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生經濟學評價分析
時間:2022-06-04 03:44:14
導語:衛生經濟學評價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我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醫學實驗室建設薄弱,質量體系不完善,檢驗質量參差不齊等問題普遍存在,客觀上造成了各個醫療衛生機構之間無法實現檢驗結果互認,“重復檢驗”現象普遍,造成資源浪費,也增加了醫療成本。為了提升醫療服務能力,推動基層首診制度落實,促進檢驗結果互認,自2016年開始,在國際臨床和實驗室標準化協會(CLSI)的指導和支持下,小樓鎮衛生院醫學實驗室進行標準化體系建設。為探索標準化建設在成本上是否可行,本文采取成本—效果和成本—效益等方法,進行衛生經濟學評價。
一、資料與方法
(一)資料來源。包括小樓鎮衛生院醫學實驗室標準化建設項目資料,醫學檢驗信息系統的檢驗質量控制等業務運行數據。經濟效益、收入和支出等數據通過財務信息系統獲得。滿意度調查數據通過院內調查獲得,2015年和2017年調查對象均為56人,包括檢驗技術人員6人、臨床醫生和護士各10人、患者30人。(二)方法。1、研究方法。參照對照試驗設計進行。兩個院區醫學實驗室基本條件一致,考慮到小樓本部醫學實驗室(以下簡稱小樓)房屋結構完整和室內布局合理,不需另行投入資金進行改造,將小樓確定為標準化建設和衛生經濟學評價的對象,視為干預組。對照組為不推進標準化建設的臘布院區醫學實驗室(以下簡稱臘布)。2、標準化建設指標。標準化建設體系內容全面,包括質量和能力的幾乎所有要素,涵蓋12個基本要素,包括組織和管理、人員、設備管理、采購和盤存、流程控制、信息管理、文檔和記錄、事故管理、評估和審核、流程改善、服務和滿意度、設施和安全等。3、經濟學評價指標。本文僅對項目建設進行經濟學評價,不關注每單位檢測項目的成本效益指標。成本指標:包括標準化建設需要的一次性投入和可持續性投入成本,以及檢驗業務開展所需的業務支出。產出指標:包括業務收入、檢驗質量的變化、滿意度變化等直接和間接社會效益。4、質量控制。采用區級衛計系統配置的醫學檢驗信息系統收集檢驗質量控制數據。自編財務統計表,收集資金投入和使用等經濟數據。自編調查問卷,收集滿意度等數據。項目組通過充分溝通和交流達成一致意見后,采取雙人核對的形式復核所收集的數據和資料。5、統計方法。采用EXCEL2010軟件雙人錄入核實,并進行統計分析。
二、研究結果
(一)醫學實驗室基本情況。干預組“小樓本部醫學實驗室”與對照組“臘布院區醫學實驗室”,其儀器設備配置均相同。分別擁有固定資產接近100萬,較大型的設備包括細菌培養儀、自動鑒定儀,大型生化自動分析儀,全自動免疫分析儀、多參數五分類血細胞分析儀等。設有臨床檢驗室、生化檢驗室、微免檢驗室等,開展了臨檢、生化、常見免疫與院感監測等醫學檢驗檢測項目60余項。現有在職專業技術人員6名,均為本科學歷醫學檢驗專業,其中:中級職稱2名,初級職稱4名。各崗位授權明確,職責清晰。實驗室主任管理職責明確,對日常管理工作鼓勵員工全員參與。(二)標準化建設過程。2016年1月啟動小樓醫學實驗室標準化建設,按照以下程序進行:確定項目工作組、構建質量管理體系、符合生物安全要求實驗室基礎設施建設、室內質控、性能驗證、人員管理規范、儀器設備管理規范、試劑耗材管理規范、外部服務和供應管理規范、委托實驗室檢驗規范、LIS系統、質控系統、質量管理體系運行、內部評審、管理評審、認證申請和現場評審。醫學實驗室質量管理體系范圍覆蓋所有檢驗工作,按照“準確、快捷、熱情”的質量方針,根據CNAS-CL02:2012《醫學實驗室-質量和能力認可準則》(ISO/IEC15189:2012)的要求,建立并運行質量管理體系,以保證檢驗結果的準確性;方便醫護人員及患者,提供快捷的檢驗報告;不斷進行實驗方法學研究及經濟學評估,在保證質量的前提下,選擇較為經濟的檢驗方法,以減少醫療成本;加強與臨床的交流與溝通,熱情為醫護人員及患者提供檢驗咨詢服務。為保證全部的檢測活動能夠滿足質量要求,實驗室嚴密監控分析前、分析中和分析后檢測過程的質量。整個質量體系處于良好運行狀態。(三)衛生經濟學評價。1、干預組項目總成本。小樓本部醫學實驗室標準化體系建設是在日常業務正常開展的基礎上進行的,項目總支出在四個方面,其中硬件設施和操作規范標識屬于一次性投入項目,約7368元,技術服務費和低值易耗品屬于可持續性項目,約30481元。由于實驗室基本檢測設備基本齊全,所以本項目運行期內并未增加設備投入。