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價波動影響居民消費分析
時間:2022-06-03 03:16:58
導語:房價波動影響居民消費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實現居民消費增長,激發國內經濟發展內生動力是提高居民生活福利的重要內容,也是宏觀經濟政策制定的主要方向。黨的報告明確指出,需要完善消費體制機制,充分發揮消費刺激增長的作用。這對刺激國內需求,擴大市場,實現結構轉型升級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梢哉f,消費在國民經濟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基礎性作用。1998年以來,住房市場化制度改革激發了我國近20年的房地產市場暴漲,居民信貸和消費因房地產市場繁榮實現了倍數擴張。數據表明,1999年每平米住宅銷售價格為1860元,到2017年每平米住房單價已猛漲至10500元左右,近20年增長了4.6倍,年均漲幅10%。與此同時,中國居民的消費總額不斷增長,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由2003年的45842億元增加到2016年的332316億元,年均增長16.46%,最終消費支出對我國經濟的貢獻率由2003年的35.4%增加到2016年的64.6%,增長了接近一倍。我國經濟增長由依靠投資、出口拉動向依靠消費拉動轉變,消費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第一馬車”。然而,分析近幾年的發展趨勢發現,房價波動對居民消費產生了不同程度的影響,且存在諸多爭論。就目前房地產市場而言,買房已不是單純意義上的居住,更多地承載著投資資產的期望,成為一種保值增值的重要手段。因此,房地產價格的漲跌與宏觀經濟發展之間存在著不可分割的聯系,成為宏觀經濟穩定的重要指標,且房價波動還會通過影響消費需求的變動對整體居民福利產生影響。因此,厘清房價波動與居民消費到底是什么關系具有重要研究意義。
文獻綜述
在房價對居民消費影響的研究中,“財產財富效應”假說產生較早,影響深遠。這一理論認為,房價上漲將導致業主消費增加。庇古提出的財富效應對這一問題做了深入分析。其認為家庭財富的增長會增加居民消費需求,家庭財富不僅包括收入,還包括各種形式的家庭資產,具體到本文就是住房等不動產。莫迪利亞尼和布隆伯格也指出,住房價格上漲,直接導致住房擁有者增量財富增加,可以刺激居民消費意愿?;谥袊康禺a市場的研究方向,盡管我國房地產市場仍處于發展中,但仍然具有財富效應?;谏芷趦π罴僭O,Quigley和Hiller研究了20世紀80年代和90年代美國各州的面板數據和25年來14個國家的跨境面板數據發現,“財產財富效應”是顯著的。21世紀初,美國股票價格大幅波動,雖然居民工資增長遲緩,但居民消費和投資并未呈現頹勢,甚至有強勁的趨勢。對于這一現象的解釋,他們認為,無摩擦和預期粘性成為用財富效應解釋這一現象的關鍵。盡管住房的財富效應和抵押貸款效應很有利地解釋了房價與消費之間的關系,但是住房價格波動的消費擠出效應也為學者所關注。Sheiner認為,房價上漲將迫使潛在的購房者節省更多的首付,減少家庭開支。由Yoshikawa和Takagi對日本進行的一項研究發現,當本地房價上漲時,打算買房的租戶花費更少,從而提高了儲蓄率。Aoki、Prodman和River使用了伯南克未定義的金融加速器模型。他們認為,房地產市場的再分配效應將抵消動態總體均衡中的部分財富效應。房價上漲不僅刺激了賣方消費,還抑制了買方消費。因此,從國家層面而言,房價并未體現出應有的財富效應刺激消費。顏色與朱國忠建立了一個動態的生命周期模型來模擬房價與家庭消費的關系,通過刻畫市場摩擦,改變傳統模型假設中無摩擦的市場假設,傳統意義上的財富效應會由于住房抵押貸款效應而減弱?;谶@一假設,買房者在買房后,會受制于還款壓力而壓縮消費需求。
