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實訓教學模式

時間:2022-05-17 11:44:58

導語: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實訓教學模式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實訓教學模式

[摘要]目前,仍有一部分應用型本科高校依然以理論教學為主,實訓教學欠缺。通過對國際經濟貿易專業實訓教學現狀進行分析,進而從構建實訓模塊、合理安排實訓課程時間、加強校外實訓基地建設、提升教學師資隊伍以及專業競賽等方面提出了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實訓教學模式構建及實施路徑,完善創新應用型本科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的實訓教學環節。

[關鍵詞]應用型;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實訓教學;教學模式

2014年,國家明確提出要引導地方本科高校向應用技術型高校轉型,應用型教育成為我國600多所地方普通本科高校轉型發展的方向。國際經濟與貿易是應用經濟學下屬的一門學科,綜合應用性是它的一個重要特點,實訓教學是培養學生國際貿易應用型技能的基本途經。從近幾年畢業生的就業信息反饋來看,畢業生就業形勢不容樂觀,就業崗位與專業相關度不高。畢業生應聘管理類職位,能力不敵重點高校學生,應聘動手操作類職位,競爭不過高職院校學生。因此,要改變目前這種就業形勢,應用型本科院校應該嘗試改變現有的教學模式,增加實訓教學,提高學生的實踐動手操作能力。以徐州工程學院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為例,剖析該專業在實訓教學過程中存在的一些問題,針對這些問題,構建實訓教學模式及實施路徑,從而對實訓教學提出合理化建議,提高實訓教學水平。

一、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在實訓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一)實訓課程的教學時間安排需調整

國際經濟與貿易的實訓課程基本安排在大四第一學期進行,時間安排主要是基于學生已經學完一些基礎課和專業課程,有了一定的專業基礎,但這種安排也有弊端。首先,大四時相當一部分的學生要復習考研,有的請假外出找工作,課堂的出勤率不高,影響了應該達到的教學效果。而且,理論課和實訓課開設的時間不銜接,不在同一學期開課,學習理論課的時候,沒有得到實踐操作的鍛煉,而開設實訓課時,之前學過的基礎知識容易被遺忘,沒有很好地把理論和實踐知識結合起來,影響了學生綜合知識的掌握[1]。

(二)實訓教學有待完善

實訓教學有待完善,實訓內容主要側重于學生運用軟件模擬國際貿易流程來了解進出口業務。目前學校國際貿易實訓室的電腦主要安裝TMT和SimTrad兩款軟件,TMT軟件用于訓練學生的出易的技能,能讓學生熟悉出口業務的整個流程。但軟件購買時間較久,更新需要時間和費用,與真實的貿易現狀存在一定程度的脫節,學生的學習效果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響。SimTrade與TMT相比,更接近現實的貿易環境,但現實貿易中的布展、推介會等流程是無法通過虛擬仿真得到鍛煉的[2]。

(三)校外實習實訓基地建設需要加強

徐州工程學院很重視校外實習實訓基地的建設,經過近幾年的努力,與多家企業建立了穩固的國際經濟與貿易實訓基地。但基于外貿企業的性質,比較大規模的外貿企業很少,接納學生實習實訓的能力受限,很難滿足學生的實訓需求。而且,出于自身經濟利益、生產安全和商業機密的考慮,一些外貿企業不愿意接收實習學生,更不愿意讓實習學生接觸客戶資源、生意談判、進出口貨物單證等商業機密,學生真正參與的業務并不多,動手操作的能力得不到充分的鍛煉和提高[3]。

(四)師資隊伍的實訓教學能力有待提升

學校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的教師都是博士或者碩士畢業,他們的學歷較高,專業知識扎實,科研能力較強,專業外語水平較高,但普遍缺少企業工作經驗,實訓教學能力還需提高。

(五)實訓教學課堂管理需要規范

加強規范管理對于提高實訓教學效果至關重要,但實訓教學管理要比課堂教學管理復雜很多。實訓教學主要是在教師的指導下,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由學生親手操作完成實訓任務。但參加實訓的學生人數多,而指導教師嚴重不足,會疏于學生管理。

