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經濟發展現狀及建議
時間:2022-11-29 09:30:47
導語:農村經濟發展現狀及建議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杞縣縣委縣政府緊緊圍繞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目標,狠抓了農業結構調整,相繼榮獲“全省糧食生產先進縣”、“無公害農產品標志推廣與監管示范縣”等榮譽稱號。本文主要針對杞縣搞好農業產業化經營的具體做法及今后的發展思路進行詳細地表述。
關鍵詞:農業產業化;經濟;發展
近年來,杞縣縣委縣政府緊緊圍繞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目標,狠抓了農業結構調整,積極推進農業產業化生產,取得了明顯成效。杞縣相繼榮獲“全省糧食生產先進縣”、“無公害農產品標志推廣與監管示范縣”、“全國肉類總產百強縣”、“全國無公害農產品生產基地縣達標單位”、“全國果蔬產品無公害科技示范單位”等。
1基本情況
目前全縣已建成6萬公頃優質小麥、5.3萬公頃玉米、2萬公頃大蒜、1萬公頃辣椒、2.3萬公頃花生、0.53萬公頃菜花、100萬袋規模的食用菌等農產品生產基地;建成和完善了24個農副產品交易市場,擁有年加工能力達100萬噸以上的農產品加工企業160家,初步形成了以糧食、大蒜、棉花、蔬菜和畜產品加工為主的五大產業鏈。
2主要做法
2.1培育龍頭企業,增強帶動能力
縣委、縣政府對農業產業化的發展高度重視,通過積極爭取項目資金、積極調整信貸結構、建立多元化的投資機制、加大招商引資力度等措施,充分利用其資金、技術、管理、品牌等優勢,提高我縣龍頭企業的競爭力。目前全縣共有農業產業化集群1個,省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4個,市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23個。以開封市家家福面業有限公司為龍頭的農業產業化集群,自建糧食生產基地8個,種植面積0.33萬公頃,自建種子生產基地1個,種植面積為333公頃。這些企業的發展,帶動了農村經濟的發展,增加了農民的收入,加速了我縣農業產業化發展的進程。
2.2培養建設市場,解決農副產品銷售難
我們立足實際、揚長避短,積極引導建成了24個農副產品交易市場,其中規模較大的西關、蘇木、邢口、陽固、葛崗的大蒜交易市場;高陽、邢口、宗店的辣椒交易市場;陽固、西寨的花生交易市場和蘇木的菜花交易市場,通過這些市場有效的解決了農副產品的銷售難題。
2.3大力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培育壯大農村經紀人隊伍
大力發展農民合作組織,積極培育壯大農村經紀人隊伍,大大提高了我縣農產品市場競爭力,有效改善農民一家一戶在市場中的不利地位,促進了農業生產發展和農民增收。目前我縣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到3874個,全縣農民專業合作社社員總數達3.68萬人,帶動農戶數10.2萬戶,占全縣總戶數的42.5%。通過農業部門的指導、引導,全縣國家級農民專業合作社4家,省級示范社5家,市級示范社32家,縣級示范社30家。有5家農民專業合作社取得了無公害、綠色、有機等農產品認證。有5家農民專業合作社注冊了自己的產品商標。農民專業合作社土地流轉面積達0.77萬公頃,占整個流轉面積的33.86%。2015年合作社成員人均純收入達到1.8萬元以上,較全縣人均純收入增加73.1%。
3今后農業產業化經營的發展思路及目標
(1)大力培育農產品加工型的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增強輻射帶動能力。培育農產品加工型龍頭企業,是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的關鍵,扶持龍頭企業就是扶持農業、扶持農民。要按照“大規模、高科技、外向型、強帶動、多形式”的原則,立足優勢資源,培育一批重點農業產業化的龍頭企業,鼓勵和引導鄉鎮企業領辦龍頭企業。積極發展農產品深加工企業,支持有條件的農產品深加工企業進行技術改造和資本的優化重組,通過參股、控股、兼并、合并、收購等形式實行低成本擴張,擴大規模,增強實力,發展為大型農產品加工龍頭集團,提高企業競爭力。(2)進一步高度重視農產品市場體系建設,完善市場基礎設施建設,探索有效的管理機制和模式,大力發展各類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培育壯大農村經紀人隊伍,拓寬市場銷售渠道,完善銷售網絡,并積極發展以互聯網為平臺的農產品信息服務體系,實現農業產業化中產、加、銷的平衡發展。各級政府要在市場體系建設給予政策、資金等方面的大力支持,為農產品市場的發展提供寬松的環境,促進農產品市場建設的健康長遠發展。(3)加強農業產業化基地建設,培育特色主導產業。農業產業化基地建設,要從資源和市場這兩基點出發,要按照“因地制宜、發揮優勢、突出特色、適度規劃、集中連片”的原則,優化農產品布局,形成與我縣種植特點相適應的區域規模化格局,發展壯大我縣大蒜、辣椒、花生、養殖等傳統優勢產業,并通過推廣新品種、新技術,提高產品的科技含量,擴大生產規模。下一步,我們將結合全縣農業農村工作實際,大力宣傳、強化措施、提高服務,積極推進農業產業化工作,實現全縣農業農村經濟更好更快發展。
4結論
改變沿用多年種植的品種纓紅、東陵白等常規品種,更新新的青貯玉米品種使牲畜食用后提高消化吸收率的重要保證;不同區域選用不同適宜品種配合推廣先進的栽培技術是提高青貯玉米生物產量,提高干物質的重要措施。從圍場全縣看,青貯玉米的栽培技術、青貯技術等知識在大部分養殖公司、種植農戶中掌握的都比較少,要大力宣傳、培訓,普及這方面的技術。普及適宜的新品種更是迫在眉睫。
4.1不同氣候區域選擇不同青貯作物、不同生育期的品種
(1)海拔600-800米選擇積溫2500-2700℃的品種。如:蒙青貯1812、雜交東陵白、大京九26、豫青貯23等。(2)海拔810-1100米選擇積溫2300-2450℃。金嶺青貯377、金嶺青貯367、稷農19、伊單9、中夏玉4號等。(3)1100米以上的接壩和壩上冷涼地區選擇積溫2200℃以下的品種或者覆膜種植。1878-1、1878-2、豐黎99等品種。(4)高海拔地區適宜種植紫花苜蓿的地方應選擇抗旱、抗寒的苜蓿品種。現在還沒有進行這方面的工作,下一步應加大這方面的工作力度。(5)加大燕麥新品種的引進工作。2016年只引進了美國品種牧思樂,表現優良,可以推廣種植,還應該多引進品種進行篩選。
4.2加強新的栽培技術的推廣應用
(1)不同品種都要選擇相應的栽培技術:適宜的播種期、氣候邊緣區選擇地膜覆蓋技術、選擇適宜的除草劑、觀察生育進程及時收獲青貯。(2)加強青貯知識、青貯窖的管理的技術培訓。(3)加大測土配方施肥工作。經過當地和全國的實踐證明,不同的作物應根據其需肥規律和當地土壤的養肥狀況進行配方施肥。2016年在圍場縣用長效氮、磷、鉀緩釋肥,配施中、微量元素一次性使用效果最佳,青貯玉米植株高大根據不同的產量要求要十足各種營養。這個配方同樣的品種比常規施肥方法生物產量要增加一噸以上。
作者:何永濤 單位:杞縣農業局
- 上一篇:林業生態經濟效益途徑分析
- 下一篇:農村經濟合作組織發展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