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區域經濟發展差異及原因
時間:2022-10-12 05:12:23
導語:淺談區域經濟發展差異及原因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由于自然資源、人力資源、產業結構在不同地區的差異十分明顯,從而導致不同區域的經濟發展十分懸殊,因此,區域經濟的發展已引起人們的重視。基于工作實踐,找出區域經濟差異性產生的原因,提出加快發展第三產業、以發展現代農業為方向、致力工業經濟發展的發展建議。
[關鍵詞]區域經濟;差異性;原因;建議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區域經濟發展不平衡現象日益嚴重,區域經濟之間的差異對我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造成了負面影響。因此找出這種現象出現的原因并且提出合理有效的解決方案,促進我國各地區經濟同步快速發展就顯得刻不容緩。
1區域經濟發展差異及其原因
1.1資源在區域經濟間的差異
我國地域廣、物種豐富、資源充沛,但區域分布較廣、人口眾多等因素導致,人均資源分配難以滿足實際需求,資源發展的合理性依舊成為阻礙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現階段,我國經濟發展較為發達的區域主要集中在南方地區,經濟發展迅速、人力資源管理效果顯著,但主要資源存儲區集中在中內陸地區,礦產資源、農業資源更為豐富,這樣一來,我國南北地區存在較大的資源差異,區域資源資本配置成本較高。如在實行水資源協調發展目標時,需要通過南水北調政策來協調區域間水資源的差異。
1.2人力資源在區域間分配的差異
現階段,我國地區間教育水平發展存在不平衡性,高度制度、地域教育水平等導致大量高素質人才向資源更豐富地區涌入。大部分教育水平較高地區的高校人才,在完成學業后選擇留在中大城市,這加劇了區域間人力資源分布的差異性。與此同時,教育資源的不公平性,導致在人才培養的初級階段就已經存在一定的差距,并隨著日后受教育程度的變化逐漸加大差距,如此以來,此類現象導致我國人力資源發展存在區域間的差異。
1.3區域間產業結構的差異
各地域區間資源類型,往往決定其區域產業結構的特點,如在沿海區域重點發展金融類、高新技術類產業,在西北內陸地區則以種植業為主等。但大部分區域產業結構呈現出單一化的特點,受到區域發展的限制,雖然有效地利用了本地區的優勢,卻使得各區域間產業結構差異較大。因此為了有效提升產業結構的合理化發展,應在資源發展的基礎上,向多元化結構升級,不斷提升第三產業配比。
2區域經濟發展的幾點建議
2.1加快發展第三產業
首先要強化三產核心區的發展,以重點經濟板塊為主導,落實“退二進三”的政策,以重點企業發展為主牽動周邊企業成長,形成區域性集聚發展,以規模化整體發展促進企業體系的形成,利用輻射作用帶動其他行業如金融保險類、信息服務類等企業的發展;其次,轉型升級傳統化服務業,將城區改建、新區規間作為發展的切入點,建設新態商業鏈,以此帶動零售消費額的增長。合理規劃現代化物流園區利用再回收利用的建設,推動集群化業態、商貿物流的發展。加速老城區改建項目的推進,加大力度規范商業街,促進區域內服務發展升級。再次,要中重視區域內旅游業的發展。重視旅游業在城市發展的重要作用,以區域自然特點為優勢,打造文化旅游,重視主題旅游服務體系的構建,加大旅游市場的拓展、構建一體化優質服務體系、擴大招商范圍,打造生態旅游度假區、打造區域旅游品牌。利用旅游事業發展帶動經濟、社會雙收效。
2.2以發展現代農業為方向
首先要明確工作的重點內容,把握準確的工作定位,重視培養農民樹立現代化、開放化、創新化、市場化的經濟意識,強化有關部門的服務意識,優化種養結構的升級。重視以科技促農業,重視人才的價值,將科技成果應用到農業生產中,構建農業專業合作小組,創新農村經紀人發展理念,不斷推進農業市場化、組織化發展進程。其次,重視科學種植的推進,創造棚室經濟。以科學規劃為基礎,推進“菜籃子”計劃,強化棚室生產,打造農業生產體驗旅游項目,以政策促發展,帶動扶植發展,完善配套的根據措施,充分調動農民生產重視積極性,拓展農民的種植知識儲備,使其了解技術更新、市場變化。再次,利用典型案例示范效果,帶動農戶整體發展。完善優惠政策、落實惠民措施、以養殖示范戶為代表,充分發揮其輻射作用,激發自主經營的積極性,推動扶大戶、帶散戶機制的發展,利用技術指導、信息服務和拓寬市場等多元化方式,促進養殖產業規模化發展。
2.3致力工業經濟發展
第一,強化現有企業發展優勢,發覺潛力企業,強化對重點稅源企業的扶持,發揮龍頭產業的帶頭作用,促進企業效益的輻射作用,推動周邊關聯產業的重組與聯合。第二,發展產業園區、形成集群化發展,合理規劃企業區域功能,以區域內的資源優勢為基礎打造屬于本區域的特色產業基地、旅游文化產業、商貿物流中心等,引進大項目,拓展群體規模,打造“塊狀”經濟帶。第三,加速社會資源與企業發展的融合,深化區域內企業改革,利用社會資源促進企業發展,通過社會基礎建設,拓展企業發展渠道。優勢互補、聯合聯建,盤活存量,創造地企雙贏。第四,不斷優化企業發展內外環境,不斷完善現有政策,拓展招商引資,提升服務質量,為企業發展提供便捷渠道,從而帶動區域經濟發展。
3結語
總之,為實現區域經濟發展,要求相關區域要結合自身優勢及經濟形勢,打造適合本區域發展的經濟模式及方向,以實現本地區的發展。從而進一步確保國家整體經濟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王一涵.中國區域經濟發展差異及其原因的多尺度分析[J].中國市場,2014(42):13-14.
[2]張健.中國區域經濟發展差異及其原因分析[J].特區經濟,2010(07):13-15.
[3]任建軍,陽國梁.中國區域經濟發展差異及其成因分析[J].經濟地理,2010,30(05):784-789.
作者:袁帥 單位:大慶廣播電視大學