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如何發揮精準扶貧優勢和作用
時間:2022-09-21 03:08:04
導語:人大如何發揮精準扶貧優勢和作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黨的報告指出:“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讓貧困人口和貧困地區同全國一道進入全面小康社會是我們黨的莊嚴承諾。要動員全黨全國全社會力量,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堅持中央統籌省負總責市縣抓落實的工作機制,強化黨政一把手負總責的責任制,堅持大扶貧格局,注重扶貧同扶志、扶智相結合,深入實施東西部扶貧協作,重點攻克深度貧困地區脫貧任務,確保到2020年我國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做到脫真貧、真脫貧。”這是黨的確定的重大決策部署和重要奮斗目標,是我們黨的莊嚴承諾。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中央對各級黨委和政府提出了要求。那么,人大怎么辦,以筆者之見,還是應當在法定職權范圍內一展身手。
一、將扶貧立法納入“短評快”立法項目,為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提供法治支撐
自治區各級人大常委會要堅決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以習為核心的黨中央決策部署上來,統一到的重要指示精神上來,統一到自治區黨委對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部署和要求上來,切實把打贏脫貧攻堅戰作為重大政治任務,堅定信心、頑強奮斗,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堅持在法定職權范圍內,扎扎實實地把脫貧攻堅戰推向前進。《中國農村扶貧開發綱要(2011-2020年)》提出“加快扶貧立法,使扶貧工作盡快走上法制化軌道”的要求,但至今國家扶貧法立法工作尚未取得實質性進展。黨的以來,有些省級人大常委會已陸續將扶貧立法納入本級常委會立法工作計劃,并且有的已開始施行。我們自治區扶貧立法作為“短評快”立法項目,已提到自治區地方立法議事日程,七月下旬有望提請自治區人大常委會進行審議。當前,以為核心的黨中央吹響了脫貧攻堅的沖鋒號,我國扶貧開發已進入啃硬骨頭、攻堅拔寨的沖刺期,脫貧攻堅任務不僅復雜繁重,扶貧工作還迫切地需要規范,將扶貧工作納入法治化的軌道,確保扶貧工作在法治的軌道上、規范、有序、持續進行。在扶貧立法方面,雖然扶貧法律沒有出臺,但根據立法法的授權,扶貧立法屬于自治區地方立法自主性權力,應當依法盡快出臺。通過地方立法,一是集中力量攻克南疆四地州深度貧困攻堅中之重中之重,明確自治區負總責、市縣抓落實的管理體制,堅持五級政府一起抓、各級黨政干部特別是一把手親自抓,明確有關部門和社會各類機構等扶貧主體的地位、責任、權利和義務,實行扶貧工作清單制,齊抓共管,層層壓實責任,抓細抓實脫貧攻堅。二是重視規劃編制,明確扶貧開發規劃、扶貧項目和資金管理、扶貧成效考核獎懲等管理制度,尤其需要明確財政用于扶貧資金的支出責任和比例,保證財政扶貧支出于法有據、使用主體合法合規。三是做到進退有序,明確貧困人口識別和退出的標準、原則、程序、調整時限;建立精準識別、建檔立卡制度,建立扶貧臺賬,實行有進有出的動態管理;對貧困人口實行分類扶持,做到應進則進、應退則退、應扶則扶、動態管理;進一步強化精準施策,因地制宜、因村因戶因人施策;對完全或部分喪失勞動能力的貧困人口實行社保政策兜底脫貧。四是堅持扶貧與扶智、扶志相結合,充分激發貧困人員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改進幫扶方式,強化貧困人員生產技能培訓,提高貧困人員發展生產和務工經商的基本能力;教育引導貧困人員切實轉變傳統落后觀念,破除“等靠要”思想,增強脫貧信心,增添脫貧動力。五是應當明確發改、教育、衛生、科技、水利、農業、林業、旅游、民政、財政金融、交通運輸、城鄉住房、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扶貧等部門制定具體幫扶措施,促使發展生產脫貧一批、易地扶貧搬遷脫貧一批、生態補償脫貧一批、發展教育脫貧一批、社會保障兜底一批依法得到落實。六是強化力量統籌,完善專項扶貧、行業扶貧、社會扶貧、援疆扶貧等多方力量,積極引導社會力量廣泛參與脫貧攻堅,凝聚起共同推進脫貧攻堅的強大合力。自治區人大常委會還可以根據需要,就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重大事項作出決議、決定,起到倡導、推進、宣傳、引領或者告誡、警示、提醒的作用。自治區有地方立法權的人大常委會,也應當根據本行政區域扶貧工作的具體情況和實際需要,制定適應本地的扶貧工作條例,或者作出重大事項決定,以地方立法推動扶貧工作的順利進行。縣級人大常委會沒有立法權,更應當依法行使重大事項決定權,對精準扶貧、精準脫貧作出決議、決定。
