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著知識旅游可持續發展論文

時間:2022-05-06 10:36:53

導語:土著知識旅游可持續發展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土著知識旅游可持續發展論文

一、土著知識旅游可持續發展的重點分析

(一)積極保護土著聚居社區

土著社區是土著族群共同體生產、生活的空間場所,也是土著知識孕育的客觀背景,對土著聚居社區的保護,直接關乎族群共同體及其文化的發展與傳承,并對土著知識旅游的可持續發展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關于土著聚居地社區的保護應著力從以下方面進行:首先,針對土著族群聚居地,國家及有關部門要制定相應的政策、法律,保障其經濟、社會文化的和諧發展;其次,劃定土著社區的空間范圍,并做好相應的規劃,包括建筑風格、綠化、交通等;最后,做好土著社區的環境保護工作。

(二)積極保護,宣揚土著知識價值與意義

土著知識的價值對于社區居民來說深有感觸,但眾多的外界群體對其仍然一無所知。一方面,土著知識的價值已經得到了人類學家、植物學家等的認可,但其價值并未得到最大范圍的認知。為此,相關部門必須對土著知識價值進行宣傳,加強人類對土著知識的認識。另一方面,鑒于人類歷史上不少優秀的弱勢文化或元素被強勢文化或是主流文化同化的經驗與教訓,對土著知識的保護必須采取積極的行動,通過政府和有關部門出臺并落實一系列的政策與措施,保障土著知識的傳承。對于瀕臨消失的土著知識,必須當機立斷,采用有效的辦法進行搶救,全方位地加以記錄和保存。

(三)合理開發土著知識旅游資源

1.以保護為前提

土著知識旅游資源是土著知識旅游開發的前提與基礎,失去土著知識旅游資源,整個旅游活動將難以開展。沒有保護的開發將是掠奪性的,土著知識旅游也將難以為繼。土著知識旅游開發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強化人類對土著知識價值和意義的認知,培養人類對土著知識保護的意識,促進土著知識在族群間的傳承,并為社區發展帶來系列的利益。

2.加強對土著知識旅游開發與保護資源的監管力度

當地政府,尤其是文化部門要加大對土著知識及其聚居地生態環境的保護力度,堅決制止任何對土著知識有破壞的項目與開發行為;旅游開發商、旅游規劃者要杜絕急功近利,避免破壞性項目的立項;媒介應充分發揮監督作用,及時揭露關于土著知識旅游資源開發的破壞行為,并督促相關部門予以打擊和整治;對土著知識旅游資源保護、傳承具有貢獻的個體及團隊要給予獎勵,以此激發群體對土著知識的保護動力。

3.制定合理的土著知識旅游資源開發與保護的方法

由于土著知識具有稀缺性、民族性、地域性、非物質性、可傳承性等特點,對土著知識旅游資源的開發與保護不能簡單模仿其他類型旅游資源的開發與保護模式,而應該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注意開發與保護的方式與方法,甚至需要注重技巧的運用。

4.積極培育土著知識人力資源

土著知識旅游要實現可持續發展,必須積極開發土著知識旅游的人力資源,不斷培育具有豐富土著知識、較強服務意識、相關業務熟練的土著知識從業人員以及素質高、能力強、創意新的土著知識旅游人才團隊。對此,首先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資源”,針對東道主居民開展“全民旅游意識”培訓,讓東道主社區居民普遍地認識到土著知識的旅游價值,充分認知到土著知識旅游對社區發展的意義,以及社區居民在土著知識旅游開發中扮演的角色等;其次,要積極組織關于土著知識旅游開發、服務、經營的職業技能培訓,不斷提高土著知識旅游從業者的整體素質,確保土著知識旅游的健康持續發展;最后,制定合理的人才引進政策,積極吸納旅游從業人才。當地政府應當針對社區旅游開發的實際,出臺具體的人才引進戰略,尤其需要注重對社區內部旅游人才的挖掘與培訓,減少旅游經濟效益的漏損。

二、土著知識旅游可持續發展的有效機制

土著知識旅游的可持續發展,需要政府、市場、社區等不同機制的綜合性作用,并發揮各自的效用,形成強大、完善、有機的合作機制合力,共同促成土著知識旅游的可持續發展。

(一)政府干預

由于土著社區在多方面存在特殊性,關于土著知識旅游開發過程中的資源與環境保護、招商引資、政策制定等,注重國家及各級政府的作用是十分關鍵的。首先,關于土著知識旅游資源保護的政策法規均要由國家、政府制定并出臺,且由各級政府組織實施;其次,土著知識旅游資源的開發項目需要由政府部門來審批、監管,任何有損土著知識旅游資源的行為都需要政府部門來糾正、調節;再次,土著知識作為特殊的文化事項、重要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需要政府的認定;最后,土著知識旅游資源開發的項目需要政府進行招商引資,社區環境保護、基礎設施建設的費用需要各級政府籌措和協調。

(二)社區參與

社區居民不僅作為土著知識的傳承者,而且是土著知識旅游重要的旅游資源。如果土著知識旅游能夠確保當地社區居民參與旅游開發的整個過程,必將極大地促進土著知識旅游的可持續發展。由于各地區、各民族之間社會經濟文化發展存在不平衡,土著族群顯示出極大的特殊性,包括經濟水平的落后性、社會的封閉性、弱小性與邊緣性、文化的弱勢性、原生態性等,再加之土著知識旅游的非物質性,對土著知識的開發在很大程度上是依靠族群本身,因此,在土著知識旅游開發和運作中,注重社區參與,對于實現相關利益者共贏,保護旅游資源及其環境,展示土著知識的生動魅力,凸顯土著知識旅游產品的吸引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深遠意義。

(三)市場推動

旅游因為游客才具有意義。在現代旅游中,很多游客越來越向往民族地區的奇異風俗、異質文化以及生態環境,旅游活動在滿足游客旅游需求的同時,也促使許多的族群對自己的文化和環境有了新的認識。一方面,旅游作為文化交流的方式,在極力地宣傳族群文化的同時吸引了大量的游客。為此,特定族群將為自己的文化而自豪。另一方面,形成強有力的文化自覺。土著知識的旅游化利用將使社區共同體認識到自身文化和聚居地的旅游價值,在經濟利益的作用下,將形成文化自覺,主動保護其文化與環境。

(四)文化傳播

一方面,可以借助現代傳媒以及旅游目的地居民與旅游者的互動交流,加強人們對土著知識價值與意義的認知;另一方面,全球化在推進同質化的同時,也在強化土著知識所呈現的異質性,通過土著知識的旅游化利用,族群形成的文化自覺將轉變成文化傳播、傳承與創新的新動力。需要注意的是,文化傳播機制應當是既保持土著知識的獨立性,又不封閉處置;既保持土著知識的特色、價值與意義,又不回避對異族優秀文化的兼容并蓄。

作者:韓宏單位:河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