房價波動影響居民消費的雙邊機制分析
(一)房價波動促進消費增長的機制。根據古典經濟學家庇古對消費、物價水平與金融資本的研究,其認為物價下降有利于促進經濟增長,從而實現充分就業??梢杂^察到,由于物價下降,雖然消費者本身自有財富總量沒有變化,但是他本身所感知的財富量是增加的,因而會激發消費者增加消費。根據凱恩斯的宏觀增長理論,消費的擴張直接刺激生產活動的增加,有利于擴大生產規模,增加產出,進而刺激經濟增長,實現就業率的提高。隨后,庇古進一步提出庇古效應,也可以稱作是實際貨幣余額效應。其認為,由于價格下降,會導致可感知的各種財富的實際總量會增加,財富收入比會提高,其實這也是家庭財富的一部分。這一結果會誘發居民降低儲蓄率,增加消費支出,刺激社會總體消費需求,增加國民收入水平。由于傳統的財富效應分析中,僅僅關注金銀貨幣等傳統家庭財富價值的變動,但經濟社會逐漸發展的過程中,財富形式不僅僅局限于傳統的金銀貨幣。開始出現了房地產、股票債券、基金等資產形式,因此社會財富形式也開始呈現多元化特征。結合本文的研究,房地產作為個人財富的一部分,會直接導致家庭財富效應的變動,進而會引起居民消費行為變化。當房價上漲,居民可感知的財富余額會增加,消費者感覺自身擁有的財富價值會增加,從而會激發消費者增加消費,提高消費支出。因此,房價波動會對居民產生財富效應,對居民消費產生刺激作用。(二)房價波動抑制消費增長的機制。傳統經濟理論對擠出效應的解釋在于,政府支出增加,會抬高商品價格,從而會擠出私人投資和消費。根據這一理論思路將其運用到房價波動研究中發現,房價波動擠出效應是由于房價上漲導致居民負債增加,從而擠出居民消費和投資。從1998年房地產市場改革以來,加上國家政策推動,金融市場的泡沫化操作,房價呈現連續20多年猛漲的態勢。對那些投資者來說,房地產價格上漲為他們帶來了財富效應,會增加他們的財富總額,刺激其消費,產生消費刺激作用。而對于那些房屋剛性需求者來說,房價上漲會限制其獲得住房,并進一步抑制其消費行為。首先,城鎮化深入發展的過程中,大量農村剩余勞動力涌入城市,而要想獲得城市戶口,有一部分政策是需要與住宅掛鉤的。因此,對于想要獲得城市戶口的外來務工人員而言,他們是住宅的剛性需求者,為了實現擁有住房的目的,他們不得不減少消費,提高儲蓄率。其次,還有一部分租房者,由于房價上漲,會導致房地產市場供需緊張,由此抬高房租價格,也會擠壓居民消費支出。最后,房價上漲會引起社會恐慌,形成必須擁有一套住房的社會氛圍。尤其在婚姻市場,為結婚而買房成為標配,這又會增加為結婚而儲蓄,降低消費。綜合以上三點,房價波動會對消費產生抑制效應。模型設定與數據說明根據上文的理論機制分析,房價波動對居民消費存在刺激作用和抑制作用,借鑒石大千(2018)的實證模型,利用雙邊隨機前沿模型測算房價波動影響消費的雙邊效應,具體雙邊隨機前沿模型設定如下:其中,xit為一些影響居民消費的控制變量,這些控制變量包括財政支出水平、城市化、對外開放、基礎設施、金融發展和產業結構。δ為參數估計向量,i(xit)為與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的消費水平。i(xit)=λxit,λ為特征變量估計參數。復合殘差項ζit=ωit-μit+εit,εit為隨機誤差項。ωit表示房價波動對居民消費水平影響的刺激效應,為正效應,且ωit≥0;μit表示房價波動影響居民消費水平的抑制作用,為負效應,且μit≥0。本文的被解釋變量為居民消費水平變量,核心解釋變量為房價波動變量,控制變量包括財政支出水平、城市化、對外開放、基礎設施、金融發展和產業結構。表1為主要變量的描述性統計。本文所使用數據為2003-2016年中國實證結果分析房價波動對居民消費的影響存在正反兩種效應,為了測算這兩種效應的大小,并比較凈效應的大小,本文基于雙邊隨機前沿模型進行分析,估計結果如表2所示。為了對兩種效應進行分解,首先估計了五個模型,然后從五個模型中選取一個最優模型來進行效應分解。從表2結果可以看出,模型4的對數似然比值最大,因而選取模型4作為最后的分解模型。從模型4的估計結果來看,房價波動影響消費的正效應顯著為正,負效應顯著為負,表明房價波動的正負兩種效應均是顯著的?;谏鲜瞿P凸烙嫿Y果,本文基于模型的兩個殘差進行方差分解(見表3),結果表明,房價波動刺激消費的正效應系數為0.3426,房價波動抑制消費的負效應為0.8348,總體而言,房價波動的負效應超過了正效應。
