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循環經濟發展路徑分析

時間:2022-03-11 10:33:43

導語:農業循環經濟發展路徑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業循環經濟發展路徑分析

摘要:本文以遼西北地區為例,針對地區農業循環經濟發展分析了采取這一手段的2點原因,總結了目前想要發展農業循環經濟的阻礙,從中明確了遼西北地區農業產業存在的不足,最后提出了3點建議,目的在于加快實現農業循環經濟發展,提升遼西北地區經濟水平。

關鍵詞:遼西北地區;農業;循環經濟發展;生態

遼西北地區相較于遼寧省其他地區而言,經濟水平比較落后,這主要是受自然條件、能源消耗以及地區環境污染等相關因素影響。農業是我國的第一產業,遼西北地區依然在沿用粗放型增長模式,以掠奪性經營為主,限制了遼西北地區的經濟發展。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必須要推動農業循環經濟發展,使資源、環境、地區經濟三者實現協調發展。

1遼西北地區農業循環經濟發展原因

1.1農業循環經濟能夠實現農村可持續發展。目前,我國農業屬于投入、消耗較高,效益低的粗放型產業,在這一背景下農村環境失去了其原有的作用,甚至被作為獲取自然資源、排放廢棄物的場所,最終導致嚴重的自然生態問題[1]。解決這一問題的有效方法,就是加快發展農業循環經濟,將原有的農業生產模式改變,解決農業生產對生態環境造成的問題,以此為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提供可能性。1.2農業循環經濟能夠減輕農業污染現象。遼西北地區進行農業生產過程中,主要是應用農藥、化肥等農業化學物質,形成了不合理耕種模式,導致地區農業生態環境惡化,甚至會對所生產的農產品造成帶來質量方面的影響。發展農業循環經濟之后,可以將清潔生產落實到實際作業中,從根本上緩解污染問題,最大程度降低農業生產對于自然環境的影響。

2農業循環經濟發展面臨的阻礙

2.1缺乏對農業循環經濟的深入認知。盡管當前我國農業發展的目標是循環經濟,但是因為宣傳力度小,缺乏正確的引導,致使部分農民對于農業循環經濟缺乏深入的認知,無法更好的實現這一發展目標。2.2農業循環經濟缺乏可行的制度支撐。農業循環經濟帶有系統性特點,必須得到黨、政府部門的關注以及廣大群眾的重視,只有如此才能夠不斷完善農業系統[2]。但是當前,遼西北地區在農業循環經濟方面缺乏完善的政策與制度支持,限制了農業循環經濟的發展速度。