二、依法監督要準確到位,為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提供法治保障
在開展扶貧攻堅戰,實施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戰役中,人大常委會要強化監督工作重點,抓住深度貧困地區和特殊貧困群體,突出扶貧重點、加大扶貧力度,集中監督工作優勢、精準發力。無論采取哪種監督形式和方式,只有做到“穩、準、韌、狠”,才可能取得監督的決定性成效。所謂“穩”,就是在監督的事項上要穩妥、恰當、合適,只選“對路”的,不選“欠妥”的,只有穩妥地開展、恰當地深入,“穩扎穩打、步步為營”,才能掌握監督主動權。所謂“準”,就是雖然都是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但絕不可能同一緣由、同一程度、同一種類,總還是存在區別和差異,監督要根據不同情況做到精準、直接、確鑿,只有選準監督切入點,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所謂“韌”,就是對造成貧困緣由或事項不能因為這樣那樣的原因而只走個過場、圖個形式,要有鍥而不舍的精神和勇氣,要有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韌性和耐力。所謂“狠”,就是監督過程中手段要強硬、態度要堅決、行為要果斷,對工作不力、任務不落實,弄虛作假、搞花架子以及不作為或者亂作為而使貧困現象無法改變、貧困人口沒有脫困,在監督的手段使用上該強硬時要強硬、態度該堅決時要堅決、行為該果斷時要果斷。人大監督的實質,就是以權力制約權力,從制上確保憲法和法律得到正確實施,確保行政權得到依法行使、正確行使、有效行使,確保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合法權益得到尊重和維護。精準扶貧、精準脫貧,資金的增撥、管理和使用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方面。各項扶貧資金都是根據統一的扶貧開發規劃,圍繞扶貧攻堅的總體目標和要求,相互結合,配套使用,形成合力,發揮整體效益。人大常委會的監督,其重點應當放在扶貧資金的管理和使用上,特別是對資金撥付不及時,影響扶貧資金效益;政策執行不到位,隨意擴大使用范圍;資金管理不嚴格,存在挪用套取現象;項目實施不規范,工程監管存在漏洞;報帳制度有缺陷,財務管理存在瑕疵以及貪污侵占、截留私分、虛報冒領、吃拿卡要、優親厚友,扶貧資金運行不透明、貧困戶識別不精準等扶貧資金管理使用及項目實施中存在的問題,要通過專項報告、專項扶貧資金審計報告、扶貧資金專題調研、扶貧資金專題詢問,扶貧資金使用情況特定問題調查等方式,人大常委會通過切實可行的措施加大監督力度。各級人大常委會監督工作,還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采取上下級聯動的形式。所謂聯動監督,是指上一級人大常委會,根據監督工作計劃,將屬于本職責范圍內對相關法律法規的實施情況的檢查事項,有選擇的部分委托下一級人大常委會在本行政區域內進行,受委托的人大常委會在工作結束后需將執法檢查情況書面報送上一級委托的人大常委會的行為和過程,以此節約監督成本、提高監督實效。重度貧困鄉鎮和貧困人口,是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重點。鄉、鎮人大主席、副主席在本級人代會閉會期間應當主動負責聯系本級人大代表,依法組織代表開展扶貧相關活動,反映代表和群眾對本級人民政府扶貧工作的建議、批評和意見;也可以選擇若干關系本鄉鎮扶貧工作中存在的各種問題,安排代表聽取和討論本級人民政府的專項工作報告,對扶貧法律、法規實施情況進行檢查,開展扶貧專項工作的視察和調研等活動,并依法向本級人民代表大會報告。人大常委會的監督要想真正取得實效,必須改變過去那種事先發通知、打招呼、定內容、定線路、定地點的作法,而是事先不發通知、不打招呼、不定內容,沒有“路線圖”,直接到鄉鎮、農村進行執法檢查、扶貧專項問題調研、扶貧專項工作視察,甚至扶貧特定問題調查。去哪個縣、哪個鎮、哪個村,都要當場決定,直接走村入戶,察看貧困戶住房,直接向村民了解情況。只有如此,才有可能掌握貧困戶最真實、最客觀、最全面的情況,防止問題被粉飾、掩蓋。人大常委會只要依法監督、正確監督,既不越權、也不失職,既理直氣壯、又善于而為,就可以取得明顯的監督效果;人大常委會只要注重把監督重點與監督形式有機結合起來,就可能以最小的監督投入,獲取最大的監督效果;人大常委會監督,只要是在目標明確、方向正確、措施確切的前提下,依法用足用活,就一定能取得監督成效。
