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路下國際經濟貿易前景探析

時間:2022-09-03 02:41:45

導語:一帶一路下國際經濟貿易前景探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帶一路下國際經濟貿易前景探析

摘要:“一帶一路”倡議是實現亞歐非大陸及附近沿海國家互聯互通,開展國際經濟合作的頂層設計,當前“一帶一路”倡議進入了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共建“一帶一路”符合國際社會的共同利益,有效促進了國際經濟貿易的創新變化。鑒于此,本文在現有文獻的基礎上,對“一帶一路”背景下國際經貿的發展前景進行了深入分析。隨后,本文從完善基礎設施建設、構建多層次金融支持體系、推進數據開放和開發利用、加強金融風險監管四個方面提出了具體的改進策略。

關鍵詞:“一帶一路”;國際經貿;全球化;金融體系

一、研究背景

1.文獻綜述。近年來,中國學者在“一帶一路”的背景下,對國際經濟貿易發展進行了深入而多層次的研究。蔣圣力認為,如何通過法律手段解決“一帶一路”背景下的國際貿易爭端,是當前經貿合作亟待解決的問題,根據客觀情況,制定完善的爭端解決機制,緩解國際貿易爭端[1]。宋曉東認為,在“一帶一路”背景下,國際經貿合作要改善區域經濟發展不平衡的現狀,促進中西部地區服務貿易發展;提高人民幣在發展金融貿易中的作用,加快推進人民幣國際化進程;利用優勢資源擴大旅游服務貿易出口規模,提高服務貿易綜合競爭力[2]。光瑜認為,“一帶一路”倡議是中國和亞洲經濟貿易伙伴共同擴大和與西方國家合作的重要戰略。從現有經貿環境和發展態勢來看,“一帶一路”倡議將持續改善國際經濟新秩序,進一步維護相關經濟體的既得利益,逐步完善國際金融、貿易、能源等領域的合作[3]。劉蒙歡認為,“一帶一路”倡議在幫助相關國家擺脫經濟全球化面臨的困境,促進世界經濟向著更加平衡、包容和可持續發展邁進有著極為深遠的影響力。未來,國際經濟貿易格局將在“一帶一路”的背景下發生重大變化[4]。王怡安、許啟航在“一帶一路”倡議背景下,對中國能源合作新格局進行了研究。他們認為,中國應以“一帶一路”倡議為切入點,大力推進沿線產業合作,深化戰略布局,提高中國在能源市場的地位[5]。通過梳理現有研究發現,在“一帶一路”背景下,許多學者對國際經濟貿易發展有不同的研究視角,但缺乏對前景的分析。因此,本文主要探討“一帶一路”背景下國際經貿發展的前景。2.研究目的。在當前的經濟全球化進程中存在諸多不利因素,比如國際直接投資持續低迷、全球債務水平上升等,這些因素所帶來的直接后果就是加大了金融市場的不穩定性,放緩了國際貿易的增長速度,2019年“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新興市場經濟體增長率差異性較為明顯,總體增長態勢趨緩[6]。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日益推進,如何有效合理地緩解國與國之間的貿易摩擦,促進各國經濟共同發展,是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共同關注的焦點。在“一帶一路”倡議的推動下,國際經濟貿易的良性發展為眾多國家萎靡的經濟形勢帶來了新的轉折點。“一帶一路”已經加強了新興市場的內部聯系,創造了新的增長點,為跨國投資提供了機會[7]。本文旨在探討“一帶一路”背景下國際經貿發展的前景。希望通過“一帶一路”倡議,加強新興經濟體合作,促進國際經濟貿易發展。

