履行社會責任讓民營經濟助力共同富裕
時間:2022-11-04 02:58:41
導語:履行社會責任讓民營經濟助力共同富裕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改革開放的重要經驗證明,推進共同富裕是創造財富和分配財富的統一。做蛋糕和分蛋糕是統一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現代化強國建設宏偉事業之中的。其基本精神是立足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堅持“兩個毫不動搖”,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允許一部分人先富起來,先富帶后富、幫后富及以新發展理念為統領,堅持科技創新高質量發展,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提高發展的平衡性、協調性、包容性,持續提高我國經濟總量,增強共同富裕的物質基礎和全社會可分配財富。共同富裕落實在分蛋糕上,主要是兩大塊內容:一塊內容是城鄉居民普遍的收入提高。民生的基本及共同富裕的基礎是就業增收,就業創造財富收入。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和政府一直強調實施就業優先戰略,擴大就業容量,這是全社會創造財富增量的基本的勞動進取態度,有勞才有得,有就業方有分配,通過著力增加低收入群體收入,擴大中等收入群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與國內生產總值增長基本同步。這里需要注意的是,共同富裕的核心是“增低擴中”,通過抓住重點、精準施策,不斷增加低收入群體收入水平來縮減其規模,推動更多低收入人群邁入中等收入行列,這是全社會成員同行同向提升收入,而不是整齊劃一均貧富地一刀切分蛋糕。對高收入群體,是“合理規范和調節”,通過規范稅收及倡導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優秀企業家精神和光彩精神,鼓勵高收入人群和企業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優秀建設者,更多回報社會,并繼續鼓勵他們做大蛋糕——“重點鼓勵辛勤勞動、合法經營、敢于創業的致富帶頭人”“要保護產權和知識產權,保護合法致富,促進各類資本規范健康發展”。共同富裕除了社會各群體、各地區收入水平差距的縮小,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內容是黨和政府通過加強基礎性、普惠性、兜底性民生保障建設,促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這是公共性的、共享性的、非直接貨幣性的,是全社會成員共享的、按需酌情分配的福利待遇。這個福利待遇是共同富裕的重要內容,包括國家教育、醫療、衛生、生育、養老服務體系和社會保障體系建設等內容,是對人民生活全方位的“一個都不能少”的普惠性努力和逐步實現。
筆者認為,做大蛋糕是民營經濟健康發展的本義和踐行社會責任的使命擔當,而分好蛋糕是民營經濟可持續健康發展的重要前提。民營經濟的發展與黨和政府“使全體人民朝著共同富裕目標扎實邁進”緊密結合在一起。民營經濟要成為促進擴大中等收入群體的更重要動力。建設現代化強國,中等收入群體的不斷擴大和縮小低收入群體是重要驗證。民營經濟中小企業的健康發展和世界500強企業的數量、發達程度等,與中等收入群體持續擴大呈正相關,對提升中國高質量制造業水平及形成強大國內市場、推動消費拉動增長、維護社會和諧穩定十分重要。《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中提到“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中等收入群體顯著擴大”,對于民營經濟來說,這需要民營企業家組織帶領企業員工奮發努力,堅定信心、心無旁騖做大蛋糕,弘揚優秀企業家精神,胸懷星辰大海,堅持科技創新,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卡脖子”難題,堅決做強產業鏈供應鏈,實現高質量發展和雙循環新發展格局。民營經濟要成為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比重的第一責任者。民營企業應該是完善主要由市場機制形成,按照各生產要素對國民收入貢獻大小進行初次分配的制度的大力實踐者。
民營企業是工資集體協商制度和勞動三方協調機制的重要成員,民營企業家有保護勞動所得、健全企業工資決定和正常增長機制的義不容辭的責任。民營企業要加大力度強化企業工資收入支付保障,減輕員工剛性支出負擔,增加一線勞動者、藍領員衛的勞動報酬;更積極地在勞動分配中反映知識、技術、管理等要素的貢獻,分配好企業管理人員、技術人員、高技術工人的收入蛋糕。民營經濟要成為健全再分配調節機制中的更大稅賦源。民營企業本質上是社會企業,應該取之社會,回報社會,守法誠信納稅。特別是一些頭部民營企業在互聯網時代借助線上線下市場廣泛性、深入性的優勢,創造、積累了巨大資本,在做蛋糕和分蛋糕上,理應自我約束摒棄壟斷獨樂做法,充分顧及多方共贏,為增進全社會福祉和夯實基礎,為政府加大稅收、社保、轉移支付等調節力度提供堅實的支撐,為促進形成中間大、兩頭小的橄欖型分配結構承擔義不容辭的責任。民營經濟要成為社會財富第三次分配的更主動有為者。隨著全面脫貧任務的完成,民營企業家和民營企業要更主動地投入國家鄉村振興戰略,鞏固全面脫貧和小康成果,結對幫扶相對后發展地區的鄉村建設,通過樂善施教和產業造血推進農業現代化建設、鄉村致富和地區城鎮化進程,積極投入民間捐贈、光彩事業、慈善事業、志愿行動等濟困扶弱義舉,更積極地回報社會,先富帶后富,先富幫后富,成為社會財富第三次分配的更主動有為者。民營企業要成為政府政策兜底、大力推進社會福利體系的建設方。政府加大全社會福利體系建設和對弱勢群體的關愛幫助,健全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需要基礎性配套建設及數字經濟新基建投入和運行服務。民營經濟要發揮民間資本投入、人力投入的積極參與作用,尤其在現代服務業和智慧城市、智慧醫療及智慧養老等數字技術體系建設中,總結、借鑒成功經驗,建設好高技術勞動者隊伍,發揮創新建設和提供社會全面保障服務的主力軍作用。
作者:吳躍農
- 上一篇:東北地區民營經濟發展困境及對策
- 下一篇: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對策及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