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路”建設與保險業發展
時間:2022-05-14 11:05:59
導語:“一帶一路”建設與保險業發展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設施建設需求尚無專門統計。但僅從亞洲太平洋地區來看,亞洲開發銀行2017年2月底的題為《滿足亞洲基礎設施建設需求》的報告指出,對于除中國外的亞洲及太平洋地區24個經濟體而言,若保持現有增長勢頭,并將氣候變化減緩及適應成本考慮在內,再剔除公共財政支出,2016年至2020年期間,其依賴私營部門解決的基礎設施投資需由現在的每年630億美元投資提高至2500億美元。如果考慮到整個“一帶一路”沿線經濟體,這個數據會進一步擴大。從上述數據不難看出,“一帶一路”相關的基礎設施建設需求是巨大的,中國企業的參與僅僅是起步階段。實際上,中國具備大型基礎設施建設的成功經驗、成熟的優勢產能和一定的資金優勢,理應成為重要的引領者和核心的實施者,深度參與到塑造新一輪國際經濟金融格局的進程之中。在此過程中,與之相配套的保險服務如果跟上,則意味著保險市場和商機也是巨大的。
相對于“一帶一路”建設的快速推進而言,國內保險業的參與度特別是對境外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的參與度,還只能說剛剛起步而已。從主體來看,主要是以政策性保險機構為主。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以下簡稱“中國信保”)的《國家風險分析報告》顯示,2013年至2017年1月,中國信保承保“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出口和投資4231億美元(但未單獨承保投資的數據),支付賠款超16億美元,承保項目1062個,覆蓋交通運輸、石油裝備、電力工程、房屋建設、通信設備等多個領域。相比而言,受現行政策監管框架和境外市場實際風險狀況的制約,商業性保險機構直接參與“一帶一路”的業務非常有限。目前,只有部分保險公司通過設立海外分支機構或與海外渠道合作承保了部分“一帶一路”建設項目,但在相當多的領域還是空白點。2016年8月17日,在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工作座談會上發表重要講話,就推進“一帶一路”建設提出八項要求,其中“切實推進金融創新”的新思想、新提法令人耳目一新。強調,要切實推進金融創新,創新國際化的融資模式,深化金融領域合作,打造多層次金融平臺,建立服務“一帶一路”長期、穩定、可持續、風險可控的金融保障體系。“一帶一路”建設的本質是中國經濟盡快融入國際經濟金融體系,并更好地發揮帶動引領作用,在平等合作的基礎上謀求共同發展。作為金融服務“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保險全行業迅速行動起來。保監會專門印發了《關于保險業服務“一帶一路”建設的指導意見》,要求構建“一帶一路”建設保險業支持服務體系,隨后各大保險公司都成立專門機構或管理部門開拓相關海外業務。“一帶一路”建設的沿線國家和地區多為發展中甚至欠發達經濟體,市場機遇大風險也大,需要國家投人引導資金(主角是國開行、進出口行、中國信保、絲路基金等開發性或政策性金融機構),創造基本的商業條件和機會,使得商業保險能夠有序跟進。從另一個角度看,國內商業保險公司在此過程中必須及時跟進,打下先期的市場基礎并有效創立市場規則,否則將會為國際保險公司提供“免費午餐”,也無法實現國家通過“一帶一路”建設帶動中國金融業發展的初衷。這樣看來,從現在到2020年,伴隨“一帶一路”建設的奠基和深人,正是商業保險積極準備、創新作為的關鍵窗口期,也是中國保險業再上一個臺階的戰略機遇期。保險業要參與和服務“一帶一路”建設,就必須“走出去”,深度參與國際保險市場,打造中國品牌和中國規則。反過來說,保險業全面服務“一帶一路”及中國優勢產能、中國企業“走出去”,將會給中國保險業帶來跨越式的發展,也是保險業服務實體經濟的重要體現。商業保險必須有所作為,也將大有可為。