二、“一帶一路”背景下國際經貿的發展前景

1.貿易投資自由化的重大趨勢。自2013年推出以來,“一帶一路”得到國際社會的普遍認可。截至2019年12月,中國已經與154個國家和地區簽署了173份共建“一帶一路”的相關合作文件,這些合作涉及的領域涵蓋了經貿、文化、旅游等多個層面,政策溝通效果顯著,國際經貿投資自由化程度越來越高。此外,中國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數量持續增長,商務部部長鐘山表示,2020年要將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將擴大到105個,為外經貿的發展營造新的增長點。截止2019年,中國企業在沿線24個國家設立的境外經貿合作區數量達到82個,累計投資額超過360億美元,為東道國創造了超過20億美元的稅收收入。在“一帶一路”下,雖然全球貿易保護主義盛行,但中國繼續放寬市場準入,吸引外資,表明貿易和投資自由化的趨勢在未來是非常重要的。2.國家金融服務將繼續加快。在“一帶一路”的背景下,各國經濟資源在國際經貿發展中都將持續加速發展。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不斷推進,中國金融機構與“一帶一路”的國資企業在金融合作上不斷深化,推動國際經濟合作高質量發展[8]。“一帶一路”倡議背后的巨大投資規模和資金流動,可以有力地轉化為促進各國經濟可持續發展目標所需的資金(表1)。此外,外國金融機構也為“一帶一路”倡議提供了金融支持。例如,截至2019年12月,渣打集團通過財團聯合的方式為超過200億美元的項目提供融資支持;另外,中國人民銀行也加大融資力度,逐步與世界銀行下屬的國際金融公司以及美洲開發銀行共同開展融資合作[9]。截至2018年6月底,已投資150多個項目,覆蓋約60個國家。可見,在“一帶一路”的背景下,各國的金融資源將繼續加速。3.經濟貿易全球化趨勢更加突出。近年來,“一帶一路”背景下國際經濟貿易的全球化趨勢日益突出,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生產全球化、貿易全球化和資本全球化(見圖)。例如,在“一帶一路”倡議所倡導的亞洲命運共同體理念之下,中國和日本在該倡議框架下達成深化合作協議,這一舉措對兩國的產業政策、產業發展趨勢乃至長期的中日經貿關系都將產生極為深遠的影響;由于中日兩國特殊的地緣關系,利用“一帶一路”的機會加強物流領域的進一步協作,通過中國建設日本至歐洲的主要物流通道,實現合作共贏,已成為中日兩國的長期發展戰略。另一個例子是2018年“陸海新通道”建設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成果[10]。“陸海新通道”是推動區域經濟發展的戰略引擎,也是實現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緊密關系的生命線,更是開展中國西部和東南亞、中亞地區國際經貿合作的戰略平臺,這將為中國西部地區與東盟國家經貿往來提供基本保障。它有利于國家間的交流和人員流動、物流和資本流動;也有利于沿線國家深入合作,促進沿線國家和地區共同發展,實現更高水平的互利共贏。4.旅游業發展趨于繁榮。自“一帶一路”倡議以來,沿線旅游業的合作日益頻繁,旅游市場規模逐漸擴大,各國之間的旅游交流日益密切。在中國與69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的合作協議中,有大量內容涉及旅游合作;文萊、阿塞拜疆等13個國家對中國實行免簽證政策;中歐班列數量達到9000余列;開通國際公路運輸線路356條;增加國際航空運輸航線400余條;在“一帶一路”沿線43個國家開通直航班次,每周直飛數量超過4500次。沿線國家旅游合作不斷深化,旅游便利化水平顯著提高。如表2所示,2013年至2017年中國游客和“一帶一路”游客數量穩步增長。2020年4月,中國社科院旅游研究中心的《2019—2020年中國旅游發展分析與預測》顯示,中國將加大旅游業改革開放的力度,包括開放旅游業市場,進一步降低旅游外商投資企業進入門檻,實施境內免稅購物制度等,實現國際旅游業高質量長久發展。總之,中國和沿線國家在“一帶一路”背景下的旅游業國際化程度越來越高,沿途游客也保持了穩步增長,未來可期。隨著“一帶一路”的推進,除了“一帶一路”的國家外,其他國家的旅游業也將繼續繁榮發展。以日本為例,2018年5月,中日兩國簽署了加強服務貿易合作的備忘錄,建立新貿易環境下服務貿易的合作機制,以互惠互利為前提,共同推動服務貿易領域的投資與合作;并指出在“一帶一路”倡議下,中日經貿合作將迎來非常好的合作機遇。因此,日本國民對“一帶一路”的國家和地區的旅行將繼續增長。同一時期的第七次中日韓領導人會議上,三國領導人發表了聯合宣言,表示將加快中日韓自貿區談判進程,并在多個領域的合作上達成初步共識。

