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產性收入結構對居民消費的影響
時間:2022-04-01 08:33:07
導語:財產性收入結構對居民消費的影響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與此同時,我國城鄉居民的收入水平也有了較大幅度的提升,其中財產性收入是居民收入的重要來源。隨著我國經濟發展的多元化,我國居民的資產結構隨之發生了重大變化,財產性收入在居民總收入中比重不斷提高,其已經開始影響到居民日常的消費支出。居民財產性收入的增加,不僅有助于提升其總體收入水平,還能讓居民產生良好的預期,從而促進居民現期消費。Sand(2012)將挪威農戶的財產性收入分為非農業收入和政府轉移性收入,進而構建了多元線性回歸模型探究財產性收入與居民消費水平的關聯性,其研究結果表明,非農業收入、政府轉移性收入對居民消費水平的提升具有顯著的正向促進作用;我國學者方福前等(2011)利用我國30個省份的2001-2008年省級面板數據構建了動態面板數據模型探究財產性收入水平對農民消費水平的影響,結果表明財產性收入水平能夠促進農民消費水平提升;朱堔等(2012)使用我國1992-2009年的時間序列數據探究財產性收入差距對居民消費水平的影響,結果表明財產性收入差距過大會抑制城鄉居民消費水平提升。
居民財產性收入現狀分析
(一)財產性收入基數較小但增長速度快。由于歷史原因,我國居民財產性收入水平較低,但隨著近年來我國經濟水平的迅速增長,我國居民財產性收入水平呈現出迅速增長態勢,具體如圖1所示。如圖1所示,2013年我國居民人均可支配財產凈收入僅為1423元,2014年為1588元,2018年為2379元同比2013年我國居民人均可支配財產收入增長了67.18%,年均增長11.20%,這說明雖然我國居民財產性收入基數較低,但呈現迅速增長態勢。(二)房地產市場和金融市場對財產性收入產生了較大的影響。自1998 年我國實行住房制度改革之后,我國房地產行業得到了迅速發展,其在國民經濟中占據了重要地位。由于房地產市場的繁榮,我國房屋租賃市場得到了快速發展,即城鎮居民出租房屋的收入數目可觀。與此同時,我國金融市場也呈現出一片繁榮之景,而金融市場的繁榮將直接帶動相關財產性收入(如利息收入、股息與紅利收入等)的穩步上升。(三)財產性收入來源趨于多樣化。近年來我國居民財產性收入來源趨于多樣化,其主要呈以下三個特征:第一,出租房屋成為居民財產性收入的最大來源;第二,居民進行股權投資越來越普遍;第三,銀行存款收入始終在居民財產性收入中占據較大比重。(四)財產性收入內部存在較大的差異。居民財產性收入內部差異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第一,城鄉居民財產性收入差異較大;第二,出租房屋收入在各階層居民的財產性收入中占比最大,而股息收入、其他財產收入、轉移性收入等占比較小;第三,財產性收入結構在不同收入階層中發生的變化,體現了其內部差距。
財產性收入結構影響居民消費水平的實證分析
(一)變量選取與數據來源。本文的研究主題是財產性收入結構對居民消費水平的影響,因此本文將居民消費水平作為被解釋變量。由于當前學術界并沒有統一的指標對居民消費水平進行度量,同時學者們使用的指標也存在較大的差異,因此本文借鑒最常規的做法,使用國家統計局公布的年度居民消費總額(元)表示居民消費水平。本文以我國2007-2017年30個地區(西藏、臺灣、香港、澳門數據缺失,本文未將其納入研究樣本,以下簡稱30個地區)的面板數據為研究樣本,數據來源于《中國統計年鑒》,其中缺失地區數據使用插值法進行了補充。此外,為消除可能存在的異方差性,本文對居民消費水平進行了取對數處理,結果使用xf表示。財產性收入,也稱資產性收入,指通過資本參與社會生產和生活活動所產生的收入,即家庭擁有的動產(如銀行存款、有價證券)和不動產(如房屋、車輛、收藏品等)所獲得的收入。包括出讓財產使用權所獲得的利息、租金、專利收入以及財產營運所獲得的紅利收入、財產增值收益等。限于公開的居民財產性收入數據,本文將財產性收入分類為人均股息收入、人均股息與紅利收入、人均出租房屋收入、人均其他財產收入和人均轉移性收入。同樣為避免異方差性,本文依然對人均股息收入、人均股息與紅利收入等變量進行取對數處理,結果分別使用gx、hl、w f、qt、zy表示。此外考慮到居民主要的收入還包括工資性收入和經營性收入,因此本文將二者作為控制變量,分別使用gz和jy表示。參考已有研究文獻,本文將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和居民消費價格指數作為控制變量,分別使用pgdp和cpi表示,本文對控制變量也進行了取對數處理。(二)面板單位根檢驗及協整檢驗。本文使用的樣本是30個省市2007-2017年的面板數據,在構建線性回歸模型時要對數據的平穩性進行檢驗,以避免“偽回歸”現象的出現。本文使用LLC檢驗、IPS檢驗、ADF檢驗、PP檢驗對數據的平穩性進行檢驗,結果如表1所示。如表1所示,xf、gx、hl、fw、qt、zy、gz、jy、pgdp、cpi的LLC檢驗、IPS檢驗、ADF檢驗、PP檢驗均表明該變量為非平穩變量,因此本文對這些變量進行一階差分,隨后進行平穩性檢驗,結果顯示LLC檢驗和PP檢驗至少在5%的顯著性水平上拒絕了原假設,即該變量為平穩的序列。