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參與現代學徒制經濟學分析

時間:2022-11-27 03:51:42

導語:企業參與現代學徒制經濟學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企業參與現代學徒制經濟學分析

摘要:本文對企業參與現代學徒制培養進行了經濟學分析,分析得出,現代學徒制項目的準公共物品特性產生了搭便車行為;現代學徒制項目的正外部性導致了企業提供現代學徒制培養不足;博弈分析的結果是企業均不參與現代學徒制培養。針對分析結果提出采用政府補貼、明晰企業對學徒的培養產權、提高社會對職業教育的認同以提高學徒留任企業的比率等政策建議。

關鍵詞:現代學徒制;企業參與;經濟學分析

現代學徒制是校企雙主體聯合培養技術技能人才的一種現代職業教育模式,也是國際上公認的職業教育未來發展趨勢和主導模式,世界各國紛紛開展現代學徒制改革,探索適合本國國情的現代學徒制模式,作為國家經濟發展戰略之一。2014年8月,《教育部關于開展現代學徒制試點工作意見》出臺,標志著我國的現代學徒制改革正式開始,2015年8月,教育部公布了第一批試點單位。縱觀三年來的發展,盡管各試點單位的現代學徒制培養取得了一定進展,但總體狀況并不容樂觀。主要表現為試點院校熱情十足,但作為雙主體育人主體之一的企業參與程度不高。企業提供現代學徒制培養不足是世界各國面臨的共同問題,即使是作為現代學徒制先驅的德國雙元制也面臨著企業提供現代學徒制培養不足的問題。我們認為,企業作為理性經濟人,只有在從事某一行動獲益的情況下,才會有持續從事該行動的動力。否則,即使是有所從事,也會行動不足,達不到最優行動狀態。因此,我們認為,從經濟學角度來分析阻礙企業參與現代學徒制培養的癥結所在,并提出政策建議,以推動我國現代學徒制良性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國內外學者針對現代學徒制開展了較多研究,主要集中在國別比較研究和改革實踐。如,RyanP,UnwinL把英國的現代學徒制與德國的現代學徒制進行了比較,認為其廣度和深度遠遠落后于德國的學徒制,因為缺乏政府制度的支持,走向繁盛的前景黯淡。李夢玲認為西方學徒制的發展離不開政府的高度重視和支持,我國的現代學徒制應建立起政府統籌、地方為主、社會參與的管理體制,完善相關法律體系。王太成分享了四川郵電職業技術學院數字媒體應用技術專業的實踐探索成果,校企(企業聯盟)聯合進行現代學徒制培養,企業課程由企業聯盟派企業師傅帶項目進課堂,崗位實習課程,學生(學徒)按學期輪換到企業聯盟內各企業進行實崗訓練。綜上所述,國內外學者主要從國際比較和改革實踐等方面對現代學徒制展開了研究,而從經濟學視角開展的研究,國內外均鮮見于文獻。本文將對現代學徒制進行經濟學視角分析,找到阻礙企業參與培養的癥結所在,并提出對策建議,提升企業參與現代學徒制的意愿和行動實踐,以推動我國現代學徒制良性發展。

一、現代學徒制項目具有準公共物品特性,導致私人提供不足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由計劃經濟體制轉向市場經濟體制,勞動力市場也由政府行政計劃配置轉變為市場調節配置,勞動者有充分的自由來對自己的工作進行抉擇。勞動力市場上勞動力的自由流動,使得其他企業可以以挖墻腳的方式把企業培養的學徒挖走,即,企業參與現代學徒制培養,為社會行業人力資源池提供了技術技能人才,但是并不能排除其他企業也來消費(雇傭)人力資源池中的人才,所以,從該方面來說,現代學徒制項目具有非排他性。人力資源池中的人才,被一個企業雇傭后,其他企業就不能再雇傭,現代學徒制項目在消費上具有競爭性。因此,我們認為,現代學徒制項目是具有非排他性和競爭性的準公共物品。現代學徒制項目的非排他性,導致了“免費搭便車”現象存在,沒有參與現代學徒制培養的企業,在沒有支付和承擔學徒培養成本的情況下,從人力資源池中雇傭到了經過其他企業現代學徒制培養的人才。又因為現代學徒制具備一定程度的消費競爭,沒有參與培養的企業對經現代學徒制培養的人才的雇傭,反而影響了參與培養企業對人才的雇傭。現代學徒制項目的準公共物品特性,導致在沒有政府補貼的情況下,由企業提供是無效率的,達不到社會需求的最優產出水平。