三、“一帶一路”背景下促進國際經貿發展的對策

1.完善基礎設施建設,促進口岸通關。在“一帶一路”的背景下,為了促進國際經濟貿易的發展,必須加強和完善鐵路、水路、公路、航空等基礎設施建設,實現交通網絡的互聯互通,打造更加成熟化的國際多式聯運體系;完善綜合交通網絡體系,進一步推進“一帶一路”與國家和地區的全方位、立體化的渠道銜接。“一帶一路”的政策推進要優先完成交通設施的互聯互通,鼓勵中央企業加強與沿線國家和地區的港航合作,與境外港航企業合作建設專業物流基地,打造產業化的港口物流園區;同時為央企參與沿線國家交通、物流設施的建設和運營提供必要的政策和資金支持;積極拓展海外客貨航線,鼓勵航空公司開通和拓展亞、非、歐等主要城市的國內航線,特別是要把開通至東盟和中亞國家的加密航線作為重中之重。此外,要集中財力、物力,加大口岸通關基礎設施建設,優化口岸營商環境,完善口岸通關機制,進一步提升口岸便利化服務水平;提高檢驗檢疫工作效率和服務水平,擴大綠色通關和直接放行覆蓋面,為口岸貨物通關和人員往來提供最大便利;繼續深化“單一窗口”建設,使海關與港口、鐵路等相關合作機構實現有序對接,為市場主體提供全面的物流信息服務,完善全程“一站式”物流服務體系建設。2.構建多層次金融支持體系,促進金融機構合作。鑒于“一帶一路”背景下國際經濟貿易發展的前景,未來各國在金融領域的合作中,將逐步形成全方位、多層次、綜合性的一體化金融服務體系,進一步實現各類政策性金融和商業性金融的協作發展;充分發揮開發性金融“引領”和“開放”的重要作用,作為政府和市場的連接器,開發性銀行在整合資源要素上有其獨有的優勢,可以為市場各方提供中長期信貸支持。此外,發展金融需要以更加開放的形式在各國內部加強與國際開發金融機構的合作。總體而言,各國需要通過建立多層次的金融支持體系來促進金融機構的合作。3.推進數據開放、開發利用,促進國家間信息互聯互通。基于“一帶一路”背景下國際經濟貿易發展的前景,各國應積極推進數據開放與開發利用,為國際貿易發展提供數據支持。具體而言,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一是相關部門積極開展數據公開測評工作,同時以需求為導向,構建合理規范的數據公開測評指標體系;借助信息化技術,實施評估和檢查,并在此過程中全面檢查相關部門數據的公開質量和數據的有效性。二是有關部門要加強與大數據產業發展的信息銜接,支持相關企業開展大數據采集、存儲、處理、分析、服務等工作。科研院所要為這些企業提供開放的數據,協助企業進行創業創新,促進大數據平穩健康發展工業。三是積極推進國家間信息通道建設,促進國家間信息互聯互通,努力實現云計算、大數據、信息安全的大融合。4.加強金融風險監管,優化市場競爭秩序。在金融風險監管方面,一般包括信用風險、利率風險和匯率風險等金融風險。金融風險是“一帶一路”背景下國際經濟貿易發展面臨的一個關鍵問題。針對這一問題,我國應采取預警、及時應對、改進和保障措施。一方面,要構建區域金融風險預警體系,完善風險應對和危機管理機制,建立統一的投資規則;另一方面,引導國與國之間的信用管理部門、信用服務機構和評級機構合作,促進資源共享。

四、結論

“一帶一路”下國際貿易的發展,需要借助中國和沿線國家現有的多邊合作機制,利用區域經貿合作平臺,促進“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經貿、文化等領域的共同繁榮,實現可持續發展。“一帶一路”對國際經貿發展產生了重大影響,國際經濟貿易發展前景良好,貿易投資自由化趨勢顯著,各國金融資源將繼續加速,經濟全球化的趨勢將更加突出,進展更為迅速;旅游業將會更加繁榮;在“一帶一路”的背景下,我們要注意當前國際經濟貿易形勢;要通過完善基礎設施建設、構建多層次金融支持體系、推進數據開放與發展、加強金融風險監管等措施,促進國際經貿發展,加強金融風險監管。

作者:袁照穩 單位:惠州經濟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