業規模和范圍的擴大。隨著國家農機購置補貼政策實施范圍的擴大和農民收入的增長,農民群眾要求改善農業生產條件的愿望增強,補貼政策的實施推動了農機服務產業化、專業化,部分農民或農機專業合作社購買了新機具之后不但滿足了自身的需求,還積極投入到農機跨區作業當中,在提高機械的利用率同時也增加了收入。

3結束語

農機購置補貼政策的落實,是促進農村經濟發展,現代農業建設的重要環節。農機推廣部門不僅要加強國家政策的宣傳力度,還要抓好政策的落實,使農機補政策貼真正落到實處,農機補貼政策好壞并不等同于農機補貼資金發放了多少,農機具增加了多少,關鍵取決于農機工作的成效,即能否做到提高農機化水平,能否做到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實施農機購置補貼政策受益的是農民,提高的是農業機械化和社會化服務水平,推動的是農業科技進步,增強的是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發輝的是農村市場經濟,實現的是農業增收,農民增收。農機購置補貼在發展農村經濟、現代化農業建設進程中是一只無形的大手,托舉著現代化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本文作者:余斌朝工作單位:福建省建寧縣溪口鎮農機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