3遼西北農業循環經濟發展路徑

3.1擴大宣傳,組織農業循環經濟培訓。農民作為農業活動主要的實踐人員,必須要對農業循環經濟有一個深入的認知,了解其對于遼西北地區農業發展的重要作用。所以,務必要采取行之有效的舉措,擴大宣傳,組織與農業循環經濟有關的培訓,為農民營造一個適合農業循環經濟發展的環境。為此提出以下建議:遼西北地區的各級農業主管部門組織所有農業生產大戶積極參與到農業循環經濟的培訓中,將農業循環經濟的優勢介紹給農民;按照農村的本質特征,通過網絡、電視、宣傳欄等渠道進行大力宣傳,尤其是農業種植示范戶和技術人員,更要深入了解,只有如此才能夠在農業生產中加以實踐。3.2實現多種模式農業循環,建立農業循環經濟發展載體。要想大力推動農業循環經濟發展,必須要有適合的載體,即農戶、企業以及園區。因為遼西北地區的農業種植技術以及規模比較受限,如果當地要實現一家一戶資源循環利用,那么將會投入較高的成本,效率卻不是非常理想,所以只能夠實現小循環[3]。因此,為了實現農業大循環,建議從農產品深加工、畜禽類深加工等領域著手,發展各個領域的龍頭企業。同時,也可以采取多種載體相結合的發展模式,例如企業、協會、農戶、基地合作,將龍頭企業和農戶進行連接起來,如此便可以循環。對于農業循環經濟發展而言,園區建設也是一項重要工作,結合農業生產要求,將上下游帶有共生關系的農產品企業全部集中于一個園區,如此便可以形成產業集群,排放的有害污染物可以在園區之內進行閉路循環,從而使農業產業與工業形成大循環。3.3完善保障制度,實現農業循環經濟長期發展。3.3.1提供政策與制度方面的保障。實現農業循環經濟的長期發展,首先政府部門需要建立責任意識,對與農業循環經濟相關的規定、制度等進行完善,使農業循環經濟作為地方政府的一項必要工作得到重視。完善農業循環經濟相關制度。對一系列規定進行優化,地區的各級政府與職能部門等也要承擔資源循環再利用、農產品安全開發等職責,使農業循環經濟發展能夠有規可依。同時,對現有政策進行調整,通過農業產業以及稅收等多項經濟杠桿帶動農業循環經濟發展,實現經濟效益最大化;制定可行性高的農業循環經濟發展方案。農業循環經濟發展期間,需要考慮全局性與戰略性,這就需要有一個可行的方案推動其后期發展。結合遼西北地區發展現狀,必須制定針對各個市、縣的農業循環經濟方案,確定農業發展目標以及核心區域,通過政策、制度的支持使農業循環經濟朝著正確的方向不斷前進。將發展的核心放置于減少農業資源浪費、資源綜合利用、廢棄物循環利用等方面,并且加快實現農業清潔生產,搞好“清潔化”農村建設,制定短期、中期、長期的農業循環發展方案,并且在實踐過程中加以應用,推動遼西北地區經濟發展。3.3.2加大資金投入力度。農業循環經濟可持續發展要有足夠的資金支持,尤其是項目啟動階段,更是對資金提出了比較嚴格的要求。但是因為農業生產部門自身帶有一定的特殊性,所以前期經濟效益并不是十分顯著,且遼西北的農民經濟收入水平比較低,所以需要政府部門以及銀行企業等的支持,從多個渠道籌措資金,大力推動農業循環經濟發展。需要政府部門加大財政投入。全力爭取國家對遼寧地區農業的支持,獲得資金;銀行等金融機構要做好信貸扶持工作。對于遼西北地區的農業以及生態環境建設等,要追加信貸投入,使其有足夠的貸款可以做好相關工作。例如農業銀行以及農村信用社,可以為農戶提供小額貸款,體現出對遼西北地區農業發展的支持[4];獲得社會各界資金。有關部門要積極制定相關政策,將原本行業、部門之間存在的界限予以突破,通過農業優惠政策帶領非銀行金融機構以及企業等,積極參與到農業循環經濟發展的隊伍中;帶領遼西北地區的農戶積極投入資金。現如今,農村為了發展經濟,搞好生態建設,開始大力開發沼氣、秸稈氣化設施建設,而這一系列建設工作便可以由農戶集資。針對當地積極使用先進技術的農戶,有關部門也要給予資金方面的支持。3.3.3強化技術體系保障。積極引進農業循環經濟技術。發展農業循環經濟過程中,主要涉及到的技術有5種,具體如下:耕作保護技術;綠色高效生態畜禽養殖技術;立體種植與間作套種技術;沼氣與可再生資源開發技術;現代化信息技術。對于這些先進技術,需要與地區現有農業科研資源相結合,有關部門、科研單位以及農戶都要積極宣傳與推廣,以達到農業科技快速向生產力進行轉化的目的。基于農業循環經濟發展組織專業技術培訓。針對當地農民進行培訓,既包括常規教育,又涉及到專業技術培訓。對于知識水平比較高的農戶,需要接受專業技術培訓,如此才能夠加強組織能力,充分發揮出新技術優勢與模范帶頭作用。此外,立足于信息入戶以及農民培訓等各項工程,組織農民學習先進技術,實現遼西北地區農業種植向信息化方向的轉變,并帶動農業循環經濟發展。3.3.4完善服務體系。有關部門要設置不同級別的服務基地,將社會化服務體系延伸到縣鄉鎮,構建以縣、鄉、村、農戶為主題的循環經濟服務體系;在農業生產之前、過程中、生產之后構建覆蓋范圍廣多的服務網絡。其中,生產之前需要具備完善的方案,對農業產業效果進行分析、預測,以免盲目投產帶來嚴重的后果;生產過程中需要有相應的技術指導,做好農業生產設備維修、物資供應等一系列工作;生產之后則要及時清理畜禽糞便,最好建立農副產品交易站,使種植、養殖人員能夠實現有效交流。

4結束語

農業是我國的第一產業,直接關系到社會經濟發展水平,實現農業循環經濟發展這一目標,是目前產業的核心人物。遼西北地區的農業發展目前還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間,在農業循環經濟發展方面需要繼續努力,希望能夠通過本文的分析提供有效的建議。

參考文獻

[1]王杰麗.淺析洱源縣農業循環經濟發展的幾種摸式[J].農業與技術,2018,38(06):154.

[2]李龍.發展低碳循環經濟,促進農業現代化創新[J].中國國際財經(中英文),2018(05):17.

[3]申洪玲.我國西部山地循環農業產業化經濟發展戰略研究[J].知識經濟,2018(05):17,19.

[4]孫廷書.循環經濟模式下高效生態農業發展對策研究[J].農業與技術,2018,38(02):53.

作者:李輝 單位:遼寧省阜新市阜蒙縣大五家子鎮農科農機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