量身定制“一帶一路”海外保險業務服務
“一帶一路”相關經濟體環境錯綜復雜,經濟發展程度、政治體制、文化歷史、地理環境、宗教狀況等各方面都千差萬別,很難用單一標準加以衡量。保險公司在為“走出去”的中資企業提供個性化保險服務時就需要全面審慎地評估風險,如承保區域的自然環境、政治因素、法律障礙、經濟稅收環境、社會文化特點、環境保護要求、勞動力市場特性等,然后結合中資投保企業的需求和實力為其量身定制風險管理與保險保障計劃。總體來看,可以分為四個領域:一、直接服務海外工程項目建設過程中的風險管理由于“一帶一路”項目多在交通運輸、石油裝備、電力工程、房屋建設和通信設備等領域。商業保險公司可以與中國信保形成良好的互補關系。中國信保集中于政治風險、匯兌限制等非商業風險,商業性保險公司集中于財產保險、工程保險、工程履約類保證保險(包含建設工程完工履約保證保險、投標保證保險、農民工工資支付履約保證保險以及建設工程質量保證保險和建設工程合同款支付保證保險)、外派勞務履約保證保險、境外人員安全保障保險(包括境外意外保障和醫療保障)等等一攬子保險風險,發揮互補優勢,共同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基礎建設提供全面的風險保障。據了解,近年來,企業“走出去”的相關保險業務咨詢和投保需求明顯上升。2013—2016年,人保財險參與承保“一帶一路”沿線工程險、財產險等項目超過450個,承擔風險保障金額高達1萬億元。與此同時,人保財險已經針對部分特定國家的建設工程履約類保證險項目的業務需求及風險特性進行前瞻性研究,結合國際再保險市場的經驗,適時推出為中方利益主導的大型海外建設工程提供一攬子風險管控措施。二、.直接參與和推動中國制造和中國標準“走出去”當前的產品質量保證保險和太陽能光伏組件長期質量與功率保證保險、風電設備質量保證保險等,可為企業“走出去”提供強有力的支持與服務。例如,近年來,人保財險為國家大型鋼鐵企業、風電等新能源大型設備制造企業、大型光伏組件生產企業出口設備和產品提供了保險支持,幫助這些企業的產品獲得更多海外客戶的認可,以此擴大其出口銷售額。在當前以設備出口為主的基礎上,下一步完全可以擴展到中方主導、突出中國因素的工程承包或綠地投資領域。這方面,國內財險公司就可以充分發揮其熟悉國內企業產品質量和經營狀況的信息優勢,就質量保證保險及其他相關業務而言,實現拓展風險審核的邊際成本低的業務,同時可為中國優勢產能“走出去”“增信”和“背書”。三、推動境內企業“走出去”的(間接)資金支持部分境內企業具有很強的發中國具備大型基礎設施建設的成功經驗、成熟的優勢產能和一定的資金優勢。展潛力,但當前自身的信用條件和資金實力存在不足。尤其是隨著中小企業在“一帶一路”建設過程中的活躍度不斷提升,這方面的業務需求不斷增加。例如,在投資“一帶一路”項目時,銀行貸款往往需要提供增信保證。財產保險公司的貸款保證保險、履約保證保險可以有所作為。保險公司通過為境內企業增信,幫助它們獲取海外業務拓展的資金支持,使它們能夠獲得參與游戲的“門票”,更好地發揮金融支持的協同作用,也能夠獲得中小企業的成長紅利。四、鼓勵境內財險公司在具備條件的“一帶一路”相關國家和地區設立分支機構或辦事機構“一帶一路”相關經濟體存在著客觀分層,部分經濟體的市場基礎和法律環境相對完善,如中東歐、中東地區的部分國家,可作為境內財險公司自身“走出去”的先遣區,通過盡快進人及深耕目標市場,熟悉當地監管規則,在風險控制的前提下,盡可能提供豐富的保險產品和有針對性的保險服務方案。
作者:楊光 單位:中國人民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
- 上一篇:“一帶一路”建設浙江探索
- 下一篇:“一帶一路”地理教學改革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