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信用社不良貸款研究論文

時間:2022-08-09 09:26:00

導語:農村信用社不良貸款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村信用社不良貸款研究論文

摘要:改革的歷史包袱、政府的不當干預、農信社內部管理混亂、信貸人員業務素質較低等因素使得農村信用社不良貸款居高不下,制約人員業務素質較低等因素使得農村信用社不良貸款居高不下,制約著農村信用社的改革發展。農村信用社應通過建立清收約束激勵機制、以行政手段清收涉黨政部門貸款、運用集體資產清收村集體不良貸款等措施來化解已形成的不良貸款,通過健全內部管理機制、建立不良貸款監測機制、提高員工業務素質等措施來防范新的不良貸款的產生。

關鍵詞:農村信用社;不良貸款;對策

一、農村信用社不良貸款現狀

農村信用社是我國農村金融的主力軍,是建設新農村的重要支撐力量。然而,不良貸款居高不下一直是制約農村信用社改革發展的重大難題。2003年起,為了加快農村信用社改革發展,大力提高其支持“三農”的能力,中央銀行采用專項票據和再貸款的形式向積重難返的農村信用社注入巨額資金,用以置換其不良貸款,以期達到“花錢買機制”的效果。截至2008年年末,專項票據兌付進度已達到90%以上,累計兌付票據1530億元。中央銀行的注資,取得了顯著成效,農村信用社的資產質量明顯改善。根據中央銀行在其官方網站的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自2003年啟動注資改革以來,按照四級分類,農村信用社的不良資產逐年下降,2003年至2008年,不良貸款余額分別為:5059億元、4525億元、3256億元、3033億元、2883億元、2965億元。與此同時,不良貸款率也從29.4%下降到7.9%。

2009年8月5日,中央銀行又了第二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報告披露,6月末,全國農村信用社的各項存貸款余額分別為6.6萬億元、4.5萬億元。各項貸款余額占全國金融機構各項貸款余額的比例為11.9%,與2002年末相比,提高了1.3個百分點。支農信貸投放明顯增加,6月末,全國農信社農業貸款余額2萬億元,占其各項貸款和全國金融機構農業貸款的比例分別為45%和96%,與2002年末相比,分別提高了5個和l5個百分點。按貸款四級分類ISl徑統計,全國農村信用社不良貸款余額和比例分別為3203億元和7.2%,與2002年末相比,分別下降1994億元和30個百分點。盡管縱向來看,農村信用社的不良貸款率已經顯著下降。然而,橫向比較的結果卻表明,農村信用社的不良貸款率仍然相當高。2009年7月17日,銀監會的初步統計數據顯示,截至6月末,銀行業不良貸款余額5181.3億元,不良貸款率1.77%。其中,國有商業銀行不良貸款余額3763.5億元,不良貸款率1.99%。因此,農村信用社仍需進一步化解不良貸款,改善資產質量。

二、農村信用社不良貸款的成因

1、改革的歷史包袱

“北京大學農村合作金融研究課題組”成員2005年8月對山西堯都農村信用聯社的調研結果表明,在改革初期,農信社的不良貸款率明顯提高。1996年9月份的不良貸款率比1996年末低近10個百分點,堯都信用社承擔了“行社脫鉤”后農行的大量不良貸款。1999年前后,信用社不斷對城市信用社和農金會進行吸收改造,這時期的不良貸款率也大幅上升。這些數據驗證了歷史包袱對農信社不良貸款率的影響,表明了農信社在一定程度上支付了大規模的制度變遷成本,尤其是國有商業銀行的制度變遷成本。

2、政府的不當干預

一方面,地方政府用行政干預指令貸款支持鄉鎮企業,盲目上項目,而這些倉促上馬的項目一旦虧損或破產,農村信用社就不得不承擔相應的成本;另一方面,地方政府及鄉村委員會的集體貸款積欠利息,到期不償還本金,從而形成不良貸款。一項對安徽省來安縣9個鄉鎮農村信用社不良資產進行的調查表明,農村信用社不良貸款為6934萬元,占信用社貸款總額29113萬元的23.8%,其中黨政機關事業單位不良貸款2596萬元,占不良貸款總額的37.4%。人民銀行萬州中心支行組織對轄內9個區縣的農村信用聯社村集體貸款管理情況的專題調查表明,9個區縣的3300個行政村中,拖欠農村信用社貸款的行政村達780個,占24%,而9家農村信用社村集體不良貸款占比則高達80%以上。

3、農信社內部管理混亂

農村信用社自我約束機制和信貸管理機制不健全,貸款缺乏有效管理和控制,導致信貸資產持續惡化,舊的不良貸款無法收回,新的成倍增長。據調查,一些農村信用社機構主任與員工、臨柜人員與信貸人員、信貸人員與信貸人員之間的相互監督流于形式,事實上形成農戶小額信貸發放“一手清”。同時,農村信用社缺乏核查農戶信用信息及身份信息的有效手段,貸款擔保方式單一。被調查的l9家農信社,采用保證方式擔保的貸款額占貸款總額的比例為67.5%。其中,個人對個人保證的貸款額占保證貸款總額的比例為76.6%。而個人對個人提供貸款擔保存在很多問題,如不少夫妻之間、兄弟姐妹之間有相互保證的情況;單筆1O萬元以上的自然人大額貸款占個人對個人保證貸款總額的50%以上。由于保證實際失效或保證人擔保能力不足,使得保證貸款存在較高的風險隱患。

