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生態旅游與區域可持續發展的關系
時間:2022-02-19 03:13:51
導語:淺談生態旅游與區域可持續發展的關系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在社會的發展下,旅游產業開始成為經濟發展的重要產業。生態旅游是旅游業自身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舉措,更是區域可持續發展的戰略之一,尤其表現在生態旅游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和對區域公平發展的作用。本文主要分析生態旅游與區域可持續發展的關系與對策。
關鍵詞:生態旅游;區域可持續發展;關系
在人們生活水平的提升之下,旅游行業也得到了迅速的發展,80年代末以來,我國旅游業經歷了入境游、國內游到入境游、國內游、出境游的發展階段,在多年的發展時間內,我國的旅游業得到了繁榮的發展,旅游業在國民經濟中所占據的比例也越來越大,旅游業逐漸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支柱性產業之一。尤其在近年以來,由于人們越來越注重旅游的環保性,提倡回歸自然、親近自然,濕地公園、國家公園、風景名勝區、森林公園等生態旅游資源得到了極大的發展,生態旅游也成為大眾旅游的重要模式。
1.國外生態旅游產業的發展分析
近年來,生態旅游產業在世界范圍內都得到了迅速的發展,很多國家都根據自身的優勢資源開展了形多樣化的生態旅游活動,旅游帶來的經濟收入也成為了很多國家經濟收入水平的重要組成部分。
1.1美國
在發達國家之中,美國的生態旅游產業發展較早,其中代表性的生態旅游地就是國家公園,早在1872年,美國就將黃石國家公園劃定為世界上第一個國家公園,黃石國家公園實施的是一種管理權與經營權相分離的模式,管理層只負責行政事務,不會分管經營工作。公園經營活動由服務企業負責,但是這些企業必須要通過國家公園管理局的批準。在公園的經營過程中,國家需要對公園環境開展監測工作,為此,在1991年,美國國家公園制定了相關的管理辦法,設置了入口管制站,設置了完善的法律,這就為國家公園生態旅游產業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法律保障。在美國,其生態旅游產業都是由當地政府進行管理,他們需要跟蹤生態旅游產業發展的生物多樣性、可持續發展情況與生態許可性,除了聯邦政府外,與生態旅游產業相關的部門也需要為生態旅游產業提供必備的支持。
1.2日本
與美國相比而言,日本生態資源并不豐富,因此,日本政府十分注重生態環境的保護工作,在這一方面,日本政府采取了如下的措施:第一,嚴格立法與執法。日本生態旅游活動主要以自然公園為場所,包括國定公園、國立公園與都道府自然公園,為了保護好這些公園的生態環境,日本政府制定了《國家公園法》與《自然公園法》,這些法律中嚴格規定了公園中的限制利用區域。第二,雙向管理。在日本,這些公園都是由環境部進行管理,旅游從業者是能夠開展多樣化經營活動的,但是在開展活動前需要與上級管理機構簽訂環保協議。第三,居民共同管理在生態資源的開發過程中,居民也是能夠參與管理工作的,并可以在其中獲益,居民能夠對生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情況進行全程監督,居民可以在自家開設家庭旅館,這對于增加居民的收入起到了十分積極的意義。
1.3德國
截止到目前為止,德國的生態旅游產業已經發展了近30年的時間,德國有著非常豐富的生態資源,其生態旅游產業的發展一直遵循生態、環保的原則。在德國,旅游者的環保意識非常高,而政府也為生態旅游產業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條件,不僅非常注重當地資源的保護工作,還十分注重文化資源的開發,各個鄉村都會積極的將歷史文化與生態資源結合起來,這在德國鄉村旅游產業的發展工作中起著極大的影響。
2.發展生態旅游,促進區域可持續發展
2.1強化生態旅游的可持續發展理念
可持續發展理念強調在滿足當代人需求的前提下又不能危害后代的需求,并滿足文化、經濟、社會、環境、生活、資源的協調發展,在生態旅游轉型的過程中,必須要堅持這一理念才能夠促進生態旅游產業的協調發展。基于現階段下生態旅游產業中存在的問題,各個區域生態旅游產業的轉型必須要建立在環境承載力的基礎上,堅持以可持續發展思想作為指導,看問題要長遠,根據自身生態旅游資源的特點,發揮出森林、山地的旅游資源優勢,實現環境效益、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統一。在轉型過程中,各個地區要注意人文生態景觀與自然景觀的開發與融合,將生態旅游活動和教育活動進行有機結合,遵循因時制宜的原則,以春秋民俗觀光、夏季避暑等多形式的發展特點,打造出中國生態旅游勝地的新形象。
2.2統一規劃,提升資源開發的科學性
