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林業與林業可持續發展分析

時間:2022-02-25 09:03:26

導語:生態林業與林業可持續發展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生態林業與林業可持續發展分析

摘要:生態林業林業可持續發展,對經濟、社會、經濟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因此要重點關注。本文從生態林業與本質出發與本質出發,論述了生態可持續發展的主要途徑,并詳細分析了生態林業可持續發展的有效措施。

關鍵詞:生態林業;林業可;持續發展;有效途徑分析

0.引言

隨著我國科學技術與管理手段的發展,生態林業概念已經引入到我國的林業建設中,其可持續發展策略的實施可以減少社會運行的環境成本,在我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起到了非常積極的促進作用,因此為了實現林業可持續發展,相關的林業部門當地政府分析和探究出有效的措施。生態林業在林業中占據非常重要的地位,林業的建設和管理是為了進一步推進生態可持續發展。生態林業在經濟學與生態學中屬于核心原理,生態林業因管理系統的循環性,能夠延長讓林業資源的使用時間,進一步的提高了林業的生產力,從而獲取了巨大的經濟生態效益。

1.生態林業的內容和本質

生態林業的主要分為四方面:(1)生態林業要實現可持續性的發展,就需要以綠化為出發點[1]。(2)要確保林業良性的發展,需要將我國當前林業的情況結合林業工程的建設和管理,唯有這樣,才能進一步的提高林業的經濟效益。(3)在經濟迅速發展的形勢下,我國林業的種植面積每年呈下升的趨勢。為了扭轉這種局面,必須擴大森林種植的面積,提高林業的生產力,加強林業資源的基礎,唯有這樣才能使得林業經濟的總體價值大幅度的上升。(4)規劃林業發展的目標,以實行區域性生態發展為前提,加強林業資源的保護意識。生態林業的本質是為了讓經濟效益和林業生態都能夠共存發展。在生態林業經營的管理模式在經濟迅速發展的時期下發生了轉變,已不再是以大量種植為主要經營手段,而是以提高林業生產力為實現林業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可持續性發展的有效措施。生態林業要確保林業資源可以永久性的使用,必須貼合現代的經濟發展,同時要符合社會對林業的需求,才能讓林業在經營的過程中,不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擾,仍然可以做到經濟的可持續性發展。

2.生態林業與林業可持續發展途徑

2.1林業可持續發展概念分析

林業結合可持續發展,最終達到林業可持續發展的目的,這就是林業可持續發展主要概念[2]。正確把握林業可持續發展的概念,有利于進一步的妊娠林業可持續發展。為了實現林業可持續發展,可以從這三方面著手:(1)為了防止森林資源受到污染,保護其多樣性,林業管理人員可以對氣候進行調節。(2)林業部門與當地的林業管理人員一起制定保護林業資源的制度,對毀壞林木的人要予以的一定的懲罰,加強林業文化保護的工作。(3)充分的利用所有的林業資源,實現林業經濟的可持續性發展。

2.2加強生態發展的法律制度保障,有效地維持林業生態建設

在進行林業和生態林業的可持續發展的過程中,經常會出現為了獲取巨大的經濟效益而肆意損害生態林業建設的現象。為了改善這種狀況,需要制定生態林業保障法律制度,用合理且科學的林業管理方法推動生態林業的發展。在生態林業經營的過程中要遵循《森林法》的原創,提高林業工作人員法律意識,加強森林環境保護的宣傳力度,讓更多的人重視生態林業資源的重要性。除此之外,在建設森田林業的過程中,要制定一個與其相關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的補償制度,這種補償制定提高了林業法律制度的有效性。

2.3建立可持續發展的保障體系

我國的林業資源非常的豐富,在全球的林業資源排行榜一直名列前茅。正因為豐富的林業資源給我國的經濟社會效益帶來很大的影響,推動了其發展。生態林業與林業要實現可持續的發展,要建立一套完整的保障體系林業資源作為我國的一項基礎產業,在社會經濟發展起到推動性的作用[3]。所以,可以通過政府的支援實行調控的措施,引用現代最先進的科學設備和技術,加大資金的投入,鼓動衡多的群眾參與到建設林業的工程中,借助社會的人力和資金,唯有這樣,才可以真正的形成生態林業和林業可持續發展的保障體系。

2.4搞好平原綠化工作

在生態林業與林業可持續發展中平原綠化的工作一直是最重視的。平原地區由于地勢和氣候的原因,對于種植和林業的建設有很高的要求,平原只適合耕種的方法,選擇在城鎮這些地方實行林業建設。在我國平原綠化工作一直都沒有滿足現代生態林業和林業發展的需求。有些城鎮平原地方的綠化覆蓋率只有2%-6%,在環境保護中沒有起到任何的影響,對人們的生活沒有任何的幫助。除此之外,平原綠化效果不好的城鎮,其防護林帶不夠完善,沒有起到控制和預防自然災害的作用。像水災、沙塵暴都是這些平原城鎮常發生的兩種自然災害。因此,相關的林業部門與當地的政府必須重視平原綠化的工作,將建設生態林業需要作為改變平原地區綠化落后的基礎條件。在荒地、住宅區周圍、公路旁等所有的空隙地方全部種植樹木,進一步的提高該地區的森林覆蓋率,保證了生態環境在這種良性的循環下達到可持續發展的目的。平原林業的建設目標主要分為三方面:(1)建成多形式的路、渠、田旁的林塊"林網相結合的農田防護林。(2)建設多排列、多層次的高矮與喬灌配合的江堤防風防浪林。(3)股東平原地區人民經營庭院林業,從而進一步推進平原防護林體系的建設。

3.結語

總之,要實現生態林業與林業的可持續發展,必須以現代社會經濟的發展為出發點,貼合社會經濟的需求,提高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和林業的生產力,加大平原綠化的工作和森林環境保護的宣傳力度。讓更多的人參與到林業工作中來,加強生態發展的法律制度保障,減少林木的毀壞,唯有這樣才能達到實現生態林業與林業的可持續發展的目的。

參考文獻:

[1]周鵬.現代高效持續林業—中國林業發展道路的抉擇[J].林業經濟,2012,10(16):11-14.

[2]魏雄玲.論中國農村社會組織的現代化[J].廣西師范大學,2014,10(8):24-25.

[3]劉占.黃土高原水土流失特征與水土保護目標及對策[J].北方文學,2013,10(9):24-25.

作者:田茂祥 單位:貴州省甕安縣林業局中坪林業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