由于xf、gx、hl、fw、qt、zy、gz、jy、pgdp、cpi的原始數據均非平穩序列,而且這些變量符合一階單整過程,根據伍德里奇高級計量經濟學,只要這些變量滿足協整關系,則回歸中無需擔心“偽回歸”問題,因此本文對xf、gx等變量進行協整檢驗,結果如表2所示。如表2所示,本文使用Kao檢驗、Pedroni 檢驗對xf、gx等變量進行協整檢驗,結果表明Kao檢驗、Pedroni 檢驗均表明變量xf、gx之間為顯著的協整關系,因此本文可以直接構建回歸模型,不必擔心“偽回歸”問題。(三)模型構建。本文采取多元線性回歸模型和控制變量的方法構建了面板數據模型,如方程(1)所示:(1)如方程(1)所示,其中xf為居民消費水平;gx為人均股息收入;hl為人均股息與紅利收入;fw為人均出租房屋收入;qt為人均其他財產收入;zy為人均轉移性收入;gz為工資性收入;jy為經營性收入;pgdp為人均gdp;cpi為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為常數項;ε為隨機誤差項。(四)實證結果及分析。F檢驗值為185.502529,P值為0,說明F檢驗強烈拒絕混合效應的原假設,即適用固定效應。隨后進行豪斯曼檢驗,結果為107.004023,P值為0,說明豪斯曼檢驗強烈拒絕使用隨機效應的原假設,綜上本文回歸結果以固定效應為主,結果如表3所示。如表3所示,gx的回歸系數為0.287737,p值為0.0009,說明人均股息收入與居民消費水平之間為顯著的正相關關系,具體而言,人均股息收入每提升1個百分點就能帶動居民消費水平提升0.287737個百分點;hl的回歸系數為0.434255,p值為0.0008,說明人均紅利收入與居民消費水平之間為顯著的正相關關系,具體而言,人均紅利收入每提升1個百分點就能帶動居民消費水平提升0.434255個百分點;fw的回歸系數為0.168453,p值為0.0942,說明房屋出租收入與居民消費水平之間為顯著的正相關關系,具體而言,人均房屋出租收入每提升1個百分點就能帶動居民消費水平提升0.168453個百分點;qt的回歸系數為0.184657,p值為0.000,說明人均其他財產性收入與居民消費水平之間為顯著的正相關關系。具體而言,人均其他財產性收入每提升1個百分點就能帶動居民消費水平提升0.184657個百分點;zy的回歸系數為0.838072,p值為0.0000,說明人均轉移性收入與居民消費水平之間為顯著的正相關關系。具體而言,人均轉移性收入每提升1個百分點就能帶動居民消費水平提升0.838072個百分點。對比人均股息收入、人均股息與紅利收入、人均出租房屋收入、人均其他財產收入、人均轉移性收入的回歸系數可知,人均轉移性收入的回歸系數最高,說明人均轉移性收入對居民消費水平的影響最大。在控制變量中,工資性收入(gz)、經營性收入(jy)和人均gdp(pgdp)對居民消費水平均具有顯著的正向影響,而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對居民消費水平具有顯著的抑制作用。(五)穩健性檢驗。本文使用社會零售商品總額的對數表示居民消費水平進行穩健性檢驗,結果如表4所示,表4的結果表明各變量的回歸系數方向和顯著性并無明顯變化,說明本文回歸結果穩健。結論與建議基于上述實證分析,本文得出以下幾點結論:第一,當前我國居民財產性收入基數較小,但增長速度快,房地產市場和金融市場對財產性收入產生了較大的影響,我國財產性收入來源趨于多樣化,財產性收入內部存在較大的差異;第二,人均股息收入、人均股息與紅利收入、人均出租房屋收入、人均其他財產收入、人均轉移性收入對居民消費水平具有顯著的正向促進作用,其中人均轉移性收入對居民消費水平的影響最大;第三,工資性收入、經營性收入、人均gdp對居民消費水平均具有顯著的正向影響,而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對居民消費水平具有顯著的抑制作用。為進一步提升我國居民消費水平,本文提出以下幾點建議:第一,調整城鎮居民收入、確保居民收入增長。
本文實證分析表明居民財產性收入、工資性收入以及經營性收入對提升居民消費水平具有顯著的正向推動作用,為此我國地方政府應加強對各階層收入的合理調控,同時要調整城鎮居民收入分配格局,通過促進居民收入水平提升,進而提升居民消費水平;第二,建立健全財產性收入增長保障體系。本文實證分析表明,財產性收入對居民消費水平的提升具有顯著的促進作用,因此我國政府應致力于提升地方居民的財產性收入,對此首先要建立完善全面的養老保險體系,其次要穩妥的進行住房改革;第三,營造促進財產性投資的良好環境。當前我國居民的財產性收入主要有股息收入、股息與紅利收入、出租房屋收入、其他財產收入和轉移性收入,對此我國政府應進一步擴展財產性投資渠道,加強房地產市場調控,加強金融市場的監管力度,從而為提升居民財產性收入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
作者:黨雪 蔣滿元 單位: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南國商學院
- 上一篇:零售類上市公司并購效應及趨勢
- 下一篇:奢侈品消費非炫耀性消費傾向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