在開發生態資源之前,需要進行科學合理的規劃,生態旅游產業的發展是不能夠與當地經濟水平發展相脫節的,在進行規劃時,需要從全局角度進行分析,綜合考慮到周邊的環境,將所有影響生態旅游產業轉型的因素都納入考慮范圍中。在這一過程中,政府需要進行主導,擔當好核心角色,突出轉型重點,處理好生態旅游產業與其他產業發展之間的關系,突出特色,表現出生態旅游產業的特殊性。在開發過程中,要將加強旅游者與生態資源見的互動性作為設計依據,借鑒發達國家的做法,保護好生態環境,避免出現資源破壞與環境污染的問題。總之,生態旅游產業的轉型必須要做到保護與開發并重,用長遠的眼光看待問題。生態旅游產業的轉型必須要考慮到生態環境的承載力,要實現生態旅游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其開發工作就必須要考慮到生態環境的承載能力,控制好游客容量,制定出完善的監控方式,防止出現超載問題,并采取科學的措施調整好生態旅游環境的超載問題,這可以采用旅游空間分流法,根據景點類型開展分區管理工作,在旺季適當提高食宿費用與門票費用,根據旅游景點的情況延長旅游季節。此外,針對以往“一哄而上”的開發問題,政府要加強打擊力度,嚴格按照規劃流程來開發生態旅游資源,做好可行性論證工作,將各個方面力量團結起來,構建出一支涵蓋到林業、旅游、環保、規劃多方向人才隊伍,建設出生態資源旅游開發小組,提升規劃工作的含金量。此外,要聘請專業的生態旅游學者、專家與設計人員進行指導,編制出高水準的發展規劃。
2.3注重生態旅游管理,注重低碳化旅游
低碳旅游已經成為生態旅游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該種模式強調在旅游活動中盡可能的降低CO2排放量,是一種綠色、無污染的旅游模式。與其他工業相比而言,生態旅游業本身就不會占用過多的資源,營銷的也是文化與自然環境,這與國家節能減排的政策是相吻合的,在轉型過程中,需要大范圍推廣低碳化旅游模式,加強宣傳與教育,讓低碳旅游的概念可以深入人心,讓城市居民意識到低碳旅游的重要性。在自駕游時,盡可能與朋友拼車;在出行過程中,也應該盡量多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在旅行過程中,應該準備好生活物品,不使用酒店提供的一次性用品;在到達旅游地之后,需要多使用騎行與步行的方式。
2.4強化法制觀念,注重生態環境的保護
生態旅游產業的發展也對旅游資源造成了一些破壞,為此,必須要借鑒其他國家的發展經驗,制定出完善的法律法規,實施“以法治游”的政策,對生態旅游區進行全盤的規劃與管理。這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第一,加大執法力度。就現階段,涉及旅游資源與環境保護的法律主要包括《環境保護法》、《國家文物保護法》與《關于加強旅游區環境保護工作的通知》三種,但是依然無法起到良好的保護作用。在生態旅游產業轉型過程中,政府需要加大旅游環保工作的執法力度,協調好環保部門、旅游部門與建設部門的工作,履行好環保義務。第二,加大立法力度對于旅游環保法規,需要進行不斷的完善與健全,讓生態旅游環保工作可以做到有法可依,向著可持續發展的方向發展。第三,加強監督。生態旅游地的保護工作如果依靠旅游者自身的道德,是不夠的,如果監管不到位,就會出現各種破壞環境的行為,在下一階段下,需要加強監管,實現旅游者與自然的和諧發展。
2.5實施人才戰略,引進素質過硬的人才
旅行社是實施生態旅游產業的中間力量,對于旅行社而言,導游的綜合素質水平直接影響著旅行社的市場競爭力,因此,旅行社管理人員必須要積極的實施人才戰略,吸引一批專業水平扎實的人才參與到自身的經營與管理中來。此外,旅行社還要加強對現有導游的培訓與教育工作,建立一支服務水平強、政策水平高、工作效率高的專業化從業人員隊伍。
3.結語
地區旅游經濟增長與生態旅游產業的發展有著密切的關系,生態旅游產業能夠很好的推動旅游經濟水平的發展,兩者有著空間集聚性與相似性關聯。同時,生態旅游產業對于經濟增長存在空間溢出效應,這就說明,旅游創新不僅可以有效促進本地區旅游經濟水平的提升,還能夠有效促進相鄰區域經濟水平的提升。
參考文獻:
[1]李明月.經濟欠發達地區開展鄉村、生態旅游的探討———以山東省濱州市為例[J].安徽農業科學.2008(06)
[2]王杰,王曉琳,王英杰.鄉村旅游是遼寧發展農業循環經濟的重要途徑[J].農業經濟.2008(02)
[3]張鵬,唐善茂,丘萍.廣西賀州市生態旅游的投入—產出分析[J].林業經濟問題.2007(06)
[4]明慶忠,李宏,武友德.生態旅游的環境影響評價初步研究[J].云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01)
作者:吉曉靜 單位:江蘇省揚州商務高等職業學校
- 上一篇:農村小型水利工程的現狀及建議
- 下一篇:農田水利工程的施工難點與施工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