為了便于比較,進一步測算了兩種效應影響消費的比重,發現刺激效應的影響比重明顯小于抑制效應的比重,也就是說,房價波動總體而言抑制了消費增長。在上述方差分解的基礎上,最終分解出房價波動影響居民消費的雙邊效應大小及其凈效應。表4結果表明,房價波動影響居民消費的刺激效應提高了居民消費19.03,而房價波動影響居民消費的抑制作用降低了居民消費29.26%,兩者凈效應大小為房價波動抑制了居民消費10.23%。通過對不同百分位數的估計表明,只有在90百分位數上的那些群體房價波動對居民消費才產生了刺激作用,而50百分位數以下的群體,房價波動對居民消費的作用總體以抑制作用為主。結論與建議本文通過理論分析房價波動影響居民消費的雙邊效應,基于2003-2016年中國283個地級市的面板數據,利用雙邊隨機前沿模型實證分解了房價波動影響居民消費的雙邊效應。理論分析表明,房價會產生財富效應進而增加居民消費,具有正向作用,但另一方面,房價增長增加了居民生活成本,形成對居民消費的擠出效應。而最終兩者效應孰大孰小將由兩種效應的凈效應決定?;谶@一理論分析,不同于以往實證分析只能估計房價對消費的單方面影響的文獻,本文將兩種效應納入統一模型框架下,借助雙邊隨機前沿模型優勢估算兩種效應的大小,實證結論表明,房價波動對居民消費同時存在刺激和抑制兩種效應,房價增長導致的財富效應可以增加居民消費19.03%,而房價增長擠出居民消費29.26%,房價的財富效應小于擠出效應,房價波動總體而言擠出效應占主導地位,抑制了10.23%的居民消費增長,對居民消費增長產生了不利影響。基于上述結論本文認為,繼續堅持中央“房子是用來住的”基本思想,保持房價平穩發展,警惕房價過快增長。具體而言,一方面,避免一刀切政策,產生打壓剛需的負面效應。采取有針對性措施堅決遏制投資性房地產需求,保持房價穩定。另一方面,需要不斷提高居民收入水平,降低房價收入比過高的現實,逐漸提高居民收入可支配能力,降低房價波動的負面影響。從政策制定的角度而言,一是要采取更加積極的稅收政策,增加居民個人收入水平,真正藏富于民。只有當居民收入水平提高了,才能平抑房價過高帶來的負面沖擊。二是采取更加規范和穩健的金融政策,防范金融體系風險。盡量控制金融資源向房地產等泡沫行業的投放,更多支持實體經濟企業。只有當實體經濟發展了,經濟增長的動力基礎才能穩定,經濟發展便彰顯活力。
參考文獻:
1.張世涵.房價對居民消費的影響及其區域差異研究[J].商業經濟研究,2018(23)
2.孫效,謝綿陛.住房價格差異對居民消費的影響[J].安慶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37(5)
3.石大千.收入不平等影響經濟增長的雙邊效應——機會不平等和努力不平等的不同作用[J].財貿經濟,2018,39(8)
4.吳潔芳.房價變動對居民消費影響效應研究[J].合作經濟與科技,2018(12)
5.趙麗霞.山西省房價波動對居民消費的影響研究[J].商業經濟,2018(4)
6.黎泉,張波,林靖欣.住房價格對居民消費的影響研究——基于我國35個大中城市面板數據分析[J].消費經濟,2018,34(2)
7.樊錦霞,葉莉,張玉梅.房價不確定性對城鎮居民消費影響的研究——一個行為金融學角度的分析[J].當代經濟管理,2018,40(5)
作者:趙娟 趙光華 單位:西安建筑科技大學管理學院
- 上一篇:創新創業高職農村電子商務人才培養
- 下一篇:體驗式營銷女性消費市場拓展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