二、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實訓教學模式構建及實施路徑

(一)構建教學模塊,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按照專業課程性質以及課程之間的聯系,把課程分門別類,對每一類課程實行不同的實訓模式,制定有差異的管理制度和考核評價制度。第一類,國際貿易理論與實務、國際金融等課程,這類課程的系統性較強,理論與實務并重,可嘗試采取軟件模擬方式進行教學。通過教學模擬軟件,對學生進行分組,在指導教師的示范操作下,在虛擬的外貿環境中,系統地完成整個業務操作流程。在操作的過程中,指導教師管理跟進每一組學生的實訓進度,由系統自動給予分組學生實驗評價。在整個實訓完成之后,再進行答辯,最后根據答辯成績和系統自動評價成績來評定總的實訓成績。此外,可以邀請具有豐富外貿經驗的企業人員來校舉辦講座,與學生進行面對面交流,加深學生對該專業的感性認識。第二類,報檢業務、進出口單證操作、國際貨運等課程,這類課程的操作性較強,可以采取校內實訓和校外實訓相結合的方式進行教學??梢韵韧ㄟ^校內實訓課,掌握報關、報檢、國際貨運的基礎理論知識和業務單證的制作方法。教學管理主要由指導教師督促學生完成單證填制任務,按照單證填制的合格率來評定成績。之后到校外實訓基地在外貿企業人員指導下,學習并共同完成一筆貨物的出口或者進口。第三類,商務英語、外貿函電、國際商務談判等語言類較強的課程,學??梢詫ふ液线m的外貿企業,建立長期的產學研合作關系,定期協助學校建立校內模擬交易會,讓學生在真實的交易環境中掌握語言溝通和人際交往技巧,親身體驗到交易磋商環節的重要性,提升學生的職業能力[5]。

(二)合理安排實訓課程時間,與理論課程形成有機整體

建議將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的系列實訓課程與相關的理論課安排在同一個學期進行,可以將理論課安排在前八周進行,學生掌握了一定的國際貿易基礎知識和專業知識,接著在第九到十八周再安排實訓課程,這樣,理論課和實訓課的學習互相促進,互相鞏固,形成了有機的閉環,提高了學生的實訓效果。

(三)增強校外實習基地建設,與校內的實訓課程形成互補

建立穩定的合作關系,建立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校外實習教育基地。本著“校企聯合,資源共享”的原則,校內外指導教師各司其職,共同參與實習過程管理。共同制定實習實訓培養方案,完善實踐教學體系。大三、大四學生每年都要進行為期1個月的校外實習,在這種模式下,企業提供產品和實習基地,校內教師主要負責監督、企業外貿人員授課,實習結束后,學生要交一份完整的實習報告,按照學生在具體業務中的參與程度和操作熟練度來給他們評分,評價實訓效果。通過實習實訓,既訓練了學生的報關單、單證制作、國際貨運等動手操作能力,又提高了其團隊合作能力。

(四)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打造“理論+實踐”的“雙師型”教師隊伍

學校應為教師提供定期培訓和國內外訪學的機會,使其隨時關注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的前沿動態,學習國內外先進的理論知識,保證本專業教師能力的不斷提高。同時,在有條件的情況下,安排他們到外貿企業調研學習或一年以上的掛職鍛煉,還可以請國內經驗豐富的專家來學校培訓,不斷提高教師的綜合素質,打造既有深厚理論功底又有豐富實踐經驗的“雙師型”教學隊伍。學校在培養本校教師的同時還應積極聘請具有豐富外貿實踐經驗的專業人士擔任實踐導師,為學生指導實踐課,給學生傳授寶貴的工作經驗。此外,學校還可以不定期地邀請外貿企業、銀行精英進學校進行進出口業務、銀行清算業務的講座或培訓[6]。

(五)通過參加國際貿易專業競賽活動,提升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

學校鼓勵學生參加高水平的競賽活動,如職業技能大賽、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比賽等。徐州工程學院2020版大學生手冊明確規定每個學生參加校級、省級和國家級專業競賽獲獎的可獲得獎勵學分。通過現場比賽,既可以考核學生的專業理論知識,也可以訓練學生的實際業務操作能力。通過參與比賽,提高了學生的專業素養、實踐操作技能,同時訓練了學生的團隊意識、合作能力,對以后的職業生涯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同時,學校還創造條件在校內組織系列競賽,讓盡可能多的學生參與到比賽當中,提高學生學習國際經濟與貿易的興趣,提高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實際工作能力,這完全符合應用型本科高校的培養目標要求[7]。應用型本科院校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實訓教學模式的構建,不僅要依托校內實訓課程,同時要將校外實習實訓課程與專業競賽等內容結合起來。通過多維度的學習,培養理論知識扎實,專業知識深厚,動手操作能力過硬、深受用人單位青睞的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人才[8]。

[參考文獻]

[1]葛秋穎,等.國際經濟與貿易本科專業實訓課程設計研究[J].教育現代化,2020,6(48):126-129.

[2]成喜玲.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實踐教學模式創新研究[J].對外經貿,2018(4):128-130.

[3]邵柏春,易成林.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實驗教學改革探究[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6(4):157-159.

[4]張文進,李用俊.應用型本科院校國際經濟與貿易系列課程實驗實訓模式研究[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2014,33(6):149-151.

[5]沈樹明.國際經濟與貿易本科專業實踐教學模式改革研究[J].文學教育(下),2018(12):176-177.

[6]朱世翠.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實踐教學改革探索[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7,16(11):136-137.

[7]張婧.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實踐教學的問題與對策[J].現代企業教育,2014(8):356-357.

[8]侯學娟,傅煒.應用型本科高校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J].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35(5):180-182.

作者:劉艷 單位:徐州工程學院 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