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經濟與貿易對環境的影響及對策

時間:2022-03-11 11:31:13

導語:國際經濟與貿易對環境的影響及對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國際經濟與貿易對環境的影響及對策

摘要:改革開放以來,世界各國的經貿往來日漸頻繁,推動了我國經濟與貿易的發展。但經貿往來中由于過于追求經濟的發展,卻忽視了國際經濟與貿易對我國環境影響,使得各地污染問題頻繁出現,造成了嚴重的環保問題。本文簡述了國際經濟貿易對我國環境帶來的影響,并就應對的措施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國際經濟與貿易;環境;影響;對策

1、國際經濟與貿易對我國環境產生的不利影響

1.1高污染產業向我國轉移。我國人均自然資源較少,但在勞動力資源方面有著較大的優勢。西方發達國家由于自身勞動力成本較高,以及環保問題的壓力,就以投資的形式將高污染產業轉移到我國境內,這樣既能夠利用我國的勞動力優勢,又能夠避開本國的環境保護條例。國內一些城市地區也通過招商引資等方式,建立起一些能耗高、排放多的企業,這給我國的生態環境造成了嚴重的影響。另外,一些城市地區為了經濟的繁榮,就將生態環境保護置之度外,從國外引入高能耗、高污染的產業,用環境污染來換取經濟的增長。1.2投資產業的污染嚴重。由于西方國家的環保意識較強,許多資源耗費多、污染排放多的產業無法在本國生存,于是就以投資的方式轉移到發展中國家。作為發展中國家,我國開展國際經貿易是為了推動國民經濟的發展,帶動國家的對外經濟貿易,以提高國家的綜合實力。由于經濟較為落后,改革開放初期只能吸引一些勞動密集型、技術含量低、污染較多的產業。由于當時我國的環保管理水平較低、相關政策相對寬松,這些污染較為嚴重的產業雖然帶來了一些經濟收益,但是給我們的環境造成了不利的影響。1.3資源安全性壓力較大。隨著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國民生產總值在不斷增長,人們的生活質量獲得了較大的提升,但隨之而來的就是對資源的大量消耗。西方發達國家經濟水平較高,能夠使用科學技術等來推動國民經濟的穩步增長,但由于我國經濟發展較慢,科技水平較低,為了實現經濟實力的快速增長,難免要犧牲大量的自然資源,以至于給生態環境的平衡帶來較大的壓力。另外,對于保護生態環境,減少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我國又缺乏充足的資金和必要的技術,這也是國際經貿往來給我國環境保護所帶來的壓力。1.4資源浪費現象較大。在積極引進國際資本的思想引導下,我們雖然在吸引外資投資的過程中取得了較好的成績,使得國民經濟獲得了較大的增長。但是,由于過于強調吸引外資的數量而忽視對引進產業質量的把控。當我國逐漸發現保護環境的重要性時,許多污染較為嚴重、能耗較高的產業已經在國內投產多年。這對于環保技術較為落后的中國來講,肩上的重擔變得更加的沉重。西方發達國家通過將能耗高、污染大的產業轉移到發展中國家,不但維持了自身生態環境的平衡,還從中取得了較大的經濟收益,但卻給其他郭佳留下了較大的環境隱患。我國改革開發以來,從引入的高污染產業中獲取的收益或許還無法抵消治理環境污染的支出。

2、應對國際經濟與貿易對我國環境影響的對策

2.1堅持落實科學發展觀,走可持續發展道路。當前,我國經濟發展要走綠色發展的道路哦,將科學發展觀貫徹落實到發展經濟的過程中。經濟的發展不但要適應當前的社會需要,還不能將治理污染的問題推給后輩人。因此,我國經濟的發展不但要能滿足當前的發展需要,還有顧及到未來發展的需求。隨著國際經貿合作的持續深入,我們要以可持續發展為基本要求,拒絕能耗高、污染排放高的產業專業,堅持走綠色經濟的發展路線。2.2加強宣傳與教育,提高全民環保意識。為了解決持續惡化的環境問題,我們要讓國內企業意識到環境保護的重要性,在生產過程中盡量提高綠色環保技術和生產設備的應用比例,要高標準、嚴要求控制生產中出現的污染排放,使其達到環保標準的要求。其次,企業要加強對老舊設備的技術改進,引進高環保標準的生產技術及相關設備,不但要追求產品的質量,也要加強對環境的保護,要對污染較大的產業做嚴格的治理。最后,要加大環保宣傳,增強消費者的對環境保護的認識,以節約自然資源,愛護生態環境。2.3改革環保規章制度,鼓勵環保工作。對于現有環保規章制度的改革,可以從下面幾個部分著手:首先,在政府的經濟發展和環保決策時實行成本效益分析,以期用較小的投入來取得收益的最大化。要維持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之間的平衡,既不能追求經濟效益而忽略環境的保護,也不能強調環境保護而造成經濟的落后。其次,要加強新技術的研發和引進,淘汰落后產能以提高資源使用的有效性,這既有助于保護生態環境,又有助于減少環境資源消耗。最后,要給予對外經貿企業各種政策優惠,提高他們的環保意識,要依據有關政策給予環保工作較好的企業更多的獎勵。要加大環保檢測部門的資金投入,以提高其對進出口產品的環保檢測,以切實推動環保政策的貫徹落實,降低國際經貿往來所造成的負面影響。2.4制定相關政策,兼顧短期與長期發展。在招商引資的過程中,我們要堅持綠色發展的經濟理念,積極引進低能耗、低排放、技術先進、高產出的產業,要盡量減少國家限制項目的引進,以減少對環境保護工作的壓力。要加強區域導向,對于引進企業要加強監督和管理,要及時發現和解決生產過程中出現的環境污染問題,從而達到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的平衡,兼顧短期和長期的發展。

3、結束語

國際經濟和貿易的發展,要建立在綠色可持續發展的基礎上。對于國際經貿往來中出現的環境問題,要做針對性的分析和處理,準備相應的解決對策。通過健全相關法律法規、加強宣傳教育、提高社會的環保意識,降低國際經貿往來的負面印象,尋求環境保護和經濟進步的協調發展。

參考文獻

[1]劉健.國際經濟與貿易給我國環境帶來的影響[J].商場現代化,2017(19):15-16.

[2]王一帆.國際經濟與貿易對我國環境的影響和對策分析[J].納稅,2017(27):143.

作者:張瀟予 單位:大慶東風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