三、充分發揮各級人大代表的作用,為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添磚加瓦
自治區各級人大代表有6萬多人,在精準扶貧、精準脫貧中,可以充分利用人大代表的地位和優勢,充分發揮其特有的作用:一是各級人大代表可以根據廣大人民群眾的呼聲和要求,及時將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的共同愿望和迫切解決的實際困難和問題,通過提出建議、批評、意見和來信來訪的方式,依法提交人大常委會,由有關的工作部門對反映的情況進行分析,對問題進行研究后,根據具體情況和實際需要提出方案,依法由主任會議或人大常委會做出決定。二是各級人大代表可以持代表證就地進行視察,爭取多了解和多掌握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準確的第一手資料,必要時可以約見本級或下級有關國家機關負責人,反映情況、提出問題,并將在約見中獲得的信息、了解和掌握的情況及時反饋給當地的群眾,使問題得到合法、合理、圓滿解決。三是各級人大代表受本級人大常委會邀請,可以列席本級人大常委會,聽取專項工作報告,參加關于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特定問題的調查委員會”,以利于充分發揮熟悉本地情況的優勢,為人大常委會依法履行職責、依法開展工作出謀劃策。四是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可以在參加常委會會議期間,聽取和審議有關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專項工作報告,提出專題詢問,參加扶貧特定問題調查,參加執法檢查、進行專題調研等方式,開展對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情況的監督。五是各級人大代表可以根據自身所處的地域、環境,主動發揮在精準扶貧、精準脫貧中的優勢和作用,已經富起來的人大代表,應當把還未脫貧的人群帶起來;剛剛脫貧的人大代表,應當把自己脫貧的經驗與還未脫貧的人群一同分享;還未脫貧的人大代表,應當主動與還未脫貧的親戚鄰里相互鼓勵,共同探討脫貧之道。六是來自基層、來自群眾的人大代表,要通過合法程序反映來自貧困地區的問題、反映來自貧困人群的訴求,通過上情下達、下情上傳,使精準扶貧、精準脫貧信息得到互通有無,使有關部門及時了解來自貧困地區、來自貧困人群最真實的情況和最真實的訴求,以此調整最適用的扶貧思路,尋求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最佳契合點。七是來自基層、來自群眾的人大代表,要重視發揮接地氣的優勢,教育、啟發、引導貧困人群,堅決克服“等、靠、要”等被動扶貧的思維定勢,在享受政策優惠的同時,更要樹立自力更生、奮發努力的意識,自身解決貧困問題。人大代表的這種優勢和作用,是非人大代表無法替代的。自治區各級人大代表一定要非常珍惜和重視人大代表這個法定職務、政治榮譽,在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攻堅戰中,彰顯優勢、發揮作用、做出貢獻。2018年已經過半,最近又對脫貧攻堅工作作出了重要指示:“脫貧攻堅時間緊、任務重,必須真抓實干、埋頭苦干。各級黨委和政府要以更加昂揚的精神狀態、更加扎實的工作作風,團結帶領廣大干部群眾堅定信心、頑強奮斗,萬眾一心奪取脫貧攻堅戰全面勝利。”確保到2020年全疆貧困人群同全國各族人民一道進入全面小康社會,自治區各級人大常委會和各級人大代表,任務艱巨、責任重大、使命光榮,一定要提高政治站位,把打贏打好脫貧攻堅戰作為義不容辭的政治責任,用心用情用力依法履職,做好脫貧攻堅各項工作,為實現新疆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總目標、譜寫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新疆篇章奠定堅實基礎,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做出貢獻。
作者:劉錦森 單位:自治區人大常委會法工委
- 上一篇:油茶產業扶貧攻堅工作探討
- 下一篇:探析學前教育素描石膏幾何形體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