總支出約37849元,其中低值易耗品支出占63.4%,其次為硬件設施17.8%,技術服務費17.1%,操作技術規范1.6%。2、成本效果分析。①檢驗質量。小樓2016年和2017年均參加了室間質評,取得廣東省臨床檢驗中心頒發的全血細胞計數和常規化學室間質量評價認可證書。2017年12月,小樓本部醫學實驗室通過國際臨床和實驗室標準協會(CLSI)評審。調查數據顯示,2017年小樓的標本不合格率控制在1%內,比2015年下降4個百分點;臘布臘布一直未參加室間質評,2017年標本不合格率仍為6%。兩個實驗室的投訴率均為0,危急值通知及時率均為100%。②滿意度評分。⑴來自檢驗技術人員的評估:包括操作程序規范、檢驗程序控制意識、不符合項的識別和控制三個維度,2017年小樓本部醫學實驗室得分均比臘布院區實驗室得分高,2017年與2015年對比,兩個實驗室得分均提高,但是小樓本部實驗室分數提高較大。⑵來自臨床醫生和護士的評估:2017年小樓報告及時性、結果準確性這兩個維度分別得分為10分和8分,與2015年對比,均提高了2分;臘布得分為9和8,與2015年對比,均提高了1分。⑶來自患者的評估:2017年患者對檢驗流程知曉度、綜述及其他技術人員服務態度這兩個維度,小樓分別評分為9分和9.5分,比臘布的得分8和9都高,且比2015年提高幅度較大。3、成本效益分析。標準化前后,兩個實驗室的人力數量并沒有變化,人員工資福利待遇均由醫院承擔,不與業務量和業務收入掛鉤。由于國家實施全面二孩政策,衛生院醫生人力不足,門診和住院的業務量下降,檢驗的業務收入隨之下降。2017年的業務成本比例,與2015年相比較,小樓增加了7.4個百分點,臘布下降了0.4個百分點。分析小樓業務成本比例增加的原因,可能是因為項目增加了部分質控試劑成本。
三、討論
1、影響項目推進速度的因素。項目實施初期,院方由于不熟悉相關政策要求,對項目預期不高,普遍認為標準化須增加試劑耗材成本,對資金投入持保守態度,積極性不高。醫務人員由于業務水平有限,對標準化體系建設沒有概念,普遍感覺難度較大,信心不足。項目的推進得到技術部門的大力指導,提供了有力的技術和政策保障,包括項目組專家和技術人員對實驗室人員的現場培訓和業務指導,以及當地疾控中心對檢驗流程的規范要求。項目建設的后續管理能順利開展,得益于醫學實驗室管理者和技術人員的配合和努力。2、項目成果和效益得到肯定。項目的實施需要一定的資金投入,會增加一定的業務工作量,提高業務成本比例,但效果和效益也是明顯的。醫學實驗室標準化建設適應了改革要求,保證了檢驗質量可控,提升檢驗技術人員、臨床醫生、護士和患者的滿意度。檢驗質量提升有利于推動醫療機構之間的檢驗結果互認,將幫助患者節省就醫費用,限于研究的局限性,本文未深入研究此部分內容。同時我們發現,雖然臘布未開展標準化建設,但由于互相技術交流次數較多,對臘布的規范管理也有一定的帶動作用。因此,這是一項讓醫務人員、患者和社會受益的項目,在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具有一定的推廣性。
四、建議
建議加大對醫學實驗室硬件、軟件以及人員培訓的投入,建立長效的人才培訓培養機制,繼續完善標準化體系建設,積極實施質量控制管理工作,提高服務能力。
參考文獻:
[1]王輝,史紅.引進CLSI微生物檢驗標準促進實驗室標準化進程[J].中華檢驗醫學雜志,2010.
[2]張思榮,陳艷芝,李巧清,劉璐,寸倩瀅.基層醫院應用《醫學實驗室質量和能力認可準則》(ISO15189)的幾點體會[J].心理醫生,2017.
[3]李向紅.醫學實驗室標準化的方向[J].中華病理學雜志,2004.
[4]王曦暉,方玲.醫學實驗室標準化管理的思考與探索[J].內蒙古中醫藥,2012.
[5]林祥偉,黃宇澤,費選文.2001年至2004年檢驗科成本與效益分析.全國臨床檢驗實驗室管理學術會議,2005.
[6]林祥偉.檢驗科10年經濟效益分析[J].醫學臨床研究,1997.
[7]吳翊,張麗,畢興沅,吳立翔,林一民.加強成本管理提高醫院檢驗科的質量和效益[J].檢驗醫學與臨床,2015.
[8]李健,金黨琴.2007-2009年某醫院檢驗科成本效益分析[J].現代醫院管理,2011.
作者:溫金娣 張志利 張容瑜 何志輝 馬淑雯 單位:1.廣州市增城區小樓鎮衛生院 2.廣州達安臨床檢驗中心 3.廣東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 上一篇:農村生態文明建設路徑研究
- 下一篇:企業內部控制經濟學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