二、現代學徒制項目的正外在性導致企業提供現代學徒制培養不足

當某個主體的活動使他人或社會受益,則產生正外在性,使他人或社會受損,則產生負外在性。現代學徒制項目下,一方面,企業參與現代學徒制培養,培養了社會需要的技術技能人才,促進了就業,保障了國家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另社會受益;另一方面,在勞動力自由流動的情況下,不參與現代學徒制培養的企業,在不付出任何培養成本的情況下,能雇傭到其他企業培養的學徒,則企業參與現代學徒制培養使得其他企業受益,因此,現代學徒制項目具有正外在性,正外在性的存在,使得企業參與現代學徒制培養創造的社會收益高于私人收益,導致企業提供現代學徒制培養不足。

三、企業參與現代學徒制培養的博弈分析

假設企業的行為是理性的,以私人利益最大化或私人成本最小化作為行為選擇的原則,并不考慮社會成本。為了簡化闡述,假設社會上有兩個企業,企業可以選擇下面兩種策略中的任何一種:一是,參與現代學徒制培養,通過現代學徒制為企業培養員工;二是不參與現代學徒制培養,因為勞動力市場的自由流動,企業很容易招聘到其他企業培養的學徒。培養的學徒可以自由選擇到任何一家企業就業。當企業1和企業2均選擇參與現代學徒制培養,共同為行業人力資源池培養技術技能人才,則兩企業的收益相等,為其賦值均為5。當企業1選擇參與,企業2選擇不參與時,則企業1因為參與培養,為行業人力資源池培養了技術技能人才,但是也付出了培養成本,我們為企業1的收益賦值為2,企業2未付出成本,但卻可以從人力資源池中選聘人才,我們為其收益賦值為6;同樣,當企業2選擇參與,而企業1選擇不參與時,則企業1的收益賦值為6,企業2的收益賦值為2。當2個企業均選擇不參與時,兩企業收益賦值均為3。則兩企業博弈的結果為均不參與現代學徒制培養。

四、結論及建議

綜上所述,企業作為經濟人,從經濟學角度分析,在勞動力市場自由流動的情況下,現代學徒制項目的準公共物品特性、正外在性導致企業提供現代學徒制培養不足,博弈分析的結果是企業均不參與現代學徒制培養。針對現代學徒制項目存在的市場失靈,我們可以考慮采用政府補貼、明晰產權等方法解決。1.政府補貼———政府調控。解決外在性的一個有效方法是庇古稅(補貼),而解決公共物品造成的免費搭便車現象,常由政府補貼或者由政府提供來解決。綜合來說,針對我國的現代學徒制項目,我們建議采用政府補貼的方式來解決。通過補貼,增加企業提供現代學徒制培養的私人收益,使得企業的私人收益上升到社會收益,以實現企業現代學徒制培養的最優提供。也可以采用由學徒承擔一部分培養費用的形式,以減輕政府提供補貼的壓力。政府給予補貼的同時,需要對現代學徒制項目進行監管和評估,促使企業真正培養學徒,而不是把學徒作為廉價勞動力。隨著經濟發展,可以慢慢過渡到征稅和補貼結合使用。如,政府規定,達到一定規模的企業均需繳納學徒培養稅,征稅用于補貼提供現代學徒制培養的企業。但就目前我國企業面臨著比較嚴峻的經濟形勢來說,稅收的做法會加重企業的負擔,我們認為,尚不適合我國國情。2.明晰培養產權———市場機制。解決現代學徒制項目的外在性,還可以借鑒科斯定理———通過明晰產權,實現外在性內在化。此處的明晰產權,即明晰企業的“培養產權”,給予企業充分的學徒招收權、培養與管理權、所有權與使用權等。企業聯合學校,通過雙向選擇公開招募學徒,企業與學徒簽訂培養協議,給學徒賦予“準員工”身份,學徒期間,企業擁有充分的對學徒的培養和管理權,并規定培養結束后學徒留任企業工作的最低年限。學徒期間或者學徒期結束后,學徒如果單方面離開企業,則按違約處理,如向企業返還一定數量的培養費。只有這樣,才能讓企業成為現代學徒制培養的真正主體,毫無保留地培養學徒,推動國家人力資源開發戰略的實現。

參考文獻:

[1]關晶.西方學徒制研究———兼論對我國職業教育的借鑒[D].華東師范大學,2010.

[2]RyanP,UnwinL.ApprenticeshipintheBritish‘trainingmarket’[J].NationalInstituteeconomicreview,2001,(1).

[3]李夢玲.中西現代學徒制比較研究———基于政府職責視角[J].職業技術教育,2015,(7).

[4]王太成.面向中小微企業高職IT專業“聯盟+輪訓”的現代學徒制實踐與探索[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7,(14).

作者:劉梅 單位:日照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