4、信貸人員業務素質較低

農村信用社部分信貸人員業務素質較低,根本不了解貸款合同到期后保證合同只在半年內有效的法律常識,大多并未要求保證人補簽保證合同,使得原有保證貸款演變為信用貸款。人民銀行邵陽市中心支行的調查表明,邵陽縣、新邵縣和武岡市6家農村信用社共有1076筆共計2564萬元的保證貸款屬于此類情況,占保證貸款總額的28.5%。同時,一些信貸人員分不清連帶責任保證(可向保證人或被保證人任意一方追索)與一般責任保證(在被保證人無力清償情況下再追索保證人)的區別,雖然簽訂的是連帶責任保證合同,但都只當一般責任保證來對待。由于信貸人員業務素質較低,使得很多本可收回的貸款演變為不良貸款。

三、解決農村信用社不良貸款的對策

(一)化解已形成的不良貸款

1、建立清收約束激勵機制

建立清收不良貸款的約束激勵機制,將清收不良貸款與農村信用聯社、基層信用社主任的業績考核和工資分配掛鉤,定期兌現獎懲,加大清收力度。通過把清收、盤活不良貸款作為競聘上崗、評優、評先的重要依據,將信貸人員工資收入與清收不良貸款聯系起來,允許農村信用社適當提高清收不良貸款本息的手續費提成標準等手段,提高信貸人員清收不良貸款的積極性,有效激勵農村信用社人員清收貸款。

2、以行政手段清收涉黨政部門貸款

農村信用社要借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深化農村信用社改革之機,爭取地方黨政的支持,把清收黨政職能部門和公務員自貸、擔保、介紹貸款作為政府形象建設的內容,借助行政力量,以有關法律法規為依據,以黨紀、政紀為手段,推進涉黨政部門貸款的清收。對公務員自借、介紹、擔保形成的不良貸款,責成在期限內償還貸款本息。對政府職能部門自借、擔保和行政干預形成的不良貸款,分清、落實責任進行清收。

3、運用集體資產清收村集體不良貸款

充分運用村集體資產清收村集體不良貸款,減少農村信用社貸款損失。一是通過代管出租收貸。積極與政府部門、村委會協商,以代管出租村集體有房屋、池塘、林地、果園等資產方式,將租金收入歸還貸款本息。二是通過拍賣經營權收貸。深入摸清村集體現有資產狀況,爭取將“機動地”、“三荒地”、水利設施等經營權交由農村信用社公開拍賣,以拍賣收入償還貸款本息。

(二)防范新的不良貸款的產生

1、健全內部管理機制

一是要完善以審貸分離為核心的風險約束體系。貸款審查委員會要按照貸款“三查”原則,嚴格審查新增貸款企業的信用情況,落實擔保和有效抵押。審查委員會對貸款決策要進行集體審批,減少決策失誤,防范不良貸款的產生,使風險在貸款前得到控制。

二是要落實責任追究制。每一筆貸款必須事前簽訂貸款第一責任人責任書,落實風險責任,貸款形成不良后,要實行嚴格的問責制,對第一責任人和相關責任人員進行責任追究。

三是要加強對內授權、對外授信的管理。聯社業務管理部門要根據信用社的經營規模、經營實力和經濟效益,實施不同程度的授權。對高風險業務上收審批,低風險業務下放管理。授權、授信應視具體情況進行必要的定期調整和期間調整。制定合理可行的操作規程,并嚴格執行。公務員之家:

2、建立不良貸款監測機制

農村信用社對貸款余額要進行全方位監測,提高信貸資產質量。一是為各項貸款建立監測臺賬,為每一個客戶建立經濟檔案,掌握好企業客戶法人代表的經濟狀況和企業主管部門的資產情況,掌握個人客戶的社會關系、家庭經濟狀況、家庭收人情況等,以便分析、采取相應措施,達到及時還貸目的。二是做好不良貸款的月末、季末預測工作,提前對當月、季末不良貸款余額、結構、清收情況進行預測,針對變動情況采取相應措施,把握清收進度。三是對不可抗拒因素形成的新的不良貸款,經核查認定后,允許信用社在每年計提的呆帳準備的范國內當年消化,雙呆貸款科目年內不留余額。四是對因違法犯罪行為形成的新增不良資產。除追究當事人刑事責任外,經核查認定后,屬無法追回的可納入當年呆帳核銷計劃,仍可追償的可暫時上劃聯社集中管理,進行繼續追償。公務員之家:

3、提高員工業務素質

首先,農村信用社要想方設法引進一批掌握現代金融知識、善于開拓農村市場和經營管理的高素質金融人才。其次,農村信用社要著力培養一批善于農村金融理論研究、農村金融形勢分析、農村金融產品開發、農村金融高新技術運用等的各類高級專業技術人才隊伍。最后,農村信用社要進一步完善干部員工教育培訓體系,建立以脫產學習、外出進修、崗位培訓等相互補充的繼續教育和培訓制度,不斷提高干部員工業務素質。總之,農村信用社要通過多種途徑引進優秀金融人才,多方面提高員工業務素質來提高經營管理和防范控制風險的能力,減少新的不良貸款的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